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二節口訣
安神祖竅翕聚先天
(安神祖竅圖)
(內附法輪自轉、龍虎交媾二法)
祖竅真際,舉世罕知,不得師傳,儼似暗中射垛。
蓋祖竅者,乃老子所謂玄牝之門也。悟道篇雲: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陽言:修煉金丹,全在玄牝。於四百字序雲:玄牝一竅,而採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煉在此,沐浴在此,溫養在此,結胎在此,至於脫胎神化,無不在此。修煉之士,誠能知此一竅,則金丹之道盡矣,所謂得一而萬事畢者是也。
然而丹經大都喻言,使學者無所歸著。前輩指為先天主人、萬象主宰、太極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結之所、虛無之穀、造化之源、不二法門、甚深法界、歸根竅、複命關、中黃宮、希夷府、總持門、極樂國、虛空藏、西南鄉、戊己門、真一處、黃婆舍、守一壇、淨土、西方、黃中、正位、這個、神室、真土、黃庭,種種異名,難以悉舉。
然此竅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穀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然則果何處耶?
純陽祖師雲: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將媾之際,而圓陀陀、光燦燦,先天一點靈光撞於母胞,如此○而已。懦謂之仁,亦曰無極。釋謂之珠,亦曰圓明。道謂之丹,亦曰靈光。皆指此先天一氣、混元至精而言,實生身之原、受氣之初、性命之基、萬化之祖也。及父母交罷,精血包羅於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謂太極是也。由是而五臟,由是而六腑,由是而四肢,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視、能聽、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義、能禮、能智,由是而能聖、能神、能文、能武,究竟生身本原,皆從太極中那一些兒發出來耳。
參同契雲:人所稟軀體,本一無。元精雲布,因炁托。初炁一疑定,玄牝立焉。上結靈關,下結氣海。靈關藏覺靈性,氣海藏生氣命。性命雖分龍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則總持于祖竅之內。
故老子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何以謂之玄牝之門而曰天地根也?豈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吾身玄牝之門、吾身天地之門耶?而天地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天地生而為天地之根乎?故天氣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而玄牝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玄牝生而為玄牝之根乎?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謂之玄也?豈非從有各之母中發出來也?何以謂之玄之又玄 7 豈非從無名之始中發山來也?
無名之始,釋氏指為不二法門;子思曰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莊子曰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而欲悟性以見性者,其將來之昭昭而有倫乎?抑亦求之冥冥而無形乎?
冥冥無形,莫窺其朕。吾儒所謂無聲無臭,釋氏所謂威音王已前是也。然則何以謂之王,而其所以主張戚音者,太極也,故謂之王。
餘於是而知學仙學佛者,但覓其王之所在而尊之爾,即尊王矣,而又且並其王而無有之,是遊太極,而還於無極也。無極者,真中也。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久執之中、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通理之中、度人經之中、理五炁之中,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義。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其中也。以其可得而久執也,故曰有定在。然豈特在此一身之內為然也?是雖一身之外,而遍滿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又豈特在此天地之內為然也?是雖天地之外,而遍滿虛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虛。然周流於六虛之外,而並不足,退藏於一身之竅,而非有餘。故曰一竅能納太虛。空中道經雲:天之極上處距地之極下處,相去八萬四千里。而天地之中,適當四萬二千里之中處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臍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適當四寸二分之中處也。此竅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八脈九竅、經絡聯輳、虛間二穴,空懸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竅也。
若知竅而不知妙,猶知中而不知一。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竅是中而妙是一。一有數種,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氣之一、有水之一、有數之一、有一貫之一、有協一之一、有精一之一、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歸一之一。歸一者,以其一而歸乎其中也。守一者,以其一而守乎其中也。有中則有一,一而非中,則非聖人之所謂一也。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則非聖人之所謂中也。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而貫之也。堯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執之也。伏羲氏之河圖而虛其中者,先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夫,弗違。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
即釋氏所謂:茫乎,無聯一片,太虛是也。
神禹氏之洛書而實其中者,後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一也。
孔子曰:後天而奉天時。
老子曰:有名,萬物之母。
即道家所謂,露出端倪,一點靈光是也。
然而河圖中矣,中而未始不一。洛書一矣,一而未始不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豈非精微之妙理、無為之神機耶?
道德經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洞玄經曰:丹書萬卷,不如守一。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中庸曰:修道以仁。
論語曰:天下歸仁。
禮記曰:中心安仁。
周易曰:安土敦仁。
予常譬之果實之仁,中有一點者,太極也。而抱之兩者,一陰一陽也。
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故易也者,兩而化也。太極也者,一而神也。以此一點之神而含養于祖竅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謂之安神。祖竅非所以複吾身之乾元乎?以此一點之仁,而敦養於坤土之中,而勿忘,而勿助,謂之安土。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極乎?
又若蓮子之屬中,有一條而抱之兩片者,非所謂一以貫之邪?一而二、二而三、三生萬物。故張紫陽雲:道是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昔文始先生問于老子曰:修身至妙至要,載于何章?老子曰: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何謂守中?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內不出,還本源,萬事畢。故老子所謂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謂抱一者,抱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謂精義入神者是也。久執厥中者,記之所謂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者是也。曰王、中心者,蓋以一點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謂天君者是也。夫何為哉?以守至正而已矣。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兩者同出異名,原是竅中舊物。如今複返竅中,則蒙莊所謂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於混沌之地矣。
修丹之士,不明祖竅,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大丹不結。蓋此竅是總持之門、萬法之都,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求以有心,守之,則著相。以無心求之,則落空。若何可也?受師訣曰: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常將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動、寂寂惺惺、內外兩忘、渾然無事,則神戀氣而凝,命戀性而住,不歸一而一自歸,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實,五行之心自虛,此老子抱一守中、虛心實腹之本旨也。
安神祖竅翕聚先天
(安神祖竅圖)
(內附法輪自轉、龍虎交媾二法)
祖竅真際,舉世罕知,不得師傳,儼似暗中射垛。
蓋祖竅者,乃老子所謂玄牝之門也。悟道篇雲: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陽言:修煉金丹,全在玄牝。於四百字序雲:玄牝一竅,而採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煉在此,沐浴在此,溫養在此,結胎在此,至於脫胎神化,無不在此。修煉之士,誠能知此一竅,則金丹之道盡矣,所謂得一而萬事畢者是也。
然而丹經大都喻言,使學者無所歸著。前輩指為先天主人、萬象主宰、太極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結之所、虛無之穀、造化之源、不二法門、甚深法界、歸根竅、複命關、中黃宮、希夷府、總持門、極樂國、虛空藏、西南鄉、戊己門、真一處、黃婆舍、守一壇、淨土、西方、黃中、正位、這個、神室、真土、黃庭,種種異名,難以悉舉。
然此竅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穀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然則果何處耶?
純陽祖師雲: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將媾之際,而圓陀陀、光燦燦,先天一點靈光撞於母胞,如此○而已。懦謂之仁,亦曰無極。釋謂之珠,亦曰圓明。道謂之丹,亦曰靈光。皆指此先天一氣、混元至精而言,實生身之原、受氣之初、性命之基、萬化之祖也。及父母交罷,精血包羅於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謂太極是也。由是而五臟,由是而六腑,由是而四肢,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視、能聽、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義、能禮、能智,由是而能聖、能神、能文、能武,究竟生身本原,皆從太極中那一些兒發出來耳。
參同契雲:人所稟軀體,本一無。元精雲布,因炁托。初炁一疑定,玄牝立焉。上結靈關,下結氣海。靈關藏覺靈性,氣海藏生氣命。性命雖分龍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則總持于祖竅之內。
故老子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何以謂之玄牝之門而曰天地根也?豈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吾身玄牝之門、吾身天地之門耶?而天地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天地生而為天地之根乎?故天氣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而玄牝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玄牝生而為玄牝之根乎?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謂之玄也?豈非從有各之母中發出來也?何以謂之玄之又玄 7 豈非從無名之始中發山來也?
無名之始,釋氏指為不二法門;子思曰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莊子曰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而欲悟性以見性者,其將來之昭昭而有倫乎?抑亦求之冥冥而無形乎?
冥冥無形,莫窺其朕。吾儒所謂無聲無臭,釋氏所謂威音王已前是也。然則何以謂之王,而其所以主張戚音者,太極也,故謂之王。
餘於是而知學仙學佛者,但覓其王之所在而尊之爾,即尊王矣,而又且並其王而無有之,是遊太極,而還於無極也。無極者,真中也。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久執之中、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通理之中、度人經之中、理五炁之中,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義。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其中也。以其可得而久執也,故曰有定在。然豈特在此一身之內為然也?是雖一身之外,而遍滿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又豈特在此天地之內為然也?是雖天地之外,而遍滿虛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虛。然周流於六虛之外,而並不足,退藏於一身之竅,而非有餘。故曰一竅能納太虛。空中道經雲:天之極上處距地之極下處,相去八萬四千里。而天地之中,適當四萬二千里之中處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臍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適當四寸二分之中處也。此竅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八脈九竅、經絡聯輳、虛間二穴,空懸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竅也。
若知竅而不知妙,猶知中而不知一。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竅是中而妙是一。一有數種,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氣之一、有水之一、有數之一、有一貫之一、有協一之一、有精一之一、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歸一之一。歸一者,以其一而歸乎其中也。守一者,以其一而守乎其中也。有中則有一,一而非中,則非聖人之所謂一也。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則非聖人之所謂中也。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而貫之也。堯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執之也。伏羲氏之河圖而虛其中者,先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夫,弗違。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
即釋氏所謂:茫乎,無聯一片,太虛是也。
神禹氏之洛書而實其中者,後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一也。
孔子曰:後天而奉天時。
老子曰:有名,萬物之母。
即道家所謂,露出端倪,一點靈光是也。
然而河圖中矣,中而未始不一。洛書一矣,一而未始不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豈非精微之妙理、無為之神機耶?
道德經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洞玄經曰:丹書萬卷,不如守一。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中庸曰:修道以仁。
論語曰:天下歸仁。
禮記曰:中心安仁。
周易曰:安土敦仁。
予常譬之果實之仁,中有一點者,太極也。而抱之兩者,一陰一陽也。
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故易也者,兩而化也。太極也者,一而神也。以此一點之神而含養于祖竅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謂之安神。祖竅非所以複吾身之乾元乎?以此一點之仁,而敦養於坤土之中,而勿忘,而勿助,謂之安土。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極乎?
又若蓮子之屬中,有一條而抱之兩片者,非所謂一以貫之邪?一而二、二而三、三生萬物。故張紫陽雲:道是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昔文始先生問于老子曰:修身至妙至要,載于何章?老子曰: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何謂守中?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內不出,還本源,萬事畢。故老子所謂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謂抱一者,抱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謂精義入神者是也。久執厥中者,記之所謂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者是也。曰王、中心者,蓋以一點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謂天君者是也。夫何為哉?以守至正而已矣。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兩者同出異名,原是竅中舊物。如今複返竅中,則蒙莊所謂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於混沌之地矣。
修丹之士,不明祖竅,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大丹不結。蓋此竅是總持之門、萬法之都,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求以有心,守之,則著相。以無心求之,則落空。若何可也?受師訣曰: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常將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動、寂寂惺惺、內外兩忘、渾然無事,則神戀氣而凝,命戀性而住,不歸一而一自歸,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實,五行之心自虛,此老子抱一守中、虛心實腹之本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