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三諦圓融第三講201206015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三諦圓融第三講201206015 Empty 三諦圓融第三講201206015 周四 9月 06, 2012 10:12 pm

陳志玄


版主
版主

三諦圓融之三 6/15/2012
二十五無學( 18界及7大:七大者地水火風空見識。)
(二十五圆通即由十八界及七大起修。)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世尊在【阿含經】裏早就說了:前六識與意根是分別變異,依他而起、沒有自性,生滅無常、苦、無我。
楞嚴「三種漸次」,因戒生定,乃入禪之基本也。三法(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頓漸修有二十五種。一種諸菩薩及末世眾生,「長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盤。」「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未能盡我相根本…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修道不除我相,入故不能入清淨覺。」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吾剎,先去貪瞋疑,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亦復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此答三觀初首,先空觀方便也。言修奢摩他,先取至靜者,以止為前方便也。言至靜者,即天臺三止中體真止,謂體合真空,故云至靜。一念不生,故不起思念,靜極光生,故云便覺。初從一身等者,謂內脫身心,外遺世界,內外平等,寂然不動,以身心世界,蕩然一空,則與一切融為一心,一切世界合為一界,故凡眾生起心動念,即從自心中現,故凡起一念,無不了知。所謂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界,猶如夢中事。此空觀之極則也。如此方名正觀,非彼所聞,皆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此示三摩缽提,假觀方便也。三摩缽提,義當幻觀,言憶想十方如來,一切菩薩,種種修行,勤苦三昧者,謂思惟諸佛菩薩因中,修種種難行苦行,度諸眾生,於三昧中,起如幻觀,以己身心,自歷其境,內驗其心,種種境界,備歷如幻,以此幻觀,發度生願,久熏成種,久久純熟,便能內發大悲輕安,而起菩薩利生妙行。所謂以如幻觀,而開幻眾,作如幻佛事也。此則三摩缽提,以如幻為首也。非彼所聞,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週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此示寂觀方便初首也。禪那義當中道一心,名為寂觀。言先取數門者,正入禪最初工夫也。以修禪人,一向心多雜亂,難得寂靜,故先以數門為首。謂初攝心,先歸一息,依息出入為度數之,從一至十,又從十至一,如此往復,息息不斷,心心不昧,生滅頭數,一一分明,自少至多,以驗定力淺深,若久久純熟,數到一念不生,則其息自斷,寂然一心,湛然安住,是為定相。如此周遍四威儀中,念念了知,久則百千世界,唯心所現,乃至一滴之雨,分明了知,如目睹物,此寂靜觀之成功也。如起信所說,修止觀者,不依氣息,彼以內脫身心為要。此依之者,以初機攝心為方便,非究竟依之也。若以息為得,則墮邪道,非彼所聞也。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此結名也。前問三種淨觀,以何為首,故具答已。於此結指,是知前二十五輪,但說觀相,此三方便,乃最初下手工夫,即楞嚴二十五聖,一一皆說最初下手工夫,即此義也。

『若諸眾生遍修三觀,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

此示三觀之益也。以此三觀,乃一切如來本起因地,故有圓根眾生,能遍修三觀者,即名如來出現於世,言畢竟成就無礙也。有此勝益,故勸應修。

『若復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修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

此言鈍根障重眾生,當以懺悔斷障為要也。由昔業障者,乃夙習種子,今修行時,熏發現行,作障道緣,所謂好正而固邪,欲潔而偏染者,乃夙習使然也。故當精勤懺悔,消宿業障,業障若消,則道緣可辦也。常起希望者,謂希望願斷業障也。故下即云,先斷憎愛等,乃貪瞋癡也。勝上心慢也,謂根本煩惱既斷,現行不行,則習氣可除,觀行易成,此觀不得,乃復修彼觀者,乃二十五輪標記之意,故云漸次求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欲求無上道,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禪那名數門,
是名三淨觀,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悔,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
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蚋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用以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恆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消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擾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陳志玄


版主
版主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週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此示寂觀方便初首也。禪那義當中道一心,名為寂觀。言先取數門者,正入禪最初工夫也。以修禪人,一向心多雜亂,難得寂靜,故先以數門為首。謂初攝心,先歸一息,依息出入為度數之,從一至十,又從十至一,如此往復,息息不斷,心心不昧,生滅頭數,一一分明,自少至多,以驗定力淺深,若久久純熟,數到一念不生,則其息自斷,寂然一心,湛然安住,是為定相。如此周遍四威儀中,念念了知,久則百千世界,唯心所現,乃至一滴之雨,分明了知,如目睹物,此寂靜觀之成功也。如起信所說,修止觀者,不依氣息,彼以內脫身心為要。此依之者,以初機攝心為方便,非究竟依之也。若以息為得,則墮邪道,非彼所聞也。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此結名也。前問三種淨觀,以何為首,故具答已。於此結指,是知前二十五輪,但說觀相,此三方便,乃最初下手工夫,即楞嚴二十五聖,一一皆說最初下手工夫,即此義也。

『若諸眾生遍修三觀,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