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大師得法以後,可以說災難重重,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首先,六祖大師得法後南下,經過兩個多月,到了大庾嶺。這時大法已經南下的消息早就傳了開來,所以黃梅全體大眾都不服氣,有數百位隨後追逐而來,欲奪取衣缽,其中尤以一位四品將軍出家,俗名惠明的,趕在大眾之前追上了惠能。
惠能便將衣缽放在路旁的石頭上,說:「衣缽是法的表徵,豈可用暴力來爭奪?你們要衣缽,就拿去吧!」於是就隱避到草叢裡。
果然,當惠明要來拿取衣缽的時候,怎麼樣都拿不動,因而覺悟到衣缽代表的是佛法,必須要有大善根、大福報、大智慧的人,才能得到。因此有所覺悟地對惠能大師說:「我為法來,非為衣缽而來。」
惠能大師便從草叢裡走出來,趺坐在石頭上為惠明說法。惠明於言下契悟,禮拜六祖惠能為師。
第二次,當惠能大來到廣東寶林寺(一般人稱為曹溪南華寺,當時叫寶林寺)時,卻又被惡人尋著,只得離開寶林寺,隱藏在獵人隊中,韜光養晦,以待機緣。
在獵人隊中,時光一晃,十五年就過去了,惠能大師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四十歲左右了。經過這一番磨鍊,自覺時機因緣已經成熟,便離開了獵人隊,來到廣州的法性寺。
當時印宗法師正在那裡講說《涅槃經》,寺前懸掛著的幢幡隨風不停地飄動著。有兩位出家人對著飄動的幡子,面紅耳赤的爭論不休。
甲僧說:「如果沒有風,幡子怎麼會動呢?所以說是風在動,不是幡子動。」
乙僧說:「沒有幡子動,又怎麼知道風在動呢?所以應該是幡子在動。」
原來兩人爭論的是幢幡所以會動的原因,而且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於是惠能大師走上前對他們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兩位仁者的心在動啊!」
大家一聽,「哦!這個人說話倒很有見地,一定有相當的來歷。」便將他請到寺中。經與印宗法師一番相談後,印宗法師說:「久已聽說黃梅五祖的大法南來,莫非就是仁者?」
六祖說明身分,並應印宗法師之請,出示衣缽給大眾看,其後,更為印宗法師闡示「甚麼是佛法不二之法」。印宗法師聽了之後,心生歡喜,於是為當時還是在家居士的惠能剃度,並且為他傳授戒法。從這個時候起,六祖惠能正式成為一位佛教的高僧,一位大師。印宗法師很自謙,說明願意拜在惠能大師座下,請惠能大師收他做弟子。惠能大師從此便開始了東山頓宗法門的開演與弘化。
六祖大師不僅生前魔難重重,甚至涅槃圓寂了以後,他的肉身舍利也曾多次受到傷害。他圓寂入塔後,多少弟子日夜保護,其中有一位弟子令韜更是誓守大師的肉身。至開元十年(七二二)八月三日夜半,新羅(今韓國)有一個出家人,名金大悲,以二千兩銀子買通了汝州人氏張淨滿,想要盜取六祖的首級,帶回朝鮮供養。
案子發生以後,張淨滿在石角村被逮捕,押送到韶州審問,刺史柳無忝卻不知道如何判罪,因為殺人罪是指殺死活人,何況他們盜取六祖的首級,也是出於恭敬的心,想要帶回朝鮮供養。不過雖然是出於好意,總是違法。後來,六祖大師的弟子令韜與金大悲私下和解,此事才算作罷了事。此後,又曾有四次被人偷竊,但都是不久即被尋獲。
綜觀六祖惠能大師的一生,真是受盡種種苦難,但他仍能不為八風所動,顯道救世。因此,我們學佛修行者為了真理,為了正義,應該不畏魔難,不計毀譽。因為,凡是身負大任的人,是非毀譽總是難免,縱然偉大如六祖大師者,也在所難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