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金華宗旨闡幽問答
問: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跡也。欲免輪迴,須從無形做功夫?
答曰:無從做功夫。究竟何以做?將謂靜中可得,動則失。不知動之所以失,由靜之無以得。夫靜無得,動有失,皆未達道也。汝所云,形而上,止言其當然,未識其所以然,刻下惟於有跡探無跡,有跡而無跡,迷者千里,悟者一朝。
又問:何是有跡探無跡?
答曰:空嗟男子學嬋娟,妙裡尋芳總一偏;不識正中中又正,無端起處是真玄。
問:如何心得靜?
答曰:事事物物窮之難,時時刻刻存之易。存者存其心,心存方有主,有主方能治事,夫一操一捨之間,天人之分,賢愚之別,未可輕視也。但存心易於斷續,行之久,自無間。無間則續,續則光明,光明則氣充。氣充則昏散不除而除矣。噫嘻!天下事,惟此事大,餘皆末焉耳!百忙之中寸存,萬事中一理。不體此二語,終難入於聖域。
問:觀心?
答曰:觀心清靜。心本無二,止一精真。通前徹後無他,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然觀心亦有深淺:有強觀,有自然觀;有塵外觀;有塵內觀;有不內外觀,有普觀。爾將何觀觀心乎?吾道一步一步,亦不中躐等;而參之終始地位,亦不外此,起手即是落手。從觀起手,功夫也。觀深,妄淨,方是真空。若止言空理,而不假觀行,則是口頭禪,凡夫終是凡夫,何為修也?
問:迴光返照?
答曰:"不照何以見?非筏莫渡。非非筏,莫渡渡,即是渡。筏終是筏,見筏無筏,知渡非渡。回光不以目,而以心,心即是目。久久神凝,方見心目朗然,不證者難言此,反啟著相之弊。不證由於精虛,且觀心覺竅,以生其精,精稍凝即露,即見玄關竅妙。參悟功夫方有著落,不然是渺茫之言,言之亦覺自愧欺人。吁!大道幽深實難言,一步一步到花妍;花中有實卻無實,即是凡夫超後天。無有廣大,靈慧千萬裊娜,法座寬深,說法無際。且待爾等造就,日積月累,心開見佛,方知龍眠深處不吾欺也。"
至於眼觀臍下,是外功。內功心目生,才是真丹田。左轉右轉,其理本同。丹經云:"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偽道。"又有眼前見光者,鼠光也,非虎眼、龍精之光。心光不屬內外,若色目望見,即為魔矣。汝等污染久之,一時難清其實。生死事大,一念回光,收復精神,凝照自心,即是佛燈。滿屋財氣,只在各人認真,不認真,看吸得多少?我此事,神鬼俱驚,惟有德者當之。何謂佛燈?常令燭照,即是佛燈。與其屋內屋外點燈供我,不若此一盞燈徹夜不昧,照徹五蘊皆空,方知救苦救難一尊觀世音。
心燈一盞,人人本有,只要點得明,便是長生不死大仙人。汝等勿要忘了此心,使神昏昧無主,則精神散漫。此法直揭大乘宗旨,一超直入功夫。回光者,即他日身後明白境,不獨現在也。必須逼我說出來,汝等才發信心,亦大洩天機矣。汝等照此行去,不期效而自效,平生參學,方貫串得來。不是今日東、明日又西,說些野狐禪便為了事。
問:何才謂之上菩提路才為到家?
答:本未離家,只因自心迷惑,指南為北,以致有千程萬途之跋涉。其實,只在當下。拾得衣中珠,仍是自己珍。一念回光,即是在那菩提路上,家園切近,上好叢林,不用出家,即此是蘭若。我此法心傳,卻是一超直入功夫,謂之保本修行,力聚者開宏光天化日也,不為希罕。即力淺根劣,亦不失小仙小神身份。諸子領之。
問:從性學入手否?
答曰:性學,非命學不了。先從性探引命之作,命通方得徹性。性非命,不徹;命非性,不了。故《易》云:「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盡性罷了,又何以至於命?不得窮到底,焉知神物隱於此?可以生人,可以殺人,生殺只在這個,並非另有玄關。
又問:守真如之性可乎?
答曰:真如之性怎能守得?既曰如是活活如如,何容擬議?擬議尚不能,焉能守之?不守而守,無可守也。守則把持,真如不現。莫把捉,四大本空,五陰非有,何處容汝撈摸?
問:致心一處?
答曰:致心一處固然,然心無定處,又須活潑,善探不在形色,形色俱是後天。知者,心之用;空寂者,心之體。若著在後天,則是氣質用事,理之不盡,了之不能矣。
又問:若不致心一處,如何得主張?
答曰:超動靜,得主張;無主張,卻是主張。莫荒唐。飄飄蕩蕩,雷雨風雲現樣,造化齊彰,活活潑潑,不是尋常,卻是尋常,天花亂墜,諸神獻瑞實堪慶,快平生,一了百當。舉目神光大法場,結果一起光。說甚恍朗,莫把捉,仔細詳;把捉則愈馳愈遠,止有火熾,而無水養,水火不均平,焉得神丹長?道人總是徹骨談,毫無誣強。爾等善體,大道在望,實不待來生再了,轉瞬大光明照徹,五蘊皆空,彌綸世界如掌。
問:神入氣中?
答曰:如何入?神不入氣中,無不在耳。所謂神入氣中者,後天之神耳,非先天之神途路。入門功夫,氣中即心中,要仔細認,即玄關之啟處也。若著力,則鑿;非玄關之啟處,週身之氣也,大有危險,不可不知。玄關,乃天地之正中。竅中有竅,亦無可指之處,若有可指,則是造化五行中,焉是出造化事?玄學不落造化,卻有造化,非身體力行自證者,不能語語。金針句句入彀,默會而已,不在多言。
問:神氣?
答曰:神無質,神即氣也,神氣不能分。離氣,則神無所立,亦無所為氣矣。氣運即是神運。
又問:神氣既不能分,道家又何雲煉氣化神?
答曰:存清去濁之謂。惟清,故靈。神即氣之清者也。若煉神還虛,虛非氣乎!氣即神,神行乎氣,又謂反其所由生。
問:以氣感氣?
答曰:以氣感氣固然。若指人身中氣,真、凡而不可用矣。何時超升仙境,不是如此沖虛之氣,摸不著點點心兒索。至於運氣小術,亦可栽培肉身,以延其壽,若以為大道必須肉身上做工夫,則是旁門之言。沾著些須不是他,要從無沾依中幻化為用,不是這般說法,卻是那邊行履,光明法界,何處容情?佛語亦中聽,仙家奏樂音,可惜人不懂,缺少個知音。總之外功於大道無涉。大道真修,先要精化氣,此精不是交感精,丹書內已歷歷言之,這一層已先難講,何況二關事、三關事更難說。大道幽深,實非戲語。有人說到入路,便以為究竟極,則不知出路若何,出而復入又若何。
問:修持?
答曰:修者,去其污染也。無污染,有何修持?若再修持,頭上安頭。
問:從何體認?
答曰:體認者,認體也。心體無形,體認即是功夫。體認一分,積得一分,積厚流光,道在眼前矣。汝仍從用探體去,到得體現,方有妙用。妙用顯體,人不知之。
問:三才立極,如何是人極?
答曰:人極在心,即天心也。在人曰人,在天曰天。上帝臨汝,無二爾心。本心通天,即通上帝;一念感召,位入仙班矣。
汝等無學,愧吾未教。吾將所藏,細為汝道。道其所道,曰太極。太極之理,貫徹天人。天本乎此而立陰陽之極,生生不息之機實肇於此。人有是理,而為私所蔽,故不顯其理,止存其質,動靜之間偏側莫曉,昏昏乎歲月,忽忽乎流行,放蕩無忌,瞥而不返。吁嗟乎!紅光一透,瓦解冰消,莫知其所之也。所謂士希賢,賢希聖,歸而返之,由於致知。致知之要,存乎一心。心純篤,則日進而不已;心惡雜,則流蕩而不息。嗟!嗟!二三子侍吾久矣,未敢直透其旨。蓋靜敬者寡,誠一者鮮,所謂道不虛行耳。
風雨鬧,人事逍遙;說玄機,大半是空中實到。不積德,沒依靠,故將人事作梯航,做得了時機宜到,做不了時也有紅塵誥。天地無私,何須人計巧!汝等有事亦不妨,只要精神不散漫,如猛火聚爐,方有專一之意,方可入菩提路而證涅槃。不然者,渺茫其說,昏默其旨,不識自己性命根源端的,焉有進步?
問:一切細參功夫,須要尋常而切己?
答曰:有何功夫?不行而密,不肅而敬,篤恭以持己,顯晦合一,體用無殊,功夫何在而何不在?所謂大道,以默以柔,無時而不適,無事而不泰然。
問:某止知靜其體也,動其用也,顯其著也,晦其隱也,歧而二之,莫能合而一之,前蒙示「顯晦合一,體用無殊」,是就無形者而言?
答曰:有形中無形,中無"有形",中亦無"無形"。中中中,一內察其體用之無殊,求其隱顯之莫測。
問:蒙示不行而密,不肅而敬,工夫何在何不在,即是顯晦合一,體用無殊。若就流行者言,分明是有動有靜,豈以動靜皆天然,而以無慾謂之合一無殊?抑以紛紜萬變皆莫能逃於太虛中,謂之合一無殊耶?
答曰:水之有波,波非水耶?因其外動,而內以含內靜,而波之波,水之水也,如是而已矣,藏於中,形於外,烏得不謂之合一,不謂之無殊乎?
問:存心以致其知?
答曰:有何存?
又問:知致而鏡明,鏡明而垢見,纖翳無所容,所謂明得盡,渣滓便渾化了也?
答曰:其養也,其賊也,畢於是矣。究其中,無一個主宰,如日月往來,寒暑定歲,四時代謝,八節興衰,齊之此中,始成歲功而運行無滯,命之所由立也,性之寓,亦在是矣。爾其焚香靜驗,久而有得。江湖泊久,雲蔽西山;知日出,是其時矣。
問:兢業者即是本體,本體本自兢業,合著本體,即是功夫,所謂不行而密,不肅而敬也。自其精明而言,謂之知;自其鑒察而言,謂之敬;自其無妄而言,謂之誠;自其生理具於此,謂之仁;自其無內外可分,無動靜可別,無極太極,謂之一;篤恭而天下平。中也者,和也;言中,而和在其中矣;言和,而中不待言矣;動無不和,即靜無不中,表裡一貫,頭正尾直?
答曰:常言之,常行之。庸言庸行,至誠無妄,三家至秘無多語。
問:昨言鏡明垢現,蒙示:其養也,其賊也。是否涵養省察因此,嗜欲紛華亦因此,即是識精未經點化之陰神,釋家之所謂種性是也?
答曰:將疑焉?將信焉?明明白白一個大路,到其際,自前進矣,久而自化種性為佛性。
問:尋根即可透悟否?
答曰:尋根覓底到海邊,有個夜叉現。陰極方能生陽,未到窮陰,難透其源。從根探摸,正不著空、不著有之妙法耳。此吾之異傳在此,通天徹地,大道快活,陽神普大千,一口吸盡水江西,獅子奮迅才出窟,萬獸齊驚聲頓希。咄!小道旁門,焉足一聞!吾語汝,將肉身全莫講,照此再從心源探,即是坎府求玄,水底蛟龍出現。未探水,不究源,總是皮膚又皮膚,逢人說學道,止不過徒博虛名,所謂掛榜修行,吾門大忌。如此參要真參,悟要實悟,,通天徹地,儘是法身,俱是我性光現。
問:坎、離?
答曰:即先天之所化,不是有為,亦非無語。只此一言半句玄,能會者,即得證真常;不會者,終歸無用。即如作事,必得中人,要須中用,事方有成。不然間隔東西,木三金四,哪得究裡?此乃切骨之談,毋忽!
問:念慮紛雜,一念未止,一念續之;如魚之吸水,口進腮出;如夏日之令,晝長夜短;則於玄牝竅妙尚不得著眼而觀,何望真機之闔辟如練如綿?
答曰:心地光明今古燭,何雲玄牝沒根源?功夫久久成妙矚,陰陽全識是機先。
問:天地非日月不顯,日月退藏,則天地混沌。神與氣合,氣結神凝,是否即坎離交?
答曰:坎離交於不知不覺之地,而運行未嘗稍息焉。天之道,無時不轉移,妙在不期而合,非有心為之。生死固在天,天其有心乎?
問:坎離交在內,由此而大藥產;一點元性微明,藏在坤腹,光透簾幃,純清絕塵,息住氣寧,止存空明,是謂天地心主持萬化?
答曰:氣寧息住,機之復生之理,所以活潑,即俗雲活子時也。
又問:自此從微至著,應乾卦三陽,三陽退處,即是三陰,是謂小周天。重入胞胎,性歸於命,蓄久發暴,烈火飛騰,此是火燥,恐啟後天情識,故吸閉以防危,使之下降而無生;撮舐以助火,使之上升,清虛而無滅,謂之大交,匹配真汞。虛即真汞,即性空,其交著於內之外,從此退符,仍隱土釜,煉之又煉,存清去濁,至於虛無極,是謂絕學無憂?
答曰:不治其本,難齊其末。一天雷雨風雲,孰得而主使之?孰得而止遏之?修身如執玉,磨其磷,琢其玷,功深力積,潤澤非一時,非大力量不能成此。朝更夕改,觸發一時,而氣偏於一隅。又所謂玉之有玷,洗之難強也。子其勉力,坎離之所以有,乾坤之所造;乾坤之所以名,坎離之所化。
問:撥動頂門關棙,忽爾自合自開,恁麼中不麼,不麼中恁麼,其意所到乎?其天命之流行乎?此時道眼清明,天開壽域,頭頭顯露,浩浩淵淵,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愈活潑,愈精明。丹經云:饒他為主我為賓,是外來者為主,我反為賓;只是不忘照心,任其點化腹陰,名之為天王補心丹亦可。此便是以神馭氣,以氣控精之旨。所謂鷹拿燕雀,鶻打寒鴉,其近是歟?
答曰:婆娑妙論。
又問:和光同塵,卻不染塵,世事沾他不得。以其運也,謂之河車;以其不違天,則謂之法輪。其團如卵,其白如練,其軟如綿,其輕如波。其硬也,鐵脊樑漢;其成片也,海水浸堤;其不容己也,揭地掀天。上升為雲,下降為雨,電掣雷轟,抽添自見。漏聲滴滴,元酒堪嘗;種種機遇,總屬一串之事,所謂有物方能造化生?
答曰:不可以形容,形容則界限分矣。如此玄談,不可以為功。總之,積一寸,則厚一寸,積一尺,則厚一尺。方以象地,圓以象天,空不見空,實不見實,空實無異,到處奇奇,不見不了,見亦無終。呵呵大笑,一字不通。
問: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跡也。欲免輪迴,須從無形做功夫?
答曰:無從做功夫。究竟何以做?將謂靜中可得,動則失。不知動之所以失,由靜之無以得。夫靜無得,動有失,皆未達道也。汝所云,形而上,止言其當然,未識其所以然,刻下惟於有跡探無跡,有跡而無跡,迷者千里,悟者一朝。
又問:何是有跡探無跡?
答曰:空嗟男子學嬋娟,妙裡尋芳總一偏;不識正中中又正,無端起處是真玄。
問:如何心得靜?
答曰:事事物物窮之難,時時刻刻存之易。存者存其心,心存方有主,有主方能治事,夫一操一捨之間,天人之分,賢愚之別,未可輕視也。但存心易於斷續,行之久,自無間。無間則續,續則光明,光明則氣充。氣充則昏散不除而除矣。噫嘻!天下事,惟此事大,餘皆末焉耳!百忙之中寸存,萬事中一理。不體此二語,終難入於聖域。
問:觀心?
答曰:觀心清靜。心本無二,止一精真。通前徹後無他,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然觀心亦有深淺:有強觀,有自然觀;有塵外觀;有塵內觀;有不內外觀,有普觀。爾將何觀觀心乎?吾道一步一步,亦不中躐等;而參之終始地位,亦不外此,起手即是落手。從觀起手,功夫也。觀深,妄淨,方是真空。若止言空理,而不假觀行,則是口頭禪,凡夫終是凡夫,何為修也?
問:迴光返照?
答曰:"不照何以見?非筏莫渡。非非筏,莫渡渡,即是渡。筏終是筏,見筏無筏,知渡非渡。回光不以目,而以心,心即是目。久久神凝,方見心目朗然,不證者難言此,反啟著相之弊。不證由於精虛,且觀心覺竅,以生其精,精稍凝即露,即見玄關竅妙。參悟功夫方有著落,不然是渺茫之言,言之亦覺自愧欺人。吁!大道幽深實難言,一步一步到花妍;花中有實卻無實,即是凡夫超後天。無有廣大,靈慧千萬裊娜,法座寬深,說法無際。且待爾等造就,日積月累,心開見佛,方知龍眠深處不吾欺也。"
至於眼觀臍下,是外功。內功心目生,才是真丹田。左轉右轉,其理本同。丹經云:"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偽道。"又有眼前見光者,鼠光也,非虎眼、龍精之光。心光不屬內外,若色目望見,即為魔矣。汝等污染久之,一時難清其實。生死事大,一念回光,收復精神,凝照自心,即是佛燈。滿屋財氣,只在各人認真,不認真,看吸得多少?我此事,神鬼俱驚,惟有德者當之。何謂佛燈?常令燭照,即是佛燈。與其屋內屋外點燈供我,不若此一盞燈徹夜不昧,照徹五蘊皆空,方知救苦救難一尊觀世音。
心燈一盞,人人本有,只要點得明,便是長生不死大仙人。汝等勿要忘了此心,使神昏昧無主,則精神散漫。此法直揭大乘宗旨,一超直入功夫。回光者,即他日身後明白境,不獨現在也。必須逼我說出來,汝等才發信心,亦大洩天機矣。汝等照此行去,不期效而自效,平生參學,方貫串得來。不是今日東、明日又西,說些野狐禪便為了事。
問:何才謂之上菩提路才為到家?
答:本未離家,只因自心迷惑,指南為北,以致有千程萬途之跋涉。其實,只在當下。拾得衣中珠,仍是自己珍。一念回光,即是在那菩提路上,家園切近,上好叢林,不用出家,即此是蘭若。我此法心傳,卻是一超直入功夫,謂之保本修行,力聚者開宏光天化日也,不為希罕。即力淺根劣,亦不失小仙小神身份。諸子領之。
問:從性學入手否?
答曰:性學,非命學不了。先從性探引命之作,命通方得徹性。性非命,不徹;命非性,不了。故《易》云:「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盡性罷了,又何以至於命?不得窮到底,焉知神物隱於此?可以生人,可以殺人,生殺只在這個,並非另有玄關。
又問:守真如之性可乎?
答曰:真如之性怎能守得?既曰如是活活如如,何容擬議?擬議尚不能,焉能守之?不守而守,無可守也。守則把持,真如不現。莫把捉,四大本空,五陰非有,何處容汝撈摸?
問:致心一處?
答曰:致心一處固然,然心無定處,又須活潑,善探不在形色,形色俱是後天。知者,心之用;空寂者,心之體。若著在後天,則是氣質用事,理之不盡,了之不能矣。
又問:若不致心一處,如何得主張?
答曰:超動靜,得主張;無主張,卻是主張。莫荒唐。飄飄蕩蕩,雷雨風雲現樣,造化齊彰,活活潑潑,不是尋常,卻是尋常,天花亂墜,諸神獻瑞實堪慶,快平生,一了百當。舉目神光大法場,結果一起光。說甚恍朗,莫把捉,仔細詳;把捉則愈馳愈遠,止有火熾,而無水養,水火不均平,焉得神丹長?道人總是徹骨談,毫無誣強。爾等善體,大道在望,實不待來生再了,轉瞬大光明照徹,五蘊皆空,彌綸世界如掌。
問:神入氣中?
答曰:如何入?神不入氣中,無不在耳。所謂神入氣中者,後天之神耳,非先天之神途路。入門功夫,氣中即心中,要仔細認,即玄關之啟處也。若著力,則鑿;非玄關之啟處,週身之氣也,大有危險,不可不知。玄關,乃天地之正中。竅中有竅,亦無可指之處,若有可指,則是造化五行中,焉是出造化事?玄學不落造化,卻有造化,非身體力行自證者,不能語語。金針句句入彀,默會而已,不在多言。
問:神氣?
答曰:神無質,神即氣也,神氣不能分。離氣,則神無所立,亦無所為氣矣。氣運即是神運。
又問:神氣既不能分,道家又何雲煉氣化神?
答曰:存清去濁之謂。惟清,故靈。神即氣之清者也。若煉神還虛,虛非氣乎!氣即神,神行乎氣,又謂反其所由生。
問:以氣感氣?
答曰:以氣感氣固然。若指人身中氣,真、凡而不可用矣。何時超升仙境,不是如此沖虛之氣,摸不著點點心兒索。至於運氣小術,亦可栽培肉身,以延其壽,若以為大道必須肉身上做工夫,則是旁門之言。沾著些須不是他,要從無沾依中幻化為用,不是這般說法,卻是那邊行履,光明法界,何處容情?佛語亦中聽,仙家奏樂音,可惜人不懂,缺少個知音。總之外功於大道無涉。大道真修,先要精化氣,此精不是交感精,丹書內已歷歷言之,這一層已先難講,何況二關事、三關事更難說。大道幽深,實非戲語。有人說到入路,便以為究竟極,則不知出路若何,出而復入又若何。
問:修持?
答曰:修者,去其污染也。無污染,有何修持?若再修持,頭上安頭。
問:從何體認?
答曰:體認者,認體也。心體無形,體認即是功夫。體認一分,積得一分,積厚流光,道在眼前矣。汝仍從用探體去,到得體現,方有妙用。妙用顯體,人不知之。
問:三才立極,如何是人極?
答曰:人極在心,即天心也。在人曰人,在天曰天。上帝臨汝,無二爾心。本心通天,即通上帝;一念感召,位入仙班矣。
汝等無學,愧吾未教。吾將所藏,細為汝道。道其所道,曰太極。太極之理,貫徹天人。天本乎此而立陰陽之極,生生不息之機實肇於此。人有是理,而為私所蔽,故不顯其理,止存其質,動靜之間偏側莫曉,昏昏乎歲月,忽忽乎流行,放蕩無忌,瞥而不返。吁嗟乎!紅光一透,瓦解冰消,莫知其所之也。所謂士希賢,賢希聖,歸而返之,由於致知。致知之要,存乎一心。心純篤,則日進而不已;心惡雜,則流蕩而不息。嗟!嗟!二三子侍吾久矣,未敢直透其旨。蓋靜敬者寡,誠一者鮮,所謂道不虛行耳。
風雨鬧,人事逍遙;說玄機,大半是空中實到。不積德,沒依靠,故將人事作梯航,做得了時機宜到,做不了時也有紅塵誥。天地無私,何須人計巧!汝等有事亦不妨,只要精神不散漫,如猛火聚爐,方有專一之意,方可入菩提路而證涅槃。不然者,渺茫其說,昏默其旨,不識自己性命根源端的,焉有進步?
問:一切細參功夫,須要尋常而切己?
答曰:有何功夫?不行而密,不肅而敬,篤恭以持己,顯晦合一,體用無殊,功夫何在而何不在?所謂大道,以默以柔,無時而不適,無事而不泰然。
問:某止知靜其體也,動其用也,顯其著也,晦其隱也,歧而二之,莫能合而一之,前蒙示「顯晦合一,體用無殊」,是就無形者而言?
答曰:有形中無形,中無"有形",中亦無"無形"。中中中,一內察其體用之無殊,求其隱顯之莫測。
問:蒙示不行而密,不肅而敬,工夫何在何不在,即是顯晦合一,體用無殊。若就流行者言,分明是有動有靜,豈以動靜皆天然,而以無慾謂之合一無殊?抑以紛紜萬變皆莫能逃於太虛中,謂之合一無殊耶?
答曰:水之有波,波非水耶?因其外動,而內以含內靜,而波之波,水之水也,如是而已矣,藏於中,形於外,烏得不謂之合一,不謂之無殊乎?
問:存心以致其知?
答曰:有何存?
又問:知致而鏡明,鏡明而垢見,纖翳無所容,所謂明得盡,渣滓便渾化了也?
答曰:其養也,其賊也,畢於是矣。究其中,無一個主宰,如日月往來,寒暑定歲,四時代謝,八節興衰,齊之此中,始成歲功而運行無滯,命之所由立也,性之寓,亦在是矣。爾其焚香靜驗,久而有得。江湖泊久,雲蔽西山;知日出,是其時矣。
問:兢業者即是本體,本體本自兢業,合著本體,即是功夫,所謂不行而密,不肅而敬也。自其精明而言,謂之知;自其鑒察而言,謂之敬;自其無妄而言,謂之誠;自其生理具於此,謂之仁;自其無內外可分,無動靜可別,無極太極,謂之一;篤恭而天下平。中也者,和也;言中,而和在其中矣;言和,而中不待言矣;動無不和,即靜無不中,表裡一貫,頭正尾直?
答曰:常言之,常行之。庸言庸行,至誠無妄,三家至秘無多語。
問:昨言鏡明垢現,蒙示:其養也,其賊也。是否涵養省察因此,嗜欲紛華亦因此,即是識精未經點化之陰神,釋家之所謂種性是也?
答曰:將疑焉?將信焉?明明白白一個大路,到其際,自前進矣,久而自化種性為佛性。
問:尋根即可透悟否?
答曰:尋根覓底到海邊,有個夜叉現。陰極方能生陽,未到窮陰,難透其源。從根探摸,正不著空、不著有之妙法耳。此吾之異傳在此,通天徹地,大道快活,陽神普大千,一口吸盡水江西,獅子奮迅才出窟,萬獸齊驚聲頓希。咄!小道旁門,焉足一聞!吾語汝,將肉身全莫講,照此再從心源探,即是坎府求玄,水底蛟龍出現。未探水,不究源,總是皮膚又皮膚,逢人說學道,止不過徒博虛名,所謂掛榜修行,吾門大忌。如此參要真參,悟要實悟,,通天徹地,儘是法身,俱是我性光現。
問:坎、離?
答曰:即先天之所化,不是有為,亦非無語。只此一言半句玄,能會者,即得證真常;不會者,終歸無用。即如作事,必得中人,要須中用,事方有成。不然間隔東西,木三金四,哪得究裡?此乃切骨之談,毋忽!
問:念慮紛雜,一念未止,一念續之;如魚之吸水,口進腮出;如夏日之令,晝長夜短;則於玄牝竅妙尚不得著眼而觀,何望真機之闔辟如練如綿?
答曰:心地光明今古燭,何雲玄牝沒根源?功夫久久成妙矚,陰陽全識是機先。
問:天地非日月不顯,日月退藏,則天地混沌。神與氣合,氣結神凝,是否即坎離交?
答曰:坎離交於不知不覺之地,而運行未嘗稍息焉。天之道,無時不轉移,妙在不期而合,非有心為之。生死固在天,天其有心乎?
問:坎離交在內,由此而大藥產;一點元性微明,藏在坤腹,光透簾幃,純清絕塵,息住氣寧,止存空明,是謂天地心主持萬化?
答曰:氣寧息住,機之復生之理,所以活潑,即俗雲活子時也。
又問:自此從微至著,應乾卦三陽,三陽退處,即是三陰,是謂小周天。重入胞胎,性歸於命,蓄久發暴,烈火飛騰,此是火燥,恐啟後天情識,故吸閉以防危,使之下降而無生;撮舐以助火,使之上升,清虛而無滅,謂之大交,匹配真汞。虛即真汞,即性空,其交著於內之外,從此退符,仍隱土釜,煉之又煉,存清去濁,至於虛無極,是謂絕學無憂?
答曰:不治其本,難齊其末。一天雷雨風雲,孰得而主使之?孰得而止遏之?修身如執玉,磨其磷,琢其玷,功深力積,潤澤非一時,非大力量不能成此。朝更夕改,觸發一時,而氣偏於一隅。又所謂玉之有玷,洗之難強也。子其勉力,坎離之所以有,乾坤之所造;乾坤之所以名,坎離之所化。
問:撥動頂門關棙,忽爾自合自開,恁麼中不麼,不麼中恁麼,其意所到乎?其天命之流行乎?此時道眼清明,天開壽域,頭頭顯露,浩浩淵淵,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愈活潑,愈精明。丹經云:饒他為主我為賓,是外來者為主,我反為賓;只是不忘照心,任其點化腹陰,名之為天王補心丹亦可。此便是以神馭氣,以氣控精之旨。所謂鷹拿燕雀,鶻打寒鴉,其近是歟?
答曰:婆娑妙論。
又問:和光同塵,卻不染塵,世事沾他不得。以其運也,謂之河車;以其不違天,則謂之法輪。其團如卵,其白如練,其軟如綿,其輕如波。其硬也,鐵脊樑漢;其成片也,海水浸堤;其不容己也,揭地掀天。上升為雲,下降為雨,電掣雷轟,抽添自見。漏聲滴滴,元酒堪嘗;種種機遇,總屬一串之事,所謂有物方能造化生?
答曰:不可以形容,形容則界限分矣。如此玄談,不可以為功。總之,積一寸,則厚一寸,積一尺,則厚一尺。方以象地,圓以象天,空不見空,實不見實,空實無異,到處奇奇,不見不了,見亦無終。呵呵大笑,一字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