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黃庭經講義(圓頓子 著)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黃庭經講義(圓頓子 著) Empty 黃庭經講義(圓頓子 著) 周四 7月 16, 2009 6:02 pm

泊客

泊客
將官
將官

黃庭經講義
圓頓子 著
弁言

《黃庭經》不著撰人名氏及時代,惟陶隱居《真誥》云:「《上清真經》,晉哀帝興寧二年,南嶽魏夫人授其弟子,使作隸宇寫出。數傳而後,為某某竊之。因濟浙江,遇風淪漂,惟《黃庭》一篇得存。」然考魏夫人為晉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名華存,字賢安,幼而好道,攝心夷靜。年二十四,適太保掾劉文,字幼彥,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其後幼彥物故,夫人攜二子渡江,璞為溫太真司馬,至安成太守。瑕為陶太尉從事,至中郎將。夫人在世八十三年,晉成帝咸和九年化去。以時代推之,興寧二年,較此尚後三十年,則魏夫人辭世久矣!《真誥》所謂授其弟子者,或是夫人生時,諸弟子得其口授,後始筆錄,否則早有隸字寫本秘藏,至興寧二年,方傳於世耳。

《黃庭》舊有〈內景〉、〈外景〉二篇。《真誥》所指,殆〈內景篇〉也;晉王右軍有《黃庭經》楷書,歷代傳刻,以為珍寶,即〈外景篇〉也。當右軍時代,〈內景〉尚未行世,自無所謂〈外景〉之名。故右軍所寫,祇稱〈黃庭〉,後人據《真誥》之言,遂滋疑義。蓋未知此經原有先後之分,內外之別也。兩篇文字,不必出於一手,而精理貫通,體用相備,真知箇中消息者,當不復存歧視。故呂純陽真人題〈宿州天慶觀詩〉云;「肘傳丹篆千年術,口誦黃庭兩卷經;鶴觀古壇槐影裏,悄無人跡戶常扃。」又陸放翁〈道室雜興詩〉云:「身是秋風一斷蓬,何曾住處限西東;棋枰窗下時聞雹,丹灶崖間夜吐虹。采藥不辭千里去,釣魚曾破十年功;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又〈書懷詩〉云:「早佩黃庭兩卷經,不應靈府雜膻腥;憑君為買金鴉嘴,歸去秋山鋤茯苓。」所稱兩卷經者,非即〈內景〉與〈外景〉乎?東坡居士嘗書〈黃庭內景〉,復仿其文體而為之贊,備極推崇。世儒狃於《晉帖》,漫謂〈內景〉非真,其識解詎出蘇陸二公上耶?又從來著丹經者,多言男子之事,女丹訣自有別傳,而《黃庭經》則歷代女真以之得道者,如魯妙典、崔少玄、薛玄同之流,具見載籍,頗不乏人。是尤屬丹家之要旨,為玄門之總持矣!

第是經文義曼衍,多立名洞,設譬語,雖無奧頤隱密之談,然學者讀之,罕能知味。余承同志之勖,就兩篇義蘊,沉潛探索,擇其精要,分類詮釋,務使辭皆能解,理盡可通,庶幾玄圃丹臺,資為先路云爾。

2000/11/12 鄧善陽 標點

黃庭經講義

第一章 黃庭
欲讀《黃庭經》,必先知「黃庭」二字作何解說。「黃」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階前空地。名為黃庭,即表中空之義。吾人一身,自臍以上為上半段,如植物之幹,生機向上;自臍以下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機向下。其生理之總機關,具足上下之原動力者,植物則在根幹分界處,人身則在臍。嬰兒處胎,鼻無呼吸,以臍帶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後,臍之功用立止,而鼻竅開矣!神仙口訣,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歸根之謂。「根」者何?臍內空處是也。臍內空處,即「黃庭」也。

引證《黃庭經》本文
上有魂靈下關元,左為少陽右太陰;後有密戶前生門,出日入月呼吸存。〈內景經第二章〉
上有黃庭下關元,前有幽闕後命門。〈外景經第一章〉
黃庭真人衣朱衣,關門牡籥闔兩扉;幽闕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氣微。〈外景經第二章〉
解釋

「魂靈」即心神,「關元」在臍下三寸,左陽右陰,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經絡部位以實之,恐近於穿鑿。「密戶」在身後腰部,「生門」即臍。涵虛子云:「合上下前後左右,暗藏一個中字」。此「中」乃虛無竅也。外日月一往一來,內日月一顛一倒,綿綿呼吸,均在此虛無竅中。今按:呼為出,吸為入;出為闢,入為闔;闢為陽,闔為陰;陽為日,陰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 黃庭之下,即是關元;關元之上,即是黃庭,故曰:「上有黃庭下關元」。〈內景經〉云:「上有魂靈下關元」,則謂黃庭之上有心神,黃庭之下有關元耳。辭雖異,而義同。「幽闕」即生門,「生門」即臍,針灸家名為「神闕」,又名「氣舍」。「命門」即密戶,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

修煉家以心神注守黃庭,名曰「黃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衣」。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如牝牡之相銜,故曰「牡籥」。「闔兩扉」者,喻陰陽相紐。「高巍巍」者,即《參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結丹之所,如播種子於田中,自然生苗結實,成熟可期,故名曰「田」。「精氣微」之微字,最宜領會,必如易教之潔淨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盡其用。蓋丹道雖不外乎積精累氣而成,然徒知執著精氣之麤跡,將何以臻神化哉?
附注:後世丹書所言黃庭之部位,與本經微有不同。

黃庭經講義
第二章 泥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頭頂中,針灸家名「百會」穴,乃腦也,為修鍊家最重要之關鍵。當行功時,運周天火候,必後升前降,升到泥丸終,降自泥丸始,所謂「還精補腦」是也。
夫腦髓之體極精,腦髓之用至靈。其成也,乃間接由元氣化生;其虧也,非物質直接所能補足。人當中年以後,每患腦力薄弱,常欲求助於藥,然藥無補腦之效。惟有仙家妙術,借陰陽升降之機,化生靈質,日積月累,方可使腦髓漸充,回復原狀,或更覺超勝。於是性有所寄,命有所歸。雖不仙,不遠矣!
引證《黃庭經》本文

至道不煩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別住居腦中。〈內景經第七章〉
瓊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當中立。〈內景經第二十一章〉
保我泥丸三奇靈,恬淡閉觀內自明。〈內景經第二十一章〉
問誰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內景經第十九章〉
解釋

道法以簡要為貴。口訣雖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雖周身百節皆有神,惟泥丸之神為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並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當中央方圓一寸處,乃百神總會。修煉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無窮之壽。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別處,而總居腦中。腦為人身主宰,得其主宰,則易為功也。
「瓊室」即腦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腦室中央之神。名為夫人者,謂腦屬陰性,宜靜不宜動,靜則安,動則傷,本於老子守雌之義也。
「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氣、元神。「恬淡」謂節嗜欲,少謀慮。「閉觀」謂閉目返觀,此言保養腦中精、氣、神之法,惟在返觀內照也。
「誰家子」,乃內丹之喻名。內丹既結於下田,是不可不遷;遷將何去,即上入泥丸。蓋返觀內照,乃靜以養性之功;丹成上遷,乃動以凝命之術。作用雖異,道理則同。

2000/11/23 鄧善陽 標點

黃庭經講義
第三章 魂魄

自來言「魂魄」者,理論至頤,不可畢陳。摯其大綱,約有十說:
一、以陰陽論魂魄者:
陳氏《禮記注》曰:「魂者,陽之靈,而氣之英;魄者,陰之靈,而體之精。」
高誘《淮南子注》曰:「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
二、以五行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曰:「魂屬木,魄屬金。」所以說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數也。
三、以五臟論魂魄者:
《內經》云:「心藏神,肝藏魂,腎藏精,肺藏魄。」又曰:「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此言魂與神為一家,魄與精為一家,正合丹道東三南二,木火為侶,西四北一,金水同宮之說。
四、以鬼神論魂魄者:
《禮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氣即魂意。魂與氣,古人常合為一談。如延陵季子「骨肉歸於土,魂氣無不知。」之語可見。
五、以動靜論魂魄者:
《性理大全》引宋儒說云:「動者,魂也;靜者,魄也。」動靜二字,括盡魂魄。凡能運用作為皆魂使之爾,魄則不能也。」
六、以升降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曰:「人將死時,熱氣上出,所謂魂升也;下體漸冷,所謂魄降也。」
七、以志氣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引《蘇氏易解》曰:「眾人氣勝志而為魄,志勝氣而為魂。」
八、以思量與記憶論魂魄者:
宋儒黃勉齋曰:「人只有箇魂與魄,人記事自然記得底是魄,如會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經營,魄主受納。
九、以知覺與形體論魂魄者:
《禮祭義》陳氏註曰:「人之知覺屬魂,形體屬魄。如口鼻呼吸是氣,那靈處便屬魂;視聽是體,那聰明處便屬魄。」
十、以生成之先後論魂魄者:
《春秋左氏傳》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後儒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時,人初間纔受得氣,便結成箇胚胎模樣是魄。既成魄,便漸漸會動,屬陽曰魂。
以上諸說,各有不同。合而觀之,或可於中取得一較為明確之印象。至其相互之關係,則猶有說焉。《內經》曰:「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薛生白註曰:「氣形盛則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陰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內;魂陽主運用,故魂能動作發揮。二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物之體。至於精竭魄降,則氣散魂遊而無所知矣!又朱子曰:「無魂則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慮役役,魂都與魄相離。老氏便只要相守得相合。老子云:「載營魄,是以魂守魄。」蓋魂熱而魄冷,魂動而魄靜。能以魂守魄,則魂以所守而益靜,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熱而生涼,魄之冷而生煖。惟二者不相離,故其陽不燥,其陰不滯,而得其和矣!不然,則魂愈動而魄愈靜,魂愈熱而魄愈冷。二者相離,則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魄載魂,以二守一,則水火固濟而不相離,所以永年也。愚按:朱說頗有合於丹家魂魄相拘之旨。徒知鍊魂,不知鍊魄,死為鬼仙;徒知鍊魄,不知鍊魂,則尸居餘氣耳。
引證《黃庭經》本文
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返老得還嬰?三魂勿勿魄糜傾,何不食氣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黃寧。〈內景經第三十章〉
玄元上一魂魄鍊,一之為物最罕見;須得至真乃顧盼,至忌死氣諸穢賤。〈內景經第二十七章〉
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經第十五章〉
垂絕念神死復生,攝魂還魄永無傾。〈內景經第十一章〉
和制魂魄津液平。〈內景經第十一章〉
高拱無為魂魄安。〈內景經第二十三章〉
解釋
人賴百穀以養身,調五味以悅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葷腥臭氣足以穢亂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氣凋零殆盡,如何能得返老還童之效?魂飄魄喪,後悔何追?若能漸絕俗食,專心食氣,保養太和,則可長生。
然修煉之道,至為玄妙。陰陽不可偏勝,魂魄必宜合煉。魂魄合煉者,即是由後天之陰陽復歸於先天之一氣。但此一氣,最不易得,有真有偽。真者,純是清靈生氣可用;偽者,中含穢質死氣,乃大忌也。
道家所以貴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戀魄,魄之性每戀魂,不忍分離。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離,則人死矣!返還之道,亦是順其魂魄自然相戀之性而已。
夫人當生命垂絕之時,茍一念至誠,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殘喘。況知魂魄相拘之道者,豈有傾危之患乎?夫攝魂還魄,雖有作用,惟貴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則不和,激則不平。茍魂魄能和,則氣可化津,津亦化氣。周身津氣,潤澤流通,自無不平之患矣!修煉之術,先有為而後無為。和平之極歸於靜定,魂魄自然安寧。

2黃庭經講義(圓頓子 著) Empty 黃庭經講義(圓頓子 著) 周四 7月 16, 2009 6:05 pm

泊客

泊客
將官
將官

黃庭經講義

第四章 呼吸

前三章雖略具理論,尚未言明學者致功之方。丹訣數十家,深淺各別,而其下手之訣,皆不外呼吸作用。氣存則人生,氣竭則人死。呼吸所關,顧不重歟?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穀,不知以鼻食氣。雖終日呼吸不斷,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細而長;急而淺,不能緩而深,乃修鍊家之大忌也。

仙道貴在以神馭氣,使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打成一片,結成一團,紐成一條,凝成一點,則呼吸歸根,不至於散漫亂動,而漸有軌轍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何謂「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氳布滿於身中,一開一闔,遍身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開闔俱停,則入定出神之期不遠矣!

今《黃庭經》所論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學者習之既久,可以卻病延年;若仙道全部工夫,尚未論及。
引證《黃庭經》本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人皆食穀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外景經第十八章〉
噓吸廬間以自償,保守完堅身受慶;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外景經第四章〉
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七元之子主調氣。外應中嶽鼻齊位,素錦衣裳黃雲帶,喘息呼吸體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氣,神仙久視無災害,用之不已形不壞。〈內景經第九章〉
呼吸虛無入丹田,玉池清水灌靈根。〈外景經第一章〉
解釋

修仙學道之人,非有別種神奇手段,不過積精累氣而已。常人皆食五穀與五味,道人獨食陰陽之氣。《黃帝內經》云:「食穀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亦此意也。

夫人在世俗,無論如何安閒,總不免有勞心勞力之事。一有所勞,其精神即不免損失,是必用方法以補償其損失。其法如何?即呼吸也。但呼吸往來,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廬間。「廬間」亦名「規中」,即黃庭也。如能常用調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內精神,不使外漏,則身有餘慶矣!日積月累,迴環於方寸之中,以立命根;借身內之元氣,以招攝虛空之精神,則自有生以來,歷年損失之精神,皆可還歸於我身,何患老乎?

人身臟腑,肺部最高,形如華蓋。肺屬金,其色白,故曰:「玉闕」。肺之下有心,心屬火,其數七,故曰:「七元之子」。肺藏氣,心藏神。道家貴在以神馭氣,故曰:「七元之子主調氣」。肺開竅於鼻,人面分五嶽,鼻為中嶽,故曰:「外應中嶽鼻齊位」。素者,純潔之義;黃者,中和之義。心要純潔,氣要中和,故曰:「素錦衣裳黃雲帶」。身體偶有小恙,則呼吸不能調勻而喘息,此時急宜存神以調和病氣。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之氣。偶有偏勝,則足以致病。茍能和之,則病愈矣!道書凡一身頭面臟腑骨節,皆有神名。白元者,肺神也。存白元者,即是凝神以合於氣也。道家工夫,視不用目,聽不用耳。久視者,非謂眼向外看,乃神向內視,內視又名返觀。人能常用返觀內照之功,自然災害不侵。用此工夫,永久不已,則形可常存矣!但調呼吸之最要口訣,即不可滯於有象,又不可浮泛無根。能合虛無,則不著相;能入丹田,則非無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訣。學者當呼吸調和之候,口中必有甘涼之津液發生,順而吞之,以意直送下降,復以神火煉之,使津化為氣,潤澤周身,而後歸納於下田,以培值命蒂,故曰:「玉池清水灌靈根」。

黃庭經講義

第五章 漱津

人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頂者,何也?地下水氣循土脈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氣何以上蒸,則以地中含蓄之熱力使然。吾人靜坐工夫已久,口中自然發出一種甘津,清涼爽淡,異乎常時。此亦因身中團聚之熱力,蒸動下焦之水氣,循經絡之路而上升,至口中遂化為津。此津由鍊氣而生,與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補益。果能勤加修鍊,勿稍間斷,則第一次吞入腹中之津,又為熱力蒸動,化氣上升,仍至口中,復還為津。此為第二次所化,比第一次更覺甘美,其補力亦更大。如是循環不休,直至百千萬次,功同乳轉醍糊,而古人所謂「玉液還丹」,不外是矣!

引證《黃庭經》本文
口為玉池太和官,嗽咽靈液災不干;體生光華氣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內景經第三章〉
舌下玄膺生死岸,出清入玄二氣煥。〈內景經第六章〉
存嗽五芽不飢渴。〈內景經第二十二章〉
閉口屈舌食胎津。〈內景經第二十七章〉
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嚨神明通。〈內景經第三十三章〉
三十六咽玉池裏。〈內景經第三十四章〉
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老不衰。〈外景經第二章〉
解釋
常人口中儲滿濁氣,皆由不知升降吐納之法,以致上下失其輕重之機,故下焦之清氣不能升,而上焦之濁氣不能降。玆謂口為玉池,言其清潔;官為太和,言其調適。果能時刻用功,吐濁納清,降濁升清。往復循環,釀造靈液,則百病不侵;而肌膚光澤,氣如蘭香,顏如玉潤矣!

舌下有生津之竅,名曰「玄膺」,所關於人者至要。試觀病人,若舌捲、齒槁、津涸、液乾者必死,可知其故也。且津液從氣化,氣有出入,其上出於口鼻無不清,其下入於丹田無不深。玄即深意。存者,存神;嗽者,嗽津。「五芽」者,東西南北中五方之生氣。雖曰存嗽,實兼吐納工夫。《道藏》另有食五芽氣之法,煩瑣無當,今不具論。

又凡呵濁時,必開口;吞津時,必閉口。「屈舌」者,舌抵上顎。「胎津」者,言自身丹田中胎息薰蒸所化生之津液。上溢於口,取而咽之,下喉嚨,過明堂,復化為氣。氣足則神靈,故曰神明通也。三十六咽之教乃舊習,今可不拘。「靈根」,乃人身臍下之命根也。常人此根不固,易為情欲疾病所搖動。日衰一日,而人死矣!修鍊家運用升降吐納之功,使口中津液源源而來,汨汨而吞,如草木得肥料之培養,而根自固矣!

黃庭經講義

第六章 存神

神者,乃最不可思議之物,變幻無方,出入無時,誰得而拘之。所謂「存神」者,豈非徒託空言乎?然茍知其法,亦不難為。「存神」之義,即神自存耳,非依他力而後存也。存神與存想不同。「存想」者,如《大洞經》存想百神之衣裳、冠帶、形容、動作;又如《龍虎九仙經》,存想黃雲撞頂;《中黃經》,存想五方五色之氣,出於身中等法皆是。若夫存神,則無所想。不過將神光凝聚於一點,不使散漏之謂也。存神不限於身中一處,亦不限在身內,有時亦存神於身外。丹道步步皆以存神為用。《黃庭經》所云,尚未盡其量,惟示學者以梗概而己。
引證《黃庭經》本文

六府五藏神體輕,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可長生。〈內景經第八章〉
心部之宮蓮含花,調血理命身不枯。外應口舌吐五華,臨絕呼之亦登蘇,久久行之飛太霞。〈內景經第十章〉

腎部之宮玄闕圓,主諸六府九液源,百病千災當急存,兩部水王對生門,使人長生升九天。〈內景經第一章〉

窮研恬淡道之園,內視密眄盡睹真,真人在己莫問鄰,何處遠索求因緣。〈內景經第二十三章〉
三光煥照入子室,能存玄冥萬事畢,一身精神不可失。〈內景經第二十五章〉
解釋

人身藏府所以能有功用者,皆神為之宰也。心與神共為一物,其動謂之心,其靜謂之神。五藏六府,自具天然運動之能力,而無絲毫差式,故曰:「心內運天經」。常人藏府之運動,晝夜不休,終有疲勞之日,虧損之時。修道者,先守靜以制動,復存神以安心,再虛心以鍊神,互相為用,則藏府氣血之循環,可以緩和而得養,免致外強中乾,急促失調、浮躁不寧之弊,自可長生。

吾人腔內,肺藏之下有心藏,其形如未開之蓮花,其功用主調血。血調則命理,而身體光潤,無枯槁之容。口中有舌,為心之苗,心動則氣洩於舌。若人老病垂危,魂欲離體,一意存神於心,不驚不恐,不亂不搖,則必能延命於俄頃。況當少壯之時,習此定心存神之法,久久行之,有不飛騰霞路者乎?
腎屬水,故為六府九竅津液之源,腎氣衰則百病叢生。修煉家常以心火下交腎水,使火不上炎,水不下漏,水火既濟而結丹。腎有二枚,故曰「兩部」。腎為水之主,故曰「水王」。對生門者,前對臍也。人能常以不動之神,藏於臍腎二者之間,以立命基,則長生不難致矣!

玄門功法,雖云奇妙。若盡力研究,仍歸於恬淡無為之域,大道本如是也。內視密眄自見其真,方知真人近在身中,何必他求遠索哉?三光在天為日月星,在人乃耳目口。《參同契》云:「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又云:「三光陸沉,溫養子珠。」蓋謂耳不外聽,目不外視,口不開言,則此五竅之神光,閉而不用,潛入混沌之淵,返照黃庭之室。玄冥屬水,象坎;神光屬火,象離。存神於玄冥,則坎離交合。水火既濟,自然一身之精神凝結不散。

黃庭經講義

第七章 致虛

前言呼吸、漱津、存神諸作用,法良意美,效驗計日可期。然恐學者不察,執著太過,非徒無益,且有損害,故繼之以致虛。「致虛」者,非枯坐頑空也,乃動中之靜也;非一切不依也,乃心依於息,息依於心,渾然而定,寂然而照也。

醫家用參朮補氣,而懼其滯,必佐陳皮以疏之;用地黃補血,而嫌其膩,必佐當歸以行之。修鍊家以風火之力,鍛出飲食之精華,以培補吾身之虧損,必順乎自然之理,合乎虛無之妙,以調和其太過,而制限其有餘,方可歸於純和之域,是猶醫家陳皮、當歸之作用也。否則,執著成法,不知變通,刻意猛進,返使陰陽有偏勝之疾,乃悍然謂世無神仙,書皆誣罔,何其真耶?

引證《黃庭經》本文
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為體自安;體虛無物身自閒,寂寞曠然口不言。〈外景經第十一章〉
眉號華蓋覆明珠,九幽日月洞虛無。〈內景經第六章〉
呼吸虛無入丹田。〈外景經第一章〉
虛中恬淡自致神。〈內景經第二十九章〉
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無敢污。歷觀五藏視節度,六府修持潔如素,虛無自然道之故。〈外景經第十章〉
作道優游身獨居,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為何思慮,羽翼已成正扶疏,長生久視乃飛去。〈外景經第十二章〉

解釋

天下事物,皆有自然之理。順自然之理而行,則事不煩;若逆之,則生荊棘矣!身無為而身自安,心無物而心自閒。寂寞者靜,曠然者虛。《參同契》云:「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又云:「象時順節令,閉口不而談。」又云:「兌合不以談,希言順鴻濛。」正是口不言之意。

眉如華蓋,下覆明珠。「明珠」者,目也。目之光最易外耀,如日月然。日月淪於九幽者,即二目神光下藏於氣海之中,於是呼吸亦隨之而入丹田。「呼吸」者,氣也。氣既歸根,神亦恬淡,皆不離乎虛無作用,然亦非枯坐頑空也。李涵虛曰:「『正室』者,中央神室,不偏不倚,洗心退藏,自動修治,無敢垢污。」由是而內觀五藏,歷歷如燭照,一身節度皆可審視;由是內觀六府,一一修治,潔然如素,並無濁穢,虛無自然之道,本如是也。

修道之士,或在人間,或入山林,須優游自適,守吾身而獨居,先修玉煉以明性,後修金煉以立命,其秘要只是內守虛無耳。仙家以煉氣為煉羽翼,神定氣足,則羽翼已成。「扶疏」者,神氣條茂也。從此內全性命,外固形軀,隱顯人間,長生久視,厭居塵寰,乃脫殼飛去。

3黃庭經講義(圓頓子 著) Empty 黃庭經講義(圓頓子 著) 周四 7月 16, 2009 6:07 pm

泊客

泊客
將官
將官

黃庭經講義

第八章 斷欲

仙家初步工夫,貴在返老還童。若身中精氣虧損,肌髓不充,必漸用功修鍊培補,使其回復原狀。培補之道路有三:﹙一﹚飲食滋養從口入。﹙二﹚空氣呼吸從鼻入。﹙三﹚元氣闔闢從毛孔入。三者薈萃積蓄蘊釀於一身,漸採漸煉,漸煉漸結,內實骨髓,外華肌膚,靈府神清,丹田氣滿,至此方證長生之果,遠離老病之鄉。然欲得如是功效者,非斷絕房事不可。若古今養生家所言節欲者,非神仙家本旨。徒曰節制,於事無濟,必使斷絕,方獲全功。且不僅禁男女之合,又用法閉精竅之門,待其永無漏洩而後已。

或曰:「然則何以解於彭祖之說乎?」曰:「彭祖所行,本非仙道,不過以房中術延其年耳。」似未可相提並論。夫淫機之動,乃身中一種潛蓄之力,為欲念所感,及外景所攝,不得不隨機發現。然吾人潛蓄之力有限,豐於此必儉於彼。假令人之生活與禽獸等,除飲食男女,別無所事,則任其縱欲而已。奈人事萬變,學業多端,咸賴身中潛蓄之力以肆應。倘此力消耗於淫欲者多,則能運用於他處者必少。無論何事,難以成就,豈獨修鍊為然哉?

或又問《悟真篇》云:「休妻漫遣陰陽隔。」此語對於斷欲之義,是否衝突?曰:「吾所謂斷欲者,指世俗男女媾精之事而言。」為普通說法,為初學立基,必不可無此一戒。若《悟真》所傳,乃金液大還丹之妙道。神仙眷屬,迴異塵凡,非常情所能測也。
引證《黃庭經》本文

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忽之禍鄉三靈滅,但當吸氣鍊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當海決百瀆傾,葉落樹枯失青青。氣亡液漏非己行,專閉御景乃長寧,保我泥丸三奇靈。〈內景經第二十一章〉
急守精室勿妄洩,閉而寶之可長活。〈內景經第二十二章〉
長生要妙房中急。〈外景經第七章〉—此句含有深意。

解釋

欲修長生之術,最宜戒慎者,房中之事也。奈何世人冒死而作,致令精枯氣竭,神無所依,能勿泣乎?精、氣、神乃人身三靈物,彼此有連帶之關係。試以燈油為喻,人身所藏之精,譬如盞中所貯之油。油量充足則火焰熾盛,火焰熾盛則光亮倍明;反之,則油乾火息而光滅矣!火譬如人之氣,光譬如人之神。精滿則氣旺,氣旺則神全。今因貪慾之故,使精枯竭。精枯則氣散,氣散則神亡,而禍不旋踵矣!

然人茍能痛改前非,斷絕淫慾,加以吸氣煉精之術,則事尚可為。雖曰「寸田尺宅」,其細已甚。而保守之,而擴充之,盡力圖謀,未嘗不可立百世之基業。若夫房中之事,氣亡液漏,其趨勢如海決瀆傾,其現象如樹枯葉落,大非吾輩所宜行也。必使專閉交接之路,乃可長享康寧之福。泥丸得養,則腦髓盈;精氣常凝,則神魂定。故修煉家所最急者,在於閉精勿洩,如是則生命可長存矣!

按永久閉精勿洩,雖是修仙者第一要義,然在已破體之人,實行此事,每感受極端之困難。服藥無效,運動無效,獨身禁慾無效,正心誠意無效,參禪打坐無效,信仰各種宗教無效。甚至於六字氣、八段錦、易筋經、開三關、轉河車、小周天、大周天、種種工夫用盡,仍屬無效。有時遺精或反而加劇,若聽其自然,不加遏止,一月洩漏數次,或數月洩漏一次,固無妨於身體之健康。所惜者,修仙之志願,付諸流水矣!

當知此事要量體裁衣,因人說法,不可執一以概其餘。傳道者須有超群之學識,受道者須有天賦之聰明。然後循循善誘,由淺而深,歷盡旁門,終歸正路。不廢夫妻,偏少兒孫之累;不離交合,能奪造化之權。道書所謂「男子莖中無聚精,婦人臍中不結嬰。」又謂:「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經。」的確具此功效。世有豪傑不甘為造物陰陽所播弄者,儻有味於斯言乎?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