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心法
序
嘗思道源自有正脈,萬法不出一心。推而廣之,道德五千言;約而述之,薪傳十六字。所有分門而別戶者,大抵殊途於同歸耳。乃世之慕道者,徒向崆峒而訪問,伐毛洗髓,欲換凡骨而無丹;立命尋真,語玄機而莫悟。殊未解理貴專心,法求一貫,要得其中之宗旨,端賴指示之相承。余在公余之暇,志道多年,素守國初白雲觀開山王氏真人《龍門心法》一經,朝夕窮其體用,恍然有所微明。隨向契友白雲觀方丈張耕雲,與煉師秦雲樵,同道三人,言及惜是抄本,不得流行於世。而二公曰,真人則名垂紫府,望重神都,是本既存,學者若欲鑽研,便能腳踏實地,誠謂仁者見之謂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現值開壇傳戒,天下勇往求道者,咸集於此,即可宣揚後,再付梓可也。余即欣然不敢秘惜,常住捐資,願刻流傳。憶溯自我朝順治之初,延及同治之始,而真人之潛德積久,於今得闡發幽光,實不勝額慶。惟願神而明之者,不必覓蓬海壺天之妙藥,又慕羽輪琪樹之輝煌者也,則庶余之私幸,是以為序。
大清同治十年夏五月一之景文謹序
昆陽子龍門心法上卷目錄
心法真言
第一 皈依三寶
第二 懺悔罪業
第三 斷除障礙
第四 捨絕愛緣
第五 戒行精嚴
第六 忍辱降心
第七 清靜身心
第八 求師問道
第九 定慧等持
第十 密行修真
昆陽子龍門心法上卷
第七代律師西晉昆陽子王常月傳
弘道闡教法孫 維陽子詹太林校
弘道闡教元孫 初陽子唐清善演
心法真言
康熙二年,歲在癸卯,十月之吉,昆陽子說戒於金陵碧苑,謂凝真子邵守善、扶搖子詹守椿曰:
「余自髫年慕道,識透浮生不實,幻境無常,要免輪迴,蚤修至道。但崆峒雖近,廣成子未許相逢;蓬島非遙,凡夫身安能得到?務必遠離污穢,掃盡塵沙,消磨妄想而凡念如灰,陶冶色身而熱心似水。諸緣頓息,皆從戒定中,一步步行來;萬慮歸空,悉自智慧裡一層層看去。看得透,則拏得定,忍得過,則行得開。是以豎起眉毛,手掣殺人刀子;放開腳步,直登渡世船兒。翻身則解脫輪迴,轉念則超離羅網。悲心不斷,古雲自渡渡他;慈願常存,我欲自渡渡彼。記得昔年曾參王屋,尋真訪道,得遇明師。上蒙三寶之洪恩,親聞法寶;下仗一身之膂力,苦行修身。皈依無上法王,行持大乘妙道。況又遭逢盛世,安樂清平,萬劫難聞,千生罕見。敢不闡揚三寶,報答四恩,少盡涓埃,聊抒方寸。是以不辭僭妄之愆,開壇說戒;不避笑譏之謗,演教談經。非關好事沽名,祗為辟邪解惑。天律不許綺語,至道惟在直言。謹將龍門第七代家風,告諸大眾;敬錄碧苑一腔直話,普利天人。不敢行文,何妨實說。今將授汝,正以接引愚蒙,闡明正法。若夫上乘法器,明眼高人,則貧道下風有幸,正欲請慈領教,以印證其所聞,貧道之願也。」
二子聞是法也,作禮而退。
戒弟子廣陵施守平稽首頌曰:
法原無法因心有,心本無心為法空。
心現法王心現相,法歸心王法歸空。
要明定法非圓法,須悟凡心即聖心。
心法法心心法法,法心解脫是知音。
序
嘗思道源自有正脈,萬法不出一心。推而廣之,道德五千言;約而述之,薪傳十六字。所有分門而別戶者,大抵殊途於同歸耳。乃世之慕道者,徒向崆峒而訪問,伐毛洗髓,欲換凡骨而無丹;立命尋真,語玄機而莫悟。殊未解理貴專心,法求一貫,要得其中之宗旨,端賴指示之相承。余在公余之暇,志道多年,素守國初白雲觀開山王氏真人《龍門心法》一經,朝夕窮其體用,恍然有所微明。隨向契友白雲觀方丈張耕雲,與煉師秦雲樵,同道三人,言及惜是抄本,不得流行於世。而二公曰,真人則名垂紫府,望重神都,是本既存,學者若欲鑽研,便能腳踏實地,誠謂仁者見之謂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現值開壇傳戒,天下勇往求道者,咸集於此,即可宣揚後,再付梓可也。余即欣然不敢秘惜,常住捐資,願刻流傳。憶溯自我朝順治之初,延及同治之始,而真人之潛德積久,於今得闡發幽光,實不勝額慶。惟願神而明之者,不必覓蓬海壺天之妙藥,又慕羽輪琪樹之輝煌者也,則庶余之私幸,是以為序。
大清同治十年夏五月一之景文謹序
昆陽子龍門心法上卷目錄
心法真言
第一 皈依三寶
第二 懺悔罪業
第三 斷除障礙
第四 捨絕愛緣
第五 戒行精嚴
第六 忍辱降心
第七 清靜身心
第八 求師問道
第九 定慧等持
第十 密行修真
昆陽子龍門心法上卷
第七代律師西晉昆陽子王常月傳
弘道闡教法孫 維陽子詹太林校
弘道闡教元孫 初陽子唐清善演
心法真言
康熙二年,歲在癸卯,十月之吉,昆陽子說戒於金陵碧苑,謂凝真子邵守善、扶搖子詹守椿曰:
「余自髫年慕道,識透浮生不實,幻境無常,要免輪迴,蚤修至道。但崆峒雖近,廣成子未許相逢;蓬島非遙,凡夫身安能得到?務必遠離污穢,掃盡塵沙,消磨妄想而凡念如灰,陶冶色身而熱心似水。諸緣頓息,皆從戒定中,一步步行來;萬慮歸空,悉自智慧裡一層層看去。看得透,則拏得定,忍得過,則行得開。是以豎起眉毛,手掣殺人刀子;放開腳步,直登渡世船兒。翻身則解脫輪迴,轉念則超離羅網。悲心不斷,古雲自渡渡他;慈願常存,我欲自渡渡彼。記得昔年曾參王屋,尋真訪道,得遇明師。上蒙三寶之洪恩,親聞法寶;下仗一身之膂力,苦行修身。皈依無上法王,行持大乘妙道。況又遭逢盛世,安樂清平,萬劫難聞,千生罕見。敢不闡揚三寶,報答四恩,少盡涓埃,聊抒方寸。是以不辭僭妄之愆,開壇說戒;不避笑譏之謗,演教談經。非關好事沽名,祗為辟邪解惑。天律不許綺語,至道惟在直言。謹將龍門第七代家風,告諸大眾;敬錄碧苑一腔直話,普利天人。不敢行文,何妨實說。今將授汝,正以接引愚蒙,闡明正法。若夫上乘法器,明眼高人,則貧道下風有幸,正欲請慈領教,以印證其所聞,貧道之願也。」
二子聞是法也,作禮而退。
戒弟子廣陵施守平稽首頌曰:
法原無法因心有,心本無心為法空。
心現法王心現相,法歸心王法歸空。
要明定法非圓法,須悟凡心即聖心。
心法法心心法法,法心解脫是知音。
寂然 在 周四 10月 29, 2009 1:36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