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十四首白話註解 - 陳攖寧先生 註釋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孫不二女丹訣詩黃序

  余自束髮受書而後,讀葛洪神仙傳,慨然景慕其高風,遂有志於道術。壯歲宦遊四方,足跡所至,聞異人必盡力訪求,見秘籍必潛心快讀,旁門無論矣。

  歷四十年來,遇修鍊正宗,每多探討。品格最純謹者,當推鄭君鼎丞,學識最精博者,當推陳君攖寧。二君對於三元丹法,都得真傳,而地元一項,又皆能不畏勞苦,親自臨爐,雖魔障迭起,寒暑屢遷,仍未嘗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間,亦多次參預實驗之役,即外事以證內功,獲益固匪淺也。

  鄭君著述,昔已幸賭厥成。今陳君復出其所作孫不二女丹詩註一卷相示,並索序文。余素習南宗,故於北派丹訣,頗有疑義;及觀此註,豁然貫通。方知南北二家丹法,男女兩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機,所必同者,在其一貫之妙道。

  孫詩盡善,陳註尤詳,余何容辭費?惟曾記當日陳君所誦孫不二仙姑七言絕句一首,似含微旨,細審五言律詩中,尚未言及,特補錄於此。詩曰:「蓬島還須結伴遊,一身難上碧巖頭;若將枯寂為修鍊,弱水盈盈少便舟。」學者果能悟徹十四首律詩之作用,然後將此七言絕句,熟讀而深思之,則弦外餘音,當可耐人尋味矣。

  中華民國十五年清江黃邃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註凡例

  1. 原詩十四首,辭句雅馴,意義渾涵,乃丹訣中之上乘,故全錄於篇端,以便學者誦習。另有七言絕句數首,已收入拙著女丹訣集成中,故不重錄。(按:七言絕句七首,今補附於「孫不二仙姑事略」之後。)

  2. 原詩雖標題為女功內丹,然就男女丹訣全部而論,其異者十之一二,而同者則有十之八九。故男子修仙者,亦可於此詩得多少參悟。

  3. 詩中雜用仙家專門術語,博學之士,尚不易窺其玄奧,普通婦女無論已。不佞此註,極力闡揚,洩盡隱秘,真口訣已躍躍紙上。至其工夫首尾,不能成段說明者,則因為原文所限,不得不爾。又註中多引古語者,皆當日信手拈來,適合妙諦,比自作為優,且免杜撰之嫌。

  4. 註中文字,雖非白話體裁,然已掃除譬喻,都為實語,淺顯易明,凡國文通順者,閱之自易了解,若對此猶有難色者,其人恐於仙道無緣。蓋此等無上道妙,必須擇根器而授。作詩者意在發揮自己之性情,本不求他人之了解,作註者志欲流傳高深之學術,亦不欲博庸俗之歡迎,故普渡之說,非本編範圍內事。

  5. 仙家上乘工夫,簡易圓融,本無先後次第,此詩所謂次第者,就效驗深淺言之耳。若言工夫,則自第一首至第十四首,皆是一氣呵成,不可劃分為十四段茖,故須前後統觀,方能得其網要,幸勿枝枝節節而議之。

  6. 女子修仙,除天元服食,窒礙難行,人元雙修,誓不筆錄而外,古今來僅此一門,堪稱大道。其餘諸家所說,壇社所傳,名目繁多,種類各別,不善學者,流弊百出,縱能善學,亦僅可健身延壽,無疾而終,其去仙道,蓋遠甚矣。有大志者,於此篇宜三致意焉。

  7. 古人學道,有從師二十餘年,或十餘年者,如陰長生、白玉蟾、伍沖虛之流,皆是師與弟子同居一處,實地練習,隨時啟導,逐漸正誤,然後能收全功。今人志氣浮薄,作事無恒,所以難於成就,其狡詐者,每喜用市儈手段,旁敲反激,竊取口訣,以為一得口訣,立刻登仙,不知所得者乃死法耳。而真正神仙口訣,皆從艱苦實驗中來,彼輩何曾夢見。敬告讀者,若有所得,務要小心磨鍊,努力修持,否則得與不得等。(此種弊病,男子最多,女子尚少。)

  8. 儒釋道三教,自漢以來,至於清季,彼此互相誹議,優劣迄無定評。君主政體改革而後,儒教早已同歸於盡,道教又不成其為教,祇餘佛教為碩果之僅存,其中信徒雖多,而真實用功者蓋鮮,僧尼無論矣。即一般在家居士,所稱為大善知識者,除教人念阿隬陀佛而外,別無法門。至於參禪坐香,打機鋒,看話頭等等,因淨土宗盛行,已漸歸淘汰,天台止觀,雖有入手之法門,僅作講經之材料而已,從未有人注意於實行修證者。近來又有所謂真言宗者,授自東洋,傳於中國,學者甚眾,每因持誦急迫,致令身心不調。總上四端,曰淨土,曰參禪,曰真言,曰止觀,近代佛教之精華,盡於此矣。然皆屬唯心的片面工夫,而對於唯物的生老病死各問題,殊無解決之希望,其所謂一切了脫者,都有待於身後,而生前衣食之需,男女之欲,老病之虞,皆與常人無異,至其死後如何,惟彼死者知之耳,吾輩未死者,仍難測其究竟也。況佛教徒之習氣,每謂惟佛獨尊,餘皆鄙視,教外諸書,概行排斥,雖為宗教家對於教主應有之態度,所惜畫界自封,因此遂無進步。吾人今日著書,乃為研究學理,預備將來同志諸人,實地試驗,解決人生一切問題,與彼闡揚宗教者,用意固有別也。故對於道教之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玊皇大帝、毫無關係可言。至若儒釋二教經典,及諸子百家,遇有可採者,亦隨時羅致,以為我用,不必顯分門戶。書中於仙佛異同,偶依昔賢見解,略加論斷,雖曰掛一漏萬,所幸不亢不卑,庶免隨聲附和,自誤誤人,蓋學者之態度,本應如是也。總之;不問是何教派,須以刻期見效為憑據,以今生成就為旨歸,苟欲達此志願,除卻金液還丹,別無他術矣。謹掬微衷,敢告同志。

  9. 世間各種宗教,其中威儀制度,理論工修,殊少男女平等之機會,獨有神仙家不然。常謂女子修煉,其成就此男子更快,男子須三年做完者,女子一年即可趕到,因其身上生理之特殊,故能享此優先之利益。至其成功以後之地位,則視本人努力與否為斷,並無男女高下之差,此乃神仙家特具之卓識,與別教大不同者。可知神仙一派,極端自由,已超出宗教範圍,純為學術方面之事。讀者幸勿以宗教眼光,強為評判,女子有大志者,宜入此門。

  10. 我非女身,何故研究女丹訣?又未嘗預備作世間女子授道之師,何故註解女丹訣?蓋深恐數千年以來相傳之道術,由茲中絕,若再秘而不宣,此後將無人能曉,雖有智慧,從何入門?世固不乏讀書明理之女士,發大願,具毅力,不以現代人生環境為滿足,不以宗教死後迷信為皈依,務免衣食住行之困難,誓破生老病死之定律,非學神仙,安能滿願,是則區區作註之苦心也。(男子修仙,有太陽煉氣術,今世尚有知者。女子修仙之太陰煉形術,幾於絕傳,因男子做工夫,能盡其本分已足,不必再問女子之事。故世之傳道者,說到女功,總不免模糊影響,而女界中又少傑出之材,更難遇堪傳此術者。從今而後,深望繼起之有人也。)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孫不二仙姑事略

  孫仙姑名不二,號清靜散人,寧海縣忠翊幼女。(寧海屬今山東登州府,非浙江省之寧海。)金太祖天輔二年生,稟性聰慧柔淑,父以配馬宜甫,生三子,宜甫即北七真中所稱馬丹陽真人是也。丹陽既師事王重陽,故仙姑亦因重陽祖師之種種方便勸化,遂遠離三子,屏絕萬緣,詣金蓮堂祈度,密受道要。數年後,師挽丹陽西遊,居崑崳煙霞洞,姑獨留於家,勤修不倦。金世宗大定十五年,往洛陽,依風仙姑,居其下洞,後六年道成。時當大定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忽沐浴更衣,問弟子天氣卓午,援筆書頌云:「三千功滿超三界,跳出陰陽包裹外;隱顯縱橫得自由,醉魂不復歸寧海。」書畢,趺坐而化,香風瑞氣,竟日不散。元至元己巳,賜號清靜淵真順德真人,道派名清靜派。(以上採自續文獻通考,及登州府志,並他種記錄,若欲知其詳,須閱道藏中關於北七真一派之記傳專籍年譜諸書。)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原詩:

第一 收心 (男女同)

  吾身未有日  一氣已先存  似玉磨逾潤  如金煉豈昏
  掃空生滅海  固守總持門  半黍虛靈處  融融火候溫



第二 養氣 (男女同)

  本是無為始  何期落後天  一聲纔出口  三寸已司權
  況被塵勞耗  那堪疾病纏  子肥能益母  休道不迴旋


第三 行功 (未二句女子獨用)

  斂息凝神處  東方生氣來  萬緣都不著  一氣復歸臺
  陰象宜前降  陽光許後栽  山頭并海底  雨過一聲雷


第四 斬龍 (女子襡用)

  靜極能生動  陰陽相與模  風中擒玉虎  月裡捉金烏
  著眼絪縕候  留心順逆途  鵲橋重過處  丹氣復歸爐


第五 養丹 (首二句女子獨用)

  縛虎歸真穴  牽龍漸益丹  性須澂似水  心欲靜如山
  調息收金鼎  安神守玉關  日能增黍米  鶴髮復朱顏

 
第六 胎息 (男女同)

  要得丹成速  先將幻境除  心心守靈藥  息息返乾初
  氣復通三島  神忘合太虛  若來與若去  無處不真如


第七 符火 (五六兩句女子獨用)

  胎息綿綿處  須分動靜機  陽光當益進  陰魄要防飛
  潭裡珠含景  山頭月吐輝  六時休少縱  灌溉藥苗肥


第八 接藥 (男女同)

  一半玄機悟  丹頭如露疑  雖云能固命  安得煉成形
  鼻觀純陽接  神鉛透體靈  哺含須慎重  完滿即飛騰

第九 煉神 (男女同)

  生前舍利子  一旦入吾懷  慎似持盈器  柔如撫幼孩
  地門須固閉  天闕要先開  洗濯黃芽淨  山頭震地雷

第十 服食 (男女同)

  大冶成山澤  中含造化情  朝迎日烏氣  夜吸月蟾精
  時候丹能採  年華體自輕  元神來往處  萬竅發光明


第十一 辟穀 (男女同)

  既得餐靈氣  清冷肺腑奇  忘神無相著  合極有空離
  朝食尋山芋  昏飢採澤芝  若將煙火混  體不履瑤池


第十二 面壁 (男女同)

  萬事皆云畢  凝然坐小龕  輕身乘紫氣  靜性濯清潭
  氣混陰陽一  神同天地三  功完朝玉闕  長嘯出翜嵐


第十三 出神 (男女同)

  身外復有身  非關幻術成  圓通此靈氣  活潑一元神
  皓月凝金液  青蓮煉玉真  烹來烏兔髓  珠皎不愁貧


第十四 沖舉 (男女同)

  佳期方出谷  咫尺上神霄  玉女驂青鳳  金童獻絳桃
  花前彈錦瑟  月下弄瓊簫  一旦仙凡隔  冷然渡海潮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5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十四首白話註解 - 陳攖寧先生 註釋 Empty 龍門十九代 圓頓子 陳攖寧分別註述 周三 10月 28, 2009 9:46 am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龍門十九代 圓頓子 陳攖寧分別註述如下:


收心(第一)

 
  吾身未有日 一氣已先存

  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氣。譚子化書云:「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此言順則成人。若達道之士,能逆而行之,使血化氣,氣化神,神化虛,則成仙矣。

  「一氣」者,即先天陰陽未判之氣;至於分陰分陽,兩儀既立,則不得名為一氣。儒家云:「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亦指先天一氣而言。老氏之得一,即得此一氣也,此中有實在工夫,非空談可以了事。


  似玉磨逾潤 如金煉豈昏

  丹家常有玉池、金鼎、玉兔、金烏、玉液、金液,種種名目。大凡言陰、言神、言文火者,則以「玉」擬之;言陽、言氣、言武火者,則以「金」擬之。意謂玉有溫和之德,金有堅剛之象也。然亦偶有例外。


  掃空生滅海 固守總持門

  「生滅海」即吾人之念頭。剎那之間,雜念無端而至,忽起忽滅,莫能定止。念起為生,念滅為死,一曰之內,萬死萬生,輪迴即在目前,何須待證於身後?然欲掃空此念,談何容易!惟有用法使念頭一耳。其法如何?即固守總持門也。

  「總持門」者,老子名為玄牝之門,即後世道家所謂玄關一竅。張紫陽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質而言之,不過一陰一陽、一神一氣而已。能使陰陽相合,神氣相搏,則玄關之體已立。

  雖說初下手要除妄念,然決不是專在念頭上做工夫,若一切不依,一切不想,其弊必至毫無效果,令人失望灰心,是宜熟思而明辨也。(紫陽此詩,另有一解,不在本篇範圍之內。)


  半黍虛靈處 融融火候溫

  「半黍」者,言凝神入氣穴時,神在氣中,氣包神外;退藏於密,其用至微至細,故以半黍喻之。「虛」者,不滯於跡象。「靈」者,不墮於昏沉。雜念不可起,念起則火燥;真意不可散,意散則火寒。必如老子所云:「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方合乎中道。「融融」者,調和適宜。「溫」者,不寒不燥也。

  此詩二句言守玄關時之真實下手工失,維妙維肖。然決不是執著人身某一處部位而死守之,切勿誤會。若初學者死守一處,不知變通,將來必得怪病。


養氣(第二)

 
  本是無為始 何期落後天

  順乎自然而無為者,先天之道;出於人力而有為者,後天之功。吾人當未生之初,本是渾元一氣,無名無形,不覺而陷入於胎中,於是有身。既已有身,而大患隨之矣。


  一聲纔出口 三寸已司權

  嬰兒在胎,僅有胎息,鼻不呼吸。及至初出胎時,大哭一聲,而外界之空氣乘隙自鼻而入,於是後天呼吸遂操吾人生命之權。

  其始也,吸入之氣長,呼出之氣短,而身體日壯;其繼也,呼吸長短平均,身體之發育,及此而止。到中年以後,呼出之氣漸長,吸入之氣漸短,而身體曰衰;臨終時,僅有呼出之機,而無吸入之機,鼻息一停,命根遂斷。「三寸」者,指呼吸而言。


  況被塵勞耗 那堪疾病纏

  上言人身生死之常理,此言人之自賊其身也。色、聲、香、味、觸、法,是名「六麈」。勞心、勞力,皆謂之「勞」。

  吾人自然之壽命,本為甚短,縱不加以戕賊,在今世亦少有能過百歲者。況麈勞與疾病,皆足以傷竭人之元氣,使不得盡其天年,故多有壽命未終而中途夭折者。(或問:「六塵之說,曰釋氏語,何故引以註丹經?」答曰:「非我之咎,原詩已喜用佛家名詞,如生滅、如真如、如舍利子等,皆非道家所本有者,不引佛典,何能作註?」)


  子肥能益母 休道不迴旋

  「子」者,後天氣;「母」者,先天氣。後天氣,丹道喻之為「水」;失天氣,丹道喻之為「金」。按五行之說,金能生水,是先天變為後天也。丹道重在逆轉造化,使水反生金,是由後天返還先天也。

  昔人謂為九轉還丹,九乃陽數之極,又為金之成數,故曰九還,非限定轉九次也。先天難於捉摸,必從後天工夫下手,方可返到先天。後天氣培養充足,則先天氣自然發生,故曰子肥能益母。「迥旋」者,即返還逆轉之謂。


行功(第三)

  
  歛息凝神處 東方生氣來

  「歛息」者,呼吸之氣,蟄藏而不動也;「凝神」者,虛靈之神,凝定而不散也。「東方」者,日出之位;「生氣」者,對於死氣而言。古之修煉家行吐納之功者,大概於寅卯二時,面對東方,招攝空中生氣,入於吾身,借其勢力,而驅出身內停蓄之死氣。

  上乘丹法,雖不限定時問與方所,然總宜在山林清靜之區,日暖風和之侯,則身中效驗隨做隨來,如立竿見影。果能常常凝神歛息,醞釀薰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採取先天一氣。孔子云:「先天而天弗違。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此段作用,乃真實工夫,非空談,亦非理想,惟證方知。若問「息如何歛?神如何凝?處在何處?來從何來?」既非片語能明,且筆墨亦難宣達,須經多次辯論,多次實驗,又要學者夙具慧根,苦心孤詣,方可入門。若一一寫在紙上,反令活法變成死法,世人性情不同,體質各異,學此死法,適足致疾,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將何取耶?


  萬緣都不著 一氣復歸臺

  昔人云:「修道者須謝絕萬緣,堅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後可以不死;使此氣綿綿不停,而後可以長停。」「臺」者何?靈臺也,靈臺者性也;「一氣」者,命也。命來歸性,即是還丹。

  張紫陽真人云:「修煉至此,泥丸風生,絳宮月明,丹田火熾,谷海波澄,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毛竅如浴之方起,骨脈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婦之歡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戀。此乃其境界,非譬喻也」。以上所云,可謂形容極致。


  陰象宜前降 陽光許後栽

  陽火陰符之運用,雖出於自然,但人工亦有默化潛移之力,不可不知。自尾閭升上泥丸,乃在背脊一路,名為「進陽火」;自泥丸降下氣海,乃在胸前一路,名為「退陰符」。以升為進,以降為退。

  又凡後升之時,身中自覺熱氣蒸騰;及至前降之時,則熱氣已漸歸冷靜。此以熱氣盛為「進陽火」,熱氣平為「退陰符」。二解雖義有不同,理則一貫,此中有許多奧妙,應當研究。


  山頭并海底 雨過一聲雷

  呂純陽真人步蟾宮詞云:「地雷震動山頭雨」。百字碑云:「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邵康節先生詩云:「忽然夜半一聲雷,萬戶千門次第開。」

  鍾離真人云:「達人採得先天氣,一夜雷聲不暫停。」彭鶴林先生云:「九華天上人知得,一夜風雷撼萬山。」

  丹經言雷者甚多,不可殫迷。其源皆出於周易「地雷復」一卦,,其實則喻先天一氣積蓄既久,勢力雄厚,應機發動之現象耳。其氣之來也,周身關竅齊開,耳聞風聲,腦後震動,眼中閃光,鼻中抽掣,種種景象,宜預知之,方免臨時驚慌失措。

  然女工修煉,欲求到此地步,必在月經斷絕之後。而孫詩所云,乃在斬龍之前,恐難得此效。大約此處所謂雷者,不過言行功之時,血海中有氣上衝於兩乳耳。此氣發生,丹家名曰活子時。
「山頭」喻兩乳及膻中部位;「海底」喻子宮血海部位。「雨」喻陰氣;「雷」喻陽氣。


斬龍(第四)

 
  靜極能生動 陰陽相與模

  「龍」者,女子之月經也。「斬龍」者,用法煉斷月經,使永遠不復再行也。若問:「月經何以名為龍?」則自唐朝以後,至於今日,凡丹書所寫,及口訣所傳,皆同此說,當有一種意義存於其間,暫可不必詳解。若問:「女子修道,何故要先斷月經?」此則神仙家獨得之傳授,無上之玄機,非世界各種宗教、各種哲學、各種生理衛生學所能比擬。女子修煉與男子不同者,即在於此;女子成功較男子更速者,亦在於此。若離開此道,別尋門路,決無成仙之希望。倘今生不能修成仙體,束手待斃,強謂死後如何證果,如何解脫,此乃自欺欺人之談,切不可信。

  或者謂:「既是月經為修道之累」必須煉斷,則老年婦人月經天然斷絕者,豈不省卻許多工夫,其成就當比少年者更易?」不知若彼童女月經未行者,果生有夙慧,悟徹玄功,成就自然更易。一到老年,月經乾枯,生機缺乏,與童女有霄壤之殊,何能一概而論?

  法要無中生有,使老年天癸已絕者,復有通行之象。然後再以有還無,按照少年女子修煉成規,漸漸依次而斬之,斯為更難,豈云更易?所以古德勸人「添油宜及早,接命莫教遲。」

  靜極則動,動極則靜;陽極則陰,陰極則陽,乃理氣自然之循環,無足怪者。道德經第十五章云:「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上句言人能靜,則身中濁氣漸化為清氣;下句言靜之既久,則身中又漸生動機矣。

  道德經第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上二句言靜極,下二句言生動。「復」即復卦之復。陰象靜,陽象動,五陰之下,一陽來復,亦言「靜極生動」也。

  「模」者,模範,所以成物。「相與模」者,蓋言陰陽互根,彼此互相成就而不可離之意。


  風中擒玉虎 月裡捉金烏

  「風」者,人之呼吸也。如丹經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又云:「吹噓藉巽風。」皆是此意。道書常以「虎」配西方金,「龍」配東方木;凡言鉛、言金、言虎,都屬一物,不過比喻人身中靜極而動之先天陽氣而已。

  「月」有二義:若言性功者,則當一念不生時謂之月,謂其清淨無瑕,孤明獨照也;若言命功,則當先天陽氣發動時亦謂之月,譬如晦朔弦望,輪轉不忒也。「金烏」即日之代名詞,日即離,離即火,火即汞,汞即神也。

  當採取先天氣之時,須借後天氣以為樞紐,故曰「風中擒玉虎」。玉字表其溫和之狀。石杏林真人曰:「萬籟風初起,千山月乍圓。」正是此景。

  丹道有風必有火,氣動神必應,故呂純陽真人云:「鉛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鉛一處烹。」鉛與月,喻陽氣;汞與金烏,喻陰神。陽氣發生,陰神必同時而應,故曰「月裡捉金烏」。


  著眼絪縕候 留心順逆途

  易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蓋「絪縕」者,天氣下交於地,地氣上交於天,溫和醞釀,欲雨未雨,將雷未雷,所謂「萬里陰沉春氣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則非絪縕矣。

  人身絪縕之侯,亦同此理,但究竟是如何現象?則因有難言之隱,不便寫在紙上,聰明女子,若得其傳,則可及時下功,否則恐當面錯過。雖說有自造機會之可能,總不若天然機會之巧妙,此時如順其機而行人道,則可受胎生子;逆其機而行仙道,則可採藥還丹。

  然順逆之意,尚不止此,生機外發為順,生機內歛為逆;生氣下行,變為月經為順,生氣上行,不使化經為逆。故道書云:「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經。」


  鵲橋重過處 丹氣復歸爐

  入藥鏡云:「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後世丹經言「鵲橋」者,皆本於此。凡鍊丹之運用,必先由下鵲橋轉上背脊,撞通玉枕,直達泥丸;再由上鵲橋轉下胸前十二重樓,還歸元海。

  「上鵲橋」在印堂山根之裡,「下鵲橋」在尾閭會陰之間。丹氣轉到上鵲橋時,自覺兩眉之間有圓光閃灼,故曰「天應星」;丹氣由下鵲橋上升時,自覺血海之中有熱氣蒸騰,故曰「地應潮」。此言「鵲橋重過」者,兼上下言之也。「歸爐」者,歸到黃庭而止,黃庭一名坤爐。(按上下鵲橋,另有別解,此處不具論。)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6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十四首白話註解 - 陳攖寧先生 註釋 Empty 龍門十九代 圓頓子 陳攖寧分別註述 周三 10月 28, 2009 10:03 am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養丹(第五)

 
  縛虎歸真穴 牽龍漸益丹

  「虎」即氣,「龍」即神,「真穴」大約在兩乳之間。「縛虎歸真穴」者,即上陽子陳致虛所云:「女子修仙,必先積氣於乳房也。」氣有先天後天之分:煉後天氣,即用調息凝神之法;採先天氣,則俟身中有生氣發動時下手。

  「牽龍」者,不過凝神以合於氣而已。神氣合一,魂魄相拘,則丹結矣。張虛靖天師云:「元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並暮暮,自然赤子結靈胎。」此即「牽龍漸益丹」之意。此處所謂龍,與斬龍之龍字不同。


  性須澂似水 心欲靜如山

  張三丰真人云:「凝神調息,調息凝神,人箇字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而已。」


  調息收金鼎 安神守玉關

  張三丰真人云:「大凡打坐,須要將神抱住氣,意係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宮,而下入於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處。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才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真息一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

  廣成子云:「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脩身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

  按:調息之法,三丰最詳,安神之論,廣成最精,故引以為註。

  本詩上句言武火,故曰「金鼎」;下句言文火,故曰「玉關」。


  日能增黍米 鶴髮復朱顏

  金丹四百字云:「混沌包虛空,虛空括三界,及尋其根源,一粒如黍大。」又云:「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此即「日能增黍米」之意。質而言之,不過漸採漸煉,漸凝漸結而已,非有黍米之象可尋也。

  參同契云:「金沙入五內,霧散若風雨。薰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髮白皆變黑,齒落生舊所。老命復丁壯,耆嫗成奼女。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即此詩末句之意。

  或謂:「頭有白髮,面似嬰兒,是為鶴髮復朱顏。」此言誤矣。修煉家若行先天工夫,雖白髮亦必變成黑髮。苟髮白不變,僅面容紅潤,此乃後天之功,或行採補之術耳,神仙不如是也。世俗所謂仙人「鶴髮童顏」,乃門外語。


胎息(第六)

 
  要得丹成速 先將幻境除

  「幻境」即世間一切困人之環境,窘迫萬狀,牽纏不休,至死未由自拔;待到來生仍復如此,或尚不及今生。故修道者,必須設法斷絕塵緣,然後方收速效。世有學道數十年,毫無進步者,皆未脫俗累之故。

  今按:前解雖是,然非幻境本義,因對初學說法,故淺言之耳。其實所謂「幻境」者,乃身中陰魔乘機竊發之種種景象,或動人愛戀,或使人恐怖,或起瞋恨,或感悲傷,或令人誤認為神通,或引人錯走入邪路,甚至神識昏迷,自殘肢體,偶有見聞,妄稱遇聖,凡此等類,皆是幻境,必宜掃除。不經法眼,終難辨別,所以學者要從師也。世有學道數十年,毫無魔障者,皆未曾實行之故。


  心心守靈藥 息息返乾初

  「靈藥」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息。「心心守靈藥」者,心依於息也。「乾初」即是真空,真空即是道心。「息息返乾初」者,息依於心也。初學修煉,雖能心息相依,然為時不久,又復分離。至於胎息時,則心心息息長相依也。

  「乾初」者,指乾卦未畫之初,非謂乾之初爻。明道篇云:「觀乾未畫是何形,一晝纔成萬象生。」然則乾初者,豈非太極陰陽未判之象乎?


  氣復通三島 神忘合太虛

  「三島」者,比喻人身上中下三丹田。老子曰:「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即「氣復」之義。人身本自太虛中來,一落色相,則有障礙,而不能與太虛相合。惟有道者,能忘一切色相,色相既除,則與太虛相合矣。

  天隱子者,道家之流也,其言曰:「人之脩真,不能頓悟,必須漸而行之。一曰齋戒,澡身虛心。二曰安處,深居靜室。三曰存想,收心復性。四曰坐忘,遺形忘我。五曰神解,萬法通神。」全篇約千餘言,未能畢錄,此其綱領也。又司馬子微「坐忘論」亦可讀。此等工夫甚難,非朝夕可至,然有志者事竟成,惟視人之毅力如何耳。


  若來與若去 無處不真如

  「真如」者,佛家之名詞。佛典云:「如來藏含有二義,一為生滅門,一為真如門。心無生滅,即真如矣;若背真如,即生滅矣。」又云:「真謂真實非虛妄;如謂如常無變易。」


符火(第七)
 

  胎息綿綿處 須分動靜機

  陰符陽火,氣機動靜,前數段工夫已有之,不必定在胎息後也。但未到結丹地步,其氣之動,常有上衝乳頭之時。(男子則下衝於生殖器。)既結丹,則兩乳已緊縮如童女,身內雖有動機,不能再向外發,祗內動而已。動亦有時,或數日一動,或一日數動,視其用功之勤惰以為衡。凡未動之先,及既動之後,皆靜也。


  陽光當益進 陰魄要防飛

  動者屬「陽」,靜者屬「陰」。陽氣發動時,則元神亦隨之而動;氣到人身某處,神亦同到某處。陽氣發動曰「進」,而暗中以神助之,愈進愈旺,故曰「益進」。
陽極則陰生,動極必歸靜。人之魂屬陽,主上升;魄屬陰,主下降。當升之時不可降;當降之時不可升。「陰魄要防飛」者,意謂氣若有靜定之態,則神必助之靜定,以防其飛躁不寧。


  潭裡珠含景 山頭月吐輝

  「潭」在下,喻血海子宮之部位;「山」在上,喻膻中兩乳之部位。「珠」之光,隱而歛;「月」之光,耀而明。曰潭裡、曰含景,言其靜而深藏之象;曰山頭,曰吐輝,言其動而顯出之機。


  六時休少縱 灌溉藥苗肥

  「六時」者,非謂晝之六時,亦非夜之六時,乃人身虛擬默運之六時,古人又有名為六侯者,切不可拘泥天時,免致活法變成死法。若問:「人身六時何似?」仍不外乎神氣動靜,陰陽升降之消息而已。
  
  「休少縱」者,即謂念不可起,意不可散,一線到底,勿使中間斷續不貫,俟此一段工夫行畢,方可自由動作。


接藥(第八)
 
  一半玄機悟 丹頭如露凝

  神仙全部工夫,到此已得一半,因內丹已結也。「露」乃地面之水因熱化氣,騰散淤空中,至夜遇冷,遂附著於最易散熱之物體,而凝結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難以言傳。


  雖云能固命 安得煉成形

  既已結丹,則一身精氣神皆完全堅固,決定可以長生,但未能羽化耳,此時可稱為人仙。

  仙有五等:有鬼仙、有人仙、有地仙、有神仙、有天仙。

  「鬼仙」者,不離乎鬼也;能通靈而久存,與常鬼不同。

  「人仙」者,不離乎人也;飲食衣服,雖與人無殊,而能免老病死之厄。

  「地仙」者,不離乎地也;寒暑不侵,飢渴無害,雖或未能出神,而能免衣食住之累。

  「神仙」者,能有神通變化,進退自如,脫棄軀殼,飄然獨立,散則成氣,聚則成形。

  「天仙」者,由神仙之資格,再求向上之工夫,超出吾人所居之世界以外,別有世界,殆不可以凡情測也。


  鼻觀純陽接 神鉛透體靈

  此二句乃言超凡入聖之實功,不由此道,不能出陽神。當今之世,除一二修煉專家而外,非但無人能行此功,即能悟此理者,亦罕遇之。余若自出心裁,勉為註釋,恐人不能解,反嗤為妄,故引自古相傳之「真空煉形」丹法,以釋其玄奧之義。

  真空煉形法云:「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氣通於母;既生之後,一呼一吸,氣通於天,天人一氣,聯屬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鋸焉。天與之,我能取之,得其氣,氣盛而生也;天與之,天復取之,失其氣,氣絕而死也。

  故聖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每於羲馭未升暘谷之時,凝神靜坐,虛以待之,內舍意念,外舍萬緣,頓忘天地,粉碎形骸(道家常有粉碎虛空、粉碎形骸等語,不過忘物形之意耳,不可拘泥粉碎二字。)自然太虛中有一點如露如電之陽,勃勃然入於玄門,透長谷而上泥丸,化為甘霖而降於五內。我即鼓動巽風以應之,使其驅逐三關九竅之邪,掃蕩五臟六腑之垢,焚身煉質,煆滓銷霾,抽盡穢濁之軀,變換純陽之體。累積長久,化形而仙。」

  破迷正道歌曰:「果然百日防危險,血化為膏體似銀;果然百日無虧失,玉膏流潤生光明。」

  翠虛篇曰:「透體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盡純陽;煉教赤血流為白,陰氣消磨身自康。」

  邱長春曰:「但能息息長相顧,換盡形骸玉液流。」

  張紫瓊曰:「天人一氣本來同,為有形骸礙不通;煉到形神冥合處,方知色相即真空。」

  煉形之法,總有六門:其一曰玉液煉形,其二曰金液煉形,其三曰太陰煉形,其四曰太陽煉形,其五曰內觀煉形,若此者總非虛無大道,終不能與太虛同體;惟此一訣,乃曰真空煉形,雖曰有作,其實無為,雖曰煉形,其實煉神,是修外而兼修內也。

  依法煉之百日,則七魄亡形,三尸絕跡,六賊潛藏,十魔遠遁;煉之千日,則四大一身,儼如水晶塔子,表裡玲瓏,內外洞徹,心華燦然,靈光顯現。故生神經曰:「身神並一,則為真身,身與神合,形隨道通。隱則形固於神,顯則神合於氣,所以蹈水火而無害,封日月而無影。存亡在己,出入無間,或留形住世,或脫質昇仙。」

  按真空煉形一段工夫,所包甚廣,不僅為此首詩作註腳,雖以後煉神、服食、辟穀、面壁、出神等法,亦不出此運用之外,不過依功程之淺深而分階級耳。


  哺含須慎重 完滿即飛騰

  「哺含」即溫養之意。「完滿」者,氣已足,藥已靈也。「飛騰」者,似指大藥沖關之象;若言飛昇騰空,則尚未到時。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7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十四首白話註解 - 陳攖寧先生 註釋 Empty 龍門十九代 圓頓子 陳攖寧分別註述 周三 10月 28, 2009 10:13 am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煉神(第九)

 
  生前舍利子 一旦入吾懷

  「舍利子」,乃佛家之名詞,此處比喻元神。「生前」者,即未有此身之前。吾人元神歷劫不變,變者識神也。用真空煉形之功,將識神漸漸煉去,則元神漸漸顯出.譬如磨鏡,塵垢既銷,光明斯現,乃知一切神通,皆吾人本性中所固有者,非從外來。

  此詩云一旦入吾懷,似指氣之一方面而言。然此時氣與神已不可分離,言神而氣在其中,言氣而神在其中。呂祖敲爻歌云:「鉛池迸出金光現,汞火流珠入帝京。」曰鉛池、曰金光,言氣也;曰汞火、曰流珠,言神也。「帝京」即中丹田,又名絳宮、神室,乃心之部位。心為一身君主,故曰帝京。此詩所謂入吾懷者,亦同此意。


  慎似持盈器 柔如撫幼孩

  老子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又云:「保此道者不欲盈。」又云:「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即此可知此聯上句之義。

  老子云:「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又云:「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又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即此可知此聯下句之義。


  地門須固閉 天闕要先開

  凡言「地」者,皆在人身之下部;凡言「天」者,皆在人身之上部。修煉家最忌精氣下洩;故凡下竅皆要收歛緊密。一身精氣,漸聚漸滿,既不能下洩,必上衝於腦部,斯時耳聞風聲,目睹光掣,腦後震動,臍下潮湧,異景甚多。

  龍門派第十七代,廣西洪教燧君,傳有「金丹歌」一首,尚未行世,曾記其中有句云:「萬馬奔騰攻兩耳,流星閃電灼雙眉,若還到此休驚懼,牢把心神莫動移。」即言閉地門、開天闕時之現象。


  洗濯黃芽淨 山頭震地雷

  呂祖度張仙姑,有步蟾宮詞云:「地雷震動山頭雨,要洗濯黃芽出土。」「黃芽」者,大還丹之別名也。此處言「山頭」,大約是指頭上泥九宮。前詩第三首亦云:「山頭并海底,雨過一聲雷。」據字面觀之,似無差別;以實際論,則效驗大異。

  「洗濯」之作用,不外乎靜定。凡丹道小靜之後,必有小動;大靜之後,必有大動。其靜定之力愈深,則震動之效愈大,充其震動之量,直可衝開頂門而出,然非大靜之後不克至此。

  今按靜定之力,吾人能自作主,可以由暫而久,由淺而深。若夫震動之效,乃是順其自然,非人力可以勉強造作,似乎不能由人做主,但小靜必小動,大靜必大動,其反應百不爽一。常人所以無此效驗者,因其未能靜定故。修煉家所以不能得大效驗者,因其雖知靜定,而靜定之力猶嫌薄弱故。釋門學禪者,亦能靜定數日,而終久無此效驗者,因其徒知打坐不知煉氣故。


  附註:

  
  「舍利子」在此處為內丹之代名詞,然非佛家所謂舍利之本意。究竟舍利子與金丹,是同是異?修佛與修仙,其結果有何分別,皆吾人所意欲知者,而各家經書咸未論及。雖楞嚴經有十種仙之說,是乃佛家一面之辭;除佛經外,凡中國古今一切書籍記載,皆未見有十種仙之名目,似未可據為定論。吾國人性習,素尚調和,非但儒道同源本無衝突,即對於外來之佛教,亦復不存歧視,彼此融通,較他種教義之惟我獨尊者,其容量之廣狹,實大不同。

  而青華老人之論舍利,尤為公允,意謂:佛家以見性為宗,精氣非其所貴。萬物有生有滅,而性無生滅,涅槃之後,本性圓明,超出三界,永免輪迴。遺骸火化之後,所餘精氣,結為舍利,譬如珠之出蚌,與靈性別矣;而能光華照耀者,由其精氣聚於是也。

  人身精氣神,原不可分,佛家獨要明心見性,洗發智慧,將神光單提出來,遺下精氣,交結成形,棄而不管;然因其諸漏已盡,禪定功深,故其身中之精氣,亦非凡物,所以舍利子能變化隱顯,光色各別。由此推之,佛家所謂不生不滅者,神也,即性也;其舍利子者,精氣也,即命也。彼滅度後,神已起於象外,而精氣尚留滯於寰中也。

  若道家則性命雙修,將精氣神混合為一,周天火侯,煉成身外之身,神在是,精在是,氣在是,分之無可分也。故其羽化而後,不論是肉身化氣,或是尸解出神,皆無舍利之留存。倘偶有坐化而遺下舍利者,其平日工夫,必是偏重於佛教方面,詳於性而略於命也。性命雙修之士,將此身精氣神團結得晶瑩活潑,骨肉俱化,毛竅都融,血似銀膏,體如流火,暢貫於四肢百節之間,照耀於清靜虛無之域。故能升沉莫測,隱顯無端,釋道之不同如此。

  佛家重煉性,一靈獨耀迥脫根麈,此之謂「性長生」;仙家重煉氣,偏體純陽,金光透露,此之謂「氣長生」。究竟到了無上根源,性就是氣,氣就是性,同者其實,異者其名耳。


服食(第十)
 

  大冶成山澤 中含造化情

  「大冶」本意為鎔鑄五金。今以之喻造化之偉功。乾坤為爐鼎,陰陽為水火,萬象從玆而鑄成,是萬物其有一太極也。「山」與「澤」,乃萬物中之一物,而山澤中又有造化,是一物各得一太極也。山澤通氣,震兌相交,而造化之情見矣。

  修仙者,貴在收積虛空中清靈之氣於身中,然後將吾人之神與此氣配合而煉養之,為時既久,則神氣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後半部工夫所以宜居山者,因山中清靈之氣較城市為優耳。

  但入山亦須稍擇地勢,或結茅,或住洞,要在背陰面陽遮風聚氣之所,山後有來脈,左右有屏障,中有結穴,前有明堂,此乃乾坤生氣蘊蓄之鄉。日月升沉,造化輪轉,道人打坐於其間,得此無限清靈之氣,以培養元神,有不脫胎換骨者乎?


  朝迎日烏氣 夜吸月蟾精

  蚌受月華而結珠胎,土得日精而產金玉,人知採取日月精華,則可以結就仙丹,變化凡體。至其所以採取之法,到此地步,自能領悟,不必執著跡象,致礙圓通。若易筋經所言採日精月華法,乃武術鍊養之上乘,非仙家之玄妙也。


  時候丹能採 年華體自輕

  採天地之靈氣以結丹,須識陰陽盛衰之候;奪造化之玄機而換體,必經三年九載之功。


  元神來往處 萬竅發光明

  此言周身毛竅皆有光明發現,丹經云:「一朝功滿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闕。」亦同此意,其所以有光者,或者因身中電力充足之故。世上鐳錠能有發光,經過長久時期,而本體不減毫釐。彼無知之物質,且靈異若此,又何疑乎仙體?


辟穀(第十一)
 

  既得餐靈氣 清冷肺腑奇

  此實行斷絕煙火食也。所以能如此者,因靈氣充滿於吾身,自然不思食,非枵腹忍飢之謂也。


  忘神無相著 合極有空離

  「忘神」者,此時雖有智慧而不用;若賣弄聰明,則易生魔障。「無相著」者,謂無色相之可著也。

  「合極」者,合乎太極也。合乎太極者,即神氣合一,陰陽相紐也;如是則不落頑空,故曰「有空離」,謂遇空即遠離也。

  第三句言不著於色,第四句言不著於空,色空兩忘,渾然大定。


  朝食尋山芋 昏飢採澤芝

  「芋」為普通食品,人皆知之。「芝」形如菌,上有蓋、下有柄,其質堅硬而光滑,本草載有青、赤、黃、白、黑、紫六種,服之皆能輕身延年。若仙經所標靈芝名目,多至數十百種,不可畢陳,然非常人所能得也。


  若將煙火混 體不履瑤池

  仙體貴乎清靈,若不絕煙火食,則凡濁之氣混入體中,安有超脫之望?「瑤池」者,女仙所居之地,集仙傳云:「西王母宮闕,左帶瑤池,右環翠水。」


面壁(第十二)

 
  萬事皆云畢 凝然坐小龕

  面壁之說,始於達摩。當梁武帝時,達摩止於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九年如一日,故後世道家之修靜功者,皆曰「面壁」。今之佛家反無此說,徙知念阿彌陀佛而已。

  辟穀一關,既已經過,不但煙火食可以斷絕,即芝芋之類亦可不食矣。古仙修煉到此程度時,大半擇深山石洞而居之,令人用巨石將洞口封沒,以免野獸之侵害,及人事之煩擾,且不須守護者。但此法在今日未必相宜。

  普通辦法,即於山林清靜之處,結茅屋數椽,以備同道棲止,然後用木做一小龕,其中僅容一人坐位,墊子宜軟厚,前開一門,餘三面須透空氣而不進風,最好用竹絲編簾遮蔽,如轎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計月日,直至陽神出殼,始慶功成,惟晝夜須有人守護,謹防意外之危險;中間若不願久坐,暫時出來亦可。

  此時身內已氣滿不思食,神全不思睡,其外狀則鼻無呼吸。脈不跳動,偏體溫煖,眼有神光,其身體內部之作用,自與凡夫不同,不可以常人之生理學強加判斷。此等現象,今世尚不乏其人,余昔者固親見之矣,然皆未知其有何等神通,是或丹經所謂「慧而不用」者乎?

  今按自本首第三句以後,直至第十四首末句止,概屬不可思議之境界,故未作註。當日某女士尚疑余故守秘密,致書相詰,奈余自訪道至今,已三十年矣,實未曾目睹陽神是何形狀,如何出法,即當曰師傳亦不及此,僅云「時至自知」,故對於出神以後種種作用,因無實驗,不敢妄談。且學者果能行面壁之功,何患不知出神之事?請稍安毋躁,以待他年親證可乎?


出神(第十三)
 

  身外復有身 非關幻術成

  今按此首若完全不註,未免令讀者意有缺憾,若每句作註,又苦於不能落筆,只得將前賢語錄摘鈔數條,以見出神之時,是何景象。出神之後,尚有工夫,欲知其詳,請博覽丹經,真參實悟,非此編所能限也。

  青華老人語錄曰:「陽神脫胎之先兆,有光自臍輪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既脫之後,則金光四射,毛竅晶融,如日之初升於海,如珠之初出於淵,香氣氤氳滿室,一聲霹靂,金火交流,而陽神已出於泥丸矣。

  出神以後,全看平日工夫:若陽神純是先天靈氣結成,則遇境不染,見物不遷、收縱在我,去來自如。一進泥丸,此身便如火熱,金光復從毛竅間出,香氣亦復氤氳,頃刻反到黃庭,雖有如無,不知不覺,此真境也。

  若平日心地未能虛明,所結之胎,決非聖胎,所出之神,原帶幾分駁雜,一見可懼則怖生,一見可欲則愛生,殆將流連忘返,墮入魔道。此身既死,不知者以為得仙坐化,誰知陽神一出而不復者,殆不堪問矣。」

  問曰:「倘心地未純,而胎神已出,為之奈何?」師曰:「必不得已,尚有煉虛一著,胎神雖出,要緊緊收住,留他做完了煉虛一段工夫,再放出去,則真光法界,任意逍遙,大而化之矣。煉虛全要胸懷浩蕩,無我無人,何天何地,覺清空一氣,混混沌沌中,是我非我,是虛非虛、造化運旋,分之無可分,合之無可合,是曰煉虛。蓋以陽神之虛,合太虛之虛,而融洽無間,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此乃出胎以後之功,分身以前之事也。」

  問:「陽神、陰神之別如何?」師曰:「陰未盡而出神太早,謂之陰神。其出之時,或眼中見白光如何,則神從眼出;或耳中聞鐘磐簫管之音,則神從耳出。由其陽氣末壯,不能撞破天關,故旁趨別徑,從其便也。既出之後,亦自逍遙快樂,穿街度巷,臨水登山;但能成形,不能分形;但能遊走人間,不能飛騰變化;若盛夏太陽當空,則陰神畏而避之,是以雖帶仙風,未離鬼趣。」

  問:「陰神可以煉為陽神乎?」師曰:「可。學仙之士,不甘以小乘自居,只得於陰神既出後,再行修煉,將那陰神原形粉碎,傾下金鼎玉爐,重新起火,火候足時,自然陰盡陽純,真人顯象。」

問:「陰神如何能使原形粉碎?」師曰:「忘其身,虛其心,空洞之中,一物不生,則可以換凡胎為靈胎,變俗子為真人,而事畢矣。」

  問:「身外有身之後,還做甚麼工夫?」師曰:「善哉問也!此其道有二:下士委身而去,其事速;上士渾身而去,其事遲。當陽神透頂之後,在太虛中逍遙自樂,頃刻飛騰萬里,高踏雲霞,俯觀山海,千變萬化,從心所欲;回視幻軀,如一塊糞土,不如棄之,是以蛻骨於荒巖,遺形而遠蹈,此委身而去者之所為也。若有志之士,不求速效,自願做遲鈍工夫,陽神可出而勿出,幻軀可棄而勿棄,保守元靈,千燒萬煉,忘其神如太虛,而以純火烹之,與之俱化,形骸骨肉,盡變微塵,此渾身而去者之所為也。並列於此,聽人自擇,有志者不當取法乎上哉?」

  沖虛子語錄,或問:「陽神之出,非必執定要身外有身,已承明命。但若果無形相可見,何以謂之出神?」答曰:「本性靈光,非有非無,亦無亦有,隱顯形相,安可拘一?昔劉海蟾真人以白氣出;西山王祖師以花樹出;馬丹陽真人以雷震出;孫不二元君以香風瑞氣出;此數者雖有相可見,而非人身也。又南嶽藍養素先生以拍掌大笑而出;邱長春真人自言:出神時三次撞透天門,直下看森羅萬象,見山河大地如同指掌;此二者皆無相可見而亦非身也,何必拘於身外有身而後為出哉?」

  問:「何故有此不同?」答曰:「當可以出定之時,偶有此念動而屬出機。未有不隨念而顯化者。故念不在化身,則不必見有身;念若在化身,則不必不見有身。予之此言,但只為我鍾、呂、王、邱、李、曹諸祖真人門下得道成仙者而說」是謂家裡人說家常話,非為旁門凡夫惡少言也,彼雖聞之,亦無所用。後世凡出我長春邱祖門下的派受道者,必須記知,應先當機驚疑也。」


沖舉(第十四)

 
  佳期方出谷 咫尺上神霄

  「沖舉」者,即世俗所謂白日飛昇是也。參同契曰:「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載,輕舉遠遊。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長樂無憂。功滿上昇,膺籙受圖。」從古即有是說,但在今時,既未嘗見聞,理論上苦無證據。若以歷代神仙傳記為憑,白然如數家珍,聽者或樂而忘倦,顧又疑其偽造事實、提倡迷信,必須求得一平素不信仙道之人,在伊口中或筆下得一反證,而後方能無疑。試觀唐韓退之先生所作謝自然詩云:

  
  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一朝坐空室,雲霧生其間;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

  簷楹暫明滅,五色光屬聯;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茫茫八紘大,影響無由緣。

  裏胥上其事,郡守驚且歎;驅車領官吏,氓俗爭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後半從略。果州在今四川順慶府。)

  此詩通篇三百三十字,前半敘事,後半議論。凡惡劣名詞,幾全數加於其身,如寒女、童騃、魑魅、恍惚、日晦、風蕭、神姦、魍魎、幽明、人鬼、木石、怪變、狐狸、妖患、孤魂、深冤、異物、感傷等字句,極盡詆毀之能事,可知韓先生絕不信世有神仙。雖然,韓先生末後之主張亦不過曰:「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倫。寒衣及饑食,在紡績耕耘。下以保子孫,上以奉君親。苟異於此道,皆為棄其身。」云云,嗚呼!此等見解,何異於井底之蛙、褌中之蝨?安足以饜吾人之望乎?

  夫神仙所以可貴者,在其成就超過庸俗萬倍,能脫離塵世一切苦難,解除凡夫一切束縛耳,非徒震於神仙之名也。名之曰「神仙」可,名之曰「妖魔鬼怪」亦可,所爭者事實之真偽而已。謝自然上昇事,在當時有目共見,雖韓先生之倔強,亦不能不予承認;奈其素以儒教自居,闢佛闢老,道貌儼然,一朝改節,其何能堪?睹茲靈跡,被以惡名,亦無足怪!

  吾人讀「墉城集仙錄」一書,記謝自然女真生平神奇事蹟,至為詳悉,惟不敢遽信為真實。今讀此詩所云:「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入門無所見,冠履同蛻蟬。」諸語,然後知沖舉之說信不誣也!後之學者,可不勉哉?


  後註,原文極長,轉譯之間不免訛誤,還請道友們代為校對。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