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間腦的反應
--------------------------------------------------------------------------------
如果氣机的沖力,過了前腦順向鼻根(山根)下流的一關,能夠隨順心力的導引而倒吸下降,它便如[O│O]形的回旋轉到大腦與小腦的中間(間腦),而上沖到頭頂部分。(道家稱此為泥洹宮,密宗與瑜伽朮稱為頂輪與上空的梵穴輪。)然后神思大定,身形端直,一般注重道家修煉丹法或內功者,便認為是督脈完全打通的現象。其實,並不盡然,切勿錯認:這只是氣机循督脈的變化,初步打開中樞神經,進而刺激間腦的作用,促使內分泌(荷爾蒙)均衡分布的最好象征而已。但往往有些人,到此而發生頭頂刺痛等暫時的現象,或者會有頭頂脹滿,猶如有物壓頂,或鐵箍箍頂的緊箍現象。這都因為腦神經的氣脈沒有完全打通,或者因為被感覺過度牽引所造成。如果能夠放空注意力,猶如舍去頭腦而听任其自然,漸漸就會感覺頭頂中心發生一股清涼如水、异常舒適而下沁心脾的感覺。這種現象,在佛家修習禪定和修習止觀法門來講,即是輕安的前奏現象。因此,可使煩惱妄想減弱而進入初步的定境。如果因此而有甘甜清涼的津液(由腦下垂體所發射的內分泌)下降,在道家的修煉方法而言,便認為是“醍醐灌頂”、“甘露洒須彌”、或者形容它為“玉液瓊漿”等等,而認為這是返老還童的長生葯酒,雖然言之過于神祕,但對于人體的确是有祛病延年的功效。甚至,可使胃口大開,多食與飽食可以隨時消化凈盡,並且完全吸收食物的營養;同時也可以不食而不感覺過分飢餓,或服氣而耐俄。到此階段,容光煥發,精神飽滿則只是附帶的必然現象而已。
此外,在氣机真正通過頭腦部分(包括前后腦)的階段,在頭腦的內部,必定會有輕微的壁劈拍拍之聲,這是氣机將通未通之間,腦神經所引起的內在反應,這種聲音也等于一個人用雙手抱住兩耳,可以听到自己心臟與血液流通的聲響一樣,不足為奇。這是腦波震動的聲音,現在西方(美國等地)神祕學的研究,叫做阿爾發腦波(α-WAVE)便是這種聲音的作用。不過有時候,因為執著注意力或上焦有潛在病症時,往往會使頭腦發生輕微的振動,好像得了頭風病一樣的現象。如果不懂得對治的方法,不能放松感覺的注意力,便很討厭地成為慣性的病態。倘使知道清心寧靜、凝神專一的心地法門,便自然而然會進入如上所說“輕安”的定境了。如果生來乘賦特別聰明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靜坐可能在少年或青年的時候,也自然會有如此現象。但是從醫學的立場來講,這也可以叫它是神經過敏的一種現象,如無其他因素加以刺激,它並非病症,這點必須要在此附帶說明的。
靜坐的過程中生理上所起氣机的感受,如果已經達到如前所說:确已有過腰部(尾閭)、肩背(夾脊)、后腦(玉枕)、頭頂(泥洹)、眉間(印堂)等逐步的反應,從一般觀念來說,便認為是已經打通督脈(脊髓神經-一中樞神經系統)的現象。其實,這只是初步的生理反應而已,並非是真正的打通督脈。督脈真正打通,有種種征候,也有種種誠乎中而形乎外的特殊象征,並且隨時與任脈(自律神經)有互相呼應的作用。若是只有一般生理上的反應感覺,還是微不足道的事。
當氣机經過這些逐步反應以后,它還盤旋在腦部的時候,最大的關鍵,就是頭腦部分,經常有脹痛難受的感覺,或有沉重昏睡的情況。甚至影響眼神經、耳膜、牙齦、鼻腔等處,發生類似病痛的現象。或者有頭重足輕、脾氣急躁,容易光火,以及精神亢奮,大便祕結,不易入睡的反應,即便睡眠時也是夜夢不寧。這樣說來,靜坐和通過督脈的情形,比起一般不學靜坐的人,反有更多不良后果,那又何必學習靜坐呢?這可不必為此駭怕,以上所說的,只是籠統的經驗談,是憑親自經曆過的求証經驗,和許多習靜者所發生“個案”實例的總論,只是說當此過程中,全有這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有關這些現象的發生,還須視個人的年齡、性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狀況而有差別,並非個個必然如此。而且因靜坐的反應所發生類似病痛的感覺,並非真如生病的痛苦,也只是說有“類似性”和“可能”如此而已。
總之靜坐到了氣机上行達到腦部的時候,至少已經有了一段效果,极需要“沉心守靜”,等待氣机下降到喉管(道家叫作十二重樓)、胸部(膻中)、胃脘(中宮)、小腹(丹田),經過腎臟部分而到達生殖器官的頂巔。這一路下來,便是道家和“內經”醫理學所謂的“任脈”線路。
--------------------------------------------------------------------------------
如果氣机的沖力,過了前腦順向鼻根(山根)下流的一關,能夠隨順心力的導引而倒吸下降,它便如[O│O]形的回旋轉到大腦與小腦的中間(間腦),而上沖到頭頂部分。(道家稱此為泥洹宮,密宗與瑜伽朮稱為頂輪與上空的梵穴輪。)然后神思大定,身形端直,一般注重道家修煉丹法或內功者,便認為是督脈完全打通的現象。其實,並不盡然,切勿錯認:這只是氣机循督脈的變化,初步打開中樞神經,進而刺激間腦的作用,促使內分泌(荷爾蒙)均衡分布的最好象征而已。但往往有些人,到此而發生頭頂刺痛等暫時的現象,或者會有頭頂脹滿,猶如有物壓頂,或鐵箍箍頂的緊箍現象。這都因為腦神經的氣脈沒有完全打通,或者因為被感覺過度牽引所造成。如果能夠放空注意力,猶如舍去頭腦而听任其自然,漸漸就會感覺頭頂中心發生一股清涼如水、异常舒適而下沁心脾的感覺。這種現象,在佛家修習禪定和修習止觀法門來講,即是輕安的前奏現象。因此,可使煩惱妄想減弱而進入初步的定境。如果因此而有甘甜清涼的津液(由腦下垂體所發射的內分泌)下降,在道家的修煉方法而言,便認為是“醍醐灌頂”、“甘露洒須彌”、或者形容它為“玉液瓊漿”等等,而認為這是返老還童的長生葯酒,雖然言之過于神祕,但對于人體的确是有祛病延年的功效。甚至,可使胃口大開,多食與飽食可以隨時消化凈盡,並且完全吸收食物的營養;同時也可以不食而不感覺過分飢餓,或服氣而耐俄。到此階段,容光煥發,精神飽滿則只是附帶的必然現象而已。
此外,在氣机真正通過頭腦部分(包括前后腦)的階段,在頭腦的內部,必定會有輕微的壁劈拍拍之聲,這是氣机將通未通之間,腦神經所引起的內在反應,這種聲音也等于一個人用雙手抱住兩耳,可以听到自己心臟與血液流通的聲響一樣,不足為奇。這是腦波震動的聲音,現在西方(美國等地)神祕學的研究,叫做阿爾發腦波(α-WAVE)便是這種聲音的作用。不過有時候,因為執著注意力或上焦有潛在病症時,往往會使頭腦發生輕微的振動,好像得了頭風病一樣的現象。如果不懂得對治的方法,不能放松感覺的注意力,便很討厭地成為慣性的病態。倘使知道清心寧靜、凝神專一的心地法門,便自然而然會進入如上所說“輕安”的定境了。如果生來乘賦特別聰明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靜坐可能在少年或青年的時候,也自然會有如此現象。但是從醫學的立場來講,這也可以叫它是神經過敏的一種現象,如無其他因素加以刺激,它並非病症,這點必須要在此附帶說明的。
靜坐的過程中生理上所起氣机的感受,如果已經達到如前所說:确已有過腰部(尾閭)、肩背(夾脊)、后腦(玉枕)、頭頂(泥洹)、眉間(印堂)等逐步的反應,從一般觀念來說,便認為是已經打通督脈(脊髓神經-一中樞神經系統)的現象。其實,這只是初步的生理反應而已,並非是真正的打通督脈。督脈真正打通,有種種征候,也有種種誠乎中而形乎外的特殊象征,並且隨時與任脈(自律神經)有互相呼應的作用。若是只有一般生理上的反應感覺,還是微不足道的事。
當氣机經過這些逐步反應以后,它還盤旋在腦部的時候,最大的關鍵,就是頭腦部分,經常有脹痛難受的感覺,或有沉重昏睡的情況。甚至影響眼神經、耳膜、牙齦、鼻腔等處,發生類似病痛的現象。或者有頭重足輕、脾氣急躁,容易光火,以及精神亢奮,大便祕結,不易入睡的反應,即便睡眠時也是夜夢不寧。這樣說來,靜坐和通過督脈的情形,比起一般不學靜坐的人,反有更多不良后果,那又何必學習靜坐呢?這可不必為此駭怕,以上所說的,只是籠統的經驗談,是憑親自經曆過的求証經驗,和許多習靜者所發生“個案”實例的總論,只是說當此過程中,全有這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有關這些現象的發生,還須視個人的年齡、性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狀況而有差別,並非個個必然如此。而且因靜坐的反應所發生類似病痛的感覺,並非真如生病的痛苦,也只是說有“類似性”和“可能”如此而已。
總之靜坐到了氣机上行達到腦部的時候,至少已經有了一段效果,极需要“沉心守靜”,等待氣机下降到喉管(道家叫作十二重樓)、胸部(膻中)、胃脘(中宮)、小腹(丹田),經過腎臟部分而到達生殖器官的頂巔。這一路下來,便是道家和“內經”醫理學所謂的“任脈”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