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21-南懷瑾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21-南懷瑾 Empty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21-南懷瑾 周五 9月 18, 2009 9:40 pm

凡塵

凡塵
版主
版主

第21章 人體內部的氣机與空氣的關系
--------------------------------------------------------------------------------

一般學習靜坐和修道的人,大致都很容易把呼吸的氣和空氣的氣連成一氣。因此便認為空氣就是入體內部氣机的中心。其實呼吸與空氣的關系,只是人體呼吸器官(肺部)的調劑作用。如果從修煉靜坐的觀點來說,那只屬于達到橫膈膜以上的效用。至于人體內部的氣机,並非只與呼吸的作用連成一氣,換言之,人與動物一樣,由呼吸器官吸收空氣,就如人們需要生火的時候,必須先要憑籍引火的燃料,用來引發本有的燃能。人體內在的氣机,猶如一個原始的寶藏,它與生命俱來,永遠潛在著無盡的功能,但不經過合理的修煉,這種潛藏的生命之能將隨老死物化而去,永遠無法發生作用。

佛家小乘禪觀的修法,便把呼吸之氣與人體內部潛能的氣机,分成三個步驟和三種狀況,這是比較正确的觀念。

(一)是“風”。這便是指空氣與呼吸器官之間的通常作用,換言之,一般人憑籍呼吸空氣的作用而維持生命的存在,這都是“風”的狀況。

(二)是“氣”。就是通常人的呼吸作用,經過靜坐方法的鍛煉以后,呼吸較為輕清而從容緩慢。

(三)是“息”。經過靜坐的高度修煉以后,呼吸之氣,到達輕微而几乎止息的狀態,那時呼吸器官的闔辟作用,等于停廢。(但有關身體其他部分的呼吸,並未完全停止。)小腹部分以及下丹田之間。不靠呼吸器官的往返作用,自然而然發生一種翕辟的現象,這便是“息”。后來道家的丹道家們又稱它為“胎息”。甚至有些丹道的修法,還專門主張“心息相依”便是無上丹法的根据。其實,這種說法,都是隋、唐以后,佛家小乘禪觀的修法,被天台宗修習“止觀”的法門所采用,漸漸普及變化,互相融會而來。因為在隋、唐以前道家的修法,雖然也很注重煉氣朮,但實在沒有“心息相依”與“胎息”的理論,雖然有些假托魏、晉時代的丹經偶亦類似提到,但畢竟都是后世的杜撰,不足征信。我們現在所討論的並非偏向佛家而薄斥道家,這只是從人類文化曆史時代的發展過程順便敘說一些老實話,與門戶之見無關,更與考証之學無關。如要考証佛、道兩家的修煉方法問題,實在有“刻舟求劍”,逝者難造之感了!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