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六、養生功的特點 (牛胜先 著)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六、養生功的特點   (牛胜先 著) Empty 六、養生功的特點 (牛胜先 著) 周五 6月 26, 2009 11:29 am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道教龍門派的性命雙修養生功,有其獨特之處。其特點如下:

  1.運用的是與人的生理自然規律背道而馳的逆行法。

  人的生理自然規律,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壯,由壯到老,由老到死。可養生功偏要逆天而行,倒轉乾坤,要用功法由老返壯。這是逆著自然規律,走返老還童的道路。這種逆行在用功時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眼睛是往外看的,練功時要求二目垂帘返觀內視;耳是听于外的;練功時則凝耳韻斂神內听;鼻是嗅外界五味的,又是呼吸器官,練功時要調息理氣,行深呼吸或逆呼吸,以至胎息,至最高境界達到停止呼吸(釋家稱二禪息住);口舌是用來吃飯說話的,練功時要閉口藏舌,舌頂上齶,有話藏在腹里;心(指管思維活的靈心)是往外想的,練功時首先必須把它集中于雙目之間,方算收心求靜。即要求心定念止,神不外馳,把放出去的心收回來。這正是孟子所說的:“人有雞犬放而知求,有放心而不知求”。意思是說,人們早晨把雞犬放出去,到晚上還知道找回來。可是人的心向外跑,則不懂把其收回來。又如,人的精、炁是宜于外泄的。正如孟子說:“食色性也”。這就是說,食與色是人的天性。然而釋家和道家(這里是指出家入廟的和尚、道士)都是畏色如虎。故釋家有“斷淫”(即淫身、淫心、淫根)之說。他們認為淫身好斷(即出家入廟不近女人),淫心難斷。當情動炁發、外陽勃舉之時,必將牽連身心。食與色是人的本性,也是所有的有生命物的本能。不論是鳥獸虫魚,還是草木花卉都離不開雌雄交舍、陰陽交配,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呢?确切地說,沒有陰陽交配就沒有人類,沒有萬物,也就沒有世界。我們不贊成男不婚、女不嫁的絕門戶。我們所提倡的養生之道,是既要生兒育女,又不能脫離家庭的養生之道。

  不過要想老而不衰,並能享受百年之樂,就必須做到食欲有節,起居有常,對性生活更要有時有節,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一套養生功法:心動收心,炁發收炁,精動收精,神飛收神,把將順自然規律而去的東西,用逆行功法統統收回來,為我所用。用現代話來說,這叫扭虧增盈,變害為利,轉弱為強。人們都習慣于順從自然規律任水東流去。而道家的養生功法,偏要逆著自然規律迫使順去的東西逆著回來。這一點即是异于常人之處。正因為如此,最后的效果也异于常人。所以我說,逆行法,是養生功的主要特點。

  2.謹守的是勤儉治身的原則。這是養生功的第二個特點。

  勤是練功要勤。凡學一門知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有勤奮好學、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精神方能達到自己所企求的目標,故有業精于勤的格言。勤是事業成功之母。儉是節儉少用的意思。把儉字用在性命雙修養生功法上即是要求:眼從儉少往外看;耳從儉少听外事;鼻從儉呼吸深、長、細、勻;舌從儉少開口說話;心從儉減少思慮,心靜念止;精炁從儉少用于外而多用于內。這合乎增產不忘節約、開源必須節流的原則。勤能多入,儉可少出,缺能補圓,虧可補足,以德潤身,方是真富。勤儉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以此治國則圖強,以此持家則家富,以此修身則身不衰。養生功稱之為攢炁法:錢多家可富,炁足身必強。故勤儉治身也是性命雙修養生功的一個重要特點。

  3.同于醫學又异于醫學。

  中醫學曆史悠久,可以說它是我國獨有的一顆明珠。這顆明珠在几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為人類救死扶傷,解除病痛之苦,其功與日月同輝。從造福于人類來說,它要高于釋、道兩家不知多少倍。從《黃帝內經》上可以看出道、醫源于一理,都是本著陰陽五行、生克制化、調理陰陽,以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而道從遠古到當代一直被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其應用于人身上也不如醫學那樣廣泛。故上古之人也不是人人都懂得道。這里的“道”是指養生之道的“道”,也是老子指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道”,又是儒家須臾不可離的“道”。古時醫道一家,知醫者必知“道”,知“道”者也必知醫。隨著時間的推移,日久年深,二者逐漸分開。醫是治已病,道既治已病,又治未病,即現在提倡的以預防為主。后人雖有醫道皆通者,但為數不多。所以說,養生功同于醫學又异于醫學。

  4.同于太极拳又异于太极拳。

  太极拳與道家養生出于一源,根本不能分開。由無极而生太极,太极生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變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但與道家養生功聯系在一起,而且與太极拳、八卦掌、形意諸拳以及各家拳朮,無不密切關連。從曆史來看,很多武朮名家,又是得道高人。如武當張三丰,達摩老祖,近代余師祖千峰老人,師叔祖自然門社心五等,他們都是將道功與武功融為一體的先例。

  太极本身是負陰而抱陽。太极拳的一招一勢,一舉手一投足都離不開陰陽虛實,剛柔相濟,動靜相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練功時要求精神集中,全身放松,舌頂上齶,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以意行氣,斂神入骨,虛心實腹,是在動中求靜,以達到舒筋活絡,調節臟腑,百脈流暢,養神補腦而健康長壽。這與道家靜養功的要求以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太极拳本身是擊技,以動求靜,是練形為主,從表向里發展。道功則是以靜待動,是練神為主,從內向外發展。兩者同樣要達到形神俱妙的效果。但是太极拳的特點是既能強身,又能防身,還能御敵。而道功只能養身,而不能防身,更不能御敵。不過道家養生功夫一入手就是筑基煉己,修性保命。從收心入靜,靜极而動,炁動收炁,精動煉精,以此增強人的體質,改變人的氣質以及精神面貌,這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而太极拳本身是擊技,它的一招一勢,都有一定的要求,沒有十年八年堅持不懈的苦功夫,很難達到妙處。故有十年太极不出門之說。而道家的養生功法极其簡單,不分老弱病殘,都能適用。它既沒有復雜架子,更沒有繁瑣的要求。其法簡單易行,但易中更有最難處。只是一個收心求靜的“靜”字足可以一生用之不盡。如果道功與武功兼而用之,不但兩者並行不悖,而且更易臻上乘。

  5.簡便易行。

  養生功法,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功。沒有太多的條件要求。只要在不誤本職工作的情況下,不論行、立、坐、臥,二十四小時之內都可以練功。所以養生功法可以稱為簡便易行法。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