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如何修證佛法 (南懷瑾先生著) 第二十七講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凡塵

凡塵
版主
版主

            第二十七講

            內容提要
            一知與色身
            一知與思
            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觀、所緣
            假想產生的魔境
            守著靈明清淨
            不守靈明清淨
            漏
            任脈的變化

  今天推開資料來做實際的結論。

  上次提到我們剛上坐時,兩條腿一盤好,第一念之間,沒有特別刻意去做功夫,比較清淨的這個階段。我們把它分成兩個部分來講:一部分是知覺的,一部分是感覺的。

  知覺的狀態偏向於精神、思想;感覺的狀態則偏向於身體。

  上次在五蘊方面,已經作了一個大概的說明。後來有位同學提出異議,他說,老師,您平常不是講,知道的這一個“知”是毛病,是無明嗎?現在在定中,假定還有這一知,這一知不也是最大的毛病嗎?

  上次我曾說過,知道自己在散亂、在昏沉的那一知,不屬於散亂,也不是屬於昏沉,要保持著那一知。現在這位同學提出來:知道自己散亂、知道自己清淨的那一知,應該屬於不究竟,比如心經上不是說無智亦無得嗎?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對,這一知的確是一個問題。拿現實來研究,比如我們不管有修持或無修持,我
們現在這一知很清爽,或坐在那裏得定。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這個生命還存在,肉體還沒有毀壞,腦神經還健康,所以才可能有清楚的這一知。假定我們的腦神經毀壞了,這一知還存不存在呢?如果說我們死亡了,或者腦神經毀壞了,這一知跟著腦神經的死亡而死亡,那麼我們說了一輩子的佛法,不是自欺了一輩子嗎?那又何必去做這麼一個功夫呢?把一生的時間、精力都投資進去,結果是沒有用的。

  假如說,我們的腦神經或身體死亡以後,這一知另有超脫的境界,那麼可以討論這個問題了。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需要拿佛學、禪學的道理作解釋,那些解釋太虛玄。你說,你死後一定到那裏,別人可以不接受你這句話,因為你現在是活著講的。死後究竟如何解脫呢?那麼你說,到時候你證明給我們看,但是你給我們證明,我們又看不見,你已經死了,我們又無法找你,那麼這個證明如何辦呢?這是值得注意的。

  我們現在活著的這一知,靈明清淨的這一知,就是靠我們這個色身、四大、五蘊在絕對健康狀態裏頭形成的。

  問題來了,比如道家修氣脈的人,密宗專注于氣脈修持的人,氣脈修持好了,就是保持現有的生命絕對的健康、絕對的清淨,甚至於超乎平常的健康、清淨。所以,你有這麼一個清淨的境界,是由於你的色身,也就是說,這個境界是由生理來的,靠這個生命——四大、五蘊存在來的。如果四大、五蘊毀壞了以後,這一清淨、靈明也都沒有了,那麼這就不是唯心了。

  如說那個時候我清淨靈明,而且離開這個生理,離開這個物理世界後,仍會另外的存在,對於這個說法,如何拿出證明,是個重大的問題。

  目前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初步只好保持這一知。當然這一知是第六意識清淨面,這一知也是第六意識,而非究竟的。換句話說,這一知在唯識中屬於“思”的方面。這一知,我們在靜定中,有個清淨靈明的這一知,昏沉來,知昏沉;散亂來,知散亂;煩惱來,知煩惱。這一知在楞嚴經上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過去有一位禪師,因看楞嚴經而悟道,他就是看到這一句話。他看到這裏時,突然有個靈感來,把標點另外點過: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這標點一改,就變成了:有一個知見存在,有一個清淨的境界存在,這一個知這個清淨的,就是無明妄想;知見無,這個所知的境界都空了,連這一知也空掉了,有人見到這樣,就叫悟道。他自己因此悟了,所以後來他的法號就叫“破楞嚴”。

  現在來講修證的功夫。前面提到過,分兩面處理,一個是知覺方面,一個是感覺方面。

  已經證到的人,或任何一個完全沒有入門,甚至連靜坐都沒有經驗的人,應該從哪方面開始修持才好呢?答案是從知覺部分。悟了道的人,還必須要經過這個修持,再來求證;沒有悟道的人,更需要經過這個修持,以求真修實證。

  問題是怎麼樣去修證呢?首先就要把我們第六意識這一知,自己假造一個所緣境界,先假造一個能把握住、能抓得住的事物或境界。為什麼叫它是假造呢?拿佛學唯識的名次就叫作意。(換名詞就好聽了,所以我們學佛學道,不要被名詞所騙)先要作意,比如念佛,這一句佛號是作意來的,因為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個方法,我們聽過以後,接受了這個方法,自己在意識上建立一個佛號,這是作意。學密宗的人念咒子也好,(差不多所有的咒子有三個基本音:唵嗡、阿、吽。唵(音嗡)現在大家都念成唵,阿字念成ㄜ。為什麼演變成這樣?有個原因,我們現在不管它。)觀想也好,這都是作意,造一個所緣,乃至學禪人的參話頭也好,甚而完全達到三際托空的境界,統統都是第六意識在作意。在第六意識中,自己認為這是清淨,這是空。連天台宗的止觀聽息,或觀音耳根法門等等,這些所有的方法,綜合起來,都是唯識學五遍行的“作意”。

  天臺宗所謂“假立”,就是空、假、中三觀的“假觀”。假觀是建立一個所緣,本來沒有,由無中生有。意識中原本沒有,而去假立的一個東西,這種假立的方法,就產生了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比如道家修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女人決不可守下丹田,稍作意下丹田,會出毛病,很嚴重的。假定女人要作意身體上,只能夠守中丹田,也就是胸部以上。)及守竅、守光、煉氣、存想,統統是作意,真是八萬四千法門。但不管如何,都是先找一個作意。

  尤其在座一些老修行們,稍有所得,半途打了退票。學佛法最初的就是最後的;是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最初的一念也是最後的一念。我們沒去注意這一點,往往得一點境界,得一點道理上的體會後,反而把最初的丟掉了,不會回頭來,從基本上踏實做起。所以佛家一句話:“出家如初,成佛有餘。”第一念發心:我要出家,如果出家幾十年,都像第一念那麼誠懇的話,早就成功了。修行也是這個道理,基本在於作意,要先找一個所緣作意。

  我常勸大家走念佛法門的路子,照十六觀經的修法去修,不管你修禪宗、淨土、密宗,或其他任何宗派,都是一樣的,只有一個法門——止觀,也就是定慧。先求止,把第六意識先拴在一個緣上,求到止。所以,有許多人覺得自己悟了這個理,認為對了。老實講,你檢查一下看,你的思想沒有停止過,都在散亂中,你必須要把第六意識這一“知”,拴在一個緣上,自己假立這個緣,看你能不能做到“一念萬年,萬年一念。”

  假如你觀想阿彌陀佛,或者觀音菩薩,任選一尊,如果觀不起來,可觀想佛印堂前面這一點亮光,或者頂上一個圓光,或胸口的卐字,先抓住一點,這是假立。

  我們修持怎麼修呢?三個步驟。

  第一,照靜坐的姿勢,把身體坐好。

  第二,訓練自己把自己的意識,所有的思想習慣都排除了,排除得一乾二淨。(這句話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排除了也好,排除不了也好。

  第三,意識構想一個東西,當然最好是想佛像,想光明點,想像一個東西擺在前面或者上頭,永遠不動。

  比如你觀想一個球在前面,忘記了身體,意識上只有這一緣。假如想到這個佛象時,哎呀!佛對我笑了,或者佛摸我的頭了,那是第二個念頭了。你只要想一個佛,或者觀想一個日輪,或觀想一個星光,只有這一緣,一念萬年,萬年一念,這才叫作得止,得定。沒有經過這樣的修持,你佛法講得如同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也是沒有用的。抵不住生死,也脫不了輪回,不能超凡入聖。

  觀想下方也有道理的。你說觀想下面不恭敬,十方三世都有佛,下方也有佛,怎麼叫不恭敬?

  笑禪錄裏有一則笑話:一個小孩尿急了,跑進大殿,當著佛,把褲子一拉,撒尿。和尚氣得罵,他卻一本正經地說:十方三世都有佛,你叫我向哪里屙?這笑話裏頭含有真理,可也不是笑話。

  我當年學道時,有一個年輕的和尚朋友,教我一個外道法子——頑空修法。一邊念佛號,一邊觀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一直向下沉。這個雖然是外道法,但這個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壓的人,以及神經快要爆炸的人。我們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壓反而弄高了,因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這個法子對治。

  我當年什麼都去學,不管有道無道,都要向他們摸索一下。另外有一個方法,對於高血壓、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處。上座,心裏頭什麼都不想,只念一個“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經都放鬆了,腦子也放鬆了,有人就用這個法子治好了緊張的毛病。

  總之,不管走那個路子,先要建立所緣。唯識叫“作意”,天臺宗叫“假觀”。換句話說,你真把假觀修成功了,同楞伽經的意生身有關。學禪宗的人悟道後,如果不懂意生身,是沒有用的。悟了那個空的境界,不知道功夫修持,不證意生身,你那個悟到的空性,一點用也沒有。所以必須要找個所緣。

  現在一般人學禪,盤起腿來,坐上半個鐘頭也好,一個鐘頭也好,都在內守幽閒,也就是大慧杲罵的默照邪禪;再不然就是空心靜坐,連頑空都不如。所以修持要有成就,必須要有所緣。這個有所緣,就是知覺部分,就是把第六意識知覺部分,緣在一點上面。假定有大根器、大氣魄的人,就這麼一路下去就成了。因為這一所緣當中,就包括了三止三觀。

  先是這一念無中生有,觀起來是假觀,就是作意。把它觀成了以後,身心忘了以後,再把自己造作的所緣空掉,就是“空觀”。那個空就不是我們現在意識所想像的空,因為我們現在意識想像的空,離不開腦子心理所造作的空。到空觀現前,放下萬緣的空,才是真正的空。然後要空就空,要有就有,再把它翻過來,空有雙融。在學理上叫做“中觀”;在道理上叫作能真空,能妙有;在修證上就是法、報、化三身成就,變化無量。總之,非經過這個修持不可。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那個同學說:初步這一知,是第六意識造成的,非究竟。我們也可以換句話說,知道這一知,而不執著這一知,就是究竟。講這一知非究竟是對小乘而言;講這一知是究竟,是對大乘菩薩而言。講這一知即是無明,是對凡夫而言;講知與不知都無所謂在,是對大覺、大正菩提而言。理論到此為止。

  現在再回頭來講,我們修止,必須要修所緣,意識假造一個東西。比如緣呼吸,為什麼要心息相依呢?就是把呼吸變成一個所緣的物件。

  但是,不管你緣在哪里,馬上有個現實問題會來,就是你的知覺始終被一個東西拉住,也就是感受,被那個受陰所發起的感覺拉住了。我們盤起腿來,都在搞身體的感覺,腰發酸,腿發麻;再高明一點,覺得這時清清淨淨;這清淨也是感覺上發出來的。我們多半被感覺拉著走,再加上看過道書,學過密宗,唔,要同夾脊了;嗯,命門這關通了;都是第六意識後天加進來的知識配合,在那裏製造境界。打坐坐在那裏忙得很,開道家的研究會,開密宗氣脈的研究會,然後自己還要加上注解,加上自己的幻想,把自己的幻想又加上注解,而且把這個當成功夫。真講修持,要嚴格檢查自己的這種心念,大家要注意。

  你必須堅定於所緣,不被氣脈的感覺牽走,身上有一點感覺反應,要統統不理,這個地方就要靠智慧解脫了。真達到不受感受的牽制,真能不理這個感受時,真氣脈就來了。這時候,道家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道理,同彌勒菩薩現觀莊嚴論一樣,凡夫有凡夫的四加行,聲聞有聲聞的四加行,緣覺菩薩有緣覺菩薩的四加行。

  所以道家有個名稱叫“九轉還丹”,等於化學提煉一樣,要經過九次的提煉。“九”並非是呆板的數位,根據易經的觀念,九就是最高數,提煉了又提煉,精煉了又精煉的意思。一次又一次的反反復複,這是說明了這個再三精煉的道理。我們生理上的感覺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人們因為這些書看多了,思想上受這些觀念影響,因此,想專一於意識境界的所緣境,都做不到。

  比如很多人坐著,一念求空,靜靜坐下去,靜坐在那裏這一知,知道自己妄念來了,知道自己散亂,知道自己昏沉。散亂、昏沉來了就知道;沒有散亂,沒有昏沉也需要知道,永遠保持這個,就是我們的所緣境界,但是我們做不到。

  坐在那裏走空心靜坐的路子,往往知也知道,清淨呢?好像也清淨,昏沉也在昏沉,頭昏昏的,裏頭的妄想也在打,雖沒有大妄想,小小的妄想來來去去,永遠斷不了。所以你在那裏坐一萬年,不是在修行修道,只能算是凡夫修養定的一種靜坐法而已,不算修持,這點要注意。

  我們對於打坐無所成的人,有個結論,就是他們第六意識作意的所緣境界,始終沒有達到專一,所以初步都不能成功,初禪都達不到。

  不要以為能靜坐幾個鐘頭,氣脈也有一點反應,就算是什麼成功,沒有用的,靠不住的,到了生死關頭時,你一定會後悔,因為這個靠不住,靠生理來的不是道,生理機能一衰敗就沒有了。如果這個道是靠生理而來,它就是唯物,可是,道是絕對唯心的,這個問題很嚴重。

  上面說過,在修持做功夫時,必須要專一於所緣境界,也就是我們的心理狀況要有個假想。不過,這個假想也很麻煩,所以我多半勸人不用假想,上座就保持自己靈明覺知。因為用假想容易發生毛病,(千萬不要注意下丹田,女人注意下丹田容易引起血崩,男人容易遺精。)假想往往會配合生理上的變化,產生很多幻境。幻境就是魔境,看到什麼光,聽到什麼聲音,聞到什麼味道等等都來了。這許多幻境哪里來的?學佛的人要注意,不能不研究教理,理不通沒有不走錯路的。實際上,任何一個幻境,都是我們阿賴耶識下意識裏存在的觀念所造成,我們並不知道。幻境每個人不同,因為各人所帶來的阿賴耶識種子不同的緣故。

  有些人看到魔,有些人看到鬼,有些則是從聲音發生幻境,實際上都是我們下意識裏的鬼名堂,自己很難檢查得出來。普通心理學所講的下意識,即唯識學第六意識的一部分,第七識及第八識不能用下意識代表。真有般若智慧的人,一有了幻境就檢查得出,知道是自己下意識裏頭出來的,沒有其他。所以龍樹菩薩的“中論”不能不看: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名為無生。比如我們看到一個幻境,這個幻境本身沒有根,它自己不會生;也並不是有個鬼,有個魔,有個菩薩,故意變出來給你看的。不共生,不是自他共同構成出來一個東西;也不是無因而生。

  共生就是講因緣,佛法處處講因緣,楞嚴經上說:本非因緣、非自然性。諸法不自生,就是非由一股自然力而來;也不是另外有個主宰。佛法的最高原理就是:無主宰、非自然。這些都屬於見地方面,也同修持有關係。

  對於一般人修道家或修密宗的有為法,我都不大贊成,因為在這個時代,腦子已經夠複雜了,現在人的煩惱同古代太平盛世不同,在這五濁惡世中,有為法容易引起生理、心理五濁的因素,很容易入魔障,所以不如守一個靈明清淨,比較穩當。

  靈明清淨很容易,只要上座的第一下保持著就行,但這也是所緣,要永遠保持這一念,中間不落於昏沉雜念思想中,就保持這一知。不過有了這一知,心心念念知道清淨,心心念念保持那一知,那一知就成了妄念。

  第一刹那那一知,就是了。如果還一直念著,我要保持這一知,那就又過頭了。所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我們知道這一知清淨,清淨以後就不理了,就過去了,不就對了嗎?如果還一直念著清淨這一知,就又不對了。

  這樣保持以後,生理是必然起變化的,老實講,四禪八定一步步的修持功夫,都離不開這個身體。講到生理,前面已講過學道、學密有些什麼毛病,學禪有些什麼毛病,反過來講,也都不是毛病。懂了理以後,氣脈之道是必然來的。但是你要求定,第一個要做到不漏。

  不漏的範圍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我們一天到晚都在漏,眼睛看,耳朵聽,六根都在漏。五濁惡世中,現代人的“命濁”最糟糕。老子講的一句話很有道理,“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盲。”生在這個聲色時代,音響高明,燈光特別多彩,電視特別好。結果,耳朵聾的多了,眼睛近視的多了,反倒不如當年只有一根燈草的青油燈。我在峨眉山閉關三年,三根燈草看大藏經,和尚還說浪費。這個時代,物質文明越進步,命濁越濁了,毛病越多了。

  我們的六根都在漏,而身根的漏,最重要的就是漏丹。現代美國的性觀念問題非常嚴重,這且不談。至於我們修道為什麼不能得定,性的問題過不了關,所以不能得定。楞嚴經再三強調,淫根不斷,如要得定,猶如“蒸砂成飯”,怎麼能成功呢?

  有人問:最近科學生理學講,男女的精到了一個時間,也象其他細胞一樣,要新陳代謝。不把它排泄出來,對身體有妨礙。

  現代醫學衛生是這麼講,但有一點要知道,凡是科學,都沒有絕對定論的。很多科學的研究,今天認為是真理,明天又把它推翻了,所以不要盲目地迷信科學。

  楞嚴經卷六佛告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所以修行若淫根不斷,如蒸砂成飯。這個根是什麼根?過去杭州有一個和尚,是個很有名的法師,人家說他的淫根斷了的,看到在家女或尼姑,就和她們抱在一起,大家也不在乎。因為他為了修道,自己硬拿剪刀把生殖器剪了。這怎麼是淫根斷了呢?淫根不是指這個,淫根是心理,這和尚比誰都犯戒,這很嚴重,他因為自己生理部分一剪,就這樣亂來,一天到晚在犯淫戒——意淫。所謂淫根這個根,是指意識。

  意識上有性的欲念以後,就有各種漏丹的後果。一般這個漏,只是指身漏。實際上,六根都在漏。

  要把這個欲念完全淨化了,才能得定。壓制不是斷,像那個和尚也不是斷,那個根仍然存在。但真要斷淫根,一定要到四禪定才能夠斷。

  所以大家打坐,從頭頂到手指尖,每一根神經都沒有得樂,就是因為精不滿的關係,都因為是有漏之因的關係。我們打起坐來,生理不能舒暢,心理不能清淨,念頭不能專一,不能真得定,都因為有漏的關係。

  我們打坐有時很清淨,是因為六根都收攝了,少漏一點,自然就好一點,慢慢多坐,做到不漏,生理自然起變化。在我所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敍述的氣脈過程是必然要經過的。這本書只講督脈,沒講任脈。任脈是自律神經部分,包括五臟六腑部分,任脈若通了的話,中脈也就通了,任脈是比督脈還難通的。

  真到了任脈起變化,五臟六腑等於換了個位子。如果見地道理不清楚,會嚇死的,這也是唯心的作用。佛經上講脈解心開,確有此事。心脈解開是非常難受的,好像在心口上挨了一刀一樣,不過打開了後,真是舒服無比。胃氣打通尤其難受,好似胃連著肺部、肝臟,一下子給人撕了下來一樣。打開了,就好似五臟六腑都換了一個。換句話說,心肝脾肺腎的功能慢慢壞了,自己裏頭慢慢給你拆下來,換了一個新的裝上去。

  任脈通了以後,當然,所緣的觀想還是在定境中,這個知覺定境界,同我們生理上的變化沒有關係,這時才會懂得解脫。

  假定這時因生理上的各種變化,我們當場死了,我們那個靈明覺知照見自己變化的,正如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無所謂了,要死就死,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只要把定的境界保持著,等任脈完全打通了以後,就可以達到真正的初禪。

  當然,任脈通沒有這麼簡單,修行是苦行。道家有個名詞叫“焚修”,修行者稱“煉師”,硬是像在火中鍛煉一樣。

  任督二脈的打通,同密宗所講三脈七輪的情況,又是不同的。三脈七輪另講。

  我們的身體吊在這裏,是多餘的。實際上,我們真正的生命,是和這個宇宙,這個法界,這個太空合一,是永遠存在的。這個身體,只是生命第三重投影在這個世界。

  這些屬於感覺方面的修持,生理、四大的變化,是一步一步固定的功夫。注意!那個執著在所緣境界上的知,始終不動,生理上的變化,才自然源源而來。不過,多半的人過不了這許多關,尤其是現代人,有一點難受就害怕了。比如胃像麻袋一樣抽擾來,那感覺真不好受。這時,心理上空靈的定境沒有變,生理才會起變化,重點在這裏。如果那時定境沒有了,氣脈就不會通,病也不會好,兩者要分開才會解脫。若把兩者混合在一起,想除生老病死永遠也辦不到。注意!定境還是空靈的,沒有變動過。

  胃上不空,喉輪不通。喉嚨、食道不空,想斷妄念,斷煩惱是做不到的。所以密宗說,由喉輪到心輪這一部分真正打通的人,可以沒有妄念,因為起不了妄念了,生理與心理是互為因果的。

  修道家、陰陽家的都知道一句話:“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宮八卦不離壬”。胃即是土,所以我經常勸大家把胃搞好。所謂壬水,就是煉精,不漏丹。所以胃一通,就是中宮氣通了。那時你會體會到孟子說的“充實之謂美”。也就是易經坤卦,“黃中通理”(腠理就是皮膚)。胃氣走通了,“正位居體”,也就是孟子所謂“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這是真真實實的境界。

  總之,五臟六腑部分,是屬於任脈的範圍,每個機能都要把它換過來。所以道家說“脫胎換骨”,這句話不是騙人的。

  這些氣脈都通了,才能證入初禪的真正禪定——大乘道的初禪境界。大家應當好好修持,不要亂搞。

  一般所謂氣脈、功夫,都是拿著一點皮毛在搞,整個系統沒有弄清楚,自己沒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苦行。不修苦行過來,不是真實做功夫,那種修行只是七零八落,支離破碎,永遠不會成功,永遠不會證果。

  因為時間關係,密宗與瑜珈的三脈七輪沒有講,姑且欠賬,將來有機會本利一齊交代。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