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講
內容提要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聲聞乘的四加行
獨覺乘的四加行
八萬四千對治
習氣次第斷過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槃
把握行蘊
有同學問關於吃肉的事。
每逢有虔誠的信仰,又真誠懇切地用功時,稍稍一上路,自然就有這個現象,就是一吃到肉馬上受不了;或一聞到肉味,一看到肉也會受不了。照佛教的道理,這是善根發起,功德的成就。久而久之,如果修持一鬆懈下來,就又想吃肉了,這是心不堅、不用功的關係。
宜蘭山上有一首神仙題的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裏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修仙修道能否成功,只看用心堅固不堅固,這是基本問題。
又有人問,眼睛一閉,前面有許多幻境,久久不能超越這個境界,如何解決?
當氣脈通過後腦玉枕關時,有些人因為營養不良,就會發生種種問題。有人眼睛發紅,有人產生類似白內障的情形,只要有信心,一通過了就好了,而且眼睛比以前還要好。氣脈到了玉枕關,將通未通之際,就發生很多現象,只看到幻境還算是普通的,有些人連牆壁都看透了,發起天眼通。在這種情形之下,神通跟神經是兩兄弟,當各種幻境都來時,不是去不掉,而是我們在玩弄它,連自己也不知道。如有很想去掉它的這個心,不是被它轉了嗎?執著了嘛!只要一切不理,慢慢連腦袋都忘掉,就好了。然後又轉入另一個新境界,不會再看到幻相,而是看到身體內外一片亮光。久而久之,自己心臟血液流動的情形,也都看得很清楚,不用去照X光了。可是不要把它當成眼通,當眼通就著魔,不當眼通就差不多要通了。所以不要想辦法去除掉它,如果道理不清楚,還要執著這個境界,幻境就會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眼睛機能衰退或疲勞,這是吃點補眼的藥物會有好處的。
現在繼續上次所講的。
“現觀莊嚴論”與“瑜伽師地論”有密切關係,尤其它偏重于修持和四加行方面。密宗黃教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及略論,也都是根據這個系統而來的修持方法。所以修密宗黃教,乃至其他密宗各教派,不論是基本的理,或者修證,都是依此。事實上,這幾部論都是顯密各派修證的寶典,都非要搞通不可。
現觀莊嚴論卷一,一切相智品第二(對四加行的方法加以解釋):
如是四加行道中,由是見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
四加行的修法,由於先要求見道,就是禪宗所說見地,真見到性空。但這個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楞嚴經告訴我們,“能見”見到“所見”時,見道的那個時候,那個見道的“見”,不是眼睛看到的那個見。能見、所見的都離開了,不是我們現在想像的眼睛看到了道,或者是理上所能瞭解的情況。
見道智火之前相,就是快要見道以前,將要見道那一刹那間,發起了暖地。這也是作學術教理的解釋,換句話說,真見道時,如禪宗一些大德們的自述,在刹那之間,轟的一悟!出了一身大汗,這就是四加行的初步暖相來了。
由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故曰頂。
這時再進一步,配合行。禪宗百丈禪師有一句話:見道的人“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表面上看起來,悟了道的人還是原來那個人,可是他的心理思想行為,做人處事的道德標準,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不刻意求善,而自然合於善。為求善而行善是痛苦的行為,那是“戒行”,是難行而且是勉為其難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讚歎!見道的人不談守戒,但是一切自然在戒行之中,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這是頂相。
由滅惡業所感生之惡趣,及於真空性遠離怖畏,故曰忍。
自然的滅掉一切惡業所感應而生的惡趣。這句話嚴格地講起來,問題大得很。換句話說,由於過去惡業所造、所感應,在這一生會有惡趣現象。這個“趣”,就是向六道輪回的趣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人因惡業所感,他的現生,或衰老時,或臨死前,已呈現了將去那一道的現象。還有些人的惡趣向,在夢中呈現,各種各樣多得很,佛經裏頭都會講到。
見道到暖地、頂地的人,定力仍是不夠。因為定力不夠故,有時正在定中,惡趣現前,會產生恐懼。比如大魔境現前,平常你們不會怕,但在那個時候會怕起來。忍就是定力很堅固,有堅忍、截斷的意思。第二句話講真空性的恐怖,我們學道就是想見空,為什麼見空又恐怖呢?很多人會這樣,所以金剛經教你福德要夠,如果福德不夠,你見到自己的空性會害怕。大家天天想修道,修道人第一個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養是守得住寂寞,能欣賞得了淒涼,修道人面對淒涼的境界,會覺得很舒服。如果忍不住寂寞,守不住淒涼,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尤其修道,根本就是修寂滅,寂滅來了,你守不住了,這不是背道而馳嗎?這個地方非要“忍”,遠離空的恐怖,這是真“忍”。
由是見道之親因,一切世間法中最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
這才是真正的見道,彌勒菩薩用文字,從學術性的觀點告訴我們。事相上,暖是真得暖,而且暖壽識三個是一體的。所以轉識成智,如果意識真轉了,轉成妙觀察智時,沒有不發暖的。密宗的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不過是暖相的初步,並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念頭、妄念、意識不能轉,就不能發起暖相。一得暖相就是得三昧真火,這時道家的祛病延年一定辦得到,因為暖、壽、識連著,物理世界也是如此。我們這個欲界的物理世界,凡是死亡的東西,一定是會冷卻的,活的東西一定是暖的。所謂暖、頂、忍,不光是道理,還有事實。
此處別說三寶教授中之僧寶,謂如第二品所說,道相智所攝大乘見道十六刹那中。
第二品裏頭介紹過道相智。什麼叫見道?彌勒菩薩都對我們說了。不過,見道的道相中間,有十六刹那的情況變化出來,這時候,安住八忍之聖位菩薩,進入菩薩境界。聖位菩薩也叫作預流向,同小乘的果位相等,是預備菩薩的後補者,不過有鈍根隨信行,利根隨法行之二。
鈍根的人只是有信仰,由信仰慢慢培養功夫和見地。得根的人因信就進入了,證進去,馬上起用。這兩種是不同的。因此說,四加行法也有兩種人,他們的修持界、經過與成就,也各自不同。
鈍根者名信解,利根者名見至。鈍根的人就是學理上相信,見地上沒有開發。利根的人理到了,功夫、行願都隨著一起來。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二,道相智品第三:
了知聖聲聞道之道相智因,有四順決擇分,謂色等勝義空故,通達空性與色等無分別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暖位。
這是四加行道,功夫與事都包括在內。這裏講的是聲聞的四加行道。大、小乘、羅漢、菩薩各有各的四加行,乃至外道修定做功夫,也有四加行,成就則有深淺之別。
現在講聲聞道的加行道相。這句話是說,聲聞乘證了聖果的人,他的道相智,就是見道以後的智慧境界,有四個條件可以測驗出來。
首先,悟了道的人一定證到色即是空,這不是理論,要到這個色等勝義空的境界,是色的第一義空,不是色的現象,這是聲聞乘的境界。
若說把山河大地看空了,一切色隨意而轉,是菩薩境界。學過唯識就知道,菩薩境界的前五識也轉了,五八果上圓。前五識真轉了的人,要變年輕就變年輕,身體不好便轉好。前五根都轉不了,算見個什麼呢!
這裏告訴我們的是勝義空,形而上的,透徹證到了色即是空。慢慢進一步智慧到了,曉得空即是色。通達了色與空無分別,才算到達聲聞果的暖位。
通達色等勝義無所得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頂位。再進一步瞭解了色法,即物質世界的四大是無所得,畢竟了無所得,本空,也就是色不異空。這個所得的智慧,所包含的境界都做到了,才是聲聞乘的頂位。到達了頂位,一定是三脈七輪通了,完全打開了,頂相即可達到與宇宙合一。
通達色等於勝義中,破除安住常無常等理,此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忍位。
再進一步,在見地上通達色等四大在第一義上已經破除了那個境界。是什麼境界呢?即安住(即任運、保持)以及諸行是常或者無常等道理。
佛學勸導人瞭解諸行無常,一切是空。大乘佛學中,佛說涅槃經,不說無常,也不說空,說的是常、樂、我、淨,與佛原始說法恰好相反。當佛涅槃時,告訴我們說,無常、苦、空、無我是方便,真正的是常、樂、我、淨。不管是無常、苦、空、無我也好,常、樂、我、淨也好,都是兩頭的話,中道第一義諦,兩頭都不著。空與有是兩頭的話,是相對的,修與不修,打坐與不打坐,都是兩頭,所以都不要執著。
這裏很嚴重了,色法,物質世界都是無常,但成、住、壞、空,一直重新反復,可見它也不是無常,但決不是唯物思想家的“常見”。你要通達了這個,才到達聲聞地的忍地成就。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個境界不同,所以修密也好,天臺也好,禪宗、淨土、道家也好,這些理不透,所有功夫都白做了,自己困了自己多少年都不知道,那個境界破不了,你就沒有辦法再昇華上去。
比如現代人很喜歡講氣脈,氣脈真到了身心內外光明充滿以後,下一步怎麼辦?你說不知道,你就在千生萬劫中慢慢滾吧!我常問人:你說轉河車,究竟轉到幾時為止?這話不是玩笑,可是沒有一個人答得出來。所以下一步應該如何,教理非通不可。其實佛在三藏十二部、顯教裏頭都說了,因為佛經難讀,有些問題在這一本,有些問題在那一本,讀書不留意就忽略過去了。
依於十地者,謂通達極喜地等勝義無所住,如經廣說,此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世第一法。
更進而到菩薩的初地歡喜地,即勝義無所住,形而上道的境界。這個境界是般若智慧之所攝持,才叫作世第一法,不過是初地菩薩的境界而已。
言自覺者,指獨覺阿羅漢,此于最後有時,不須依仗他師教授,自能證得菩提,其亦字者表于彼時,自亦不用言語為他說法。
有時候,找不到真正證道而修持的明師,自己也可以求自悟之道。佛也告訴我們,要皈依佛、法、僧三寶,佛法僧三寶都還在,大藏經全部都在,你只在佛經上找,等於佛親身在這兒一樣,這樣去努力,也可以求得自覺之果。所以講自覺,就是獨覺、聲聞、緣覺。中乘道獨覺阿羅漢,在最後頓悟那一刹那,也並不一定要靠善知識,他自能證得菩提,這叫獨覺佛、辟支佛。這一段很重要。
注意,剛才所講的聲聞道中,在這本書裏總是拿色、空二義來講。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身體、物質世界都屬色。證悟到了就是見空性。見空性後沒有一法不轉的,一定轉,所以叫頓悟。換句話說,色法也跟著頓轉,這是一定的。等於修持次第講“暖、頂、忍、世第一法”四加行法一樣,到某一步,某一步境界一定呈現,這不是教宗規定的,而是身心走修持路線必然的變化。功夫到了那一步,就是那個現象,如果沒有那個現象,就不是那個境界,功夫就沒有到那一步。
當知麟喻道,由三法差別所攝,謂遠離色等外境所取分別,未能遠離內識能取實執分別,就所依差別,是依獨覺乘所攝法之法性為所依種性故。
這裏特別提出來說,有些修持多年的人,也許偶然到達這個境界一下,是瞎貓撞到死耗子,撞到麟喻道的境界(麟喻道比喻獨覺乘)。緣覺乘自悟自肯的境界有三種情形:可以達到對世上一切都淡薄了,對外境不大喜歡,分別心也比較輕微。如果可以做得到這樣,有這個修養,但為什麼不能永遠保持呢?那是因為未能遠離內識能取實執分別之故。也就是說,內心阿賴耶識壞的種性之根,還沒有拔掉,還在那裏的緣故。“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的妄想習氣就是這樣,你覺得自己沒有執著,事實上,無意中已在執著,連自己都不知道,能夠曉得這習氣的話,就能得解脫了。
這個“分別”兩字,不要搞錯了,以為分別總可以看得見,其實,有時候自己的分別心自己是看不見的。比如剛才同學問的:用功幾天,不想吃肉了。這時候你以為吃葷的分別心要離開了,不然!也許夢中看到那盤肉還香呢!當年我從峨嵋山閉關後下山,與一個出家朋友結伴同行,快到成都,離城五六裏時,一股人臭味就逼上來了。那時才信西遊記中,妖怪找人肉吃很容易,一聞到哪里有生人味,妖怪就來了。待進了城門,這位出家朋友聞到四川的回鍋肉,還香得很呢!於是忙催我趕緊離開,這個就是實執分別,在阿賴耶識中,我們自己不知道。能夠找得出來這個,就差不多了。
所以,有時候自己覺得這幾天用功得很好,心地蠻幹淨的,卻不曉得自己那個實執分別,一下就把自己掛上了。修道學佛,搞得心中很清淨的時候,有一個分別很可怕,稍稍看到別人講錯了話,做錯了事情,或者不合規矩,馬上覺得很討厭,那就是瞋心,分別實執。你以為分別實執那麼容易去啊!如果真的那麼容易,你早就成道了。
前面講過關于由修持而達到健康,以及做功夫進入定境的問題,因此採用了增壹阿含經修出入息的方法,結果發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有許多人把這道理搞錯了,尤其是女性方面。女性作調息,收小腹時,注意力不可以在小腹,舉凡任何修法,都不可注意下丹田。凡是注意丹田,沒有不出毛病的,男性也是一樣。守下丹田會把肚子守大、腸子結厚、胃下垂,這叫什麼功夫?隋唐以後塑的佛像,都挺著大肚子,這完全是錯誤的塑法,這種塑法是很害人的,實際上不是這樣。
調息煉氣,這個氣不是從鼻孔裏出入的氣,只不過是借這股氣,加以運用。如同借用火柴一樣,點燃以後,就不要火柴了。每個人身體生命都是有暖的,身體本身也有氣,要把這個體會出來,才作安那般那。真把氣的道理體會出來,七天以內一定證果,這話不是開玩笑,佛法是不欺人的。
大家修氣修脈,連什麼是氣,什麼是脈都沒有搞清楚,專門在呼吸上搞。以前講過,呼吸、聲音這些都是生滅法,以生滅法求不生不滅之果,合邏輯嗎?當然錯了。至於煉氣,我們身體內部本來就有氣,只要把自己本來有的引發,你真做到了,身體內部一定起變化了,那有什麼困難呢!
比如你疲勞了,想睡覺,這時只要吸入一口氣,停止呼吸,把氣閉住,身體內部本來有元炁(音QI)的,那個元炁(音QI)的功能就發起來了。等於乾電池用完,放在地上吸收電力,又可以重新用它。佛法修持的道理,同物理的道理是一樣的,實際上你懂了那個道理,本身的氣就會體認到,因此用本身的氣,就可以達到祛病延年,返老還童,容易得很,可說是易如反掌,就是因見地不到,所以才認不清。
不過認得了氣也很不容易,氣認得了,要煉到“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最多三天以內就可以做到,打坐想入定多少天都可以辦到,身體要怎麼輕靈就怎麼輕靈。所以佛告訴他的公子去修這個方法,很快就成就了。
為什麼羅睺羅容易修這個方法?童真入道,修這個方法幾天以內就證果。女孩子在第一次月經來以前,知識還沒開以前,以及男孩在性知識都不懂以前,都叫童真。要證果,不管男女老幼,無論年紀多大,修持第一步,非修到童真不可。如何修到童真?心念無分別,生理色法轉了,整個六根不漏,那才轉成童真之身,立刻入道,絕對不假,佛法是不欺人的。
了知獨覺道之道相智因,順決擇分有四,謂開闡色等勝義中,無名言中假有,不違法性,是為暖位。
獨覺道同聲聞果又不同了,等於佛法的中乘道。無名言中假有,真空起妙有的作用,儘管執著有,並不違背空的法性。換言之,空了能夠起有的作用,才是獨覺道的暖位。
頂位是由通達色等勝義無減等所顯。
什麼是獨覺道的頂位?瞭解物質世界的色法,在第一義中沒有減少。比方抽一支煙,把煙抽完,用科學方法,把這些煙收集起來,可以再把它造成一支煙,一點分量都沒有少。所以進入空的境界,要它起妙有的作用也一樣不少。修成功的人,另外的生命再不要經過六道輪回的投胎,自己意生身,意念一動,就可以造成另一個身體。
心法是了不起的,色法同樣的不可思議。佛法偏重於心法方面的開展,了了心,才能了色,了物質這一面。佛法不會向物質這一面開展,其實心物兩個是一元的,物也是同樣的不可思議。道家是向色法這方面走,先把它破掉,破掉後再修成功,這是了身。後世密宗也走這個路子,科學現在正在研究階段,也是向這一條路走。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輕視了現在的科學,隨時要接觸它,要看現代科學資料。為什麼美國人老是放人造衛星或太空梭到太空?他們在探討宇宙的奧秘。不過有一點很可憐,他們也只是摸到生命的最後面,光向外找,找了半天,就算找出來了,但是那個發動找的又看不見。所以學佛法修道的人,是回轉來在自己這裏找,把“這個”找出來,“那個”就容易了,這就是要自己求證。
所以一個學佛修道的人非常自私,為什麼?因為隨時要照顧自己,隨時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有一點沒有解決,而認為自己對了,那是自欺之談。生老病死一切都要解決,學佛是要解決這些基本的問題。什麼是學佛的人?一輩子來檢查自己,反省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做到的人,就是修行人。所謂自覺者,自己隨時找出自己的錯誤,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獨覺道的忍位是什麼呢?忍位由通達內空等故,了知色等勝義不可執。獨覺乘的人,內在證到空的境界,因此對於物質世界不執著。這還是中乘道,不是菩薩道。換句話說,學佛的人說空,你說你的,物質世界還是照樣存在。你打坐可以一坐一萬年,地球還是在轉,獨覺乘是這樣,地球是四大,它還是沒有被你空掉。那麼色與心兩個是絕對分開了嗎?如果是,就不是如來境界,楞嚴經說: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心物是一元的,這個原理要抓住,真正的大成就,非做到心物一元不可,只偏向一面是不行的。
所以,緣覺的世第一法,了知色等勝義無生等相。曉得生而不生。這本經典到處都講色,色法地水火風。唯識分析色法有三種:極微色、極迥色、法處所攝色。法處就是意識境界,自我可以生出地水火風,包含物質變化出來的作用,這些我們都要知道。
現證空性慧所攝持之大乘諦現觀,即是大乘見道之相,界限唯在大乘見道。
現證空性即禪宗所講頓悟,“蹦”的一下,在教理就是現證空性。性空的境界一下呈現出來,這個時候智慧開悟,般若成就,現證空性所包含大乘道的所有現觀莊嚴,都出來了。所以淨土境界一下現前,立地成佛,這個在理論上就是大乘見道的境界。見道以後才好修道。等於看到米再做飯,見道等於看到米了,修道等於米下鍋了。至於大乘見道的這個界限,現在不講禪宗頓悟,只講功夫見地道理來說明,教下與宗下是不同的。比如淨土宗,你念一名南無阿彌陀佛就到家了,如果講教理,為什麼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它是什麼道理,南無阿彌陀佛又怎麼念法等等,這些是教理。所以宗和教有差別,但是通宗的人沒有不通教的,通教的並不一定通宗,因為沒有做功夫的緣故。一定要做功夫求證,這裏所以說,界限唯在大乘見道,教理是這麼講。
此說,大乘見道人身中,具大功德勝利之見道。
彌勒菩薩說,我這本現觀莊嚴論裏頭所說,這個身內的功德成就了,才能談到見道,見道還要靠這個肉身的。
道相智所攝之見道中,有十六刹那。
刹那之間就見道了,這是彌勒菩薩給我們分別的。
佛清淨為最清淨者,由於能治所治次第斷過門中,許大乘修道由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性故,是能盡清淨三界諸障之真對治故。談到對治法門,學佛修道不是一個藥方就可治百病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法。當你修持時,忽然一下空了,空久了就昏沉,睡著了,這時就需要對治,就要不空,提起“有”來。“有”久了,就又散亂了。所以打坐做功夫要曉得對治法門。
有人問:有時候念佛、念咒子或做觀想,做得很好時,怎麼後來不行了呢?
因為你覺得好,你心中想,這一下好啊!很定啊!事實上已經在散亂了。越搞越被散亂拉走,當然就不好了,又不曉得對治。修行人對各種方法,不論外道內道都要知道才行。在某一種境界,應該趕緊要修某一個法門,不能再搞原來那個方法,再搞就要出毛病。尤其我們的心理,多少的業障,很難把它調整過來,所以有八萬四千不同的對治方法。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只限於一門,認為自己這個對,其他都不對,那就錯了。
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切清淨對治法的重要。唯有佛的清淨境界是總對治法。能對治的與所對治的,要恰如其分才行。比如我們散亂要修止,昏沉要修觀,落昏沉要煉氣,氣煉多了也會出毛病,所以要恰到好處。能治、所治各種法門都要學。
對治法門學了做什麼?次第斷過,把我們的習氣漸漸轉變過來。這次課程講見地、修證、行願,但行願沒有談,因為很難做到的。習氣過錯是不可能斷的,但心理行為及習氣不能斷,是做不到身內的功德成就,所以功夫不會進步。等到你身內功德成就了以後,身體方面自然是一秒秒、一天天在變化,向勝義方向轉變,這個道理是呆板的,這本經典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
可是這裏又告訴我們,習氣是次第慢慢斷的。比如剛才講,得了定,意念清淨時,別人的一點錯處都看不慣,是什麼道理?等於自己把鏡子擦得太亮了,太乾淨了,一點灰塵都不能落,落下來就看得清清楚楚,看了就討厭,就要擦掉,不能容納塵垢,起了瞋心。因此只喜歡清淨,不喜歡塵垢,這是功德不圓滿,也是過錯,趕快要斷,非斷不可。這些佛經上都講了,修持不是那麼簡單的。
所以能治所治次第斷過,這個法門當中,是大乘的修道,由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性故。大乘的修道境界,妄念空了,清淨本性出來了,是自性“能”清淨,只得“能”,而去妄念亡“所”不行。“能所雙亡”又還不行,要“能所雙融”。所以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平等無分,這才叫大無分別心。這樣才能夠盡清淨三界一切障礙。這也就是一切障礙的真正對治,既不落空,又不著有。
這些都是講理論,如果懂了,曉得既不落空,又不著有,那麼平常所學的外道也好,那些著有的都可以修了,為什麼?因為對治的時候需要用,調心的時候要用。所以知識學多了以後是個大障礙,但是成道了以後,反而怕你懂得不夠多,你越懂得多,教人度人的方便越大。所以大般若經上講:大般若如大火炬,什麼東西都不怕丟進來,好的、壞的,越丟智慧光明越大。具大般若智慧的人,不怕你是外道,或染汙什麼,你儘管來,來得越多,他的般若光芒放出越大。
第二個比方,大般若如孔雀鳥,所以密宗有個修法叫孔雀明王。為什麼如孔雀呢?孔雀專吃有毒的東西,蜈蚣、蠍子,越毒的東西對它越好。毒品吃多了以後,羽毛越漂亮,沒有毒品吃,它的營養就糟了。所以大菩薩能夠下地獄,能在六道中度眾生,吃了毒藥,羽毛更光彩,智慧更大,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一切法門皆是對治。
此處之諍者,謂下下等九種修道,斷除上上等九種實執不應道理。
古代的大祖師們已經發生爭論,說用外道的法門來修無上道法做不到,不可能。這裏的爭執是說:下下等九種修道,斷除上上等九種實執,沒有這個道理,不合邏輯。
譬如羸劣士夫不能摧伏強力怨敵,於劣怨敵不須強力士夫。比如身體衰弱的人,怎能摧伏強敵呢?
如是下品修道不能斷除上品實執;斷下品實執不須上品修道故。
下品修道方法的人,如果路走錯了,決不能成就上品佛道,而且斷下品習氣,深生染著,也不需要般若那麼高的修法,這些都是人的意見之爭,千古皆然。
答雲無過。譬如浣衣,洗除粗垢不待勤勞;洗除細垢,須大劬勞。如是能治所治亦應理故。彌勒菩薩說,這個不是問題。等於我們洗衣服一樣,衣服太髒,就用力一點;不太髒的,輕洗一下就好了。下品修道的毛病大,做功夫要勤勞一點;功夫毛病淺一點,就少修一點,這並不是問題。
一切智品第四:
非此岸彼岸,不住其中間,知三世平等,故名般若度。
大乘修道,般若成就,即禪宗所講的頓悟法門。
現證無我慧所攝持,複是小乘現觀種類,即一切智相,界遍一切聖者皆有。觀待世俗事是破有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即智不住三有之道相智相。界從大乘見道乃至佛地。觀待世俗事是破寂滅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即悲不住寂滅之道相智相。界從大乘見道乃至佛地。
現在講大乘,就是禪宗所謂立志頓悟。你天天求悟,悟了幹嗎!不悟多好,不悟這個世界很好玩,悟了以後世界如夢,那還有什麼好玩的。不好玩何必學呢?學佛修道有兩個目標: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大乘佛菩薩的境界是,智不住世間,悲不入涅槃。簡單一句話,悲智雙運就是菩薩道,再換句話說,就是智悲雙修之道。到了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就是佛的果位,智悲雙運也就是這個道理。
修道的人,第一步功夫先證到“無我”。這個智慧境界所飲食的,有小乘現觀種類,即小乘境界見到空一切智相,見到空的境界。這個範圍,凡是聖人界遍一切聖者皆有——凡是聖人都見到空的這一面。這句話講得多痛快,也最偉大。凡是聖人,不管儒家、道家,乃至其他宗教,一定見到空的一面,才能夠稱聖。
觀待世俗事是破有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看世俗很厭煩,要出世修道叫觀待。待是相對、對待的意思。
世俗的事情拿空來破它,是有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即智不住三有之道相智相,理論上達到智不住三有,見地上見到空,如落在空的一邊也是小乘,更何況你那個空的境界還不究竟。見到空的人就是憨山大師所講: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大乘見到空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二,是智不住三有之道智相。這個界限從大乘見道乃至於佛的果位。悲不住涅槃的道理也是一樣。
菩薩一切智道般若波羅蜜多,由慧故不住生死此岸,由悲故不住涅槃彼岸,於彼二岸中間亦勝義不住,以是雙破二邊,現證空性智所攝持之現觀故。
證道的人,就是禪宗講悟道,悟個什麼?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悟道了以後,智不住生死,悲不入涅槃,“涅槃生死等空花”。船子誠接引夾山的話:“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就是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
中國禪宗真正證道、見道的那些人,不是只有一點清淨,或一點意念偏空的境界而已。所以我們應多注意臨濟、曹洞等創宗立教的修持與見地。石成金錄的“禪宗直指大事因緣”,也要仔細看過。他所引證的例子都是非常好的,都是講實際修持,實際證到與經典相合的境界。那才算是開悟、證道,不是一點小因緣、小境界、小清淨、或一點小空,就認為自己是悟了。
色蘊等空性,三世所系法,施等菩提分,行想所治品。
大家雖然在修持,但都還沒有把色法這一面搞清楚,如果四大所構成的物質世界破不了,要說成道,那是自欺之談。物質世界怎麼去空它?吃飯也是色法,這個吃飯的色法不裝下去不行,不然人就會斷氣的,有這樣嚴重。你怎麼去空它呢?色受想行識五蘊,為什麼色法擺在第一位?就因為這一蘊很難破,蘊者蘊藏在那裏,牢牢的,又譯為陰,看不見,翻譯得很有意思。
色蘊等空性,我們大家學佛,偶然把第六識一念清淨,叫它空一下也還容易,但是色法就是空不了,怎麼樣去空它?非修證不可。
三世所系法,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眾生,這個三世真把我們困住了。色蘊,物質的力量都把我們掛在那裏,不但是今生所系法,連過去、未來都把我們吊著。說某人有神通,你只要問他一句,什麼是這世界上沒有的東西,保證他講不出來,因為人不管在夢中也好,神通也好,神經也好,他講得出來的,都是人想得出來的東西。那個想不出來的,就是沒有看過的。從各宗教的立場就可以看得出來,外國的神、外國的天堂,都是外國樣子;中國的神,是中國的樣子。每個地區文化思想不同,天堂都跟著變。從這方面來研究真是有趣,我們的玉皇大帝就是我們人格化的神,而且還可以指揮地下。還有城隍,同我們的行政組織一樣,西方的上帝是西方的人格化,天堂同西方的組織也是一樣的。最後歸結到書中的偈子:色蘊等空性,三世所系法。
我們的思想和學問,都跳不出物理世界的範圍,那要怎麼跳出三界外呢?
施等菩提分,行想所治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的修法,三十七道品,七覺支等這些菩提分,都是行蘊、想蘊的對治法門。
不要說我們離不開思想,就算你離得了思想,那個行蘊,生命的功能,就更難講了。比如我們睡著時,思想可以不想,但我們的血液迴圈,只要我們活著,它都在流動,一切的生命細胞,也是在新陳代謝,這就是蘊的功能。行蘊就是第七識與第八識之間的東西。所以大家有時候談空,你空掉了什麼?行蘊都空不了,即使你做到呼吸停止還不算數,連身體內也要達到氣住脈停。所以你修持能達到要心臟、脈搏停掉就停掉,要活動就活動,那你才對行蘊有把握。能對行蘊有把握,才可以勉強跟著業力走,這才叫修行。
不做到這樣,免談功夫了。你說你丹田發燙,鼻子會冒白煙,那都是想蘊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要多練習就可以做得到,那是妄念問題,不是這個功夫。
內容提要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聲聞乘的四加行
獨覺乘的四加行
八萬四千對治
習氣次第斷過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槃
把握行蘊
有同學問關於吃肉的事。
每逢有虔誠的信仰,又真誠懇切地用功時,稍稍一上路,自然就有這個現象,就是一吃到肉馬上受不了;或一聞到肉味,一看到肉也會受不了。照佛教的道理,這是善根發起,功德的成就。久而久之,如果修持一鬆懈下來,就又想吃肉了,這是心不堅、不用功的關係。
宜蘭山上有一首神仙題的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裏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修仙修道能否成功,只看用心堅固不堅固,這是基本問題。
又有人問,眼睛一閉,前面有許多幻境,久久不能超越這個境界,如何解決?
當氣脈通過後腦玉枕關時,有些人因為營養不良,就會發生種種問題。有人眼睛發紅,有人產生類似白內障的情形,只要有信心,一通過了就好了,而且眼睛比以前還要好。氣脈到了玉枕關,將通未通之際,就發生很多現象,只看到幻境還算是普通的,有些人連牆壁都看透了,發起天眼通。在這種情形之下,神通跟神經是兩兄弟,當各種幻境都來時,不是去不掉,而是我們在玩弄它,連自己也不知道。如有很想去掉它的這個心,不是被它轉了嗎?執著了嘛!只要一切不理,慢慢連腦袋都忘掉,就好了。然後又轉入另一個新境界,不會再看到幻相,而是看到身體內外一片亮光。久而久之,自己心臟血液流動的情形,也都看得很清楚,不用去照X光了。可是不要把它當成眼通,當眼通就著魔,不當眼通就差不多要通了。所以不要想辦法去除掉它,如果道理不清楚,還要執著這個境界,幻境就會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眼睛機能衰退或疲勞,這是吃點補眼的藥物會有好處的。
現在繼續上次所講的。
“現觀莊嚴論”與“瑜伽師地論”有密切關係,尤其它偏重于修持和四加行方面。密宗黃教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及略論,也都是根據這個系統而來的修持方法。所以修密宗黃教,乃至其他密宗各教派,不論是基本的理,或者修證,都是依此。事實上,這幾部論都是顯密各派修證的寶典,都非要搞通不可。
現觀莊嚴論卷一,一切相智品第二(對四加行的方法加以解釋):
如是四加行道中,由是見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
四加行的修法,由於先要求見道,就是禪宗所說見地,真見到性空。但這個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楞嚴經告訴我們,“能見”見到“所見”時,見道的那個時候,那個見道的“見”,不是眼睛看到的那個見。能見、所見的都離開了,不是我們現在想像的眼睛看到了道,或者是理上所能瞭解的情況。
見道智火之前相,就是快要見道以前,將要見道那一刹那間,發起了暖地。這也是作學術教理的解釋,換句話說,真見道時,如禪宗一些大德們的自述,在刹那之間,轟的一悟!出了一身大汗,這就是四加行的初步暖相來了。
由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故曰頂。
這時再進一步,配合行。禪宗百丈禪師有一句話:見道的人“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表面上看起來,悟了道的人還是原來那個人,可是他的心理思想行為,做人處事的道德標準,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不刻意求善,而自然合於善。為求善而行善是痛苦的行為,那是“戒行”,是難行而且是勉為其難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讚歎!見道的人不談守戒,但是一切自然在戒行之中,諸善根不被邪見所動,這是頂相。
由滅惡業所感生之惡趣,及於真空性遠離怖畏,故曰忍。
自然的滅掉一切惡業所感應而生的惡趣。這句話嚴格地講起來,問題大得很。換句話說,由於過去惡業所造、所感應,在這一生會有惡趣現象。這個“趣”,就是向六道輪回的趣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人因惡業所感,他的現生,或衰老時,或臨死前,已呈現了將去那一道的現象。還有些人的惡趣向,在夢中呈現,各種各樣多得很,佛經裏頭都會講到。
見道到暖地、頂地的人,定力仍是不夠。因為定力不夠故,有時正在定中,惡趣現前,會產生恐懼。比如大魔境現前,平常你們不會怕,但在那個時候會怕起來。忍就是定力很堅固,有堅忍、截斷的意思。第二句話講真空性的恐怖,我們學道就是想見空,為什麼見空又恐怖呢?很多人會這樣,所以金剛經教你福德要夠,如果福德不夠,你見到自己的空性會害怕。大家天天想修道,修道人第一個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養是守得住寂寞,能欣賞得了淒涼,修道人面對淒涼的境界,會覺得很舒服。如果忍不住寂寞,守不住淒涼,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尤其修道,根本就是修寂滅,寂滅來了,你守不住了,這不是背道而馳嗎?這個地方非要“忍”,遠離空的恐怖,這是真“忍”。
由是見道之親因,一切世間法中最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
這才是真正的見道,彌勒菩薩用文字,從學術性的觀點告訴我們。事相上,暖是真得暖,而且暖壽識三個是一體的。所以轉識成智,如果意識真轉了,轉成妙觀察智時,沒有不發暖的。密宗的修氣、修脈、修明點、修拙火,不過是暖相的初步,並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念頭、妄念、意識不能轉,就不能發起暖相。一得暖相就是得三昧真火,這時道家的祛病延年一定辦得到,因為暖、壽、識連著,物理世界也是如此。我們這個欲界的物理世界,凡是死亡的東西,一定是會冷卻的,活的東西一定是暖的。所謂暖、頂、忍,不光是道理,還有事實。
此處別說三寶教授中之僧寶,謂如第二品所說,道相智所攝大乘見道十六刹那中。
第二品裏頭介紹過道相智。什麼叫見道?彌勒菩薩都對我們說了。不過,見道的道相中間,有十六刹那的情況變化出來,這時候,安住八忍之聖位菩薩,進入菩薩境界。聖位菩薩也叫作預流向,同小乘的果位相等,是預備菩薩的後補者,不過有鈍根隨信行,利根隨法行之二。
鈍根的人只是有信仰,由信仰慢慢培養功夫和見地。得根的人因信就進入了,證進去,馬上起用。這兩種是不同的。因此說,四加行法也有兩種人,他們的修持界、經過與成就,也各自不同。
鈍根者名信解,利根者名見至。鈍根的人就是學理上相信,見地上沒有開發。利根的人理到了,功夫、行願都隨著一起來。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二,道相智品第三:
了知聖聲聞道之道相智因,有四順決擇分,謂色等勝義空故,通達空性與色等無分別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暖位。
這是四加行道,功夫與事都包括在內。這裏講的是聲聞的四加行道。大、小乘、羅漢、菩薩各有各的四加行,乃至外道修定做功夫,也有四加行,成就則有深淺之別。
現在講聲聞道的加行道相。這句話是說,聲聞乘證了聖果的人,他的道相智,就是見道以後的智慧境界,有四個條件可以測驗出來。
首先,悟了道的人一定證到色即是空,這不是理論,要到這個色等勝義空的境界,是色的第一義空,不是色的現象,這是聲聞乘的境界。
若說把山河大地看空了,一切色隨意而轉,是菩薩境界。學過唯識就知道,菩薩境界的前五識也轉了,五八果上圓。前五識真轉了的人,要變年輕就變年輕,身體不好便轉好。前五根都轉不了,算見個什麼呢!
這裏告訴我們的是勝義空,形而上的,透徹證到了色即是空。慢慢進一步智慧到了,曉得空即是色。通達了色與空無分別,才算到達聲聞果的暖位。
通達色等勝義無所得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頂位。再進一步瞭解了色法,即物質世界的四大是無所得,畢竟了無所得,本空,也就是色不異空。這個所得的智慧,所包含的境界都做到了,才是聲聞乘的頂位。到達了頂位,一定是三脈七輪通了,完全打開了,頂相即可達到與宇宙合一。
通達色等於勝義中,破除安住常無常等理,此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忍位。
再進一步,在見地上通達色等四大在第一義上已經破除了那個境界。是什麼境界呢?即安住(即任運、保持)以及諸行是常或者無常等道理。
佛學勸導人瞭解諸行無常,一切是空。大乘佛學中,佛說涅槃經,不說無常,也不說空,說的是常、樂、我、淨,與佛原始說法恰好相反。當佛涅槃時,告訴我們說,無常、苦、空、無我是方便,真正的是常、樂、我、淨。不管是無常、苦、空、無我也好,常、樂、我、淨也好,都是兩頭的話,中道第一義諦,兩頭都不著。空與有是兩頭的話,是相對的,修與不修,打坐與不打坐,都是兩頭,所以都不要執著。
這裏很嚴重了,色法,物質世界都是無常,但成、住、壞、空,一直重新反復,可見它也不是無常,但決不是唯物思想家的“常見”。你要通達了這個,才到達聲聞地的忍地成就。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個境界不同,所以修密也好,天臺也好,禪宗、淨土、道家也好,這些理不透,所有功夫都白做了,自己困了自己多少年都不知道,那個境界破不了,你就沒有辦法再昇華上去。
比如現代人很喜歡講氣脈,氣脈真到了身心內外光明充滿以後,下一步怎麼辦?你說不知道,你就在千生萬劫中慢慢滾吧!我常問人:你說轉河車,究竟轉到幾時為止?這話不是玩笑,可是沒有一個人答得出來。所以下一步應該如何,教理非通不可。其實佛在三藏十二部、顯教裏頭都說了,因為佛經難讀,有些問題在這一本,有些問題在那一本,讀書不留意就忽略過去了。
依於十地者,謂通達極喜地等勝義無所住,如經廣說,此慧所攝持之加行道即世第一法。
更進而到菩薩的初地歡喜地,即勝義無所住,形而上道的境界。這個境界是般若智慧之所攝持,才叫作世第一法,不過是初地菩薩的境界而已。
言自覺者,指獨覺阿羅漢,此于最後有時,不須依仗他師教授,自能證得菩提,其亦字者表于彼時,自亦不用言語為他說法。
有時候,找不到真正證道而修持的明師,自己也可以求自悟之道。佛也告訴我們,要皈依佛、法、僧三寶,佛法僧三寶都還在,大藏經全部都在,你只在佛經上找,等於佛親身在這兒一樣,這樣去努力,也可以求得自覺之果。所以講自覺,就是獨覺、聲聞、緣覺。中乘道獨覺阿羅漢,在最後頓悟那一刹那,也並不一定要靠善知識,他自能證得菩提,這叫獨覺佛、辟支佛。這一段很重要。
注意,剛才所講的聲聞道中,在這本書裏總是拿色、空二義來講。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身體、物質世界都屬色。證悟到了就是見空性。見空性後沒有一法不轉的,一定轉,所以叫頓悟。換句話說,色法也跟著頓轉,這是一定的。等於修持次第講“暖、頂、忍、世第一法”四加行法一樣,到某一步,某一步境界一定呈現,這不是教宗規定的,而是身心走修持路線必然的變化。功夫到了那一步,就是那個現象,如果沒有那個現象,就不是那個境界,功夫就沒有到那一步。
當知麟喻道,由三法差別所攝,謂遠離色等外境所取分別,未能遠離內識能取實執分別,就所依差別,是依獨覺乘所攝法之法性為所依種性故。
這裏特別提出來說,有些修持多年的人,也許偶然到達這個境界一下,是瞎貓撞到死耗子,撞到麟喻道的境界(麟喻道比喻獨覺乘)。緣覺乘自悟自肯的境界有三種情形:可以達到對世上一切都淡薄了,對外境不大喜歡,分別心也比較輕微。如果可以做得到這樣,有這個修養,但為什麼不能永遠保持呢?那是因為未能遠離內識能取實執分別之故。也就是說,內心阿賴耶識壞的種性之根,還沒有拔掉,還在那裏的緣故。“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的妄想習氣就是這樣,你覺得自己沒有執著,事實上,無意中已在執著,連自己都不知道,能夠曉得這習氣的話,就能得解脫了。
這個“分別”兩字,不要搞錯了,以為分別總可以看得見,其實,有時候自己的分別心自己是看不見的。比如剛才同學問的:用功幾天,不想吃肉了。這時候你以為吃葷的分別心要離開了,不然!也許夢中看到那盤肉還香呢!當年我從峨嵋山閉關後下山,與一個出家朋友結伴同行,快到成都,離城五六裏時,一股人臭味就逼上來了。那時才信西遊記中,妖怪找人肉吃很容易,一聞到哪里有生人味,妖怪就來了。待進了城門,這位出家朋友聞到四川的回鍋肉,還香得很呢!於是忙催我趕緊離開,這個就是實執分別,在阿賴耶識中,我們自己不知道。能夠找得出來這個,就差不多了。
所以,有時候自己覺得這幾天用功得很好,心地蠻幹淨的,卻不曉得自己那個實執分別,一下就把自己掛上了。修道學佛,搞得心中很清淨的時候,有一個分別很可怕,稍稍看到別人講錯了話,做錯了事情,或者不合規矩,馬上覺得很討厭,那就是瞋心,分別實執。你以為分別實執那麼容易去啊!如果真的那麼容易,你早就成道了。
前面講過關于由修持而達到健康,以及做功夫進入定境的問題,因此採用了增壹阿含經修出入息的方法,結果發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有許多人把這道理搞錯了,尤其是女性方面。女性作調息,收小腹時,注意力不可以在小腹,舉凡任何修法,都不可注意下丹田。凡是注意丹田,沒有不出毛病的,男性也是一樣。守下丹田會把肚子守大、腸子結厚、胃下垂,這叫什麼功夫?隋唐以後塑的佛像,都挺著大肚子,這完全是錯誤的塑法,這種塑法是很害人的,實際上不是這樣。
調息煉氣,這個氣不是從鼻孔裏出入的氣,只不過是借這股氣,加以運用。如同借用火柴一樣,點燃以後,就不要火柴了。每個人身體生命都是有暖的,身體本身也有氣,要把這個體會出來,才作安那般那。真把氣的道理體會出來,七天以內一定證果,這話不是開玩笑,佛法是不欺人的。
大家修氣修脈,連什麼是氣,什麼是脈都沒有搞清楚,專門在呼吸上搞。以前講過,呼吸、聲音這些都是生滅法,以生滅法求不生不滅之果,合邏輯嗎?當然錯了。至於煉氣,我們身體內部本來就有氣,只要把自己本來有的引發,你真做到了,身體內部一定起變化了,那有什麼困難呢!
比如你疲勞了,想睡覺,這時只要吸入一口氣,停止呼吸,把氣閉住,身體內部本來有元炁(音QI)的,那個元炁(音QI)的功能就發起來了。等於乾電池用完,放在地上吸收電力,又可以重新用它。佛法修持的道理,同物理的道理是一樣的,實際上你懂了那個道理,本身的氣就會體認到,因此用本身的氣,就可以達到祛病延年,返老還童,容易得很,可說是易如反掌,就是因見地不到,所以才認不清。
不過認得了氣也很不容易,氣認得了,要煉到“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最多三天以內就可以做到,打坐想入定多少天都可以辦到,身體要怎麼輕靈就怎麼輕靈。所以佛告訴他的公子去修這個方法,很快就成就了。
為什麼羅睺羅容易修這個方法?童真入道,修這個方法幾天以內就證果。女孩子在第一次月經來以前,知識還沒開以前,以及男孩在性知識都不懂以前,都叫童真。要證果,不管男女老幼,無論年紀多大,修持第一步,非修到童真不可。如何修到童真?心念無分別,生理色法轉了,整個六根不漏,那才轉成童真之身,立刻入道,絕對不假,佛法是不欺人的。
了知獨覺道之道相智因,順決擇分有四,謂開闡色等勝義中,無名言中假有,不違法性,是為暖位。
獨覺道同聲聞果又不同了,等於佛法的中乘道。無名言中假有,真空起妙有的作用,儘管執著有,並不違背空的法性。換言之,空了能夠起有的作用,才是獨覺道的暖位。
頂位是由通達色等勝義無減等所顯。
什麼是獨覺道的頂位?瞭解物質世界的色法,在第一義中沒有減少。比方抽一支煙,把煙抽完,用科學方法,把這些煙收集起來,可以再把它造成一支煙,一點分量都沒有少。所以進入空的境界,要它起妙有的作用也一樣不少。修成功的人,另外的生命再不要經過六道輪回的投胎,自己意生身,意念一動,就可以造成另一個身體。
心法是了不起的,色法同樣的不可思議。佛法偏重於心法方面的開展,了了心,才能了色,了物質這一面。佛法不會向物質這一面開展,其實心物兩個是一元的,物也是同樣的不可思議。道家是向色法這方面走,先把它破掉,破掉後再修成功,這是了身。後世密宗也走這個路子,科學現在正在研究階段,也是向這一條路走。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輕視了現在的科學,隨時要接觸它,要看現代科學資料。為什麼美國人老是放人造衛星或太空梭到太空?他們在探討宇宙的奧秘。不過有一點很可憐,他們也只是摸到生命的最後面,光向外找,找了半天,就算找出來了,但是那個發動找的又看不見。所以學佛法修道的人,是回轉來在自己這裏找,把“這個”找出來,“那個”就容易了,這就是要自己求證。
所以一個學佛修道的人非常自私,為什麼?因為隨時要照顧自己,隨時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有一點沒有解決,而認為自己對了,那是自欺之談。生老病死一切都要解決,學佛是要解決這些基本的問題。什麼是學佛的人?一輩子來檢查自己,反省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做到的人,就是修行人。所謂自覺者,自己隨時找出自己的錯誤,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獨覺道的忍位是什麼呢?忍位由通達內空等故,了知色等勝義不可執。獨覺乘的人,內在證到空的境界,因此對於物質世界不執著。這還是中乘道,不是菩薩道。換句話說,學佛的人說空,你說你的,物質世界還是照樣存在。你打坐可以一坐一萬年,地球還是在轉,獨覺乘是這樣,地球是四大,它還是沒有被你空掉。那麼色與心兩個是絕對分開了嗎?如果是,就不是如來境界,楞嚴經說: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心物是一元的,這個原理要抓住,真正的大成就,非做到心物一元不可,只偏向一面是不行的。
所以,緣覺的世第一法,了知色等勝義無生等相。曉得生而不生。這本經典到處都講色,色法地水火風。唯識分析色法有三種:極微色、極迥色、法處所攝色。法處就是意識境界,自我可以生出地水火風,包含物質變化出來的作用,這些我們都要知道。
現證空性慧所攝持之大乘諦現觀,即是大乘見道之相,界限唯在大乘見道。
現證空性即禪宗所講頓悟,“蹦”的一下,在教理就是現證空性。性空的境界一下呈現出來,這個時候智慧開悟,般若成就,現證空性所包含大乘道的所有現觀莊嚴,都出來了。所以淨土境界一下現前,立地成佛,這個在理論上就是大乘見道的境界。見道以後才好修道。等於看到米再做飯,見道等於看到米了,修道等於米下鍋了。至於大乘見道的這個界限,現在不講禪宗頓悟,只講功夫見地道理來說明,教下與宗下是不同的。比如淨土宗,你念一名南無阿彌陀佛就到家了,如果講教理,為什麼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它是什麼道理,南無阿彌陀佛又怎麼念法等等,這些是教理。所以宗和教有差別,但是通宗的人沒有不通教的,通教的並不一定通宗,因為沒有做功夫的緣故。一定要做功夫求證,這裏所以說,界限唯在大乘見道,教理是這麼講。
此說,大乘見道人身中,具大功德勝利之見道。
彌勒菩薩說,我這本現觀莊嚴論裏頭所說,這個身內的功德成就了,才能談到見道,見道還要靠這個肉身的。
道相智所攝之見道中,有十六刹那。
刹那之間就見道了,這是彌勒菩薩給我們分別的。
佛清淨為最清淨者,由於能治所治次第斷過門中,許大乘修道由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性故,是能盡清淨三界諸障之真對治故。談到對治法門,學佛修道不是一個藥方就可治百病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法。當你修持時,忽然一下空了,空久了就昏沉,睡著了,這時就需要對治,就要不空,提起“有”來。“有”久了,就又散亂了。所以打坐做功夫要曉得對治法門。
有人問:有時候念佛、念咒子或做觀想,做得很好時,怎麼後來不行了呢?
因為你覺得好,你心中想,這一下好啊!很定啊!事實上已經在散亂了。越搞越被散亂拉走,當然就不好了,又不曉得對治。修行人對各種方法,不論外道內道都要知道才行。在某一種境界,應該趕緊要修某一個法門,不能再搞原來那個方法,再搞就要出毛病。尤其我們的心理,多少的業障,很難把它調整過來,所以有八萬四千不同的對治方法。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只限於一門,認為自己這個對,其他都不對,那就錯了。
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切清淨對治法的重要。唯有佛的清淨境界是總對治法。能對治的與所對治的,要恰如其分才行。比如我們散亂要修止,昏沉要修觀,落昏沉要煉氣,氣煉多了也會出毛病,所以要恰到好處。能治、所治各種法門都要學。
對治法門學了做什麼?次第斷過,把我們的習氣漸漸轉變過來。這次課程講見地、修證、行願,但行願沒有談,因為很難做到的。習氣過錯是不可能斷的,但心理行為及習氣不能斷,是做不到身內的功德成就,所以功夫不會進步。等到你身內功德成就了以後,身體方面自然是一秒秒、一天天在變化,向勝義方向轉變,這個道理是呆板的,這本經典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
可是這裏又告訴我們,習氣是次第慢慢斷的。比如剛才講,得了定,意念清淨時,別人的一點錯處都看不慣,是什麼道理?等於自己把鏡子擦得太亮了,太乾淨了,一點灰塵都不能落,落下來就看得清清楚楚,看了就討厭,就要擦掉,不能容納塵垢,起了瞋心。因此只喜歡清淨,不喜歡塵垢,這是功德不圓滿,也是過錯,趕快要斷,非斷不可。這些佛經上都講了,修持不是那麼簡單的。
所以能治所治次第斷過,這個法門當中,是大乘的修道,由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性故。大乘的修道境界,妄念空了,清淨本性出來了,是自性“能”清淨,只得“能”,而去妄念亡“所”不行。“能所雙亡”又還不行,要“能所雙融”。所以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平等無分,這才叫大無分別心。這樣才能夠盡清淨三界一切障礙。這也就是一切障礙的真正對治,既不落空,又不著有。
這些都是講理論,如果懂了,曉得既不落空,又不著有,那麼平常所學的外道也好,那些著有的都可以修了,為什麼?因為對治的時候需要用,調心的時候要用。所以知識學多了以後是個大障礙,但是成道了以後,反而怕你懂得不夠多,你越懂得多,教人度人的方便越大。所以大般若經上講:大般若如大火炬,什麼東西都不怕丟進來,好的、壞的,越丟智慧光明越大。具大般若智慧的人,不怕你是外道,或染汙什麼,你儘管來,來得越多,他的般若光芒放出越大。
第二個比方,大般若如孔雀鳥,所以密宗有個修法叫孔雀明王。為什麼如孔雀呢?孔雀專吃有毒的東西,蜈蚣、蠍子,越毒的東西對它越好。毒品吃多了以後,羽毛越漂亮,沒有毒品吃,它的營養就糟了。所以大菩薩能夠下地獄,能在六道中度眾生,吃了毒藥,羽毛更光彩,智慧更大,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一切法門皆是對治。
此處之諍者,謂下下等九種修道,斷除上上等九種實執不應道理。
古代的大祖師們已經發生爭論,說用外道的法門來修無上道法做不到,不可能。這裏的爭執是說:下下等九種修道,斷除上上等九種實執,沒有這個道理,不合邏輯。
譬如羸劣士夫不能摧伏強力怨敵,於劣怨敵不須強力士夫。比如身體衰弱的人,怎能摧伏強敵呢?
如是下品修道不能斷除上品實執;斷下品實執不須上品修道故。
下品修道方法的人,如果路走錯了,決不能成就上品佛道,而且斷下品習氣,深生染著,也不需要般若那麼高的修法,這些都是人的意見之爭,千古皆然。
答雲無過。譬如浣衣,洗除粗垢不待勤勞;洗除細垢,須大劬勞。如是能治所治亦應理故。彌勒菩薩說,這個不是問題。等於我們洗衣服一樣,衣服太髒,就用力一點;不太髒的,輕洗一下就好了。下品修道的毛病大,做功夫要勤勞一點;功夫毛病淺一點,就少修一點,這並不是問題。
一切智品第四:
非此岸彼岸,不住其中間,知三世平等,故名般若度。
大乘修道,般若成就,即禪宗所講的頓悟法門。
現證無我慧所攝持,複是小乘現觀種類,即一切智相,界遍一切聖者皆有。觀待世俗事是破有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即智不住三有之道相智相。界從大乘見道乃至佛地。觀待世俗事是破寂滅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即悲不住寂滅之道相智相。界從大乘見道乃至佛地。
現在講大乘,就是禪宗所謂立志頓悟。你天天求悟,悟了幹嗎!不悟多好,不悟這個世界很好玩,悟了以後世界如夢,那還有什麼好玩的。不好玩何必學呢?學佛修道有兩個目標: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大乘佛菩薩的境界是,智不住世間,悲不入涅槃。簡單一句話,悲智雙運就是菩薩道,再換句話說,就是智悲雙修之道。到了智慧圓滿、福德圓滿,就是佛的果位,智悲雙運也就是這個道理。
修道的人,第一步功夫先證到“無我”。這個智慧境界所飲食的,有小乘現觀種類,即小乘境界見到空一切智相,見到空的境界。這個範圍,凡是聖人界遍一切聖者皆有——凡是聖人都見到空的這一面。這句話講得多痛快,也最偉大。凡是聖人,不管儒家、道家,乃至其他宗教,一定見到空的一面,才能夠稱聖。
觀待世俗事是破有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看世俗很厭煩,要出世修道叫觀待。待是相對、對待的意思。
世俗的事情拿空來破它,是有邊。現觀種類大乘聖智,即智不住三有之道相智相,理論上達到智不住三有,見地上見到空,如落在空的一邊也是小乘,更何況你那個空的境界還不究竟。見到空的人就是憨山大師所講: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大乘見到空的人,就是觀自在菩薩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二,是智不住三有之道智相。這個界限從大乘見道乃至於佛的果位。悲不住涅槃的道理也是一樣。
菩薩一切智道般若波羅蜜多,由慧故不住生死此岸,由悲故不住涅槃彼岸,於彼二岸中間亦勝義不住,以是雙破二邊,現證空性智所攝持之現觀故。
證道的人,就是禪宗講悟道,悟個什麼?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悟道了以後,智不住生死,悲不入涅槃,“涅槃生死等空花”。船子誠接引夾山的話:“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就是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
中國禪宗真正證道、見道的那些人,不是只有一點清淨,或一點意念偏空的境界而已。所以我們應多注意臨濟、曹洞等創宗立教的修持與見地。石成金錄的“禪宗直指大事因緣”,也要仔細看過。他所引證的例子都是非常好的,都是講實際修持,實際證到與經典相合的境界。那才算是開悟、證道,不是一點小因緣、小境界、小清淨、或一點小空,就認為自己是悟了。
色蘊等空性,三世所系法,施等菩提分,行想所治品。
大家雖然在修持,但都還沒有把色法這一面搞清楚,如果四大所構成的物質世界破不了,要說成道,那是自欺之談。物質世界怎麼去空它?吃飯也是色法,這個吃飯的色法不裝下去不行,不然人就會斷氣的,有這樣嚴重。你怎麼去空它呢?色受想行識五蘊,為什麼色法擺在第一位?就因為這一蘊很難破,蘊者蘊藏在那裏,牢牢的,又譯為陰,看不見,翻譯得很有意思。
色蘊等空性,我們大家學佛,偶然把第六識一念清淨,叫它空一下也還容易,但是色法就是空不了,怎麼樣去空它?非修證不可。
三世所系法,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眾生,這個三世真把我們困住了。色蘊,物質的力量都把我們掛在那裏,不但是今生所系法,連過去、未來都把我們吊著。說某人有神通,你只要問他一句,什麼是這世界上沒有的東西,保證他講不出來,因為人不管在夢中也好,神通也好,神經也好,他講得出來的,都是人想得出來的東西。那個想不出來的,就是沒有看過的。從各宗教的立場就可以看得出來,外國的神、外國的天堂,都是外國樣子;中國的神,是中國的樣子。每個地區文化思想不同,天堂都跟著變。從這方面來研究真是有趣,我們的玉皇大帝就是我們人格化的神,而且還可以指揮地下。還有城隍,同我們的行政組織一樣,西方的上帝是西方的人格化,天堂同西方的組織也是一樣的。最後歸結到書中的偈子:色蘊等空性,三世所系法。
我們的思想和學問,都跳不出物理世界的範圍,那要怎麼跳出三界外呢?
施等菩提分,行想所治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的修法,三十七道品,七覺支等這些菩提分,都是行蘊、想蘊的對治法門。
不要說我們離不開思想,就算你離得了思想,那個行蘊,生命的功能,就更難講了。比如我們睡著時,思想可以不想,但我們的血液迴圈,只要我們活著,它都在流動,一切的生命細胞,也是在新陳代謝,這就是蘊的功能。行蘊就是第七識與第八識之間的東西。所以大家有時候談空,你空掉了什麼?行蘊都空不了,即使你做到呼吸停止還不算數,連身體內也要達到氣住脈停。所以你修持能達到要心臟、脈搏停掉就停掉,要活動就活動,那你才對行蘊有把握。能對行蘊有把握,才可以勉強跟著業力走,這才叫修行。
不做到這樣,免談功夫了。你說你丹田發燙,鼻子會冒白煙,那都是想蘊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要多練習就可以做得到,那是妄念問題,不是這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