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015
什麼叫修行?
要知道什麼是修行,就要明白學佛修行的八基正見。
第一基是無常心,第二基是堅信心,第三基是出離
心,第四基是實願心,第五基是精進心,第六基是戒律,
第七基是禪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認此八法為基而修行正
見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這八基正見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
可錯亂的次第。凡是無常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
因;凡是堅信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不變的因;凡是出離
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解脫的因;凡是實願心所攝化受用
的,就是行動的因;凡是精進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進取
的因;凡是戒律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禪
定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攝化受用
的,就是菩薩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脫成就的根本,如果根
不正,就會本則亂。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亂的,因此修
行的八基必須依於正見作為宗標,也就是以正知正見來引
導八基的次第和正確發展修行,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
要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因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說法,菩提心的真實之義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
菩提道者,終結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廣義全攝一切大乘法
之大悲渡生覺成菩薩地因。但由於眾生福報使然,佛法經
代代相傳,遺漏法義。尤為至今末法時期,三界業海波
濤洶湧,眾生如盲龜更難以項穿蕩動海流之木軛如牛鼻之
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難中之難。因此菩提縮水,所以
由廣義逐漸縮成了狹義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兩種,勝義
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願菩提心和行菩
提心。於願、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
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內外壇城和儀軌誦文諸多修
法。無論世俗還是勝義菩提心,而歸於七支菩提份才是最
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來菩提心是三界六道眾生個個有權
修施的,但今大都眾生法緣不俱,故已執持化整為零縮水
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誤會成覺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
以菩提心為實相成就之境。當然,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
但卻遺漏了非覺悟之心的眾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
是,菩提心並非覺悟和非覺悟的心,而是學佛的三界六道
眾生及法界諸聖生發的大悲願力,是以大悲心所實施的利
益眾生成佛菩薩的實際行為,是覺悟和非覺悟,聖凡兩界
的勝義愛心。對覺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覺之證德證境正行
正法弘法教化眾生,覺悟有情成佛道。對未覺悟者而言,
即是以大悲之心發願眾生與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脫,幫助他
人走入如來正法之道,願其成菩薩成佛。菩提心之法,
對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於利他之故而自獲德量,故
對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薩之因。菩提心之業相,是大悲體
現之三業之實際行持。凡真修行者,無論凡聖,均有權發
菩提心,也應該發菩提心。因為它不是聖人獨有的覺悟之
心,而是大悲之行為,願自他覺悟的因種。菩提心之所攝
並不只含十善、四無量、六波羅密、四攝,而菩提心所緣
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傳諸法,建立合法利眾渡生的大悲
行舉。故知菩提心是廣義所緣諦相,對佛陀而言是三身四
智,當體無上正覺菩提心;對菩薩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
有情;對證悟者而言,是離絕諸相戲論,當體本來面目,
即空妙有之諸法實相;對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願其
學佛解脫。
發菩提心,首先必須要有無常觀,對自我與眾生輪迴
之無常流轉痛苦,生起覺觀無常境心,即發出離願,由是
則建立出離心,我出離,眾生六道父母也出離,輪迴苦海
難熬痛不欲生,為是願觀而生強烈恐懼所逼,時時欲求當
下解脫,但明了其菩薩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脫死,於是
自我願作因地菩薩,欲求快速自覺覺他,則自然生大悲之
心,由此菩提籽發。菩提心所發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
佛義云:「大悲之水澆灌菩提籽發,則樹茂果豐耶。」是
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薩之因,由菩提
心之果,可得清純正見,依此正見,當深入空性真如,空
性之修,於此則化世俗菩提心為三輪體空,即轉萬有為勝
義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薩地。
什麼叫修行?
要知道什麼是修行,就要明白學佛修行的八基正見。
第一基是無常心,第二基是堅信心,第三基是出離
心,第四基是實願心,第五基是精進心,第六基是戒律,
第七基是禪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認此八法為基而修行正
見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這八基正見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
可錯亂的次第。凡是無常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
因;凡是堅信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不變的因;凡是出離
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解脫的因;凡是實願心所攝化受用
的,就是行動的因;凡是精進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進取
的因;凡是戒律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禪
定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攝化受用
的,就是菩薩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脫成就的根本,如果根
不正,就會本則亂。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亂的,因此修
行的八基必須依於正見作為宗標,也就是以正知正見來引
導八基的次第和正確發展修行,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
要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因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說法,菩提心的真實之義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
菩提道者,終結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廣義全攝一切大乘法
之大悲渡生覺成菩薩地因。但由於眾生福報使然,佛法經
代代相傳,遺漏法義。尤為至今末法時期,三界業海波
濤洶湧,眾生如盲龜更難以項穿蕩動海流之木軛如牛鼻之
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難中之難。因此菩提縮水,所以
由廣義逐漸縮成了狹義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兩種,勝義
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願菩提心和行菩
提心。於願、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
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內外壇城和儀軌誦文諸多修
法。無論世俗還是勝義菩提心,而歸於七支菩提份才是最
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來菩提心是三界六道眾生個個有權
修施的,但今大都眾生法緣不俱,故已執持化整為零縮水
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誤會成覺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
以菩提心為實相成就之境。當然,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
但卻遺漏了非覺悟之心的眾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
是,菩提心並非覺悟和非覺悟的心,而是學佛的三界六道
眾生及法界諸聖生發的大悲願力,是以大悲心所實施的利
益眾生成佛菩薩的實際行為,是覺悟和非覺悟,聖凡兩界
的勝義愛心。對覺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覺之證德證境正行
正法弘法教化眾生,覺悟有情成佛道。對未覺悟者而言,
即是以大悲之心發願眾生與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脫,幫助他
人走入如來正法之道,願其成菩薩成佛。菩提心之法,
對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於利他之故而自獲德量,故
對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薩之因。菩提心之業相,是大悲體
現之三業之實際行持。凡真修行者,無論凡聖,均有權發
菩提心,也應該發菩提心。因為它不是聖人獨有的覺悟之
心,而是大悲之行為,願自他覺悟的因種。菩提心之所攝
並不只含十善、四無量、六波羅密、四攝,而菩提心所緣
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傳諸法,建立合法利眾渡生的大悲
行舉。故知菩提心是廣義所緣諦相,對佛陀而言是三身四
智,當體無上正覺菩提心;對菩薩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
有情;對證悟者而言,是離絕諸相戲論,當體本來面目,
即空妙有之諸法實相;對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願其
學佛解脫。
發菩提心,首先必須要有無常觀,對自我與眾生輪迴
之無常流轉痛苦,生起覺觀無常境心,即發出離願,由是
則建立出離心,我出離,眾生六道父母也出離,輪迴苦海
難熬痛不欲生,為是願觀而生強烈恐懼所逼,時時欲求當
下解脫,但明了其菩薩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脫死,於是
自我願作因地菩薩,欲求快速自覺覺他,則自然生大悲之
心,由此菩提籽發。菩提心所發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
佛義云:「大悲之水澆灌菩提籽發,則樹茂果豐耶。」是
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薩之因,由菩提
心之果,可得清純正見,依此正見,當深入空性真如,空
性之修,於此則化世俗菩提心為三輪體空,即轉萬有為勝
義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