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真 要 大 論 篇 第 七 十 四
黃 帝 問 曰 : 五 氣 交 合 , 盈 虛 更 作 , 余 知 之 矣 。 六 氣分 治 , 司 天 地 者 , 其 至 何 如 ? 岐 伯 再 拜 對 曰 : 明 乎 哉 問也 。 天 地 之 大 紀 , 人 神 之 通 應 也 。
帝 曰 : 願 聞 上 合 昭 昭 , 下 合 冥 冥 奈 何 ? 岐 伯 曰 :此 道 之 所 主 , 工 之 所 疑 也 。
帝 曰 : 願 聞 其 道 也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風 ; 少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 熱 ; 太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 濕 ; 少 陽司 天 , 其 化 以 火 ; 陽 明 司 天 , 其 化 以 燥 ; 太 陽 司 天 , 其化 以 寒 , 以 所 臨 臟 位 , 命 其 病 者 也 。
帝 曰 : 地 化 奈 何 ? 岐 伯 曰 : 司 天 同 候 , 間 氣 皆 然。
帝 曰 : 間 氣 何 謂 ? 岐 伯 曰 : 司 左 右 者 是 謂 間 氣 也。
帝 曰 : 何 以 異 之 ? 岐 伯 曰 : 主 歲 者 紀 歲 , 間 氣 者紀 步 也 。
帝 曰 : 善 。 歲 主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為 風 化, 在 泉 為 酸 化 , 司 氣 為 蒼 化 , 間 氣 為 動 化 。
少 陰 司 天 為 熱 化 , 在 泉 為 苦 化 , 不 司 氣 化 , 居 氣為 灼 化 。
太 陰 司 天 為 濕 化 , 在 泉 為 甘 化 , 司 氣 為 ● 化 , 間氣 為 柔 化 。
少 陽 司 天 為 火 化 , 在 泉 為 苦 化 , 司 氣 為 丹 化 , 間氣 為 明 化 。
陽 明 司 天 為 燥 化 , 在 泉 為 辛 化 , 司 氣 為 素 化 , 間氣 為 清 化 。
太 陽 司 天 為 寒 化 , 在 泉 為 鹹 化 , 司 氣 為 玄 化 , 間氣 為 藏 化 。
故 治 病 者 , 必 明 六 化 分 治 , 五 味 五 色 所 生 , 五 藏所 宜 , 乃 可 以 言 盈 虛 病 生 之 緒 也 。
帝 曰 : 厥 陰 在 泉 , 而 酸 化 先 , 余 知 之 矣 。 風 化 之行 也 何 如 ? 岐 伯 曰 : 風 行 於 地 , 所 謂 本 也 , 余 氣 同 法 。本 乎 天 者 , 天 之 氣 也 ; 本 乎 地 者 , 地 之 氣 也 。 天 地 合 氣, 六 節 分 而 萬 物 化 生 矣 。 故 曰 : 謹 候 氣 宜 , 無 失 病 機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其 主 病 何 如 ? 岐 伯 曰 : 司 歲 備 物 , 則 無 遺主 矣 。
帝 曰 : 先 歲 物 何 也 ? 岐 伯 曰 : 天 地 之 專 精 也 。
帝 曰 : 司 氣 者 何 如 ? 岐 伯 曰 : 司 氣 者 主 歲 同 然 ,有 余 不 足 也 。
帝 曰 : 非 司 歲 物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散 也 , 故 質 同而 昇 等 也 。 氣 味 有 薄 厚 , 性 用 有 躁 靜 , 治 保 有 多 少 , 力化 有 淺 深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歲 主 臟 害 何 謂 ? 岐 伯 曰 : 以 所 不 勝 命 之 ,則 其 要 也 。
帝 曰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上 淫 於 下 , 所 勝 平 之; 外 淫 於 內 , 所 勝 治 之 。
帝 曰 : 善 。 平 氣 何 如 ? 岐 伯 曰 : 謹 察 陰 陽 所 在 而調 之 , 以 平 為 期 。 正 者 正 治 , 反 者 反 治 。
帝 曰 : 夫 子 言 察 陰 陽 所 在 而 調 之 , 論 言 人 迎 與 寸口 相 應 , 若 引 繩 , 小 大 齊 等 , 命 曰 平 。 陰 之 所 在 寸 口 ,何 如 ? 岐 伯 曰 : 視 歲 南 北 可 知 之 矣 。 帝 曰 : 願 卒 聞 之 。岐 伯 曰 : 北 政 之 歲 , 少 陰 在 泉 , 則 寸 口 不 應 ; 厥 陰 在 泉, 則 右 不 應 ; 太 陰 在 泉 , 則 左 不 應 ; 南 政 之 歲 , 少 陰 司天 , 則 寸 口 不 應 ; 厥 陰 司 天 , 則 右 不 應 ; 太 陰 司 天 , 則左 不 應 ; 諸 不 應 者 反 其 診 則 見 矣 。
帝 曰 : 尺 候 何 如 ? 岐 伯 曰 : 北 政 之 歲 , 三 陰 在 下, 則 寸 不 應 , 三 陰 在 上 , 則 尺 不 應 。 南 政 之 歲 , 三 陰 在天 , 則 寸 不 應 , 三 陰 在 泉 , 則 尺 不 應 , 左 右 同 。 故 曰 知其 要 者 , 一 言 而 終 , 不 知 其 要 , 流 散 無 窮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善 。 天 地 之 氣 , 內 淫 而 病 何 如 ? 岐 伯 曰 :歲 厥 陰 在 泉 , 風 淫 所 勝 , 則 地 氣 不 明 , 平 野 昧 , 草 乃 早秀 。 民 病 洒 洒 振 寒 , 善 伸 數 欠 , 心 痛 支 滿 , 兩 脅 裏 急 ,飲 食 不 下 , 膈 咽 不 通 , 食 則 嘔 , 腹 脹 善 噫 , 得 後 與 氣 ,則 快 然 如 衰 , 身 體 皆 重 。
歲 少 陰 在 泉 , 熱 淫 所 勝 , 則 焰 浮 川 澤 , 陰 處 反 明。 民 病 腹 中 常 嗚 , 氣 上 沖 胸 、 喘 、 不 能 久 立 , 寒 熱 皮 膚痛 、 目 瞑 齒 痛 、 腫 、 惡 寒 發 熱 如 瘧 , 少 腹 中 痛 、 腹 大、 蟄 蟲 不 藏 。
歲 太 陰 在 泉 , 草 乃 早 榮 , 濕 淫 所 勝 , 則 埃 昏 岩 谷, 黃 反 見 黑 , 至 陰 之 交 。 民 病 飲 積 心 痛 , 耳 聾 , 渾 渾 焞焞 , 溢 腫 喉 痺 , 陰 病 血 見 , 少 腹 痛 腫 , 不 得 小 便 , 病 沖頭 痛 , 目 似 脫 , 項 似 拔 , 腰 似 折 , 髀 不 可 以 回 , 膕 如 結, ● 如 別 。
歲 少 陽 在 泉 , 火 淫 所 勝 , 則 焰 明 郊 野 , 寒 熱 更 至。 民 病 注 泄 赤 白 , 少 腹 痛 , 溺 赤 , 甚 則 血 便 , 少 陰 同 候。
歲 陽 明 在 泉 , 燥 淫 所 勝 , 則 霧 霧 清 瞑 。 民 病 喜 嘔, 嘔 有 苦 , 善 太 息 , 心 脅 痛 , 不 能 反 側 , 甚 則 嗌 干 , 面塵 , 身 無 膏 澤 , 足 外 反 熱 。
歲 太 陽 在 泉 , 寒 淫 所 勝 , 則 凝 肅 慘 栗 。 民 病 少 腹控 睪 引 腰 脊 , 上 沖 心 痛 , 血 見 嗌 痛 , 頷 腫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諸 氣 在 泉 , 風 淫於 內 , 治 以 辛 涼 , 佐 以 苦 ; 以 甘 緩 之 , 以 辛 散 之 ; 熱 淫於 內 , 治 以 咸 寒 , 佐 以 甘 苦 , 以 酸 收 之 , 以 苦 發 之 ; 濕淫 於 內 , 治 以 苦 熱 , 佐 以 酸 淡 , 以 苦 燥 之 , 以 淡 泄 之 ,火 淫 於 內 , 治 以 咸 冷 , 佐 以 苦 辛 , 以 酸 收 之 , 以 苦 發 之; 燥 淫 於 內 , 治 以 苦 溫 , 佐 以 甘 辛 , 以 苦 下 之 ; 寒 淫 於內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瀉 之 , 以 辛 潤 之 , 以 苦堅 之 。
帝 曰 : 善 。 天 氣 之 變 何 如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風 淫 所 勝 , 則 太 虛 埃 昏 , 雲 物 以 擾 , 寒 生 春 氣 , 流 水 不冰 。 民 病 胃 脘 當 心 而 痛 , 上 肢 兩 脅 , 膈 咽 不 通 , 飲 食 不下 , 舌 本 強 , 食 則 嘔 , 冷 泄 腹 脹 , 溏 泄 瘕 水 閉 , 蟄 蟲 不去 病 本 於 脾 。 沖 陽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陰 司 天 , 熱 淫 所 勝 , 怫 熱 至 , 火 行 其 政 。 民 病胸 中 煩 熱 , 溢 干 、 右 胠 滿 、 皮 膚 痛 , 寒 熱 咳 喘 , 大 雨 且至 、 唾 血 血 泄 、 鼽 衄 、 嚏 嘔 、 溺 色 變 , 甚 則 瘡 瘍 胕 腫 、肩 背 臂 臑 及 缺 盆 中 痛 , 心 痛 肺 ● , 腹 大 滿 , 膨 膨 而 喘 咳, 病 本 於 肺 , 尺 澤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陰 司 天 , 濕 淫 所 勝 , 則 沉 陰 且 布 , 雨 變 枯 槁 ,胕 腫 骨 痛 , 陰 痺 。 陰 痺 者 , 按 之 不 得 , 腰 脊 頭 項 痛 、 時眩 、 大 便 難 , 陰 氣 不 用 , 饑 不 欲 食 , 咳 唾 則 有 血 , 心 如懸 。 病 本 於 腎 , 太 溪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陽 司 天 , 火 淫 所 勝 , 則 溫 氣 流 行 , 金 政 不 平 。民 病 頭 痛 , 發 熱 惡 寒 而 瘧 , 熱 上 皮 膚 痛 , 色 變 黃 赤 , 傳而 為 水 , 身 面 胕 腫 、 腹 滿 仰 息 、 泄 注 赤 白 、 瘡 瘍 、 咳 唾血 、 煩 心 , 胸 中 熱 , 甚 則 鼽 衄 , 病 本 於 肺 。 天 府 絕 , 死不 治 。
陽 明 司 天 , 燥 淫 所 勝 , 則 木 乃 晚 榮 , 草 乃 晚 生 ,筋 骨 內 變 。 民 病 左 胠 脅 痛 , 寒 清 於 中 , 感 而 瘧 , 大 涼 革候 , 咳 、 腹 中 嗚 , 注 泄 鶩 溏 , 名 木 斂 生 , 菀 於 下 , 草 焦上 首 , 心 脅 暴 痛 , 不 可 反 側 , 嗌 干 面 塵 腰 痛 , 丈 夫 疝, 婦 人 少 腹 痛 , 目 昧 眥 , 瘍 瘡 痤 癰 , 蟄 蟲 來 見 , 病 本 於肝 。 太 沖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陽 司 天 , 寒 淫 所 勝 , 則 寒 氣 反 至 , 水 且 冰 , 血變 於 中 , 發 為 癰 瘍 。 民 病 厥 心 痛 , 嘔 血 、 血 泄 、 鼽 衄 ,善 悲 , 時 眩 仆 。 運 火 炎 烈 , 雨 暴 乃 雹 。 胸 腹 滿 、 手 熱 肘攣 , 掖 腫 、 心 淡 淡 大 動 , 胸 脅 胃 脘 不 安 、 面 赤 目 黃 、 善噫 嗌 干 , 甚 則 色 ● , 渴 而 欲 飲 , 病 本 於 心 。 神 門 絕 , 死不 治 。
所 謂 動 氣 , 知 其 臟 也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司 天 之 氣 , 風 淫所 勝 , 平 以 辛 涼 , 佐 以 苦 甘 , 以 甘 緩 之 , 以 酸 瀉 之 。 熱淫 所 勝 , 平 以 咸 寒 , 佐 以 苦 甘 , 以 酸 收 之 。 濕 淫 所 勝 ,平 以 苦 熱 , 佐 以 酸 辛 , 以 苦 燥 之 , 以 淡 泄 之 。 濕 上 甚 而熱 , 治 以 苦 溫 , 佐 以 甘 辛 , 以 汗 為 故 而 止 。 火 淫 所 勝 ,平 以 酸 冷 , 佐 以 苦 甘 , 以 酸 收 之 , 以 苦 發 之 , 以 酸 復 之。 熱 淫 同 。 燥 淫 所 勝 , 平 以 苦 濕 , 佐 以 酸 辛 , 以 苦 下 之。 寒 淫 所 勝 , 平 以 辛 熱 , 佐 以 甘 苦 , 以 鹹 瀉 之 。
帝 曰 : 善 。 邪 氣 反 勝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風 司於 地 , 清 反 勝 之 , 治 以 酸 溫 , 佐 以 苦 甘 , 以 辛 平 之 。 熱司 於 地 , 寒 反 勝 之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平 之 。濕 司 於 地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苦 冷 , 佐 以 咸 甘 以 苦 平 之 。。 火 司 於 地 , 寒 反 勝 之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平之 。 燥 司 於 地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平 寒 , 佐 以 苦 甘 , 以 酸平 之 , 以 和 為 利 。 寒 司 於 地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咸 冷 , 佐以 甘 辛 , 以 苦 平 之 。
帝 曰 : 其 司 天 邪 勝 何 如 ? 岐 伯 曰 : 風 化 於 天 , 清反 勝 之 , 治 以 酸 溫 , 佐 以 甘 苦 。 熱 化 於 天 , 寒 反 勝 之 ,治 以 甘 溫 , 佐 以 苦 酸 辛 。 濕 化 於 天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苦寒 , 佐 以 苦 酸 。 火 化 於 天 , 寒 反 勝 之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苦 辛 。 燥 化 於 天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辛 寒 , 佐 以 苦 甘 。 寒化 於 天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鹹 冷 , 佐 以 苦 辛 。
帝 曰 : 六 氣 相 勝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勝 , 耳 嗚頭 眩 , 憒 憒 欲 吐 , 胃 膈 如 寒 。 大 風 數 舉 , õ 蟲 不 滋 。 胠脅 氣 并 , 化 而 為 熱 , 小 便 黃 赤 , 胃 脘 當 心 而 痛 , 上 肢 兩脅 , 腸 嗚 飧 泄 , 少 腹 痛 , 注 下 赤 白 , 甚 則 嘔 吐 , 膈 咽 不通 。
少 陰 之 勝 , 心 下 熱 , 善 饑 , 齊 下 反 動 , 氣 游 三 焦。 炎 暑 至 , 木 乃 津 , 草 乃 萎 。 嘔 逆 躁 煩 、 腹 滿 痛 、 溏 泄, 傳 為 赤 沃 。
太 陰 之 勝 , 火 氣 內 鬱 , 瘡 瘍 於 中 , 流 散 於 外 , 病在 胠 脅 , 甚 則 心 痛 , 熱 格 , 頭 痛 、 喉 痺 、 項 強 。 獨 勝 則濕 氣 內 鬱 , 寒 迫 下 焦 , 痛 留 頂 , 互 引 眉 間 , 胃 滿 。 雨 數至 , 燥 化 乃 見 。 少 腹 滿 , 腰 脽 重 強 , 內 不 便 , 善 注 泄 ,足 下 溫 , 頭 重 , 足 脛 胕 腫 , 飲 發 於 中 , 胕 腫 於 上 。
少 陽 之 勝 , 熱 客 於 胃 , 煩 心 、 心 痛 、 目 赤 , 欲 嘔、 嘔 酸 、 善 饑 、 耳 痛 、 溺 赤 、 善 驚 、 譫 妄 。 暴 熱 消 爍 ,草 萎 水 涸 , 介 蟲 乃 屈 。 少 腹 痛 , 下 沃 赤 白 。
陽 明 之 勝 , 清 發 於 中 , 左 胠 脅 痛 、 溏 泄 、 內 為 嗌塞 、 外 發 疝 。 大 涼 肅 殺 , 華 英 改 容 , 毛 蟲 乃 殃 。 胸 中不 便 , 嗌 塞 而 咳 。
太 陽 之 勝 , 凝 慄 且 至 , 非 時 水 冰 , 羽 乃 後 化 。 痔瘧 發 , 寒 厥 入 胃 則 內 生 心 痛 , 陰 中 乃 瘍 , 隱 曲 不 利 , 互引 陰 股 , 筋 肉 拘 苛 , 血 脈 凝 泣 , 絡 滿 色 變 , 或 為 血 泄 ,皮 膚 否 腫 , 腹 滿 食 減 , 熱 反 上 行 , 頭 項 囪 頂 腦 戶 中 痛 ,目 如 脫 ; 寒 入 下 焦 , 傳 為 濡 瀉 。
帝 曰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勝 , 治 以 甘 清, 佐 以 苦 辛 , 以 酸 瀉 之 。 少 陰 之 勝 , 治 以 辛 寒 , 佐 以 苦咸 , 以 甘 瀉 之 , 太 陰 之 勝 , 治 以 咸 熱 , 佐 以 辛 甘 , 以 苦瀉 之 。 少 陽 之 勝 , 治 以 辛 寒 , 佐 以 甘 咸 , 以 甘 瀉 之 。 陽明 之 勝 , 治 以 酸 溫 , 佐 以 辛 甘 , 以 苦 泄 之 。 太 陽 之 勝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辛 酸 , 以 咸 瀉 之 。
帝 曰 : 六 氣 之 復 何 如 ? 岐 伯 曰 : 悉 乎 哉 問 也 。 厥陰 之 復 , 少 腹 堅 滿 , 裏 急 暴 痛 。 偃 木 飛 沙 , õ 蟲 不 榮 。厥 心 痛 , 汗 發 嘔 吐 , 飲 食 不 入 , 入 而 復 出 , 筋 骨 掉 眩 清厥 , 甚 則 入 脾 , 食 痺 而 吐 。 沖 陽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陰 之 復 , 懊 熱 內 作 , 煩 燥 鼽 嚏 , 少 腹 絞 痛 , 火見 燔 , 嗌 燥 分 注 時 止 , 氣 動 於 左 , 上 行 於 右 , 咳 、 皮膚 痛 、 暴 喑 、 心 痛 、 鬱 冒 不 知 人 , 乃 洒 淅 惡 寒 振 栗 , 譫妄 , 寒 已 而 熱 , 渴 而 欲 飲 , 少 氣 骨 痿 , 隔 腸 不 便 , 外 為浮 腫 , 噦 噫 。 赤 氣 後 化 , 流 水 不 冰 , 熱 氣 大 行 , 介 蟲 不復 。 病 痱 胗 瘡 瘍 、 癰 疽 痤 痔 , 甚 則 入 , 肺 , 咳 而 鼻 淵 。天 府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陰 之 復 , 濕 度 乃 舉 , 體 重 中 滿 , 食 飲 不 化 , 陰氣 上 厥 , 胸 中 不 便 , 飲 發 於 中 , 咳 喘 有 聲 。 大 雨 時 行 ,鱗 見 於 陸 , 頭 頂 痛 重 , 而 掉 瘈 尤 甚 , 嘔 而 密 默 , 唾 吐 清液 , 甚 則 入 腎 竅 , 瀉 無 度 。 太 溪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陽 之 復 , 大 熱 將 至 , 枯 燥 燔 熱 , 介 蟲 乃 耗 。 驚瘈 咳 衄 , 心 熱 煩 燥 , 便 數 憎 風 , 厥 氣 上 行 , 面 如 浮 埃 ,目 乃 瘈 ; 火 氣 內 發 , 上 為 口 糜 、 嘔 逆 、 血 溢 、 血 泄 ,發 而 為 瘧 , 惡 寒 鼓 栗 , 寒 極 反 熱 , 溢 絡 焦 槁 , 渴 引 水 漿, 色 變 黃 赤 , 少 氣 脈 萎 , 化 而 為 水 , 傳 為 胕 腫 , 甚 則 入肺 , 咳 而 血 泄 。 尺 澤 絕 , 死 不 治 。
陽 明 之 復 , 清 氣 大 舉 , 森 木 蒼 乾 , 毛 蟲 乃 厲 。 病生 胠 脅 , 氣 歸 於 左 , 善 太 息 , 甚 則 心 痛 , 否 滿 腹 脹 而 泄, 嘔 苦 咳 噦 煩 心 , 病 在 膈 中 , 頭 痛 , 甚 則 入 肝 , 驚 駭 筋攣 。 太 沖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陽 之 復 , 厥 氣 上 行 , 水 凝 雨 冰 , 羽 蟲 乃 死 。 心胃 生 寒 , 胸 膈 不 利 , 心 痛 否 滿 , 頭 痛 善 悲 , 時 眩 仆 食 減, 腰 脽 反 痛 , 屈 伸 不 便 , 地 裂 冰 堅 , 陽 光 不 治 , 少 腹 控睪 , 引 腰 脊 , 上 沖 心 , 唾 出 清 水 , 及 為 噦 噫 , 甚 則 入 心, 善 忘 善 悲 。 神 門 絕 , 死 不 治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復 , 治 以酸 寒 , 佐 以 甘 辛 , 以 酸 瀉 之 , 以 甘 緩 之 。
少 陰 之 復 , 治 以 咸 寒 , 佐 以 苦 辛 , 以 甘 瀉 之 , 以酸 收 之 , 辛 苦 發 之 , 以 咸 軟 之 。
太 陰 之 復 , 治 以 苦 熱 , 佐 以 酸 辛 , 以 苦 瀉 之 , 燥之 、 泄 之 。
少 陽 之 復 , 治 以 咸 冷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軟 之 , 以酸 收 之 , 辛 苦 發 之 ; 發 不 遠 熱 , 無 犯 溫 涼 。 少 陰 同 法 。
陽 明 之 復 , 治 以 辛 溫 , 佐 以 苦 甘 , 以 苦 泄 之 , 以苦 下 之 , 以 酸 補 之 。
太 陽 之 復 , 治 以 咸 熱 , 佐 以 甘 辛 , 以 苦 堅 之 。
治 諸 勝 復 , 寒 者 熱 之 , 熱 者 寒 之 , 溫 者 清 之 , 清者 溫 之 , 散 者 收 之 , 抑 者 散 之 , 燥 者 潤 之 , 急 者 緩 之 ,堅 者 軟 之 , 脆 者 堅 之 , 衰 者 補 之 , 強 者 瀉 之 , 各 安 其 氣, 必 清 必 靜 , 則 病 氣 衰 去 , 歸 其 所 宗 , 此 治 之 大 體 也 。
帝 曰 : 善 。 氣 之 上 下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身 半 以 上其 氣 三 矣 , 天 之 分 也 , 天 氣 主 之 ; 身 半 以 下 , 其 氣 三 矣, 地 之 分 也 , 地 氣 主 之 。 以 名 命 氣 , 以 氣 命 處 , 而 言 其病 半 , 所 謂 天 樞 也 。
故 上 勝 而 下 俱 病 者 , 以 地 名 之 ; 下 勝 而 上 俱 病 者, 以 天 名 之 。 所 謂 勝 至 , 報 氣 屈 伏 而 未 發 也 。 復 至 則 不以 天 地 異 名 , 皆 如 復 氣 為 法 也 。
帝 曰 : 勝 復 之 動 , 時 有 常 乎 ? 氣 有 必 乎 ? 岐 伯 曰: 時 有 常 位 , 而 氣 無 必 也 。 帝 曰 : 願 聞 其 道 也 。 岐 伯 曰: 初 氣 終 三 氣 , 天 氣 主 之 , 勝 之 常 也 ; 四 氣 盡 終 氣 , 地氣 主 之 , 復 之 常 也 。 有 勝 則 復 , 無 勝 則 否 。
帝 曰 : 善 。 復 已 而 勝 何 如 ? 岐 伯 曰 : 勝 至 而 復 ,無 常 數 也 , 衰 乃 止 耳 。 復 已 而 勝 , 不 復 則 害 , 此 傷 生 也。
帝 曰 : 復 而 反 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居 非 其 位 , 不 相得 也 。 大 復 其 勝 , 則 主 勝 之 , 故 反 病 也 , 所 謂 火 燥 熱 也。
帝 曰 : 治 之 何 如 ? 岐 伯 曰 : 夫 氣 之 勝 也 , 微 者 隨之 , 甚 者 制 之 ; 氣 之 復 也 , 和 者 平 之 , 暴 者 奪 之 。 皆 隨勝 氣 , 安 其 屈 伏 , 無 問 其 數 , 以 平 為 期 , 此 其 道 也 。
帝 曰 : 善 。 客 主 之 勝 復 奈 何 ? 岐 伯 曰 : 客 主 之 氣, 勝 而 無 負 也 。 帝 曰 : 其 逆 從 何 如 ? 岐 伯 曰 : 主 勝 逆 ,客 勝 從 , 天 之 道 也 。
帝 曰 : 其 生 病 何 如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 客 勝 則耳 嗚 掉 眩 , 甚 則 咳 , 主 勝 則 胸 脅 痛 , 舌 難 以 言 。
少 陰 司 天 , 客 勝 則 鼽 、 嚏 、 頸 項 強 、 肩 背 瞀 熱 、頭 痛 、 少 氣 , 發 熱 、 耳 聾 、 目 瞑 , 甚 則 胕 腫 、 血 溢 、 瘡瘍 、 咳 喘 。 主 勝 則 心 熱 煩 躁 , 甚 則 脅 痛 支 滿 。
太 陰 司 天 , 客 勝 則 首 面 胕 腫 , 呼 吸 氣 喘 。 主 勝 則胸 腹 滿 , 食 已 而 瞀 。
少 陽 司 天 , 客 勝 則 丹 胗 外 發 , 及 為 丹 熛 、 瘡 瘍 、嘔 逆 、 喉 痺 、 頭 痛 、 溢 腫 、 耳 聾 、 血 溢 、 內 為 瘈 瘲 。 主勝 則 胸 滿 、 咳 、 仰 息 , 甚 而 有 血 , 手 熱 。
陽 明 司 天 , 清 復 內 餘 , 則 咳 、 衄 、 嗌 塞 、 心 鬲 中熱 , 咳 不 止 , 而 白 血 出 者 死 。
太 陽 司 天 , 客 勝 則 胸 中 不 利 , 出 清 涕 , 感 寒 則 咳, 主 勝 則 喉 嗌 中 鳴 。
厥 陰 在 泉 , 客 勝 則 大 關 節 不 利 , 內 為 痙 強 拘 瘈 ,外 為 不 便 ; 主 勝 則 筋 骨 繇 并 , 腰 腹 時 痛 。
少 陰 在 泉 , 客 勝 則 腰 痛 、 尻 、 股 、 膝 、 髀 、 ● 、 ● 、 足 痛 , 瞀 熱 以 酸 , 胕 腫 不 能 久 立 , 溲 便 變 。 主 勝 則厥 氣 上 行 , 心 痛 發 熱 , 鬲 中 , 眾 痺 皆 作 , 發 於 胠 脅 , 魄汗 不 藏 , 四 逆 而 起 。
太 陰 在 泉 , 客 勝 則 足 痿 下 重 , 便 溲 不 時 ; 濕 客 下焦 , 發 而 濡 瀉 及 為 腫 隱 曲 之 疾 。 主 勝 則 寒 氣 逆 滿 , 食 飲不 下 , 甚 則 為 疝 。
少 陽 在 泉 , 客 勝 則 腰 腹 痛 而 反 惡 寒 , 甚 則 下 白 溺白 ; 主 勝 則 熱 反 上 行 , 而 客 於 心 , 心 痛 發 熱 , 格 中 而 嘔, 少 陰 同 候 。
陽 明 在 泉 , 客 勝 則 清 氣 動 下 , 少 腹 堅 滿 , 而 數 便瀉 。 主 勝 則 腰 重 腹 痛 , 少 腹 生 寒 , 下 為 鶩 溏 , 則 寒 厥 於腸 , 上 沖 胸 中 , 甚 則 喘 , 不 能 久 立 。
太 陽 在 泉 , 寒 復 內 餘 , 則 腰 尻 痛 , 屈 伸 不 利 , 股脛 足 膝 中 痛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舉 之 , 有 餘 折 之 , 不 足 補 之 , 佐 以 所 利 , 和 以 所 宜 , 必安 其 主 客 , 適 其 寒 溫 , 同 者 逆 之 , 異 者 從 之 。
帝 曰 : 治 寒 以 熱 , 治 熱 以 寒 , 氣 相 得 者 逆 之 , 不相 得 者 從 之 , 余 以 知 之 矣 。 其 於 正 味 何 如 ? 岐 伯 曰 : 木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酸 , 其 補 以 辛 ; 火 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甘 ,其 補 以 鹹 ; 土 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苦 , 其 補 以 甘 ; 金 味 之 主, 其 補 以 酸 ; 水 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鹹 , 其 補 以 苦 。
厥 陰 之 客 , 以 辛 補 之 , 以 酸 瀉 之 , 以 甘 緩 之 , 少陰 之 客 , 以 鹹 補 之 , 以 甘 瀉 之 , 以 鹹 收 之 ; 太 陰 之 客 ,以 甘 補 之 , 以 苦 瀉 之 , 以 甘 緩 之 。 少 陽 之 客 , 以 鹹 補 之, 以 甘 瀉 之 , 以 鹹 軟 之 。 陽 明 之 客 , 以 酸 補 之 , 以 辛 瀉之 , 以 苦 泄 之 ; 太 陽 之 客 , 以 苦 補 之 , 以 鹹 瀉 之 , 以 苦堅 之 , 以 辛 潤 之 , 開 發 腠 理 , 致 津 液 通 氣 也 。
帝 曰 : 善 。 願 聞 陰 陽 之 三 也 。 何 謂 ? 岐 伯 曰 : 氣有 多 少 異 用 也 。
帝 曰 : 陽 明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兩 陽 合 明 也 。
帝 曰 : 厥 陰 何 也 ? 岐 伯 曰 : 兩 陰 交 盡 也 。
帝 曰 : 氣 有 多 少 , 病 有 盛 衰 , 治 有 緩 急 , 方 有 大小 , 願 聞 其 約 奈 何 ? 岐 伯 曰 : 氣 有 高 下 , 病 有 遠 近 , 證有 中 外 , 治 有 輕 重 , 適 其 至 所 為 故 也 。
大 要 也 , 君 一 臣 二 , 奇 之 制 也 ; 君 二 臣 四 , 偶 之制 也 ; 君 二 臣 三 , 奇 之 制 也 ; 君 二 臣 六 , 偶 之 制 也 。
故 曰 : 近 者 奇 之 , 遠 者 偶 之 ; 汗 者 不 以 奇 , 下 者不 以 偶 ; 補 上 治 上 制 以 緩 , 補 下 治 下 制 以 急 ; 急 則 氣 味厚 , 緩 則 氣 味 薄 , 適 其 至 所 , 此 之 謂 也 。
病 所 遠 而 中 道 氣 味 之 者 , 貪 而 過 之 , 無 越 其 制 度也 。 是 故 平 氣 之 道 , 近 而 奇 偶 , 制 小 其 服 也 ; 遠 而 奇 偶, 制 大 其 服 也 ; 大 則 數 少 , 小 則 數 多 , 多 則 九 之 , 少 則二 之 。
奇 之 不 去 則 偶 之 , 是 謂 重 方 ; 偶 之 不 去 則 反 佐 以取 之 , 所 謂 寒 熱 溫 涼 反 從 其 病 也 。
帝 曰 : 善 。 病 生 於 本 , 余 知 之 矣 。 生 於 標 者 , 治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病 反 其 本 , 得 標 之 病 , 治 反 其 本 , 得標 之 方 。
帝 曰 : 善 。 六 氣 之 勝 , 何 以 候 之 ? 岐 伯 曰 : 乘 其至 也 ; 清 氣 大 來 , 燥 之 勝 也 , 風 木 受 邪 , 肝 病 生 焉 ; 熱氣 大 來 , 火 之 勝 也 , 金 燥 受 邪 , 肺 病 生 焉 ; 寒 氣 大 來 ,水 之 勝 也 , 火 熱 受 邪 , 心 病 生 焉 ; 濕 氣 大 來 , 土 之 勝 也, 寒 水 受 邪 , 腎 病 生 焉 ; 風 氣 大 來 , 木 之 勝 也 , 土 濕 受邪 脾 病 生 焉 。 所 謂 感 邪 而 生 病 也 。 乘 年 之 虛 , 則 邪 甚 也。 失 時 之 和 亦 邪 甚 也 。 遇 月 之 空 , 亦 邪 甚 也 。 重 感 於 邪, 則 病 危 矣 。 有 勝 之 氣 , 其 來 必 復 也 。
帝 曰 : 其 脈 至 何 如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至 其 脈 弦 ,少 陰 之 至 其 脈 鉤 , 太 陰 之 至 其 脈 沉 , 少 陽 之 至 大 而 浮 ,陽 明 之 至 短 而 澀 , 太 陽 之 至 大 而 長 。 至 而 和 則 平 , 至 而甚 則 病 , 至 而 反 者 病 , 至 而 不 至 者 病 , 未 至 而 至 者 病 。陰 陽 易 者 危 。
帝 曰 : 六 氣 標 本 所 從 不 同 奈 何 ? 岐 伯 曰 : 氣 有 從本 者 , 有 從 標 本 者 , 有 不 從 標 本 者 也 。 帝 曰 : 願 卒 聞 之。 岐 伯 曰 : 少 陽 太 陰 從 本 , 少 陰 太 陽 從 本 從 標 , 陽 明 厥陰 不 從 標 本 , 從 乎 中 也 。 故 從 本 者 化 生 於 本 , 從 標 本 者有 標 本 之 化 , 從 中 者 以 中 氣 為 化 也 。
帝 曰 : 脈 從 而 病 反 者 , 其 診 何 如 ? 岐 伯 曰 : 脈 至而 從 , 按 之 不 鼓 , 諸 陽 皆 然 。 帝 曰 : 諸 陰 之 反 , 其 脈 何如 ? 岐 伯 曰 : 脈 至 而 從 , 按 之 鼓 甚 而 盛 也 。
是 故 百 病 之 起 有 生 於 本 者 , 有 生 於 標 者 , 有 生 於中 氣 者 , 有 取 本 而 得 者 , 有 取 標 而 得 者 , 有 取 中 氣 而 得者 , 有 取 標 本 而 得 者 , 有 逆 取 而 得 者 , 有 從 取 而 得 者 。逆 , 正 順 也 , 若 順 , 逆 也 。
故 曰 : 知 標 與 本 , 用 之 不 殆 , 明 知 逆 順 , 正 行 無問 , 此 之 謂 也 。 不 知 是 者 , 不 足 以 言 診 , 足 以 亂 經 。 故大 要 曰 : 粗 工 嘻 嘻 , 以 為 可 知 , 言 熱 末 已 , 寒 病 復 始 ,同 氣 異 形 , 迷 診 亂 經 , 此 之 謂 也 。
夫 標 本 之 道 要 而 博 , 小 而 大 , 可 以 言 一 而 知 百 病之 害 , 言 標 與 本 , 易 而 無 損 , 察 本 與 標 , 氣 可 令 調 , 明知 勝 復 , 為 萬 民 式 , 天 之 道 畢 矣 。
帝 曰 : 勝 復 之 變 , 早 晏 何 如 ? 岐 伯 曰 : 夫 所 勝 者勝 至 已 病 , 病 已 慍 慍 而 復 已 萌 也 。 夫 所 復 者 , 勝 盡 而 起, 得 位 而 甚 , 勝 有 微 甚 , 復 有 少 多 , 勝 和 而 和 , 勝 虛 而虛 , 天 之 常 也 。
帝 曰 : 勝 復 之 作 , 動 不 當 位 , 或 後 時 而 至 , 其 故何 也 ? 岐 伯 曰 : 夫 氣 之 生 與 其 化 衰 盛 異 也 。 寒 暑 溫 涼 盛衰 之 用 , 其 在 四 維 , 故 陽 之 動 始 於 溫 , 盛 於 暑 ; 陰 之 動始 於 清 , 盛 於 寒 ; 春 夏 秋 冬 各 差 其 分 。 故 大 要 曰 : 彼 春之 暖 ; 為 夏 之 暑 ; 彼 秋 之 忿 , 為 冬 之 怒 。 謹 按 四 維 , 斥候 皆 歸 , 其 終 可 見 , 其 始 可 知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差 有 數 乎 ? 岐 伯 曰 : 又 凡 三 十 度 也 。
帝 曰 : 其 脈 應 皆 何 如 ? 岐 伯 曰 : 差 同 正 法 , 待 時而 去 也 。 脈 要 曰 : 春 不 沉 , 夏 不 弦 , 冬 不 澀 , 秋 不 數 ,是 謂 四 塞 。 沉 甚 曰 病 , 弦 甚 曰 病 , 澀 甚 曰 病 , 數 甚 曰 病, 參 見 曰 病 , 復 見 曰 病 , 未 去 而 去 曰 病 , 去 而 不 去 曰 病, 反 者 死 。 故 曰 氣 之 相 守 司 也 , 如 權 衡 之 不 得 相 失 也 。夫 陰 陽 之 氣 清 淨 , 則 生 化 治 , 動 則 苛 疾 起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幽 明 何 如 ? 岐 伯 曰 : 兩 陰 交 盡 故 曰 幽 , 兩陽 合 明 故 曰 明 。 幽 明 之 配 , 寒 暑 之 異 也 。 帝 曰 : 分 至 何如 ? 岐 伯 曰 : 氣 至 之 謂 至 , 氣 分 之 謂 分 。 至 則 氣 同 , 分則 氣 異 , 所 謂 天 地 之 正 紀 也 。
帝 曰 : 夫 子 言 春 秋 氣 始 於 前 , 冬 夏 氣 始 於 後 , 余已 知 之 矣 。 然 六 氣 往 復 , 主 歲 不 常 也 , 其 補 瀉 奈 何 ? 岐伯 曰 : 上 下 所 主 , 隨 其 攸 利 , 正 其 味 , 則 其 要 也 。 左 右同 法 。 大 要 曰 : 少 陽 之 主 , 先 甘 後 鹹 ; 陽 明 之 主 , 先 辛後 酸 ; 太 陽 之 主 , 先 鹹 後 苦 ; 厥 陰 之 主 , 先 酸 後 辛 ; 少陰 之 主 , 先 甘 後 鹹 ; 太 陰 之 主 , 先 苦 後 甘 。 佐 以 所 利 ,資 以 所 生 , 是 謂 得 氣 。
帝 曰 : 善 。 夫 百 病 之 生 也 , 皆 生 於 風 寒 暑 濕 燥 火, 以 之 化 之 變 也 。 經 言 盛 者 瀉 之 , 虛 則 補 之 , 余 錫 以 方士 , 而 方 士 用 之 尚 未 能 十 全 , 余 欲 令 要 道 必 行 , 桴 鼓 相應 , 猶 拔 刺 雪 汗 , 工 巧 神 聖 , 可 得 聞 乎 ? 岐 伯 曰 : 審 察病 機 , 無 失 氣 宜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願 聞 病 機 何 如 ? 岐 伯 曰 : 諸 風 掉 眩 , 皆 屬於 肝 ; 諸 寒 收 引 , 皆 屬 於 腎 ; 諸 氣 膹 鬱 , 皆 屬 於 肺 ; 諸濕 腫 滿 , 皆 屬 於 脾 ; 諸 熱 瞀 瘈 , 皆 屬 於 火 ; 諸 痛 癢 瘡 ,皆 屬 於 心 ; 諸 厥 固 泄 , 皆 屬 於 下 ; 諸 痿 喘 嘔 , 皆 屬 於 上, 諸 禁 鼓 栗 。 如 喪 神 守 , 皆 屬 於 火 ; 諸 痙 項 強 , 皆 屬 於濕 ; 諸 逆 沖 上 , 皆 屬 於 火 ; 諸 脹 腹 大 , 皆 屬 於 熱 ; 諸 燥狂 越 , 皆 屬 於 火 ; 諸 暴 強 直 , 皆 屬 於 風 ; 諸 病 有 聲 , 鼓之 如 鼓 , 皆 屬 於 熱 ; 諸 病 胕 腫 , 疼 酸 驚 駭 , 皆 屬 於 火 ;諸 轉 反 戾 , 水 液 渾 濁 , 皆 屬 於 熱 ; 諸 病 水 液 , 澄 徹 清 冷, 皆 屬 於 寒 , 諸 嘔 吐 酸 , 暴 注 下 迫 , 皆 屬 於 熱 。
故 大 要 曰 : 謹 守 病 機 , 各 司 其 屬 , 有 者 求 之 , 無者 求 之 , 盛 者 責 之 , 虛 者 責 之 , 必 先 五 勝 , 疏 其 血 氣 ,令 其 調 達 , 而 致 和 平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善 。 五 味 陰 陽 之 用 何 如 ? 岐 伯 曰 : 辛 甘 發散 為 陽 , 酸 苦 涌 泄 為 陰 , 鹹 味 涌 泄 為 陰 , 淡 味 滲 泄 為 陽。 六 者 或 收 或 散 , 或 緩 或 急 , 或 燥 或 潤 或 軟 或 堅 , 以 所利 而 行 之 , 調 其 氣 使 其 平 也 。
帝 曰 : 非 調 氣 而 得 者 , 治 之 奈 何 ? 有 毒 無 毒 , 何先 何 後 , 願 聞 其 道 。 岐 伯 曰 : 有 毒 無 毒 , 所 治 為 主 , 適大 小 為 制 也 。
帝 曰 : 請 言 其 制 ? 岐 伯 曰 : 君 一 臣 二 , 制 之 小 也; 君 一 臣 三 佐 五 , 制 之 中 也 , 君 一 臣 三 佐 九 , 制 之 大 也。
寒 者 熱 之 , 熱 者 寒 之 , 微 者 逆 之 , 甚 者 從 之 , 堅者 削 之 , 客 者 除 之 , 勞 者 溫 之 , 結 者 散 之 , 留 者 攻 之 ,燥 者 濡 之 , 急 者 緩 之 , 散 者 收 之 , 損 者 溫 之 , 逸 者 行 之, 驚 者 平 之 , 上 之 下 之 , 摩 之 浴 之 , 薄 之 劫 之 , 開 之 發之 , 適 事 為 故 。
帝 曰 : 何 謂 逆 從 ? 岐 伯 曰 : 逆 者 正 治 , 從 者 反 治, 從 少 從 多 , 觀 其 事 也 。
帝 曰 : 反 治 何 謂 ? 岐 伯 曰 : 熱 因 寒 用 , 寒 因 熱 用, 塞 因 塞 用 , 通 因 通 用 , 必 伏 其 所 主 , 而 先 其 所 因 , 其始 則 同 , 其 終 則 異 , 可 使 破 積 , 可 使 潰 堅 , 可 使 氣 和 ,可 使 必 已 。
帝 曰 : 善 。 氣 調 而 得 者 何 如 ? 岐 伯 曰 : 逆 之 從 之, 逆 而 從 之 , 從 而 逆 之 , 疏 氣 令 調 , 則 其 道 也 。
帝 曰 : 善 。 病 之 中 外 何 如 ? 岐 伯 曰 : 從 內 之 外 者, 調 其 內 , 從 外 之 內 者 , 治 其 外 ; 從 內 之 外 而 盛 於 外 者, 先 調 其 內 而 後 治 其 外 , 從 外 之 內 而 盛 於 內 者 , 先 治 其外 而 後 調 其 內 ; 中 外 不 相 及 , 則 治 主 病 。
帝 曰 : 善 。 火 熱 復 , 惡 寒 發 熱 , 有 如 瘧 狀 , 或 一日 發 , 或 間 數 日 發 , 其 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勝 復 之 氣 , 會遇 之 時 , 有 多 少 也 。 陰 氣 多 而 陽 氣 少 , 則 其 發 日 遠 ; 陽氣 多 而 陰 氣 少 , 則 其 發 日 近 。 此 勝 復 相 薄 , 盛 衰 之 節 ,瘧 亦 同 法 。
帝 曰 : 論 言 治 寒 以 熱 , 治 熱 以 寒 , 而 方 士 不 能 廢繩 墨 而 更 其 道 也 。 有 病 熱 者 寒 之 而 熱 , 有 病 寒 者 熱 之 而寒 , 二 者 皆 在 , 新 病 復 起 , 奈 何 治 ? 岐 伯 曰 : 諸 寒 之 而熱 者 , 取 之 陰 ; 熱 之 而 寒 者 , 取 之 陽 ; 所 謂 求 其 屬 也 。
帝 曰 : 善 。 服 寒 而 反 熱 , 服 熱 而 反 寒 , 其 故 何 也? 岐 伯 曰 : 治 其 王 氣 是 以 反 也 。
帝 曰 : 不 治 王 而 然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悉 乎 哉 問 也。 不 治 五 味 屬 也 。 夫 五 味 入 胃 , 各 歸 所 喜 , 攻 酸 先 入 肝, 苦 先 入 心 , 甘 先 入 脾 , 辛 先 入 肺 , 鹹 先 入 腎 , 久 而 增氣 , 物 化 之 常 也 。 氣 增 而 久 , 夭 之 由 也 。
帝 曰 : 善 。 方 制 君 臣 ,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主 病 之謂 君 , 佐 君 之 謂 臣 , 應 臣 之 謂 使 , 非 上 下 三 品 之 謂 也 。
帝 曰 : 三 品 何 謂 ? 岐 伯 曰 : 所 以 明 善 惡 之 殊 貫 也。
帝 曰 : 善 。 病 之 中 外 何 如 ? 岐 伯 曰 : 調 氣 之 方 ,必 別 陰 陽 , 定 其 中 外 , 各 守 其 鄉 。 內 者 內 治 , 外 者 外 治, 微 者 調 之 , 其 次 平 之 , 盛 者 奪 之 , 汗 者 下 之 , 寒 熱 溫涼 , 衰 之 以 屬 , 隨 其 攸 利 , 謹 道 如 法 , 萬 舉 萬 全 , 氣 血正 平 , 長 有 天 命 。 帝 曰 : 善 。
著 至 教 論 篇 第 七 十 五
黃 帝 坐 明 堂 召 雷 公 而 問 之 曰 : 子 知 醫 之 道 乎 ? 雷 公對 曰 : 誦 而 頗 能 解 , 解 而 未 能 別 , 別 而 未 能 明 , 明 而 未能 彰 , 足 以 治 群 僚 , 不 足 至 侯 王 。 願 得 受 樹 天 之 度 , 四時 陰 陽 合 之 , 別 星 辰 與 日 月 光 , 以 彰 經 衡 , 後 世 益 明 ,上 通 神 農 , 著 至 教 , 疑 於 二 皇 。
帝 曰 : 善 。 無 失 之 , 此 皆 陰 陽 表 裏 , 上 下 雌 雄 相輸 應 也 。 而 道 上 知 天 文 , 下 知 地 理 , 中 知 人 事 , 可 以 長久 , 以 教 眾 庶 , 亦 不 疑 殆 , 醫 道 論 篇 , 可 傳 後 世 , 可 以為 寶 。
雷 公 曰 : 請 受 道 諷 誦 用 解 。 帝 曰 : 子 不 聞 陰 陽 傳乎 ? 曰 : 不 知 。 曰 : 夫 三 陽 天 為 業 。 上 下 無 常 , 合 而 病至 , 偏 害 陰 陽 。
雷 公 曰 : 三 陽 莫 當 , 請 聞 其 解 。 帝 曰 : 三 陽 獨 至者 , 是 三 陽 並 至 , 並 至 如 風 雨 , 上 為 巔 疾 , 下 為 漏 病 。外 無 期 , 內 無 正 , 不 中 經 紀 , 診 無 上 下 以 書 別 。
雷 公 曰 : 臣 治 疏 愈 , 說 意 而 已 。 帝 曰 : 三 陽 者 至陽 也 , 積 並 則 為 驚 , 病 起 疾 風 , 至 如 礔 , 九 竅 皆 塞 ,陽 氣 滂 溢 , 乾 嗌 喉 塞 。 並 於 陰 則 上 下 無 常 , 薄 為 腸 澼 ,此 謂 三 陽 直 心 , 坐 不 得 起 臥 者 , 便 身 全 三 陽 之 病 。
且 以 知 天 下 , 何 以 別 陰 陽 , 應 四 時 , 合 之 五 行 。
雷 公 曰 : 陽 言 不 別 , 陰 言 不 理 , 請 起 受 解 , 以 為至 道 。
帝 曰 : 子 若 受 傳 , 不 知 合 至 道 以 惑 師 教 , 語 子 至道 之 要 。 病 傷 五 臟 , 筋 骨 以 消 , 子 言 不 明 不 別 , 是 世 主學 盡 矣 。 腎 且 絕 , 惋 惋 日 暮 , 從 容 不 出 , 人 事 不 殷 。
示 從 容 論 第 七 十 六
黃 帝 燕 坐 , 召 雷 公 而 問 之 曰 : 汝 受 術 誦 書 者 , 若 能覽 觀 雜 學 , 及 于 比 類 , 通 合 道 理 , 為 余 言 子 所 長 , 五 臟六 腑 , 膽 胃 大 小 腸 , 脾 胞 膀 胱 , 腦 髓 涕 唾 , 哭 泣 悲 哀 ,水 所 從 行 , 此 皆 人 之 所 生 , 治 之 過 失 , 子 務 明 之 , 可 以十 全 , 即 不 能 知 , 為 世 所 怨 。
雷 公 曰 : 臣 請 誦 脈 經 上 下 篇 , 甚 眾 多 矣 。 別 異 比類 , 猶 未 能 以 十 全 , 又 安 足 以 明 之 ?
帝 曰 : 子 別 試 通 五 臟 之 過 , 六 腑 之 所 不 和 , 針 石之 敗 , 毒 藥 所 宜 , 湯 液 滋 味 , 具 言 其 狀 , 悉 言 以 對 , 請問 不 知 。
雷 公 曰 : 肝 虛 、 腎 虛 、 脾 虛 皆 令 人 體 重 煩 冤 , 當投 毒 藥 , 刺 灸 砭 石 湯 液 , 或 已 或 不 已 , 願 聞 其 解 。
帝 曰 : 公 何 年 之 長 , 而 問 之 少 , 余 真 問 以 自 謬 也。
吾 問 子 窈 冥 , 子 言 上 下 篇 以 對 , 何 也 ?
夫 脾 虛 浮 似 肺 , 腎 小 浮 似 脾 , 肝 急 沉 散 似 腎 , 此皆 工 之 所 時 亂 也 , 然 從 客 得 之 。
若 夫 三 臟 土 木 水 參 居 , 此 童 子 之 所 知 , 問 之 何 也?
雷 公 曰 : 於 此 有 人 , 頭 痛 、 筋 攣 、 骨 重 , 怯 然 少氣 , 噦 、 噫 、 腹 滿 、 時 驚 不 嗜 臥 , 此 何 臟 之 發 也 ? 脈 浮而 弦 , 切 之 石 堅 , 不 知 其 解 , 復 問 所 以 三 臟 者 , 以 知 其比 類 也 。
帝 曰 : 夫 從 容 之 謂 也 , 夫 年 長 則 求 之 於 腑 , 年 少則 求 之 於 經 , 年 壯 則 求 之 於 臟 。 今 子 所 言 , 皆 失 八 風 菀熱 , 五 臟 消 爍 , 傳 邪 相 受 。 夫 浮 而 弦 者 , 是 腎 不 足 也 ;沉 而 石 者 , 是 腎 氣 內 著 也 ; 怯 然 少 氣 者 , 是 水 道 不 行 ,形 氣 消 索 也 。 咳 嗽 煩 冤 者 , 是 腎 氣 之 逆 也 。 一 人 之 氣 ,病 在 一 臟 也 。 若 言 三 臟 俱 行 , 不 在 法 也 。
雷 公 曰 : 于 此 有 人 , 四 肢 解 墮 , 喘 咳 血 泄 , 而 愚診 之 以 為 傷 肺 , 切 脈 浮 大 而 緊 , 愚 不 敢 治 。 粗 工 下 砭 石, 病 愈 , 多 出 血 , 血 止 身 輕 , 此 何 物 也 ? 帝 曰 : 子 所 能治 , 知 亦 眾 多 , 與 此 病 失 矣 。 譬 以 鴻 飛 、 亦 沖 于 天 。
夫 經 人 之 治 病 , 循 法 守 度 , 援 物 比 類 , 化 之 冥 冥, 循 上 及 下 , 何 必 守 聖 。
今 夫 脈 浮 大 虛 者 , 是 脾 氣 之 外 絕 , 去 胃 外 歸 陽 明也 。
夫 二 火 不 勝 三 水 , 是 以 脈 亂 而 無 常 也 。
四 支 解 墮 , 此 脾 精 之 不 行 也 。 喘 咳 者 , 是 水 氣 並陽 明 也 。 血 泄 者 , 脈 急 血 無 所 行 也 。 若 夫 以 為 傷 肺 者 ,由 失 以 狂 也 。 不 引 比 類 , 是 知 不 明 也 。
夫 傷 肺 者 , 脾 氣 不 守 , 胃 氣 不 清 , 經 氣 不 為 使 ,真 臟 壞 決 , 經 脈 傍 絕 , 五 臟 漏 泄 , 不 衄 則 嘔 , 此 二 者 不相 類 也 。
譬 如 天 之 無 形 , 地 之 無 理 , 白 與 黑 相 去 遠 矣 。
是 失 我 過 矣 , 以 子 知 之 , 故 不 告 子 , 明 引 比 類 從容 , 是 以 名 曰 診 輕 , 是 謂 至 道 也 。
疏 五 過 論 篇 第 七 十 七
黃 帝 曰 : 嗚 呼 遠 哉 ! 閔 閔 乎 若 視 深 淵 , 若 迎 浮 云 ,視 深 淵 尚 可 測 , 迎 浮 雲 莫 知 其 際 , 聖 人 之 術 , 為 萬 民 式, 論 裁 志 意 , 必 有 法 則 , 循 經 守 數 , 按 循 醫 事 , 為 萬 民副 。 故 事 有 五 過 四 德 , 汝 知 之 乎 ?
雷 公 避 席 再 拜 曰 : 臣 年 幼 小 , 蒙 愚 以 惑 , 不 聞 五過 與 四 德 , 比 類 形 名 , 虛 引 其 經 , 心 無 所 對 。
帝 曰 : 凡 未 診 病 者 , 必 問 嘗 貴 後 賤 , 雖 不 中 邪 ,病 從 內 生 , 名 曰 脫 營 。 嘗 富 後 貪 , 名 曰 失 精 , 五 氣 留 連, 病 有 所 並 。 醫 工 診 之 , 不 在 臟 腑 , 不 變 軀 形 , 診 之 而疑 , 不 知 病 名 , 身 體 日 減 , 氣 虛 無 精 , 病 深 無 氣 , 洒 洒然 時 驚 。 病 深 者 , 以 其 外 耗 於 衛 , 內 奪 於 榮 。 良 工 所 失, 不 知 病 情 , 此 亦 治 之 一 過 也 。
凡 欲 診 病 者 , 必 問 飲 食 居 處 , 暴 樂 暴 苦 , 始 樂 後苦 , 皆 傷 精 氣 。 精 氣 竭 絕 , 形 體 毀 沮 。 暴 怒 傷 陰 , 暴 喜傷 陽 。 厥 氣 上 行 , 滿 脈 去 形 。 愚 醫 治 之 , 不 知 補 瀉 , 不知 病 情 , 精 華 日 脫 , 邪 氣 乃 並 , 此 治 之 二 過 也 。
善 為 脈 者 , 必 以 比 類 、 奇 恒 , 從 容 知 之 , 為 工 而不 知 道 , 此 診 之 不 足 貴 , 此 治 之 三 過 也 。
診 有 三 常 , 必 問 貴 賤 , 封 君 敗 傷 , 及 欲 侯 王 ? 故貴 脫 勢 , 雖 不 中 邪 , 精 神 內 傷 , 身 必 敗 亡 。
始 富 後 貧 , 雖 不 傷 邪 , 皮 焦 筋 屈 , 痿 躄 為 攣 , 醫不 能 嚴 , 不 能 動 神 , 外 為 柔 弱 , 亂 至 失 常 , 病 不 能 移 ,則 醫 事 不 行 , 此 治 之 四 過 也 。
凡 診 者 , 必 知 終 始 , 有 知 余 緒 , 切 脈 問 名 , 當 合男 女 。
離 絕 菀 結 , 憂 恐 喜 怒 , 五 臟 空 虛 , 血 氣 離 守 , 工不 能 知 , 何 術 之 語 。
嘗 富 大 傷 , 斬 筋 絕 脈 , 身 體 復 行 , 令 澤 不 息 , 故傷 敗 結 , 留 薄 歸 陽 , 膿 積 寒 熱 。 粗 工 治 之 , 亟 刺 陰 陽 ,身 體 解 散 , 四 支 轉 筋 , 死 日 有 期 , 醫 不 能 明 , 不 問 所 發, 惟 言 死 日 , 亦 為 粗 心 , 此 治 之 五 過 也 。
凡 此 五 者 , 皆 受 術 不 通 , 人 事 不 明 也 。
故 曰 : 聖 人 之 治 病 也 , 必 知 天 地 陰 陽 , 四 時 經 紀, 五 臟 六 腑 , 雌 雄 表 裏 。 刺 灸 砭 石 , 毒 藥 所 主 , 從 容 人事 , 以 明 經 道 , 貴 賤 貪 富 , 各 異 品 理 , 問 年 少 長 勇 懼 之理 審 於 分 部 , 知 病 本 始 , 八 正 九 候 , 診 必 副 矣 。
治 病 之 道 , 氣 內 為 寶 , 循 求 其 理 , 求 之 不 得 , 過在 表 裏 。
守 數 據 治 , 無 失 俞 理 , 能 行 此 術 , 終 身 不 殆 。
不 知 俞 理 , 五 臟 菀 熱 , 癰 發 六 腑 。 診 病 不 審 , 是謂 失 常 , 謹 守 此 治 , 與 經 相 明 。
上 經 下 經 , 揆 度 陰 陽 , 奇 恆 五 中 , 決 以 明 堂 , 審於 始 終 , 可 以 橫 行 。
徵 四 失 論 篇 第 七 十 八
黃 帝 在 明 堂 , 雷 公 侍 坐 。 黃 帝 曰 : 夫 子 所 通 書 , 受事 眾 多 矣 。 試 言 得 失 之 意 , 所 以 得 之 , 所 以 失 之 。 雷 公對 曰 : 循 經 受 業 , 皆 言 十 全 , 其 時 有 過 失 者 , 請 聞 其 事解 也 。
帝 曰 : 子 年 少 , 智 未 及 邪 , 將 言 以 雜 合 耶 。 夫 經脈 十 二 、 絡 脈 三 百 六 十 五 , 此 皆 人 之 所 明 知 , 工 之 所 循用 也 。 所 以 不 十 全 者 。 精 神 不 專 , 志 意 不 理 , 外 內 相 失, 故 時 疑 殆 。
診 不 知 陰 陽 逆 從 之 理 , 此 治 之 一 失 矣 。
受 師 不 卒 , 妄 作 雜 術 , 謬 言 為 道 , 更 名 自 功 , 妄用 砭 石 、 後 遺 身 咎 , 此 治 之 二 失 也 。
不 適 貧 富 貴 賤 之 居 , 坐 之 薄 厚 , 形 之 寒 溫 , 不 適飲 食 之 宜 , 不 別 人 之 勇 怯 , 不 知 比 類 , 足 以 自 亂 , 不 足以 自 明 , 此 治 之 三 失 也 。
診 病 不 問 其 始 , 憂 患 飲 食 之 失 節 , 起 居 之 過 度 ,或 傷 於 毒 , 不 先 言 此 , 卒 持 寸 口 , 何 病 能 中 , 妄 言 作 名, 為 粗 所 窮 , 此 治 之 四 失 也 。
是 以 世 人 之 語 者 , 馳 千 里 之 外 , 不 明 尺 寸 之 論 ,診 無 人 事 , 治 數 之 道 , 從 容 之 葆 。
坐 持 寸 口 , 診 不 中 五 脈 , 百 病 所 起 , 始 以 自 怨 ,遺 師 其 咎 , 是 故 治 不 能 循 理 , 棄 術 於 市 , 妄 治 時 愈 , 愚心 自 得 。
嗚 呼 , 窈 窈 冥 冥 , 孰 知 其 道 。 道 之 大 者 , 擬 於 天地 , 配 於 四 海 , 汝 不 知 道 之 諭 , 受 以 明 為 晦 。
陰 陽 類 論 篇 第 七 十 九
孟 春 始 至 , 黃 帝 燕 坐 臨 觀 八 極 , 正 八 風 之 氣 , 而 問雷 公 曰 : 陰 陽 之 類 , 經 脈 之 道 , 五 中 所 主 , 何 臟 最 貴 。雷 公 對 曰 : 春 甲 乙 青 , 中 主 肝 , 治 七 十 二 日 , 是 脈 之 主時 , 臣 以 其 臟 最 貴 。
帝 曰 : 卻 念 上 下 經 , 陰 陽 從 容 , 子 所 言 貴 , 最 其下 也 。
雷 公 至 齋 七 日 , 旦 復 侍 坐 。 帝 曰 : 三 陽 為 經 , 二陽 為 維 , 一 陽 為 游 部 , 此 知 五 臟 終 始 。 三 陽 為 表 , 二 陰為 裏 , 一 陰 至 絕 , 作 朔 晦 , 卻 具 合 以 正 其 理 。
雷 公 曰 : 受 業 未 能 明 ? 帝 曰 : 所 謂 三 陽 者 , 太 陽為 經 。 三 陽 脈 至 手 太 陰 , 弦 浮 而 不 沈 , 決 以 度 , 察 以 心, 合 之 陰 陽 之 論 。 所 謂 二 陽 者 陽 明 也 , 至 手 太 陰 , 弦 而沈 急 不 鼓 , 炅 至 以 病 皆 死 。 一 陽 者 少 陽 也 , 至 手 太 陰 上連 人 迎 , 弦 急 懸 不 絕 , 此 少 陽 之 病 也 , 專 陰 則 死 。
三 陰 者 , 六 經 之 所 主 也 。 交 於 太 陰 、 伏 鼓 不 浮 ,上 空 志 心 。 二 陰 至 肺 , 其 氣 歸 膀 胱 , 外 連 脾 胃 。 一 陰 獨至 , 經 絕 氣 浮 , 不 鼓 , 鉤 而 滑 。 此 六 脈 者 , 乍 陰 乍 陽 ,交 屬 相 並 , 繆 通 五 臟 , 合 於 陰 陽 。 先 至 為 主 , 後 至 為 客。
雷 公 曰 : 臣 悉 盡 意 , 受 傳 經 脈 , 頌 得 從 容 之 道 以合 從 容 , 不 知 陰 陽 , 不 知 雌 雄 ? 帝 曰 : 三 陽 為 父 , 二 陽為 衛 , 一 陽 為 紀 ; 三 陰 為 母 , 二 陰 為 雌 , 一 陰 為 獨 使 。
二 陽 一 陰 , 陽 明 主 病 , 不 勝 一 陰 , 軟 而 動 , 九 竅皆 沈 。
三 陽 一 陰 , 太 陽 脈 勝 , 一 陰 不 為 止 , 內 亂 五 臟 ,外 為 驚 駭 。
二 陰 二 陽 病 在 肺 , 少 陰 脈 沈 , 勝 肺 傷 脾 , 外 傷 四支 。
二 陰 二 陽 皆 交 至 , 病 在 腎 , 罵 詈 妄 行 , 巔 疾 為 狂。
二 陰 一 陽 , 病 出 於 腎 。 陰 氣 客 游 於 心 脘 , 下 空 竅堤 , 閉 塞 不 通 , 四 肢 別 離 。
一 陰 一 陽 代 絕 , 此 陰 氣 至 心 , 上 下 無 常 , 出 入 不知 , 喉 咽 於 燥 , 病 在 土 脾 。
二 陽 三 陰 , 至 陰 皆 在 , 陰 不 過 陽 , 陽 氣 不 能 止 陰, 陰 陽 並 絕 , 浮 為 血 瘦 , 沈 為 膿 附 。 陰 陽 皆 壯 , 下 至 陰陽 , 上 合 昭 昭 , 下 合 冥 冥 , 診 決 死 生 之 期 , 遂 含 歲 首 。
雷 公 曰 : 請 問 短 期 , 黃 帝 不 應 。 雷 公 復 問 , 黃 帝曰 : 在 經 論 中 。 雷 公 曰 : 請 問 短 期 ? 黃 帝 曰 : 冬 三 月 之病 , 病 合 於 陽 者 , 至 春 正 月 , 脈 有 死 證 , 皆 歸 出 春 。
冬 三 月 之 病 , 在 理 已 盡 , 草 與 柳 葉 皆 殺 , 春 陰 陽皆 , 絕 期 在 孟 春 。
春 三 月 之 病 曰 陽 殺 , 陰 陽 皆 絕 , 期 在 草 乾 。
夏 三 月 之 病 , 至 陰 不 過 十 日 , 陰 陽 交 , 期 在 溓 水。
秋 三 月 之 病 , 三 陽 俱 起 , 不 治 自 己 。 陰 陽 交 合 者, 立 不 能 坐 , 坐 不 能 起 。 三 陽 獨 至 , 期 在 石 水 。 二 陰 獨至 , 期 在 盛 水 。
方 盛 衰 論 篇 第 八 十
雷 公 請 問 氣 之 多 少 , 何 者 為 逆 , 何 者 為 從 ? 黃 帝 答曰 : 陽 從 左 , 陰 從 右 , 老 從 上 , 少 從 下 , 是 以 春 夏 歸 陽為 生 , 歸 秋 冬 為 死 , 反 之 則 歸 秋 冬 為 生 , 是 以 氣 多 少 ,逆 皆 為 厥 。
問 曰 : 有 余 者 厥 耶 ? 答 曰 : 一 上 不 下 , 寒 厥 到 膝, 少 者 秋 冬 死 , 老 者 秋 冬 生 , 氣 上 不 下 , 頭 痛 巔 疾 , 求陽 不 得 , 求 陰 不 審 , 五 部 隔 無 徵 , 若 居 曠 野 , 若 伏 空 室, 綿 綿 乎 屬 , 不 滿 日 。
是 以 少 氣 之 厥 , 令 人 妄 夢 , 其 極 至 迷 。 三 陽 絕 ,三 陰 微 , 是 為 少 氣 。
是 以 肺 氣 虛 則 使 人 夢 見 白 物 , 見 人 斬 血 借 借 。 得其 時 則 夢 見 兵 戰 。
胃 氣 虛 , 則 使 人 夢 見 舟 船 溺 人 , 得 其 時 則 夢 伏 水中 , 若 有 畏 恐 。
肝 氣 虛 , 則 夢 見 蘭 香 生 草 , 得 其 時 則 夢 伏 樹 下 不敢 起 。
心 氣 虛 , 則 夢 救 火 陽 物 , 得 其 時 則 夢 燔 灼 。
脾 氣 虛 , 則 夢 飲 食 不 足 , 得 其 時 則 夢 築 垣 蓋 屋 。
此 皆 五 臟 氣 虛 , 陽 氣 有 餘 , 陰 氣 不 足 , 合 之 五 診, 調 之 陰 陽 , 以 在 經 脈 。
診 有 十 度 , 度 人 、 脈 度 、 臟 度 、 肉 度 、 筋 度 、 俞度 。 陰 陽 氣 盡 , 人 病 自 具 。 脈 動 無 常 , 散 陰 頗 陽 , 脈 脫不 具 , 於 無 常 行 , 診 必 上 下 , 度 民 君 卿 , 受 師 不 卒 , 使術 不 明 , 不 察 逆 從 , 是 為 妄 行 , 持 雌 失 雄 , 棄 陰 附 陽 ,不 知 並 合 , 診 故 不 明 , 傳 之 後 世 , 反 論 自 章 。
至 陰 虛 , 天 氣 絕 ; 至 陽 盛 , 地 氣 不 足 。 陰 陽 並 交, 至 人 之 所 行 。 陰 陽 並 交 者 , 陽 氣 先 至 , 陰 氣 後 至 。
是 以 經 人 持 診 之 道 , 先 後 陰 陽 而 持 之 , 奇 恒 之 勢, 乃 六 十 首 , 診 合 微 之 事 , 追 陰 陽 之 變 , 章 五 中 之 情 ,其 中 之 論 , 聖 虛 實 之 要 , 定 五 度 之 事 , 知 此 乃 足 以 診 。
是 以 切 陰 不 得 陽 , 診 消 亡 ; 得 陽 不 得 陰 , 守 學 不湛 。 知 左 不 知 右 , 知 右 不 知 左 , 知 上 不 知 下 , 知 先 不 知後 , 故 治 不 久 。 知 丑 知 善 , 知 病 知 不 病 , 知 高 知 下 , 知坐 知 起 , 知 行 知 止 , 用 之 有 紀 , 診 道 乃 具 , 萬 世 不 殆 。
起 所 有 餘 , 知 所 不 足 , 度 事 上 下 , 脈 事 因 格 。 是以 形 弱 氣 虛 死 , 形 氣 有 餘 , 脈 氣 不 足 死 ; 脈 氣 有 餘 , 形氣 不 足 生 。
是 以 診 有 大 方 , 坐 起 有 常 , 出 入 有 行 , 以 轉 神 明, 必 清 必 淨 , 上 觀 下 觀 , 司 八 正 邪 , 別 五 中 部 , 按 脈 動靜 , 循 尺 滑 澀 寒 溫 之 意 , 視 其 大 小 , 合 之 病 能 , 逆 從 以得 , 復 知 病 名 , 診 可 十 全 , 不 失 人 情 , 故 診 之 或 視 息 視意 , 故 不 失 條 理 , 道 甚 明 察 , 故 能 長 久 。 不 知 此 道 , 失經 絕 理 , 亡 言 妄 期 , 此 謂 失 道 。
解 精 微 論 篇 第 八 十 一
黃 帝 在 明 堂 , 雷 公 請 曰 : 臣 授 業 傳 之 行 教 , 以 經 論從 容 , 形 法 、 陰 陽 、 刺 灸 、 湯 液 所 滋 , 行 治 有 腎 不 肖 ,未 必 能 十 全 。 若 先 言 悲 哀 喜 怒 , 燥 濕 寒 暑 , 陰 陽 婦 女 ,請 問 其 所 以 然 者 。 卑 賤 富 貴 , 人 之 形 體 , 所 從 群 下 , 通使 臨 事 以 適 道 術 , 謹 聞 命 矣 。 請 問 有 ● 愚 仆 漏 之 問 , 不在 經 者 , 欲 聞 其 狀 。 帝 曰 : 大 矣 。
公 請 問 哭 泣 而 淚 不 出 者 , 若 出 而 少 涕 , 其 故 何 也? 帝 曰 : 在 經 有 也 。
復 問 不 知 水 所 從 生 , 涕 所 從 出 也 。 帝 曰 : 若 問 此者 , 無 益 於 治 也 。 工 之 所 知 , 道 之 所 生 也 。 夫 心 者 , 五臟 之 專 精 也 , 目 者 其 竅 也 , 華 色 者 其 榮 也 。 是 以 人 有 德也 , 則 氣 和 於 目 , 有 亡 憂 , 知 於 色 。
是 以 悲 哀 則 泣 下 , 泣 下 水 所 由 生 , 水 宗 者 , 積 水也 , 積 水 者 , 至 陰 也 。 至 陰 者 , 腎 之 精 也 , 宗 精 之 水 所以 不 出 者 , 是 精 持 之 也 , 輔 之 裹 之 。 故 水 不 行 也 。 夫 水之 精 為 志 , 火 之 精 為 神 , 水 火 相 感 , 神 志 俱 悲 , 是 以 目之 水 生 也 。 故 諺 曰 : 心 悲 名 曰 志 悲 , 志 與 心 精 共 湊 於 目也 。
是 以 俱 悲 則 神 氣 傳 於 心 , 精 上 不 傳 於 志 , 而 志 獨悲 , 故 泣 出 也 。 泣 涕 者 , 腦 也 , 腦 者 陰 也 。 髓 者 , 骨 之充 也 。 故 腦 滲 為 涕 。
志 者 骨 之 主 也 。 是 以 水 流 而 涕 從 之 者 , 其 行 類 也, 夫 涕 之 與 泣 者 , 譬 如 人 之 兄 弟 , 急 則 俱 死 , 生 則 俱 生, 其 志 以 早 悲 , 是 以 涕 泣 俱 出 而 橫 行 也 。 夫 人 涕 泣 俱 出而 相 從 者 , 所 屬 之 類 也 。
雷 公 曰 : 大 矣 。 請 問 人 哭 泣 而 淚 不 出 者 , 若 出 而少 , 涕 不 從 之 何 也 ? 帝 曰 : 夫 泣 不 出 者 , 哭 不 悲 也 , 不泣 者 , 神 不 慈 也 , 神 不 慈 , 則 志 不 悲 , 陰 陽 相 持 , 泣 安能 獨 來 。
夫 志 悲 者 惋 , 惋 則 沖 陰 , 沖 陰 則 志 去 目 , 志 去 則神 不 守 精 , 精 神 去 目 , 涕 泣 出 也 。 且 子 獨 不 誦 不 念 夫 經言 乎 ? 厥 則 目 無 所 見 。 夫 人 厥 則 陽 氣 並 於 上 , 陰 氣 並 於下 , 陽 並 於 上 則 火 獨 光 也 ; 陰 並 於 下 則 足 寒 , 足 寒 則 脹也 。 夫 一 水 不 勝 五 火 , 故 目 眥 盲 。
是 以 沖 風 , 泣 下 而 不 止 。 夫 風 之 中 目 也 , 陽 氣 內守 於 精 。 是 火 氣 燔 目 , 故 見 風 則 泣 下 也 。 有 以 比 之 , 夫火 疾 風 生 , 乃 能 雨 , 此 之 類 也 。
黃 帝 問 曰 : 五 氣 交 合 , 盈 虛 更 作 , 余 知 之 矣 。 六 氣分 治 , 司 天 地 者 , 其 至 何 如 ? 岐 伯 再 拜 對 曰 : 明 乎 哉 問也 。 天 地 之 大 紀 , 人 神 之 通 應 也 。
帝 曰 : 願 聞 上 合 昭 昭 , 下 合 冥 冥 奈 何 ? 岐 伯 曰 :此 道 之 所 主 , 工 之 所 疑 也 。
帝 曰 : 願 聞 其 道 也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風 ; 少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 熱 ; 太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 濕 ; 少 陽司 天 , 其 化 以 火 ; 陽 明 司 天 , 其 化 以 燥 ; 太 陽 司 天 , 其化 以 寒 , 以 所 臨 臟 位 , 命 其 病 者 也 。
帝 曰 : 地 化 奈 何 ? 岐 伯 曰 : 司 天 同 候 , 間 氣 皆 然。
帝 曰 : 間 氣 何 謂 ? 岐 伯 曰 : 司 左 右 者 是 謂 間 氣 也。
帝 曰 : 何 以 異 之 ? 岐 伯 曰 : 主 歲 者 紀 歲 , 間 氣 者紀 步 也 。
帝 曰 : 善 。 歲 主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為 風 化, 在 泉 為 酸 化 , 司 氣 為 蒼 化 , 間 氣 為 動 化 。
少 陰 司 天 為 熱 化 , 在 泉 為 苦 化 , 不 司 氣 化 , 居 氣為 灼 化 。
太 陰 司 天 為 濕 化 , 在 泉 為 甘 化 , 司 氣 為 ● 化 , 間氣 為 柔 化 。
少 陽 司 天 為 火 化 , 在 泉 為 苦 化 , 司 氣 為 丹 化 , 間氣 為 明 化 。
陽 明 司 天 為 燥 化 , 在 泉 為 辛 化 , 司 氣 為 素 化 , 間氣 為 清 化 。
太 陽 司 天 為 寒 化 , 在 泉 為 鹹 化 , 司 氣 為 玄 化 , 間氣 為 藏 化 。
故 治 病 者 , 必 明 六 化 分 治 , 五 味 五 色 所 生 , 五 藏所 宜 , 乃 可 以 言 盈 虛 病 生 之 緒 也 。
帝 曰 : 厥 陰 在 泉 , 而 酸 化 先 , 余 知 之 矣 。 風 化 之行 也 何 如 ? 岐 伯 曰 : 風 行 於 地 , 所 謂 本 也 , 余 氣 同 法 。本 乎 天 者 , 天 之 氣 也 ; 本 乎 地 者 , 地 之 氣 也 。 天 地 合 氣, 六 節 分 而 萬 物 化 生 矣 。 故 曰 : 謹 候 氣 宜 , 無 失 病 機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其 主 病 何 如 ? 岐 伯 曰 : 司 歲 備 物 , 則 無 遺主 矣 。
帝 曰 : 先 歲 物 何 也 ? 岐 伯 曰 : 天 地 之 專 精 也 。
帝 曰 : 司 氣 者 何 如 ? 岐 伯 曰 : 司 氣 者 主 歲 同 然 ,有 余 不 足 也 。
帝 曰 : 非 司 歲 物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散 也 , 故 質 同而 昇 等 也 。 氣 味 有 薄 厚 , 性 用 有 躁 靜 , 治 保 有 多 少 , 力化 有 淺 深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歲 主 臟 害 何 謂 ? 岐 伯 曰 : 以 所 不 勝 命 之 ,則 其 要 也 。
帝 曰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上 淫 於 下 , 所 勝 平 之; 外 淫 於 內 , 所 勝 治 之 。
帝 曰 : 善 。 平 氣 何 如 ? 岐 伯 曰 : 謹 察 陰 陽 所 在 而調 之 , 以 平 為 期 。 正 者 正 治 , 反 者 反 治 。
帝 曰 : 夫 子 言 察 陰 陽 所 在 而 調 之 , 論 言 人 迎 與 寸口 相 應 , 若 引 繩 , 小 大 齊 等 , 命 曰 平 。 陰 之 所 在 寸 口 ,何 如 ? 岐 伯 曰 : 視 歲 南 北 可 知 之 矣 。 帝 曰 : 願 卒 聞 之 。岐 伯 曰 : 北 政 之 歲 , 少 陰 在 泉 , 則 寸 口 不 應 ; 厥 陰 在 泉, 則 右 不 應 ; 太 陰 在 泉 , 則 左 不 應 ; 南 政 之 歲 , 少 陰 司天 , 則 寸 口 不 應 ; 厥 陰 司 天 , 則 右 不 應 ; 太 陰 司 天 , 則左 不 應 ; 諸 不 應 者 反 其 診 則 見 矣 。
帝 曰 : 尺 候 何 如 ? 岐 伯 曰 : 北 政 之 歲 , 三 陰 在 下, 則 寸 不 應 , 三 陰 在 上 , 則 尺 不 應 。 南 政 之 歲 , 三 陰 在天 , 則 寸 不 應 , 三 陰 在 泉 , 則 尺 不 應 , 左 右 同 。 故 曰 知其 要 者 , 一 言 而 終 , 不 知 其 要 , 流 散 無 窮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善 。 天 地 之 氣 , 內 淫 而 病 何 如 ? 岐 伯 曰 :歲 厥 陰 在 泉 , 風 淫 所 勝 , 則 地 氣 不 明 , 平 野 昧 , 草 乃 早秀 。 民 病 洒 洒 振 寒 , 善 伸 數 欠 , 心 痛 支 滿 , 兩 脅 裏 急 ,飲 食 不 下 , 膈 咽 不 通 , 食 則 嘔 , 腹 脹 善 噫 , 得 後 與 氣 ,則 快 然 如 衰 , 身 體 皆 重 。
歲 少 陰 在 泉 , 熱 淫 所 勝 , 則 焰 浮 川 澤 , 陰 處 反 明。 民 病 腹 中 常 嗚 , 氣 上 沖 胸 、 喘 、 不 能 久 立 , 寒 熱 皮 膚痛 、 目 瞑 齒 痛 、 腫 、 惡 寒 發 熱 如 瘧 , 少 腹 中 痛 、 腹 大、 蟄 蟲 不 藏 。
歲 太 陰 在 泉 , 草 乃 早 榮 , 濕 淫 所 勝 , 則 埃 昏 岩 谷, 黃 反 見 黑 , 至 陰 之 交 。 民 病 飲 積 心 痛 , 耳 聾 , 渾 渾 焞焞 , 溢 腫 喉 痺 , 陰 病 血 見 , 少 腹 痛 腫 , 不 得 小 便 , 病 沖頭 痛 , 目 似 脫 , 項 似 拔 , 腰 似 折 , 髀 不 可 以 回 , 膕 如 結, ● 如 別 。
歲 少 陽 在 泉 , 火 淫 所 勝 , 則 焰 明 郊 野 , 寒 熱 更 至。 民 病 注 泄 赤 白 , 少 腹 痛 , 溺 赤 , 甚 則 血 便 , 少 陰 同 候。
歲 陽 明 在 泉 , 燥 淫 所 勝 , 則 霧 霧 清 瞑 。 民 病 喜 嘔, 嘔 有 苦 , 善 太 息 , 心 脅 痛 , 不 能 反 側 , 甚 則 嗌 干 , 面塵 , 身 無 膏 澤 , 足 外 反 熱 。
歲 太 陽 在 泉 , 寒 淫 所 勝 , 則 凝 肅 慘 栗 。 民 病 少 腹控 睪 引 腰 脊 , 上 沖 心 痛 , 血 見 嗌 痛 , 頷 腫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諸 氣 在 泉 , 風 淫於 內 , 治 以 辛 涼 , 佐 以 苦 ; 以 甘 緩 之 , 以 辛 散 之 ; 熱 淫於 內 , 治 以 咸 寒 , 佐 以 甘 苦 , 以 酸 收 之 , 以 苦 發 之 ; 濕淫 於 內 , 治 以 苦 熱 , 佐 以 酸 淡 , 以 苦 燥 之 , 以 淡 泄 之 ,火 淫 於 內 , 治 以 咸 冷 , 佐 以 苦 辛 , 以 酸 收 之 , 以 苦 發 之; 燥 淫 於 內 , 治 以 苦 溫 , 佐 以 甘 辛 , 以 苦 下 之 ; 寒 淫 於內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瀉 之 , 以 辛 潤 之 , 以 苦堅 之 。
帝 曰 : 善 。 天 氣 之 變 何 如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風 淫 所 勝 , 則 太 虛 埃 昏 , 雲 物 以 擾 , 寒 生 春 氣 , 流 水 不冰 。 民 病 胃 脘 當 心 而 痛 , 上 肢 兩 脅 , 膈 咽 不 通 , 飲 食 不下 , 舌 本 強 , 食 則 嘔 , 冷 泄 腹 脹 , 溏 泄 瘕 水 閉 , 蟄 蟲 不去 病 本 於 脾 。 沖 陽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陰 司 天 , 熱 淫 所 勝 , 怫 熱 至 , 火 行 其 政 。 民 病胸 中 煩 熱 , 溢 干 、 右 胠 滿 、 皮 膚 痛 , 寒 熱 咳 喘 , 大 雨 且至 、 唾 血 血 泄 、 鼽 衄 、 嚏 嘔 、 溺 色 變 , 甚 則 瘡 瘍 胕 腫 、肩 背 臂 臑 及 缺 盆 中 痛 , 心 痛 肺 ● , 腹 大 滿 , 膨 膨 而 喘 咳, 病 本 於 肺 , 尺 澤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陰 司 天 , 濕 淫 所 勝 , 則 沉 陰 且 布 , 雨 變 枯 槁 ,胕 腫 骨 痛 , 陰 痺 。 陰 痺 者 , 按 之 不 得 , 腰 脊 頭 項 痛 、 時眩 、 大 便 難 , 陰 氣 不 用 , 饑 不 欲 食 , 咳 唾 則 有 血 , 心 如懸 。 病 本 於 腎 , 太 溪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陽 司 天 , 火 淫 所 勝 , 則 溫 氣 流 行 , 金 政 不 平 。民 病 頭 痛 , 發 熱 惡 寒 而 瘧 , 熱 上 皮 膚 痛 , 色 變 黃 赤 , 傳而 為 水 , 身 面 胕 腫 、 腹 滿 仰 息 、 泄 注 赤 白 、 瘡 瘍 、 咳 唾血 、 煩 心 , 胸 中 熱 , 甚 則 鼽 衄 , 病 本 於 肺 。 天 府 絕 , 死不 治 。
陽 明 司 天 , 燥 淫 所 勝 , 則 木 乃 晚 榮 , 草 乃 晚 生 ,筋 骨 內 變 。 民 病 左 胠 脅 痛 , 寒 清 於 中 , 感 而 瘧 , 大 涼 革候 , 咳 、 腹 中 嗚 , 注 泄 鶩 溏 , 名 木 斂 生 , 菀 於 下 , 草 焦上 首 , 心 脅 暴 痛 , 不 可 反 側 , 嗌 干 面 塵 腰 痛 , 丈 夫 疝, 婦 人 少 腹 痛 , 目 昧 眥 , 瘍 瘡 痤 癰 , 蟄 蟲 來 見 , 病 本 於肝 。 太 沖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陽 司 天 , 寒 淫 所 勝 , 則 寒 氣 反 至 , 水 且 冰 , 血變 於 中 , 發 為 癰 瘍 。 民 病 厥 心 痛 , 嘔 血 、 血 泄 、 鼽 衄 ,善 悲 , 時 眩 仆 。 運 火 炎 烈 , 雨 暴 乃 雹 。 胸 腹 滿 、 手 熱 肘攣 , 掖 腫 、 心 淡 淡 大 動 , 胸 脅 胃 脘 不 安 、 面 赤 目 黃 、 善噫 嗌 干 , 甚 則 色 ● , 渴 而 欲 飲 , 病 本 於 心 。 神 門 絕 , 死不 治 。
所 謂 動 氣 , 知 其 臟 也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司 天 之 氣 , 風 淫所 勝 , 平 以 辛 涼 , 佐 以 苦 甘 , 以 甘 緩 之 , 以 酸 瀉 之 。 熱淫 所 勝 , 平 以 咸 寒 , 佐 以 苦 甘 , 以 酸 收 之 。 濕 淫 所 勝 ,平 以 苦 熱 , 佐 以 酸 辛 , 以 苦 燥 之 , 以 淡 泄 之 。 濕 上 甚 而熱 , 治 以 苦 溫 , 佐 以 甘 辛 , 以 汗 為 故 而 止 。 火 淫 所 勝 ,平 以 酸 冷 , 佐 以 苦 甘 , 以 酸 收 之 , 以 苦 發 之 , 以 酸 復 之。 熱 淫 同 。 燥 淫 所 勝 , 平 以 苦 濕 , 佐 以 酸 辛 , 以 苦 下 之。 寒 淫 所 勝 , 平 以 辛 熱 , 佐 以 甘 苦 , 以 鹹 瀉 之 。
帝 曰 : 善 。 邪 氣 反 勝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風 司於 地 , 清 反 勝 之 , 治 以 酸 溫 , 佐 以 苦 甘 , 以 辛 平 之 。 熱司 於 地 , 寒 反 勝 之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平 之 。濕 司 於 地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苦 冷 , 佐 以 咸 甘 以 苦 平 之 。。 火 司 於 地 , 寒 反 勝 之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平之 。 燥 司 於 地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平 寒 , 佐 以 苦 甘 , 以 酸平 之 , 以 和 為 利 。 寒 司 於 地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咸 冷 , 佐以 甘 辛 , 以 苦 平 之 。
帝 曰 : 其 司 天 邪 勝 何 如 ? 岐 伯 曰 : 風 化 於 天 , 清反 勝 之 , 治 以 酸 溫 , 佐 以 甘 苦 。 熱 化 於 天 , 寒 反 勝 之 ,治 以 甘 溫 , 佐 以 苦 酸 辛 。 濕 化 於 天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苦寒 , 佐 以 苦 酸 。 火 化 於 天 , 寒 反 勝 之 ,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苦 辛 。 燥 化 於 天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辛 寒 , 佐 以 苦 甘 。 寒化 於 天 , 熱 反 勝 之 , 治 以 鹹 冷 , 佐 以 苦 辛 。
帝 曰 : 六 氣 相 勝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勝 , 耳 嗚頭 眩 , 憒 憒 欲 吐 , 胃 膈 如 寒 。 大 風 數 舉 , õ 蟲 不 滋 。 胠脅 氣 并 , 化 而 為 熱 , 小 便 黃 赤 , 胃 脘 當 心 而 痛 , 上 肢 兩脅 , 腸 嗚 飧 泄 , 少 腹 痛 , 注 下 赤 白 , 甚 則 嘔 吐 , 膈 咽 不通 。
少 陰 之 勝 , 心 下 熱 , 善 饑 , 齊 下 反 動 , 氣 游 三 焦。 炎 暑 至 , 木 乃 津 , 草 乃 萎 。 嘔 逆 躁 煩 、 腹 滿 痛 、 溏 泄, 傳 為 赤 沃 。
太 陰 之 勝 , 火 氣 內 鬱 , 瘡 瘍 於 中 , 流 散 於 外 , 病在 胠 脅 , 甚 則 心 痛 , 熱 格 , 頭 痛 、 喉 痺 、 項 強 。 獨 勝 則濕 氣 內 鬱 , 寒 迫 下 焦 , 痛 留 頂 , 互 引 眉 間 , 胃 滿 。 雨 數至 , 燥 化 乃 見 。 少 腹 滿 , 腰 脽 重 強 , 內 不 便 , 善 注 泄 ,足 下 溫 , 頭 重 , 足 脛 胕 腫 , 飲 發 於 中 , 胕 腫 於 上 。
少 陽 之 勝 , 熱 客 於 胃 , 煩 心 、 心 痛 、 目 赤 , 欲 嘔、 嘔 酸 、 善 饑 、 耳 痛 、 溺 赤 、 善 驚 、 譫 妄 。 暴 熱 消 爍 ,草 萎 水 涸 , 介 蟲 乃 屈 。 少 腹 痛 , 下 沃 赤 白 。
陽 明 之 勝 , 清 發 於 中 , 左 胠 脅 痛 、 溏 泄 、 內 為 嗌塞 、 外 發 疝 。 大 涼 肅 殺 , 華 英 改 容 , 毛 蟲 乃 殃 。 胸 中不 便 , 嗌 塞 而 咳 。
太 陽 之 勝 , 凝 慄 且 至 , 非 時 水 冰 , 羽 乃 後 化 。 痔瘧 發 , 寒 厥 入 胃 則 內 生 心 痛 , 陰 中 乃 瘍 , 隱 曲 不 利 , 互引 陰 股 , 筋 肉 拘 苛 , 血 脈 凝 泣 , 絡 滿 色 變 , 或 為 血 泄 ,皮 膚 否 腫 , 腹 滿 食 減 , 熱 反 上 行 , 頭 項 囪 頂 腦 戶 中 痛 ,目 如 脫 ; 寒 入 下 焦 , 傳 為 濡 瀉 。
帝 曰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勝 , 治 以 甘 清, 佐 以 苦 辛 , 以 酸 瀉 之 。 少 陰 之 勝 , 治 以 辛 寒 , 佐 以 苦咸 , 以 甘 瀉 之 , 太 陰 之 勝 , 治 以 咸 熱 , 佐 以 辛 甘 , 以 苦瀉 之 。 少 陽 之 勝 , 治 以 辛 寒 , 佐 以 甘 咸 , 以 甘 瀉 之 。 陽明 之 勝 , 治 以 酸 溫 , 佐 以 辛 甘 , 以 苦 泄 之 。 太 陽 之 勝 ,治 以 甘 熱 , 佐 以 辛 酸 , 以 咸 瀉 之 。
帝 曰 : 六 氣 之 復 何 如 ? 岐 伯 曰 : 悉 乎 哉 問 也 。 厥陰 之 復 , 少 腹 堅 滿 , 裏 急 暴 痛 。 偃 木 飛 沙 , õ 蟲 不 榮 。厥 心 痛 , 汗 發 嘔 吐 , 飲 食 不 入 , 入 而 復 出 , 筋 骨 掉 眩 清厥 , 甚 則 入 脾 , 食 痺 而 吐 。 沖 陽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陰 之 復 , 懊 熱 內 作 , 煩 燥 鼽 嚏 , 少 腹 絞 痛 , 火見 燔 , 嗌 燥 分 注 時 止 , 氣 動 於 左 , 上 行 於 右 , 咳 、 皮膚 痛 、 暴 喑 、 心 痛 、 鬱 冒 不 知 人 , 乃 洒 淅 惡 寒 振 栗 , 譫妄 , 寒 已 而 熱 , 渴 而 欲 飲 , 少 氣 骨 痿 , 隔 腸 不 便 , 外 為浮 腫 , 噦 噫 。 赤 氣 後 化 , 流 水 不 冰 , 熱 氣 大 行 , 介 蟲 不復 。 病 痱 胗 瘡 瘍 、 癰 疽 痤 痔 , 甚 則 入 , 肺 , 咳 而 鼻 淵 。天 府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陰 之 復 , 濕 度 乃 舉 , 體 重 中 滿 , 食 飲 不 化 , 陰氣 上 厥 , 胸 中 不 便 , 飲 發 於 中 , 咳 喘 有 聲 。 大 雨 時 行 ,鱗 見 於 陸 , 頭 頂 痛 重 , 而 掉 瘈 尤 甚 , 嘔 而 密 默 , 唾 吐 清液 , 甚 則 入 腎 竅 , 瀉 無 度 。 太 溪 絕 , 死 不 治 。
少 陽 之 復 , 大 熱 將 至 , 枯 燥 燔 熱 , 介 蟲 乃 耗 。 驚瘈 咳 衄 , 心 熱 煩 燥 , 便 數 憎 風 , 厥 氣 上 行 , 面 如 浮 埃 ,目 乃 瘈 ; 火 氣 內 發 , 上 為 口 糜 、 嘔 逆 、 血 溢 、 血 泄 ,發 而 為 瘧 , 惡 寒 鼓 栗 , 寒 極 反 熱 , 溢 絡 焦 槁 , 渴 引 水 漿, 色 變 黃 赤 , 少 氣 脈 萎 , 化 而 為 水 , 傳 為 胕 腫 , 甚 則 入肺 , 咳 而 血 泄 。 尺 澤 絕 , 死 不 治 。
陽 明 之 復 , 清 氣 大 舉 , 森 木 蒼 乾 , 毛 蟲 乃 厲 。 病生 胠 脅 , 氣 歸 於 左 , 善 太 息 , 甚 則 心 痛 , 否 滿 腹 脹 而 泄, 嘔 苦 咳 噦 煩 心 , 病 在 膈 中 , 頭 痛 , 甚 則 入 肝 , 驚 駭 筋攣 。 太 沖 絕 , 死 不 治 。
太 陽 之 復 , 厥 氣 上 行 , 水 凝 雨 冰 , 羽 蟲 乃 死 。 心胃 生 寒 , 胸 膈 不 利 , 心 痛 否 滿 , 頭 痛 善 悲 , 時 眩 仆 食 減, 腰 脽 反 痛 , 屈 伸 不 便 , 地 裂 冰 堅 , 陽 光 不 治 , 少 腹 控睪 , 引 腰 脊 , 上 沖 心 , 唾 出 清 水 , 及 為 噦 噫 , 甚 則 入 心, 善 忘 善 悲 。 神 門 絕 , 死 不 治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復 , 治 以酸 寒 , 佐 以 甘 辛 , 以 酸 瀉 之 , 以 甘 緩 之 。
少 陰 之 復 , 治 以 咸 寒 , 佐 以 苦 辛 , 以 甘 瀉 之 , 以酸 收 之 , 辛 苦 發 之 , 以 咸 軟 之 。
太 陰 之 復 , 治 以 苦 熱 , 佐 以 酸 辛 , 以 苦 瀉 之 , 燥之 、 泄 之 。
少 陽 之 復 , 治 以 咸 冷 , 佐 以 苦 辛 , 以 咸 軟 之 , 以酸 收 之 , 辛 苦 發 之 ; 發 不 遠 熱 , 無 犯 溫 涼 。 少 陰 同 法 。
陽 明 之 復 , 治 以 辛 溫 , 佐 以 苦 甘 , 以 苦 泄 之 , 以苦 下 之 , 以 酸 補 之 。
太 陽 之 復 , 治 以 咸 熱 , 佐 以 甘 辛 , 以 苦 堅 之 。
治 諸 勝 復 , 寒 者 熱 之 , 熱 者 寒 之 , 溫 者 清 之 , 清者 溫 之 , 散 者 收 之 , 抑 者 散 之 , 燥 者 潤 之 , 急 者 緩 之 ,堅 者 軟 之 , 脆 者 堅 之 , 衰 者 補 之 , 強 者 瀉 之 , 各 安 其 氣, 必 清 必 靜 , 則 病 氣 衰 去 , 歸 其 所 宗 , 此 治 之 大 體 也 。
帝 曰 : 善 。 氣 之 上 下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身 半 以 上其 氣 三 矣 , 天 之 分 也 , 天 氣 主 之 ; 身 半 以 下 , 其 氣 三 矣, 地 之 分 也 , 地 氣 主 之 。 以 名 命 氣 , 以 氣 命 處 , 而 言 其病 半 , 所 謂 天 樞 也 。
故 上 勝 而 下 俱 病 者 , 以 地 名 之 ; 下 勝 而 上 俱 病 者, 以 天 名 之 。 所 謂 勝 至 , 報 氣 屈 伏 而 未 發 也 。 復 至 則 不以 天 地 異 名 , 皆 如 復 氣 為 法 也 。
帝 曰 : 勝 復 之 動 , 時 有 常 乎 ? 氣 有 必 乎 ? 岐 伯 曰: 時 有 常 位 , 而 氣 無 必 也 。 帝 曰 : 願 聞 其 道 也 。 岐 伯 曰: 初 氣 終 三 氣 , 天 氣 主 之 , 勝 之 常 也 ; 四 氣 盡 終 氣 , 地氣 主 之 , 復 之 常 也 。 有 勝 則 復 , 無 勝 則 否 。
帝 曰 : 善 。 復 已 而 勝 何 如 ? 岐 伯 曰 : 勝 至 而 復 ,無 常 數 也 , 衰 乃 止 耳 。 復 已 而 勝 , 不 復 則 害 , 此 傷 生 也。
帝 曰 : 復 而 反 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居 非 其 位 , 不 相得 也 。 大 復 其 勝 , 則 主 勝 之 , 故 反 病 也 , 所 謂 火 燥 熱 也。
帝 曰 : 治 之 何 如 ? 岐 伯 曰 : 夫 氣 之 勝 也 , 微 者 隨之 , 甚 者 制 之 ; 氣 之 復 也 , 和 者 平 之 , 暴 者 奪 之 。 皆 隨勝 氣 , 安 其 屈 伏 , 無 問 其 數 , 以 平 為 期 , 此 其 道 也 。
帝 曰 : 善 。 客 主 之 勝 復 奈 何 ? 岐 伯 曰 : 客 主 之 氣, 勝 而 無 負 也 。 帝 曰 : 其 逆 從 何 如 ? 岐 伯 曰 : 主 勝 逆 ,客 勝 從 , 天 之 道 也 。
帝 曰 : 其 生 病 何 如 ? 岐 伯 曰 : 厥 陰 司 天 , 客 勝 則耳 嗚 掉 眩 , 甚 則 咳 , 主 勝 則 胸 脅 痛 , 舌 難 以 言 。
少 陰 司 天 , 客 勝 則 鼽 、 嚏 、 頸 項 強 、 肩 背 瞀 熱 、頭 痛 、 少 氣 , 發 熱 、 耳 聾 、 目 瞑 , 甚 則 胕 腫 、 血 溢 、 瘡瘍 、 咳 喘 。 主 勝 則 心 熱 煩 躁 , 甚 則 脅 痛 支 滿 。
太 陰 司 天 , 客 勝 則 首 面 胕 腫 , 呼 吸 氣 喘 。 主 勝 則胸 腹 滿 , 食 已 而 瞀 。
少 陽 司 天 , 客 勝 則 丹 胗 外 發 , 及 為 丹 熛 、 瘡 瘍 、嘔 逆 、 喉 痺 、 頭 痛 、 溢 腫 、 耳 聾 、 血 溢 、 內 為 瘈 瘲 。 主勝 則 胸 滿 、 咳 、 仰 息 , 甚 而 有 血 , 手 熱 。
陽 明 司 天 , 清 復 內 餘 , 則 咳 、 衄 、 嗌 塞 、 心 鬲 中熱 , 咳 不 止 , 而 白 血 出 者 死 。
太 陽 司 天 , 客 勝 則 胸 中 不 利 , 出 清 涕 , 感 寒 則 咳, 主 勝 則 喉 嗌 中 鳴 。
厥 陰 在 泉 , 客 勝 則 大 關 節 不 利 , 內 為 痙 強 拘 瘈 ,外 為 不 便 ; 主 勝 則 筋 骨 繇 并 , 腰 腹 時 痛 。
少 陰 在 泉 , 客 勝 則 腰 痛 、 尻 、 股 、 膝 、 髀 、 ● 、 ● 、 足 痛 , 瞀 熱 以 酸 , 胕 腫 不 能 久 立 , 溲 便 變 。 主 勝 則厥 氣 上 行 , 心 痛 發 熱 , 鬲 中 , 眾 痺 皆 作 , 發 於 胠 脅 , 魄汗 不 藏 , 四 逆 而 起 。
太 陰 在 泉 , 客 勝 則 足 痿 下 重 , 便 溲 不 時 ; 濕 客 下焦 , 發 而 濡 瀉 及 為 腫 隱 曲 之 疾 。 主 勝 則 寒 氣 逆 滿 , 食 飲不 下 , 甚 則 為 疝 。
少 陽 在 泉 , 客 勝 則 腰 腹 痛 而 反 惡 寒 , 甚 則 下 白 溺白 ; 主 勝 則 熱 反 上 行 , 而 客 於 心 , 心 痛 發 熱 , 格 中 而 嘔, 少 陰 同 候 。
陽 明 在 泉 , 客 勝 則 清 氣 動 下 , 少 腹 堅 滿 , 而 數 便瀉 。 主 勝 則 腰 重 腹 痛 , 少 腹 生 寒 , 下 為 鶩 溏 , 則 寒 厥 於腸 , 上 沖 胸 中 , 甚 則 喘 , 不 能 久 立 。
太 陽 在 泉 , 寒 復 內 餘 , 則 腰 尻 痛 , 屈 伸 不 利 , 股脛 足 膝 中 痛 。
帝 曰 : 善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舉 之 , 有 餘 折 之 , 不 足 補 之 , 佐 以 所 利 , 和 以 所 宜 , 必安 其 主 客 , 適 其 寒 溫 , 同 者 逆 之 , 異 者 從 之 。
帝 曰 : 治 寒 以 熱 , 治 熱 以 寒 , 氣 相 得 者 逆 之 , 不相 得 者 從 之 , 余 以 知 之 矣 。 其 於 正 味 何 如 ? 岐 伯 曰 : 木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酸 , 其 補 以 辛 ; 火 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甘 ,其 補 以 鹹 ; 土 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苦 , 其 補 以 甘 ; 金 味 之 主, 其 補 以 酸 ; 水 位 之 主 , 其 瀉 以 鹹 , 其 補 以 苦 。
厥 陰 之 客 , 以 辛 補 之 , 以 酸 瀉 之 , 以 甘 緩 之 , 少陰 之 客 , 以 鹹 補 之 , 以 甘 瀉 之 , 以 鹹 收 之 ; 太 陰 之 客 ,以 甘 補 之 , 以 苦 瀉 之 , 以 甘 緩 之 。 少 陽 之 客 , 以 鹹 補 之, 以 甘 瀉 之 , 以 鹹 軟 之 。 陽 明 之 客 , 以 酸 補 之 , 以 辛 瀉之 , 以 苦 泄 之 ; 太 陽 之 客 , 以 苦 補 之 , 以 鹹 瀉 之 , 以 苦堅 之 , 以 辛 潤 之 , 開 發 腠 理 , 致 津 液 通 氣 也 。
帝 曰 : 善 。 願 聞 陰 陽 之 三 也 。 何 謂 ? 岐 伯 曰 : 氣有 多 少 異 用 也 。
帝 曰 : 陽 明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兩 陽 合 明 也 。
帝 曰 : 厥 陰 何 也 ? 岐 伯 曰 : 兩 陰 交 盡 也 。
帝 曰 : 氣 有 多 少 , 病 有 盛 衰 , 治 有 緩 急 , 方 有 大小 , 願 聞 其 約 奈 何 ? 岐 伯 曰 : 氣 有 高 下 , 病 有 遠 近 , 證有 中 外 , 治 有 輕 重 , 適 其 至 所 為 故 也 。
大 要 也 , 君 一 臣 二 , 奇 之 制 也 ; 君 二 臣 四 , 偶 之制 也 ; 君 二 臣 三 , 奇 之 制 也 ; 君 二 臣 六 , 偶 之 制 也 。
故 曰 : 近 者 奇 之 , 遠 者 偶 之 ; 汗 者 不 以 奇 , 下 者不 以 偶 ; 補 上 治 上 制 以 緩 , 補 下 治 下 制 以 急 ; 急 則 氣 味厚 , 緩 則 氣 味 薄 , 適 其 至 所 , 此 之 謂 也 。
病 所 遠 而 中 道 氣 味 之 者 , 貪 而 過 之 , 無 越 其 制 度也 。 是 故 平 氣 之 道 , 近 而 奇 偶 , 制 小 其 服 也 ; 遠 而 奇 偶, 制 大 其 服 也 ; 大 則 數 少 , 小 則 數 多 , 多 則 九 之 , 少 則二 之 。
奇 之 不 去 則 偶 之 , 是 謂 重 方 ; 偶 之 不 去 則 反 佐 以取 之 , 所 謂 寒 熱 溫 涼 反 從 其 病 也 。
帝 曰 : 善 。 病 生 於 本 , 余 知 之 矣 。 生 於 標 者 , 治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病 反 其 本 , 得 標 之 病 , 治 反 其 本 , 得標 之 方 。
帝 曰 : 善 。 六 氣 之 勝 , 何 以 候 之 ? 岐 伯 曰 : 乘 其至 也 ; 清 氣 大 來 , 燥 之 勝 也 , 風 木 受 邪 , 肝 病 生 焉 ; 熱氣 大 來 , 火 之 勝 也 , 金 燥 受 邪 , 肺 病 生 焉 ; 寒 氣 大 來 ,水 之 勝 也 , 火 熱 受 邪 , 心 病 生 焉 ; 濕 氣 大 來 , 土 之 勝 也, 寒 水 受 邪 , 腎 病 生 焉 ; 風 氣 大 來 , 木 之 勝 也 , 土 濕 受邪 脾 病 生 焉 。 所 謂 感 邪 而 生 病 也 。 乘 年 之 虛 , 則 邪 甚 也。 失 時 之 和 亦 邪 甚 也 。 遇 月 之 空 , 亦 邪 甚 也 。 重 感 於 邪, 則 病 危 矣 。 有 勝 之 氣 , 其 來 必 復 也 。
帝 曰 : 其 脈 至 何 如 ? 岐 伯 曰 : 厥 陰 之 至 其 脈 弦 ,少 陰 之 至 其 脈 鉤 , 太 陰 之 至 其 脈 沉 , 少 陽 之 至 大 而 浮 ,陽 明 之 至 短 而 澀 , 太 陽 之 至 大 而 長 。 至 而 和 則 平 , 至 而甚 則 病 , 至 而 反 者 病 , 至 而 不 至 者 病 , 未 至 而 至 者 病 。陰 陽 易 者 危 。
帝 曰 : 六 氣 標 本 所 從 不 同 奈 何 ? 岐 伯 曰 : 氣 有 從本 者 , 有 從 標 本 者 , 有 不 從 標 本 者 也 。 帝 曰 : 願 卒 聞 之。 岐 伯 曰 : 少 陽 太 陰 從 本 , 少 陰 太 陽 從 本 從 標 , 陽 明 厥陰 不 從 標 本 , 從 乎 中 也 。 故 從 本 者 化 生 於 本 , 從 標 本 者有 標 本 之 化 , 從 中 者 以 中 氣 為 化 也 。
帝 曰 : 脈 從 而 病 反 者 , 其 診 何 如 ? 岐 伯 曰 : 脈 至而 從 , 按 之 不 鼓 , 諸 陽 皆 然 。 帝 曰 : 諸 陰 之 反 , 其 脈 何如 ? 岐 伯 曰 : 脈 至 而 從 , 按 之 鼓 甚 而 盛 也 。
是 故 百 病 之 起 有 生 於 本 者 , 有 生 於 標 者 , 有 生 於中 氣 者 , 有 取 本 而 得 者 , 有 取 標 而 得 者 , 有 取 中 氣 而 得者 , 有 取 標 本 而 得 者 , 有 逆 取 而 得 者 , 有 從 取 而 得 者 。逆 , 正 順 也 , 若 順 , 逆 也 。
故 曰 : 知 標 與 本 , 用 之 不 殆 , 明 知 逆 順 , 正 行 無問 , 此 之 謂 也 。 不 知 是 者 , 不 足 以 言 診 , 足 以 亂 經 。 故大 要 曰 : 粗 工 嘻 嘻 , 以 為 可 知 , 言 熱 末 已 , 寒 病 復 始 ,同 氣 異 形 , 迷 診 亂 經 , 此 之 謂 也 。
夫 標 本 之 道 要 而 博 , 小 而 大 , 可 以 言 一 而 知 百 病之 害 , 言 標 與 本 , 易 而 無 損 , 察 本 與 標 , 氣 可 令 調 , 明知 勝 復 , 為 萬 民 式 , 天 之 道 畢 矣 。
帝 曰 : 勝 復 之 變 , 早 晏 何 如 ? 岐 伯 曰 : 夫 所 勝 者勝 至 已 病 , 病 已 慍 慍 而 復 已 萌 也 。 夫 所 復 者 , 勝 盡 而 起, 得 位 而 甚 , 勝 有 微 甚 , 復 有 少 多 , 勝 和 而 和 , 勝 虛 而虛 , 天 之 常 也 。
帝 曰 : 勝 復 之 作 , 動 不 當 位 , 或 後 時 而 至 , 其 故何 也 ? 岐 伯 曰 : 夫 氣 之 生 與 其 化 衰 盛 異 也 。 寒 暑 溫 涼 盛衰 之 用 , 其 在 四 維 , 故 陽 之 動 始 於 溫 , 盛 於 暑 ; 陰 之 動始 於 清 , 盛 於 寒 ; 春 夏 秋 冬 各 差 其 分 。 故 大 要 曰 : 彼 春之 暖 ; 為 夏 之 暑 ; 彼 秋 之 忿 , 為 冬 之 怒 。 謹 按 四 維 , 斥候 皆 歸 , 其 終 可 見 , 其 始 可 知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差 有 數 乎 ? 岐 伯 曰 : 又 凡 三 十 度 也 。
帝 曰 : 其 脈 應 皆 何 如 ? 岐 伯 曰 : 差 同 正 法 , 待 時而 去 也 。 脈 要 曰 : 春 不 沉 , 夏 不 弦 , 冬 不 澀 , 秋 不 數 ,是 謂 四 塞 。 沉 甚 曰 病 , 弦 甚 曰 病 , 澀 甚 曰 病 , 數 甚 曰 病, 參 見 曰 病 , 復 見 曰 病 , 未 去 而 去 曰 病 , 去 而 不 去 曰 病, 反 者 死 。 故 曰 氣 之 相 守 司 也 , 如 權 衡 之 不 得 相 失 也 。夫 陰 陽 之 氣 清 淨 , 則 生 化 治 , 動 則 苛 疾 起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幽 明 何 如 ? 岐 伯 曰 : 兩 陰 交 盡 故 曰 幽 , 兩陽 合 明 故 曰 明 。 幽 明 之 配 , 寒 暑 之 異 也 。 帝 曰 : 分 至 何如 ? 岐 伯 曰 : 氣 至 之 謂 至 , 氣 分 之 謂 分 。 至 則 氣 同 , 分則 氣 異 , 所 謂 天 地 之 正 紀 也 。
帝 曰 : 夫 子 言 春 秋 氣 始 於 前 , 冬 夏 氣 始 於 後 , 余已 知 之 矣 。 然 六 氣 往 復 , 主 歲 不 常 也 , 其 補 瀉 奈 何 ? 岐伯 曰 : 上 下 所 主 , 隨 其 攸 利 , 正 其 味 , 則 其 要 也 。 左 右同 法 。 大 要 曰 : 少 陽 之 主 , 先 甘 後 鹹 ; 陽 明 之 主 , 先 辛後 酸 ; 太 陽 之 主 , 先 鹹 後 苦 ; 厥 陰 之 主 , 先 酸 後 辛 ; 少陰 之 主 , 先 甘 後 鹹 ; 太 陰 之 主 , 先 苦 後 甘 。 佐 以 所 利 ,資 以 所 生 , 是 謂 得 氣 。
帝 曰 : 善 。 夫 百 病 之 生 也 , 皆 生 於 風 寒 暑 濕 燥 火, 以 之 化 之 變 也 。 經 言 盛 者 瀉 之 , 虛 則 補 之 , 余 錫 以 方士 , 而 方 士 用 之 尚 未 能 十 全 , 余 欲 令 要 道 必 行 , 桴 鼓 相應 , 猶 拔 刺 雪 汗 , 工 巧 神 聖 , 可 得 聞 乎 ? 岐 伯 曰 : 審 察病 機 , 無 失 氣 宜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願 聞 病 機 何 如 ? 岐 伯 曰 : 諸 風 掉 眩 , 皆 屬於 肝 ; 諸 寒 收 引 , 皆 屬 於 腎 ; 諸 氣 膹 鬱 , 皆 屬 於 肺 ; 諸濕 腫 滿 , 皆 屬 於 脾 ; 諸 熱 瞀 瘈 , 皆 屬 於 火 ; 諸 痛 癢 瘡 ,皆 屬 於 心 ; 諸 厥 固 泄 , 皆 屬 於 下 ; 諸 痿 喘 嘔 , 皆 屬 於 上, 諸 禁 鼓 栗 。 如 喪 神 守 , 皆 屬 於 火 ; 諸 痙 項 強 , 皆 屬 於濕 ; 諸 逆 沖 上 , 皆 屬 於 火 ; 諸 脹 腹 大 , 皆 屬 於 熱 ; 諸 燥狂 越 , 皆 屬 於 火 ; 諸 暴 強 直 , 皆 屬 於 風 ; 諸 病 有 聲 , 鼓之 如 鼓 , 皆 屬 於 熱 ; 諸 病 胕 腫 , 疼 酸 驚 駭 , 皆 屬 於 火 ;諸 轉 反 戾 , 水 液 渾 濁 , 皆 屬 於 熱 ; 諸 病 水 液 , 澄 徹 清 冷, 皆 屬 於 寒 , 諸 嘔 吐 酸 , 暴 注 下 迫 , 皆 屬 於 熱 。
故 大 要 曰 : 謹 守 病 機 , 各 司 其 屬 , 有 者 求 之 , 無者 求 之 , 盛 者 責 之 , 虛 者 責 之 , 必 先 五 勝 , 疏 其 血 氣 ,令 其 調 達 , 而 致 和 平 , 此 之 謂 也 。
帝 曰 : 善 。 五 味 陰 陽 之 用 何 如 ? 岐 伯 曰 : 辛 甘 發散 為 陽 , 酸 苦 涌 泄 為 陰 , 鹹 味 涌 泄 為 陰 , 淡 味 滲 泄 為 陽。 六 者 或 收 或 散 , 或 緩 或 急 , 或 燥 或 潤 或 軟 或 堅 , 以 所利 而 行 之 , 調 其 氣 使 其 平 也 。
帝 曰 : 非 調 氣 而 得 者 , 治 之 奈 何 ? 有 毒 無 毒 , 何先 何 後 , 願 聞 其 道 。 岐 伯 曰 : 有 毒 無 毒 , 所 治 為 主 , 適大 小 為 制 也 。
帝 曰 : 請 言 其 制 ? 岐 伯 曰 : 君 一 臣 二 , 制 之 小 也; 君 一 臣 三 佐 五 , 制 之 中 也 , 君 一 臣 三 佐 九 , 制 之 大 也。
寒 者 熱 之 , 熱 者 寒 之 , 微 者 逆 之 , 甚 者 從 之 , 堅者 削 之 , 客 者 除 之 , 勞 者 溫 之 , 結 者 散 之 , 留 者 攻 之 ,燥 者 濡 之 , 急 者 緩 之 , 散 者 收 之 , 損 者 溫 之 , 逸 者 行 之, 驚 者 平 之 , 上 之 下 之 , 摩 之 浴 之 , 薄 之 劫 之 , 開 之 發之 , 適 事 為 故 。
帝 曰 : 何 謂 逆 從 ? 岐 伯 曰 : 逆 者 正 治 , 從 者 反 治, 從 少 從 多 , 觀 其 事 也 。
帝 曰 : 反 治 何 謂 ? 岐 伯 曰 : 熱 因 寒 用 , 寒 因 熱 用, 塞 因 塞 用 , 通 因 通 用 , 必 伏 其 所 主 , 而 先 其 所 因 , 其始 則 同 , 其 終 則 異 , 可 使 破 積 , 可 使 潰 堅 , 可 使 氣 和 ,可 使 必 已 。
帝 曰 : 善 。 氣 調 而 得 者 何 如 ? 岐 伯 曰 : 逆 之 從 之, 逆 而 從 之 , 從 而 逆 之 , 疏 氣 令 調 , 則 其 道 也 。
帝 曰 : 善 。 病 之 中 外 何 如 ? 岐 伯 曰 : 從 內 之 外 者, 調 其 內 , 從 外 之 內 者 , 治 其 外 ; 從 內 之 外 而 盛 於 外 者, 先 調 其 內 而 後 治 其 外 , 從 外 之 內 而 盛 於 內 者 , 先 治 其外 而 後 調 其 內 ; 中 外 不 相 及 , 則 治 主 病 。
帝 曰 : 善 。 火 熱 復 , 惡 寒 發 熱 , 有 如 瘧 狀 , 或 一日 發 , 或 間 數 日 發 , 其 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勝 復 之 氣 , 會遇 之 時 , 有 多 少 也 。 陰 氣 多 而 陽 氣 少 , 則 其 發 日 遠 ; 陽氣 多 而 陰 氣 少 , 則 其 發 日 近 。 此 勝 復 相 薄 , 盛 衰 之 節 ,瘧 亦 同 法 。
帝 曰 : 論 言 治 寒 以 熱 , 治 熱 以 寒 , 而 方 士 不 能 廢繩 墨 而 更 其 道 也 。 有 病 熱 者 寒 之 而 熱 , 有 病 寒 者 熱 之 而寒 , 二 者 皆 在 , 新 病 復 起 , 奈 何 治 ? 岐 伯 曰 : 諸 寒 之 而熱 者 , 取 之 陰 ; 熱 之 而 寒 者 , 取 之 陽 ; 所 謂 求 其 屬 也 。
帝 曰 : 善 。 服 寒 而 反 熱 , 服 熱 而 反 寒 , 其 故 何 也? 岐 伯 曰 : 治 其 王 氣 是 以 反 也 。
帝 曰 : 不 治 王 而 然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悉 乎 哉 問 也。 不 治 五 味 屬 也 。 夫 五 味 入 胃 , 各 歸 所 喜 , 攻 酸 先 入 肝, 苦 先 入 心 , 甘 先 入 脾 , 辛 先 入 肺 , 鹹 先 入 腎 , 久 而 增氣 , 物 化 之 常 也 。 氣 增 而 久 , 夭 之 由 也 。
帝 曰 : 善 。 方 制 君 臣 , 何 謂 也 ? 岐 伯 曰 : 主 病 之謂 君 , 佐 君 之 謂 臣 , 應 臣 之 謂 使 , 非 上 下 三 品 之 謂 也 。
帝 曰 : 三 品 何 謂 ? 岐 伯 曰 : 所 以 明 善 惡 之 殊 貫 也。
帝 曰 : 善 。 病 之 中 外 何 如 ? 岐 伯 曰 : 調 氣 之 方 ,必 別 陰 陽 , 定 其 中 外 , 各 守 其 鄉 。 內 者 內 治 , 外 者 外 治, 微 者 調 之 , 其 次 平 之 , 盛 者 奪 之 , 汗 者 下 之 , 寒 熱 溫涼 , 衰 之 以 屬 , 隨 其 攸 利 , 謹 道 如 法 , 萬 舉 萬 全 , 氣 血正 平 , 長 有 天 命 。 帝 曰 : 善 。
著 至 教 論 篇 第 七 十 五
黃 帝 坐 明 堂 召 雷 公 而 問 之 曰 : 子 知 醫 之 道 乎 ? 雷 公對 曰 : 誦 而 頗 能 解 , 解 而 未 能 別 , 別 而 未 能 明 , 明 而 未能 彰 , 足 以 治 群 僚 , 不 足 至 侯 王 。 願 得 受 樹 天 之 度 , 四時 陰 陽 合 之 , 別 星 辰 與 日 月 光 , 以 彰 經 衡 , 後 世 益 明 ,上 通 神 農 , 著 至 教 , 疑 於 二 皇 。
帝 曰 : 善 。 無 失 之 , 此 皆 陰 陽 表 裏 , 上 下 雌 雄 相輸 應 也 。 而 道 上 知 天 文 , 下 知 地 理 , 中 知 人 事 , 可 以 長久 , 以 教 眾 庶 , 亦 不 疑 殆 , 醫 道 論 篇 , 可 傳 後 世 , 可 以為 寶 。
雷 公 曰 : 請 受 道 諷 誦 用 解 。 帝 曰 : 子 不 聞 陰 陽 傳乎 ? 曰 : 不 知 。 曰 : 夫 三 陽 天 為 業 。 上 下 無 常 , 合 而 病至 , 偏 害 陰 陽 。
雷 公 曰 : 三 陽 莫 當 , 請 聞 其 解 。 帝 曰 : 三 陽 獨 至者 , 是 三 陽 並 至 , 並 至 如 風 雨 , 上 為 巔 疾 , 下 為 漏 病 。外 無 期 , 內 無 正 , 不 中 經 紀 , 診 無 上 下 以 書 別 。
雷 公 曰 : 臣 治 疏 愈 , 說 意 而 已 。 帝 曰 : 三 陽 者 至陽 也 , 積 並 則 為 驚 , 病 起 疾 風 , 至 如 礔 , 九 竅 皆 塞 ,陽 氣 滂 溢 , 乾 嗌 喉 塞 。 並 於 陰 則 上 下 無 常 , 薄 為 腸 澼 ,此 謂 三 陽 直 心 , 坐 不 得 起 臥 者 , 便 身 全 三 陽 之 病 。
且 以 知 天 下 , 何 以 別 陰 陽 , 應 四 時 , 合 之 五 行 。
雷 公 曰 : 陽 言 不 別 , 陰 言 不 理 , 請 起 受 解 , 以 為至 道 。
帝 曰 : 子 若 受 傳 , 不 知 合 至 道 以 惑 師 教 , 語 子 至道 之 要 。 病 傷 五 臟 , 筋 骨 以 消 , 子 言 不 明 不 別 , 是 世 主學 盡 矣 。 腎 且 絕 , 惋 惋 日 暮 , 從 容 不 出 , 人 事 不 殷 。
示 從 容 論 第 七 十 六
黃 帝 燕 坐 , 召 雷 公 而 問 之 曰 : 汝 受 術 誦 書 者 , 若 能覽 觀 雜 學 , 及 于 比 類 , 通 合 道 理 , 為 余 言 子 所 長 , 五 臟六 腑 , 膽 胃 大 小 腸 , 脾 胞 膀 胱 , 腦 髓 涕 唾 , 哭 泣 悲 哀 ,水 所 從 行 , 此 皆 人 之 所 生 , 治 之 過 失 , 子 務 明 之 , 可 以十 全 , 即 不 能 知 , 為 世 所 怨 。
雷 公 曰 : 臣 請 誦 脈 經 上 下 篇 , 甚 眾 多 矣 。 別 異 比類 , 猶 未 能 以 十 全 , 又 安 足 以 明 之 ?
帝 曰 : 子 別 試 通 五 臟 之 過 , 六 腑 之 所 不 和 , 針 石之 敗 , 毒 藥 所 宜 , 湯 液 滋 味 , 具 言 其 狀 , 悉 言 以 對 , 請問 不 知 。
雷 公 曰 : 肝 虛 、 腎 虛 、 脾 虛 皆 令 人 體 重 煩 冤 , 當投 毒 藥 , 刺 灸 砭 石 湯 液 , 或 已 或 不 已 , 願 聞 其 解 。
帝 曰 : 公 何 年 之 長 , 而 問 之 少 , 余 真 問 以 自 謬 也。
吾 問 子 窈 冥 , 子 言 上 下 篇 以 對 , 何 也 ?
夫 脾 虛 浮 似 肺 , 腎 小 浮 似 脾 , 肝 急 沉 散 似 腎 , 此皆 工 之 所 時 亂 也 , 然 從 客 得 之 。
若 夫 三 臟 土 木 水 參 居 , 此 童 子 之 所 知 , 問 之 何 也?
雷 公 曰 : 於 此 有 人 , 頭 痛 、 筋 攣 、 骨 重 , 怯 然 少氣 , 噦 、 噫 、 腹 滿 、 時 驚 不 嗜 臥 , 此 何 臟 之 發 也 ? 脈 浮而 弦 , 切 之 石 堅 , 不 知 其 解 , 復 問 所 以 三 臟 者 , 以 知 其比 類 也 。
帝 曰 : 夫 從 容 之 謂 也 , 夫 年 長 則 求 之 於 腑 , 年 少則 求 之 於 經 , 年 壯 則 求 之 於 臟 。 今 子 所 言 , 皆 失 八 風 菀熱 , 五 臟 消 爍 , 傳 邪 相 受 。 夫 浮 而 弦 者 , 是 腎 不 足 也 ;沉 而 石 者 , 是 腎 氣 內 著 也 ; 怯 然 少 氣 者 , 是 水 道 不 行 ,形 氣 消 索 也 。 咳 嗽 煩 冤 者 , 是 腎 氣 之 逆 也 。 一 人 之 氣 ,病 在 一 臟 也 。 若 言 三 臟 俱 行 , 不 在 法 也 。
雷 公 曰 : 于 此 有 人 , 四 肢 解 墮 , 喘 咳 血 泄 , 而 愚診 之 以 為 傷 肺 , 切 脈 浮 大 而 緊 , 愚 不 敢 治 。 粗 工 下 砭 石, 病 愈 , 多 出 血 , 血 止 身 輕 , 此 何 物 也 ? 帝 曰 : 子 所 能治 , 知 亦 眾 多 , 與 此 病 失 矣 。 譬 以 鴻 飛 、 亦 沖 于 天 。
夫 經 人 之 治 病 , 循 法 守 度 , 援 物 比 類 , 化 之 冥 冥, 循 上 及 下 , 何 必 守 聖 。
今 夫 脈 浮 大 虛 者 , 是 脾 氣 之 外 絕 , 去 胃 外 歸 陽 明也 。
夫 二 火 不 勝 三 水 , 是 以 脈 亂 而 無 常 也 。
四 支 解 墮 , 此 脾 精 之 不 行 也 。 喘 咳 者 , 是 水 氣 並陽 明 也 。 血 泄 者 , 脈 急 血 無 所 行 也 。 若 夫 以 為 傷 肺 者 ,由 失 以 狂 也 。 不 引 比 類 , 是 知 不 明 也 。
夫 傷 肺 者 , 脾 氣 不 守 , 胃 氣 不 清 , 經 氣 不 為 使 ,真 臟 壞 決 , 經 脈 傍 絕 , 五 臟 漏 泄 , 不 衄 則 嘔 , 此 二 者 不相 類 也 。
譬 如 天 之 無 形 , 地 之 無 理 , 白 與 黑 相 去 遠 矣 。
是 失 我 過 矣 , 以 子 知 之 , 故 不 告 子 , 明 引 比 類 從容 , 是 以 名 曰 診 輕 , 是 謂 至 道 也 。
疏 五 過 論 篇 第 七 十 七
黃 帝 曰 : 嗚 呼 遠 哉 ! 閔 閔 乎 若 視 深 淵 , 若 迎 浮 云 ,視 深 淵 尚 可 測 , 迎 浮 雲 莫 知 其 際 , 聖 人 之 術 , 為 萬 民 式, 論 裁 志 意 , 必 有 法 則 , 循 經 守 數 , 按 循 醫 事 , 為 萬 民副 。 故 事 有 五 過 四 德 , 汝 知 之 乎 ?
雷 公 避 席 再 拜 曰 : 臣 年 幼 小 , 蒙 愚 以 惑 , 不 聞 五過 與 四 德 , 比 類 形 名 , 虛 引 其 經 , 心 無 所 對 。
帝 曰 : 凡 未 診 病 者 , 必 問 嘗 貴 後 賤 , 雖 不 中 邪 ,病 從 內 生 , 名 曰 脫 營 。 嘗 富 後 貪 , 名 曰 失 精 , 五 氣 留 連, 病 有 所 並 。 醫 工 診 之 , 不 在 臟 腑 , 不 變 軀 形 , 診 之 而疑 , 不 知 病 名 , 身 體 日 減 , 氣 虛 無 精 , 病 深 無 氣 , 洒 洒然 時 驚 。 病 深 者 , 以 其 外 耗 於 衛 , 內 奪 於 榮 。 良 工 所 失, 不 知 病 情 , 此 亦 治 之 一 過 也 。
凡 欲 診 病 者 , 必 問 飲 食 居 處 , 暴 樂 暴 苦 , 始 樂 後苦 , 皆 傷 精 氣 。 精 氣 竭 絕 , 形 體 毀 沮 。 暴 怒 傷 陰 , 暴 喜傷 陽 。 厥 氣 上 行 , 滿 脈 去 形 。 愚 醫 治 之 , 不 知 補 瀉 , 不知 病 情 , 精 華 日 脫 , 邪 氣 乃 並 , 此 治 之 二 過 也 。
善 為 脈 者 , 必 以 比 類 、 奇 恒 , 從 容 知 之 , 為 工 而不 知 道 , 此 診 之 不 足 貴 , 此 治 之 三 過 也 。
診 有 三 常 , 必 問 貴 賤 , 封 君 敗 傷 , 及 欲 侯 王 ? 故貴 脫 勢 , 雖 不 中 邪 , 精 神 內 傷 , 身 必 敗 亡 。
始 富 後 貧 , 雖 不 傷 邪 , 皮 焦 筋 屈 , 痿 躄 為 攣 , 醫不 能 嚴 , 不 能 動 神 , 外 為 柔 弱 , 亂 至 失 常 , 病 不 能 移 ,則 醫 事 不 行 , 此 治 之 四 過 也 。
凡 診 者 , 必 知 終 始 , 有 知 余 緒 , 切 脈 問 名 , 當 合男 女 。
離 絕 菀 結 , 憂 恐 喜 怒 , 五 臟 空 虛 , 血 氣 離 守 , 工不 能 知 , 何 術 之 語 。
嘗 富 大 傷 , 斬 筋 絕 脈 , 身 體 復 行 , 令 澤 不 息 , 故傷 敗 結 , 留 薄 歸 陽 , 膿 積 寒 熱 。 粗 工 治 之 , 亟 刺 陰 陽 ,身 體 解 散 , 四 支 轉 筋 , 死 日 有 期 , 醫 不 能 明 , 不 問 所 發, 惟 言 死 日 , 亦 為 粗 心 , 此 治 之 五 過 也 。
凡 此 五 者 , 皆 受 術 不 通 , 人 事 不 明 也 。
故 曰 : 聖 人 之 治 病 也 , 必 知 天 地 陰 陽 , 四 時 經 紀, 五 臟 六 腑 , 雌 雄 表 裏 。 刺 灸 砭 石 , 毒 藥 所 主 , 從 容 人事 , 以 明 經 道 , 貴 賤 貪 富 , 各 異 品 理 , 問 年 少 長 勇 懼 之理 審 於 分 部 , 知 病 本 始 , 八 正 九 候 , 診 必 副 矣 。
治 病 之 道 , 氣 內 為 寶 , 循 求 其 理 , 求 之 不 得 , 過在 表 裏 。
守 數 據 治 , 無 失 俞 理 , 能 行 此 術 , 終 身 不 殆 。
不 知 俞 理 , 五 臟 菀 熱 , 癰 發 六 腑 。 診 病 不 審 , 是謂 失 常 , 謹 守 此 治 , 與 經 相 明 。
上 經 下 經 , 揆 度 陰 陽 , 奇 恆 五 中 , 決 以 明 堂 , 審於 始 終 , 可 以 橫 行 。
徵 四 失 論 篇 第 七 十 八
黃 帝 在 明 堂 , 雷 公 侍 坐 。 黃 帝 曰 : 夫 子 所 通 書 , 受事 眾 多 矣 。 試 言 得 失 之 意 , 所 以 得 之 , 所 以 失 之 。 雷 公對 曰 : 循 經 受 業 , 皆 言 十 全 , 其 時 有 過 失 者 , 請 聞 其 事解 也 。
帝 曰 : 子 年 少 , 智 未 及 邪 , 將 言 以 雜 合 耶 。 夫 經脈 十 二 、 絡 脈 三 百 六 十 五 , 此 皆 人 之 所 明 知 , 工 之 所 循用 也 。 所 以 不 十 全 者 。 精 神 不 專 , 志 意 不 理 , 外 內 相 失, 故 時 疑 殆 。
診 不 知 陰 陽 逆 從 之 理 , 此 治 之 一 失 矣 。
受 師 不 卒 , 妄 作 雜 術 , 謬 言 為 道 , 更 名 自 功 , 妄用 砭 石 、 後 遺 身 咎 , 此 治 之 二 失 也 。
不 適 貧 富 貴 賤 之 居 , 坐 之 薄 厚 , 形 之 寒 溫 , 不 適飲 食 之 宜 , 不 別 人 之 勇 怯 , 不 知 比 類 , 足 以 自 亂 , 不 足以 自 明 , 此 治 之 三 失 也 。
診 病 不 問 其 始 , 憂 患 飲 食 之 失 節 , 起 居 之 過 度 ,或 傷 於 毒 , 不 先 言 此 , 卒 持 寸 口 , 何 病 能 中 , 妄 言 作 名, 為 粗 所 窮 , 此 治 之 四 失 也 。
是 以 世 人 之 語 者 , 馳 千 里 之 外 , 不 明 尺 寸 之 論 ,診 無 人 事 , 治 數 之 道 , 從 容 之 葆 。
坐 持 寸 口 , 診 不 中 五 脈 , 百 病 所 起 , 始 以 自 怨 ,遺 師 其 咎 , 是 故 治 不 能 循 理 , 棄 術 於 市 , 妄 治 時 愈 , 愚心 自 得 。
嗚 呼 , 窈 窈 冥 冥 , 孰 知 其 道 。 道 之 大 者 , 擬 於 天地 , 配 於 四 海 , 汝 不 知 道 之 諭 , 受 以 明 為 晦 。
陰 陽 類 論 篇 第 七 十 九
孟 春 始 至 , 黃 帝 燕 坐 臨 觀 八 極 , 正 八 風 之 氣 , 而 問雷 公 曰 : 陰 陽 之 類 , 經 脈 之 道 , 五 中 所 主 , 何 臟 最 貴 。雷 公 對 曰 : 春 甲 乙 青 , 中 主 肝 , 治 七 十 二 日 , 是 脈 之 主時 , 臣 以 其 臟 最 貴 。
帝 曰 : 卻 念 上 下 經 , 陰 陽 從 容 , 子 所 言 貴 , 最 其下 也 。
雷 公 至 齋 七 日 , 旦 復 侍 坐 。 帝 曰 : 三 陽 為 經 , 二陽 為 維 , 一 陽 為 游 部 , 此 知 五 臟 終 始 。 三 陽 為 表 , 二 陰為 裏 , 一 陰 至 絕 , 作 朔 晦 , 卻 具 合 以 正 其 理 。
雷 公 曰 : 受 業 未 能 明 ? 帝 曰 : 所 謂 三 陽 者 , 太 陽為 經 。 三 陽 脈 至 手 太 陰 , 弦 浮 而 不 沈 , 決 以 度 , 察 以 心, 合 之 陰 陽 之 論 。 所 謂 二 陽 者 陽 明 也 , 至 手 太 陰 , 弦 而沈 急 不 鼓 , 炅 至 以 病 皆 死 。 一 陽 者 少 陽 也 , 至 手 太 陰 上連 人 迎 , 弦 急 懸 不 絕 , 此 少 陽 之 病 也 , 專 陰 則 死 。
三 陰 者 , 六 經 之 所 主 也 。 交 於 太 陰 、 伏 鼓 不 浮 ,上 空 志 心 。 二 陰 至 肺 , 其 氣 歸 膀 胱 , 外 連 脾 胃 。 一 陰 獨至 , 經 絕 氣 浮 , 不 鼓 , 鉤 而 滑 。 此 六 脈 者 , 乍 陰 乍 陽 ,交 屬 相 並 , 繆 通 五 臟 , 合 於 陰 陽 。 先 至 為 主 , 後 至 為 客。
雷 公 曰 : 臣 悉 盡 意 , 受 傳 經 脈 , 頌 得 從 容 之 道 以合 從 容 , 不 知 陰 陽 , 不 知 雌 雄 ? 帝 曰 : 三 陽 為 父 , 二 陽為 衛 , 一 陽 為 紀 ; 三 陰 為 母 , 二 陰 為 雌 , 一 陰 為 獨 使 。
二 陽 一 陰 , 陽 明 主 病 , 不 勝 一 陰 , 軟 而 動 , 九 竅皆 沈 。
三 陽 一 陰 , 太 陽 脈 勝 , 一 陰 不 為 止 , 內 亂 五 臟 ,外 為 驚 駭 。
二 陰 二 陽 病 在 肺 , 少 陰 脈 沈 , 勝 肺 傷 脾 , 外 傷 四支 。
二 陰 二 陽 皆 交 至 , 病 在 腎 , 罵 詈 妄 行 , 巔 疾 為 狂。
二 陰 一 陽 , 病 出 於 腎 。 陰 氣 客 游 於 心 脘 , 下 空 竅堤 , 閉 塞 不 通 , 四 肢 別 離 。
一 陰 一 陽 代 絕 , 此 陰 氣 至 心 , 上 下 無 常 , 出 入 不知 , 喉 咽 於 燥 , 病 在 土 脾 。
二 陽 三 陰 , 至 陰 皆 在 , 陰 不 過 陽 , 陽 氣 不 能 止 陰, 陰 陽 並 絕 , 浮 為 血 瘦 , 沈 為 膿 附 。 陰 陽 皆 壯 , 下 至 陰陽 , 上 合 昭 昭 , 下 合 冥 冥 , 診 決 死 生 之 期 , 遂 含 歲 首 。
雷 公 曰 : 請 問 短 期 , 黃 帝 不 應 。 雷 公 復 問 , 黃 帝曰 : 在 經 論 中 。 雷 公 曰 : 請 問 短 期 ? 黃 帝 曰 : 冬 三 月 之病 , 病 合 於 陽 者 , 至 春 正 月 , 脈 有 死 證 , 皆 歸 出 春 。
冬 三 月 之 病 , 在 理 已 盡 , 草 與 柳 葉 皆 殺 , 春 陰 陽皆 , 絕 期 在 孟 春 。
春 三 月 之 病 曰 陽 殺 , 陰 陽 皆 絕 , 期 在 草 乾 。
夏 三 月 之 病 , 至 陰 不 過 十 日 , 陰 陽 交 , 期 在 溓 水。
秋 三 月 之 病 , 三 陽 俱 起 , 不 治 自 己 。 陰 陽 交 合 者, 立 不 能 坐 , 坐 不 能 起 。 三 陽 獨 至 , 期 在 石 水 。 二 陰 獨至 , 期 在 盛 水 。
方 盛 衰 論 篇 第 八 十
雷 公 請 問 氣 之 多 少 , 何 者 為 逆 , 何 者 為 從 ? 黃 帝 答曰 : 陽 從 左 , 陰 從 右 , 老 從 上 , 少 從 下 , 是 以 春 夏 歸 陽為 生 , 歸 秋 冬 為 死 , 反 之 則 歸 秋 冬 為 生 , 是 以 氣 多 少 ,逆 皆 為 厥 。
問 曰 : 有 余 者 厥 耶 ? 答 曰 : 一 上 不 下 , 寒 厥 到 膝, 少 者 秋 冬 死 , 老 者 秋 冬 生 , 氣 上 不 下 , 頭 痛 巔 疾 , 求陽 不 得 , 求 陰 不 審 , 五 部 隔 無 徵 , 若 居 曠 野 , 若 伏 空 室, 綿 綿 乎 屬 , 不 滿 日 。
是 以 少 氣 之 厥 , 令 人 妄 夢 , 其 極 至 迷 。 三 陽 絕 ,三 陰 微 , 是 為 少 氣 。
是 以 肺 氣 虛 則 使 人 夢 見 白 物 , 見 人 斬 血 借 借 。 得其 時 則 夢 見 兵 戰 。
胃 氣 虛 , 則 使 人 夢 見 舟 船 溺 人 , 得 其 時 則 夢 伏 水中 , 若 有 畏 恐 。
肝 氣 虛 , 則 夢 見 蘭 香 生 草 , 得 其 時 則 夢 伏 樹 下 不敢 起 。
心 氣 虛 , 則 夢 救 火 陽 物 , 得 其 時 則 夢 燔 灼 。
脾 氣 虛 , 則 夢 飲 食 不 足 , 得 其 時 則 夢 築 垣 蓋 屋 。
此 皆 五 臟 氣 虛 , 陽 氣 有 餘 , 陰 氣 不 足 , 合 之 五 診, 調 之 陰 陽 , 以 在 經 脈 。
診 有 十 度 , 度 人 、 脈 度 、 臟 度 、 肉 度 、 筋 度 、 俞度 。 陰 陽 氣 盡 , 人 病 自 具 。 脈 動 無 常 , 散 陰 頗 陽 , 脈 脫不 具 , 於 無 常 行 , 診 必 上 下 , 度 民 君 卿 , 受 師 不 卒 , 使術 不 明 , 不 察 逆 從 , 是 為 妄 行 , 持 雌 失 雄 , 棄 陰 附 陽 ,不 知 並 合 , 診 故 不 明 , 傳 之 後 世 , 反 論 自 章 。
至 陰 虛 , 天 氣 絕 ; 至 陽 盛 , 地 氣 不 足 。 陰 陽 並 交, 至 人 之 所 行 。 陰 陽 並 交 者 , 陽 氣 先 至 , 陰 氣 後 至 。
是 以 經 人 持 診 之 道 , 先 後 陰 陽 而 持 之 , 奇 恒 之 勢, 乃 六 十 首 , 診 合 微 之 事 , 追 陰 陽 之 變 , 章 五 中 之 情 ,其 中 之 論 , 聖 虛 實 之 要 , 定 五 度 之 事 , 知 此 乃 足 以 診 。
是 以 切 陰 不 得 陽 , 診 消 亡 ; 得 陽 不 得 陰 , 守 學 不湛 。 知 左 不 知 右 , 知 右 不 知 左 , 知 上 不 知 下 , 知 先 不 知後 , 故 治 不 久 。 知 丑 知 善 , 知 病 知 不 病 , 知 高 知 下 , 知坐 知 起 , 知 行 知 止 , 用 之 有 紀 , 診 道 乃 具 , 萬 世 不 殆 。
起 所 有 餘 , 知 所 不 足 , 度 事 上 下 , 脈 事 因 格 。 是以 形 弱 氣 虛 死 , 形 氣 有 餘 , 脈 氣 不 足 死 ; 脈 氣 有 餘 , 形氣 不 足 生 。
是 以 診 有 大 方 , 坐 起 有 常 , 出 入 有 行 , 以 轉 神 明, 必 清 必 淨 , 上 觀 下 觀 , 司 八 正 邪 , 別 五 中 部 , 按 脈 動靜 , 循 尺 滑 澀 寒 溫 之 意 , 視 其 大 小 , 合 之 病 能 , 逆 從 以得 , 復 知 病 名 , 診 可 十 全 , 不 失 人 情 , 故 診 之 或 視 息 視意 , 故 不 失 條 理 , 道 甚 明 察 , 故 能 長 久 。 不 知 此 道 , 失經 絕 理 , 亡 言 妄 期 , 此 謂 失 道 。
解 精 微 論 篇 第 八 十 一
黃 帝 在 明 堂 , 雷 公 請 曰 : 臣 授 業 傳 之 行 教 , 以 經 論從 容 , 形 法 、 陰 陽 、 刺 灸 、 湯 液 所 滋 , 行 治 有 腎 不 肖 ,未 必 能 十 全 。 若 先 言 悲 哀 喜 怒 , 燥 濕 寒 暑 , 陰 陽 婦 女 ,請 問 其 所 以 然 者 。 卑 賤 富 貴 , 人 之 形 體 , 所 從 群 下 , 通使 臨 事 以 適 道 術 , 謹 聞 命 矣 。 請 問 有 ● 愚 仆 漏 之 問 , 不在 經 者 , 欲 聞 其 狀 。 帝 曰 : 大 矣 。
公 請 問 哭 泣 而 淚 不 出 者 , 若 出 而 少 涕 , 其 故 何 也? 帝 曰 : 在 經 有 也 。
復 問 不 知 水 所 從 生 , 涕 所 從 出 也 。 帝 曰 : 若 問 此者 , 無 益 於 治 也 。 工 之 所 知 , 道 之 所 生 也 。 夫 心 者 , 五臟 之 專 精 也 , 目 者 其 竅 也 , 華 色 者 其 榮 也 。 是 以 人 有 德也 , 則 氣 和 於 目 , 有 亡 憂 , 知 於 色 。
是 以 悲 哀 則 泣 下 , 泣 下 水 所 由 生 , 水 宗 者 , 積 水也 , 積 水 者 , 至 陰 也 。 至 陰 者 , 腎 之 精 也 , 宗 精 之 水 所以 不 出 者 , 是 精 持 之 也 , 輔 之 裹 之 。 故 水 不 行 也 。 夫 水之 精 為 志 , 火 之 精 為 神 , 水 火 相 感 , 神 志 俱 悲 , 是 以 目之 水 生 也 。 故 諺 曰 : 心 悲 名 曰 志 悲 , 志 與 心 精 共 湊 於 目也 。
是 以 俱 悲 則 神 氣 傳 於 心 , 精 上 不 傳 於 志 , 而 志 獨悲 , 故 泣 出 也 。 泣 涕 者 , 腦 也 , 腦 者 陰 也 。 髓 者 , 骨 之充 也 。 故 腦 滲 為 涕 。
志 者 骨 之 主 也 。 是 以 水 流 而 涕 從 之 者 , 其 行 類 也, 夫 涕 之 與 泣 者 , 譬 如 人 之 兄 弟 , 急 則 俱 死 , 生 則 俱 生, 其 志 以 早 悲 , 是 以 涕 泣 俱 出 而 橫 行 也 。 夫 人 涕 泣 俱 出而 相 從 者 , 所 屬 之 類 也 。
雷 公 曰 : 大 矣 。 請 問 人 哭 泣 而 淚 不 出 者 , 若 出 而少 , 涕 不 從 之 何 也 ? 帝 曰 : 夫 泣 不 出 者 , 哭 不 悲 也 , 不泣 者 , 神 不 慈 也 , 神 不 慈 , 則 志 不 悲 , 陰 陽 相 持 , 泣 安能 獨 來 。
夫 志 悲 者 惋 , 惋 則 沖 陰 , 沖 陰 則 志 去 目 , 志 去 則神 不 守 精 , 精 神 去 目 , 涕 泣 出 也 。 且 子 獨 不 誦 不 念 夫 經言 乎 ? 厥 則 目 無 所 見 。 夫 人 厥 則 陽 氣 並 於 上 , 陰 氣 並 於下 , 陽 並 於 上 則 火 獨 光 也 ; 陰 並 於 下 則 足 寒 , 足 寒 則 脹也 。 夫 一 水 不 勝 五 火 , 故 目 眥 盲 。
是 以 沖 風 , 泣 下 而 不 止 。 夫 風 之 中 目 也 , 陽 氣 內守 於 精 。 是 火 氣 燔 目 , 故 見 風 則 泣 下 也 。 有 以 比 之 , 夫火 疾 風 生 , 乃 能 雨 , 此 之 類 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