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通 評 虛 實 論 篇 第 二 十 八 黃 帝 內 經 素 問 譯 解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陳志玄


版主
版主

通 評 虛 實 論 篇 第 二 十 八

    黃 帝 問 曰 : 何 謂 虛 實 ? 岐 伯 對 曰 : 邪 氣 盛 則 實 , 精氣 奪 則 虛 。

    帝 曰 : 虛 實 何 如 ? 岐 伯 曰 : 氣 虛 者 , 肺 虛 也 。 氣逆 者 , 足 寒 也 。 非 其 時 則 生 , 當 其 時 則 死 。 餘 臟 皆 如 此。

    帝 曰 : 何 謂 重 實 ? 岐 伯 曰 : 所 謂 重 實 者 , 言 大 熱病 , 氣 熱 脈 滿 , 是 謂 重 實 。

    帝 曰 : 經 絡 俱 實 何 如 ? 何 以 治 人 ? 岐 伯 曰 : 經 絡皆 實 , 是 寸 脈 急 而 尺 緩 也 , 皆 當 治 之 。 故 曰 滑 則 從 , 澀則 逆 也 。 夫 虛 實 者 , 皆 從 其 物 類 始 , 故 五 臟 骨 肉 滑 利 ,可 以 長 久 也 。

    帝 曰 : 經 氣 不 足 , 經 氣 有 餘 , 如 何 ? 岐 伯 曰 : 絡氣 不 足 , 經 氣 有 餘 者 , 脈 口 熱 而 尺 寒 也 。 秋 冬 為 逆 , 春夏 為 從 , 治 主 病 者 。

    帝 曰 : 經 虛 絡 滿 何 如 ? 岐 伯 曰 : 經 虛 絡 滿 者 , 尺熱 滿 , 脈 口 寒 澀 也 。 此 春 夏 死 , 秋 冬 生 也 。 帝 曰 : 治 此者 奈 何 ? 岐 伯 曰 : 絡 滿 經 虛 , 灸 陰 刺 陽 , 經 滿 絡 虛 , 刺陰 灸 陽 。

    帝 曰 : 何 謂 重 虛 ? 岐 伯 曰 : 脈 氣 上 虛 尺 虛 , 是 謂重 虛 。

    帝 曰 : 何 以 治 之 ? 岐 伯 曰 : 所 謂 氣 虛 者 , 言 無 常也 。 尺 虛 者 , 行 步 恇 然 。 脈 虛 者 , 不 像 陰 也 。 如 此 者 。滑 則 生 , 澀 則 死 也 。

    帝 曰 : 寒 氣 暴 上 , 脈 滿 而 實 何 如 ? 岐 伯 曰 : 實 而滑 則 生 , 實 而 逆 則 死 。

    帝 曰 : 脈 實 滿 , 手 足 寒 , 頭 熱 , 何 如 ? 岐 伯 曰 :春 秋 則 生 , 冬 夏 則 死 。 脈 浮 而 澀 , 澀 而 身 有 熱 者 死 。

    帝 曰 : 其 形 盡 滿 何 如 ? 岐 伯 曰 : 其 形 盡 滿 者 , 脈急 大 堅 , 尺 澀 而 不 應 也 。 如 是 者 , 故 從 則 生 , 逆 則 死 。

    帝 曰 : 何 謂 從 則 生 , 逆 則 死 ? 岐 伯 曰 : 所 謂 從 者, 手 足 溫 也 。 所 謂 逆 者 , 手 足 寒 也 。

    帝 曰 : 乳 子 而 病 熱 , 脈 懸 小 者 何 如 ? 岐 伯 曰 : 手足 溫 則 生 , 寒 則 死 。

    帝 曰 : 乳 子 中 風 熱 喘 嗚 肩 息 者 , 脈 何 如 ? 岐 伯 曰: 喘 嗚 肩 息 者 , 脈 實 大 地 。 緩 則 生 , 急 則 死 。

    帝 曰 : 腸 澼 便 血 何 如 ? 岐 伯 曰 : 身 熱 則 死 , 寒 則生 。

    帝 曰 : 腸 澼 下 白 沫 何 如 ? 岐 伯 曰 : 脈 沈 則 生 , 脈浮 則 死 。

    帝 曰 : 腸 澼 下 膿 血 何 如 ? 岐 伯 曰 : 脈 懸 絕 則 死 ,滑 大 則 生 。

    帝 曰 : 腸 澼 之 屬 , 身 不 熱 , 脈 不 懸 絕 何 如 ? 岐 伯曰 : 滑 大 者 曰 生 , 懸 澀 者 曰 死 , 以 臟 期 之 。

    帝 曰 : 癲 疾 何 如 ? 岐 伯 曰 : 脈 搏 大 滑 久 自 己 , 脈小 堅 急 , 死 不 治 。

    帝 曰 : 癲 疾 之 脈 , 虛 實 何 如 ? 岐 伯 曰 : 虛 則 可 治, 實 則 死 。

    帝 曰 : 消 癉 虛 實 何 如 ? 岐 伯 曰 : 脈 實 大 , 病 久 可治 , 脈 懸 小 堅 , 病 久 不 可 治 。

    帝 曰 : 形 度 、 骨 度 、 脈 度 、 筋 度 、 何 以 知 其 度 也?

    帝 曰 : 春 極 治 經 絡 , 夏 極 治 經 俞 , 秋 極 治 六 腑 。冬 則 閉 塞 者 , 閉 塞 者 , 用 藥 而 少 針 石 也 。 所 謂 少 針 石 者, 非 癰 疽 之 謂 也 。 癰 疽 不 待 頃 時 回 。

    癰 不 知 所 , 按 之 不 應 手 , 乍 來 乍 己 , 刺 手 大 陰 傍三 痏 與 纓 脈 各 二 。

    掖 癰 大 熱 , 刺 足 少 陽 五 。 刺 而 熱 不 止 , 刺 手 心 主三 , 刺 手 大 陰 經 絡 者 , 大 骨 之 會 各 三 。

    暴 癰 筋 繻 , 隨 分 而 痛 , 魄 汗 不 盡 , 胞 氣 不 足 , 治在 經 俞 。

    腹 暴 滿 , 按 之 不 下 , 取 手 太 陽 經 絡 者 , 胃 也 募 也。 少 陰 俞 去 脊 椎 三 寸 傍 五 , 用 圓 利 針 。

    霍 亂 , 刺 俞 傍 五 , 足 陽 明 及 上 傍 三 。

    刺  驚 脈 五 : 針 手 太 陰 各 五 , 刺 經 太 陽 五 , 刺 手少 陰 經 絡 傍 者 一 , 足 陽 明 一 , 上 踝 五 寸 刺 三 針 。

    凡 治 消 癉 、 仆 擊 、 偏 枯 、 痿 厥 、 氣 滿 發 逆 , 肥 貴人 , 則 高 梁 之 疾 也 。 隔 塞 閉 絕 , 上 下 不 通 , 則 暴 憂 之 病也 。 暴 厥 而 聾 偏 塞 閉 不 通 , 內 氣 暴 薄 也 。 不 從 內 外 中 風之 病 , 故 瘦 留 著 也 。 跖 跛 , 寒 風 濕 之 病 也 。

    黃 帝 曰 : 黃 疸 、 暴 痛 、 癲 狂 、 厥 狂 、 久 逆 之 所 生也 。 五 臟 不 平 , 六 腑 閉 塞 之 所 生 也 。 頭 痛 耳 嗚 , 九 竅 不利 , 腸 胃 之 所 生 也 。




        太 陰 陽 明 論 篇 第 二 十 九

    黃 帝 問 曰 : 太 陰 陽 明 為 表 裏 , 脾 胃 脈 也 。 生 病 而 異者 何 也 ?

    岐 伯 對 曰 : 陰 陽 異 位 , 更 虛 更 實 , 更 逆 更 從 , 或從 內 或 從 外 , 所 從 不 同 , 故 病 異 名 也 。

    帝 曰 : 願 聞 其 異 狀 也 。 岐 伯 曰 : 陽 者 天 氣 也 , 主外 ; 陰 者 地 氣 也 , 主 內 。 故 陽 道 實 , 陰 道 虛 。 故 犯 賊 風虛 邪 者 陽 受 之 , 食 飲 不 節 , 起 居 不 時 者 , 陰 受 之 。 陽 受之 則 入 六 腑 , 陰 受 之 則 入 五 臟 。 入 六 腑 則 身 熱 不 時 臥 ,上 為 喘 呼 ; 入 五 臟 則 瞋 滿 閉 塞 , 下 為 飧 泄 , 久 為 腸 澼 。故 喉 主 天 氣 , 咽 主 地 氣 。 故 陽 受 風 氣 , 陰 受 濕 氣 。

    故 陰 氣 從 足 上 行 至 頭 , 而 下 行 循 臂 至 指 端 ; 陽 氣從 手 上 行 至 頭 , 而 下 行 至 足 。 故 曰 陽 病 者 上 行 極 而 下 ,陰 病 者 下 行 極 而 上 。 故 傷 於 風 者 上 先 受 之 , 傷 於 濕 者 ,下 先 受 之 。

    帝 曰 : 脾 病 而 四 肢 不 用 何 也 ? 岐 伯 曰 : 四 肢 皆 稟氣 於 胃 而 不 得 至 經 , 必 因 於 脾 乃 得 稟 也 。 今 脾 病 不 能 為胃 行 其 津 液 , 四 肢 不 得 稟 水 谷 氣 , 氣 日 以 衰 , 脈 道 不 利, 筋 骨 肌 內 , 皆 無 氣 以 生 , 故 不 用 焉 。

    帝 曰 : 脾 不 主 時 何 也 ? 岐 伯 曰 : 脾 者 土 也 。 治 中央 , 常 以 四 時 長 四 臟 , 各 十 八 日 寄 治 , 不 得 獨 主 於 時 也。 脾 臟 者 常 著 胃 土 之 精 也 。 土 者 生 萬 物 而 法 天 地 , 故 上下 至 頭 足 不 得 主 時 也 。

    帝 曰 : 脾 與 腎 以 膜 相 連 耳 , 而 能 為 之 行 其 津 液 何也 ? 岐 伯 曰 : 足 太 陰 者 三 陰 也 , 其 脈 貫 胃 , 屬 脾 , 絡 溢, 故 太 陰 為 之 行 氣 於 三 陰 。 陽 明 者 表 也 , 五 臟 六 腑 之 海也 , 亦 為 之 行 氣 於 三 陽 。 臟 腑 各 因 其 經 而 受 氣 於 陽 明 ,故 為 胃 行 其 津 液 。 四 肢 不 得 稟 水 谷 氣 , 日 以 益 衰 , 陰 道不 利 , 筋 骨 肌 肉 , 無 氣 以 生 , 故 不 用 焉 。




        陽 明 脈 解 篇 第 三 十

    黃 帝 問 曰 : 足 陽 明 之 脈 病 , 惡 人 與 火 , 聞 木 音 則 惕然 而 驚 , 鐘 鼓 不 為 動 , 聞 木 音 而 驚 何 也 ? 願 聞 其 故 。 岐伯 對 曰 : 陽 明 者 , 胃 脈 也 , 胃 者 土 也 , 故 聞 木 音 而 驚 者, 土 惡 木 也 。

    帝 曰 : 善 。 其 惡 火 何 也 ? 岐 伯 曰 : 陽 明 主 肉 , 其脈 血 氣 盛 , 邪 客 之 則 熱 , 熱 甚 則 惡 火 。

    帝 曰 : 其 惡 人 何 也 ? 岐 伯 曰 : 陽 明 厥 則 喘 而 惋 ,惋 則 惡 人 。

    帝 曰 : 或 喘 而 死 者 , 或 喘 而 生 者 , 何 也 ? 岐 伯 曰: 厥 逆 連 臟 則 死 , 連 經 則 生 。

    帝 曰 : 善 。 病 甚 則 棄 衣 而 走 , 登 高 而 歌 , 或 至 不食 數 日 , 逾 垣 上 屋 , 所 上 之 處 , 皆 非 其 素 所 能 也 , 病 反能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四 肢 者 諸 陽 之 本 也 。 陽 盛 則 四 肢 實, 實 則 能 登 高 也 。 帝 曰 : 其 棄 衣 而 走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熱 盛 於 身 , 故 棄 衣 欲 走 也 。 帝 曰 : 其 妄 言 罵 詈 , 不 避 親疏 而 歌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陽 盛 則 使 人 妄 言 罵 詈 , 不 避 親疏 而 欲 食 , 不 欲 食 故 妄 走 也 。




        熱 論 篇 第 三 十 一

    黃 帝 問 曰 : 今 夫 熱 病 者 , 皆 傷 寒 之 類 也 , 或 愈 或 死, 其 死 皆 以 六 七 日 之 間 , 其 愈 皆 以 十 日 以 上 者 , 何 也 ?不 知 其 解 , 願 聞 其 故 。

    岐 伯 對 曰 : 巨 陽 者 , 諸 陽 之 屬 也 。 其 脈 連 於 風 府, 故 為 諸 陽 主 氣 也 。 人 之 傷 於 寒 也 , 則 為 病 熱 , 熱 雖 甚不 死 , 其 兩 感 於 寒 而 病 者 , 必 不 免 於 死 。

    帝 曰 : 願 聞 其 狀 。 岐 伯 曰 : 傷 寒 一 日 , 巨 陽 受 之, 故 頭 項 痛 , 腰 脊 強 。

    二 日 陽 明 受 之 。 陽 明 主 肉 , 其 脈 俠 鼻 , 絡 於 目 ,故 身 熱 目 痛 而 鼻 乾 , 不 得 臥 也 。

    三 日 少 陽 受 之 , 少 陽 主 膽 , 其 脈 循 脅 絡 於 耳 , 故胸 脅 痛 而 耳 聾 。 三 陽 經 絡 , 皆 受 其 病 , 而 未 入 於 臟 者 ,故 可 汗 而 已 。

    四 日 太 陰 受 之 太 陰 脈 布 胃 中 , 絡 於 嗌 , 故 腹 滿 而溢 乾 。

    五 日 少 陰 受 之 。 少 陰 脈 貫 腎 , 絡 於 肺 , 系 舌 本 ,故 口 燥 舌 乾 而 渴 。

    六 日 厥 陰 受 之 。 厥 陰 脈 循 陰 器 而 絡 於 肝 , 故 煩 滿而 囊 縮 。

    三 陰 三 陽 , 五 臟 六 腑 皆 受 病 , 榮 衛 不 行 , 五 臟 不通 , 則 死 矣 。

    其 不 兩 感 於 寒 者 , 七 日 巨 陽 病 衰 , 頭 痛 少 愈 ; 八日 陽 明 病 衰 , 身 熱 少 愈 ; 九 日 少 陽 病 衰 , 耳 聾 微 聞 ; 十日 太 陰 病 衰 , 腹 減 如 故 , 則 思 飲 食 , 十 一 日 少 陰 病 衰 ,渴 止 不 滿 , 一 古 乾 已 而 嚏 , 十 二 日 厥 陰 病 衰 , 囊 縱 , 少腹 微 下 , 大 氣 皆 去 , 病 日 已 矣 。

    帝 曰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治 之 各 通 其 臟 脈 , 病日 衰 已 矣 。 其 未 滿 三 日 者 , 可 汗 而 已 ; 其 滿 三 日 者 , 可泄 而 已 。

    帝 曰 : 熱 病 可 愈 , 時 有 所 遺 者 , 何 也 ? 岐 伯 曰 :諸 遺 者 , 熱 甚 而 強 食 之 , 故 有 所 遺 也 。 若 此 者 , 皆 病 已衰 而 熱 有 所 藏 , 因 其 谷 氣 相 薄 , 兩 熱 相 合 , 故 有 所 遺 也。 帝 曰 : 善 。 治 遺 奈 何 ? 岐 伯 曰 : 視 其 虛 實 , 調 其 逆 從, 可 使 必 已 矣 。

    帝 曰 : 病 熱 當 何 治 之 ? 岐 伯 曰 : 病 熱 少 愈 , 食 肉則 復 , 多 食 則 遺 , 此 其 禁 也 。

    帝 曰 : 其 病 兩 感 於 寒 者 , 其 脈 應 與 其 病 形 何 如 ?岐 伯 曰 : 兩 感 於 寒 者 , 病 一 日 則 巨 陽 與 少 陰 俱 病 , 則 頭痛 口 乾 而 煩 滿 ; 二 日 則 陽 明 與 太 陰 俱 病 , 則 腹 滿 身 熱 ,不 欲 食 譫 言 , 三 日 則 少 陽 與 厥 陰 俱 病 , 則 耳 聾 囊 縮 而 厥。 水 漿 不 入 , 不 知 人 , 六 日 死 。

    帝 曰 : 五 臟 已 傷 , 六 腑 不 通 , 榮 衛 不 行 , 如 是 之後 , 三 日 乃 死 , 何 也 ? 岐 伯 曰 : 陽 明 者 , 十 二 經 脈 之 長也 , 其 血 氣 盛 , 故 不 知 人 , 三 日 其 氣 乃 盡 , 故 死 矣 。

    凡 病 傷 寒 而 成 溫 者 , 先 夏 至 日 者 , 為 病 溫 , 後 夏至 日 者 , 為 病 暑 。 暑 當 與 汗 皆 出 , 勿 止 。




        刺 熱 論 篇 第 三 十 二

    肝 熱 病 者 , 小 便 先 黃 , 腹 痛 多 臥 , 身 熱 。 熱 爭 則 狂言 及 驚 , 脅 滿 痛 , 手 足 躁 , 不 得 安 臥 。 庚 辛 甚 , 甲 乙 大汗 。 氣 逆 則 庚 辛 死 。 刺 足 厥 陰 少 陽 , 其 逆 則 頭 痛 員 員 ,脈 引 沖 頭 也 。

    心 熱 病 者 , 先 不 樂 , 數 日 乃 熱 , 熱 爭 則 卒 心 痛 ,煩 悶 善 嘔 , 頭 痛 面 赤 , 無 汗 。 壬 癸 甚 , 丙 丁 大 汗 。 氣 逆則 壬 癸 死 , 刺 手 少 陰 太 陽 。

    脾 熱 病 者 , 先 頭 重 、 頰 痛 、 煩 心 、 顏 青 、 欲 嘔 、身 熱 。 熱 爭 則 腰 痛 , 不 可 用 俯 仰 , 腹 滿 泄 , 兩 頷 痛 。 甲乙 甚 , 戊 己 大 汗 ; 氣 逆 則 甲 乙 死 , 刺 足 太 陰 陽 明 。

    肺 熱 病 者 , 先 淅 然 厥 起 毫 毛 , 惡 風 寒 , 舌 上 黃 身熱 。 熱 爭 則 喘 咳 , 痛 走 胸 膺 背 , 不 得 大 息 , 頭 痛 不 堪 ,汗 出 而 寒 。 丙 丁 甚 , 庚 辛 大 汗 。 氣 逆 則 丙 丁 死 。 刺 手 太陰 陽 明 , 出 血 如 大 豆 , 立 已 。

    腎 熱 病 者 , 先 腰 痛 胻 痠 , 苦 渴 數 飲 身 熱 。 熱 爭 則項 痛 而 強 , 胻 寒 且 痠 , 足 下 熱 , 不 欲 言 。 其 逆 則 項 痛 ,員 員 淡 淡 然 。 戊 己 甚 , 壬 癸 大 汗 。 氣 逆 則 戊 己 死 。 刺 足少 陰 太 陽 , 諸 汗 者 , 至 其 所 勝 日 汗 出 也 。

    肝 熱 病 者 , 左 頰 先 赤 ; 心 熱 病 者 , 顏 先 赤 ; 脾 熱病 者 , 鼻 先 赤 ; 肺 熱 病 者 , 右 頰 先 赤 ; 腎 熱 病 , 頤 先 赤。

    病 雖 未 發 , 見 赤 色 者 刺 之 , 名 曰 治 未 病 。

    熱 病 從 部 所 起 者 , 至 期 而 已 , 其 刺 之 反 者 , 三 周而 已 。 重 逆 則 死 。 諸 當 汗 者 , 至 其 所 勝 日 , 汗 大 出 也 。

    諸 治 熱 病 , 以 飲 之 寒 水 乃 刺 之 , 必 寒 應 之 , 居 止寒 處 , 身 寒 而 止 也 。

    熱 病 先 胸 脅 痛 , 手 足 躁 , 刺 足 少 陽 , 補 足 太 陰 。病 甚 者 為 五 十 九 刺 。

    熱 病 始 手 臂 病 者 , 刺 手 陽 明 太 陰 而 汗 出 止 。

    熱 病 始 於 頭 首 者 , 刺 項 太 陽 而 汗 出 止 。

    熱 病 先 身 重 骨 痛 、 耳 聾 、 好 瞑 、 刺 足 少 陰 , 病 甚為 五 十 九 刺 。

    熱 病 先 眩 冒 而 熱 , 胸 脅 滿 , 刺 足 少 陰 少 陽 。

    太 陽 之 脈 色 榮 顴 骨 , 熱 病 也 。 榮 未 交 , 曰 今 且 得汗 , 待 時 而 已 。 與 厥 陰 脈 爭 見 者 , 死 期 不 過 三 日 。

    其 熱 病 內 連 腎 , 少 陽 之 脈 色 也 。 少 陽 之 脈 色 榮 頰前 , 熱 病 也 。 榮 未 交 , 曰 今 且 得 汗 , 待 時 而 已 。 與 少 陰脈 爭 見 者 , 死 期 不 過 三 日 。

    熱 病 氣 穴 , 三 椎 下 間 主 胸 中 熱 , 四 椎 下 間 主 膈 中熱 , 五 椎 下 間 主 肝 熱 , 六 椎 下 間 主 脾 熱 , 七 椎 下 間 主 腎熱 。 榮 在 ● 也 , 項 上 三 椎 陷 者 中 也 。

    頰 下 逆 顴 為 大 瘕 ; 下 牙 車 為 腹 滿 ; 顴 後 為 脅 痛 ;頰 上 者 膈 上 也 。




        評 熱 病 論 篇 第 三 十 三

    黃 帝 問 曰 : 有 病 溫 者 , 汗 出 輒 復 熱 而 脈 躁 疾 , 不 為汗 衰 , 狂 言 不 能 食 , 病 名 為 何 ? 岐 伯 對 曰 : 病 名 陰 陽 交, 交 者 死 也 。

    帝 曰 : 願 聞 其 說 , 岐 伯 曰 : 人 所 以 汗 出 者 , 皆 生於 穀 , 穀 生 於 精 , 今 邪 氣 交 爭 於 骨 肉 而 得 汗 者 , 是 邪 卻而 精 勝 也 。 精 勝 則 當 能 食 而 不 復 熱 ; 復 熱 者 邪 氣 也 , 汗者 精 氣 也 , 今 汗 出 而 輒 復 熱 者 , 是 邪 勝 也 , 不 能 食 者 ,精 無 俾 也 。 病 而 留 者 , 其 壽 可 立 而 傾 也 。 且 夫 熱 論 曰 :汗 出 而 脈 尚 躁 盛 者 死 。 今 脈 不 與 汗 相 應 , 此 不 勝 其 病 也, 其 死 明 矣 。 狂 言 者 是 失 志 , 失 志 者 死 , 今 見 三 死 , 不見 一 生 , 雖 愈 必 死 也 。

    帝 曰 : 有 病 身 熱 汗 出 煩 滿 , 煩 滿 不 為 汗 解 , 此 為何 病 ? 岐 伯 曰 : 汗 出 而 身 熱 者 風 也 , 汗 出 而 煩 滿 不 解 者厥 也 , 病 名 曰 風 厥 。 帝 曰 : 願 卒 聞 之 , 岐 伯 曰 : 巨 陽 主氣 , 故 先 受 邪 , 少 陰 與 其 為 表 裏 也 , 得 熱 則 上 從 之 , 從之 則 厥 也 。 帝 曰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表 裏 刺 之 , 飲 之服 湯 。

    帝 曰 : 勞 風 為 病 何 如 ? 岐 伯 曰 : 勞 風 法 在 肺 下 ,其 為 病 也 , 使 人 強 上 , 瞑 視 , 唾 出 若 涕 , 惡 風 而 振 寒 ,此 為 勞 風 之 病 。 帝 曰 : 治 之 奈 何 ? 岐 伯 曰 : 以 救 俯 仰 。巨 陽 引 精 者 三 日 , 中 年 者 五 日 , 不 精 者 七 日 , 咳 出 青 黃涕 , 其 狀 如 膿 , 大 如 彈 丸 , 從 口 中 若 鼻 中 出 , 不 出 則 傷肺 , 傷 肺 則 死 也 。

    帝 曰 : 有 病 腎 風 者 , 面 胕 龐 然 , 壅 害 於 言 , 可 刺不 ? 岐 伯 曰 : 虛 不 當 刺 , 不 當 刺 而 刺 , 後 五 日 其 氣 必 至。 帝 曰 : 其 至 何 如 ? 岐 伯 曰 : 至 必 少 氣 時 熱 , 時 熱 從 胸背 上 至 頭 , 汗 出 , 手 熱 、 口 乾 、 苦 渴 、 小 便 黃 、 目 下 腫、 腹 中 嗚 、 身 重 難 以 行 , 月 事 不 來 , 煩 而 不 能 食 , 不 能正 偃 , 正 偃 則 咳 , 病 名 曰 風 水 , 論 在 刺 法 中 。

    帝 曰 : 願 聞 其 說 。 岐 伯 曰 : 邪 之 所 湊 , 其 氣 必 虛; 陰 虛 者 , 陽 必 湊 之 。 故 少 氣 時 熱 而 汗 出 也 。 小 便 黃 者, 少 腹 中 有 熱 也 。 不 能 正 偃 者 , 胃 中 不 和 也 。 正 偃 則 咳甚 , 上 迫 肺 也 。 諸 有 水 氣 者 , 微 腫 先 見 於 目 下 也 。

    帝 曰 : 何 以 言 ? 岐 伯 曰 : 水 者 陰 也 , 目 下 亦 陰 也, 腹 者 至 陰 之 所 居 。 故 水 在 腹 者 , 必 使 目 下 腫 也 。 真 氣上 逆 , 故 口 苦 舌 乾 , 臥 不 得 正 偃 , 正 偃 則 咳 出 清 水 也 。諸 水 病 者 , 故 不 得 臥 , 臥 則 驚 , 驚 則 咳 甚 也 , 腹 中 嗚 者, 病 本 於 胃 也 。 薄 脾 則 煩 , 不 能 食 。 食 不 下 者 , 胃 脘 隔也 。 身 重 難 以 行 者 , 胃 脈 在 足 也 。 月 事 不 來 者 , 胞 脈 閉也 , 胞 脈 者 屬 心 , 而 絡 於 胞 中 , 今 氣 上 迫 肺 , 心 氣 不 得下 通 , 故 月 事 不 來 也 。




        逆 調 論 篇 第 三 十 四

    黃 帝 問 曰 : 人 身 非 常 溫 也 , 非 常 熱 也 , 為 之 熱 而 煩滿 者 何 也 ? 岐 伯 對 曰 : 陰 氣 少 而 陽 氣 勝 也 , 故 熱 而 煩 滿也 。

    帝 曰 : 人 身 非 衣 寒 也 , 中 非 有 寒 氣 也 , 寒 從 中 生者 何 ? 岐 伯 曰 : 是 人 多 痺 氣 也 , 陽 氣 少 陰 氣 多 , 故 身 寒如 從 水 中 出 。

    帝 曰 : 人 有 四 肢 熱 , 逢 風 寒 如 炙 如 火 者 何 也 ? 岐伯 曰 : 是 人 者 陰 氣 虛 , 陽 氣 盛 , 四 肢 者 陽 也 , 兩 陽 相 得而 陰 氣 虛 少 , 少 水 不 能 滅 盛 火 , 而 陽 獨 治 。 獨 治 者 不 能生 長 也 , 獨 勝 而 止 耳 。 逢 風 而 如 炙 如 火 者 , 是 人 當 肉 爍也 。

    帝 曰 : 人 有 身 寒 , 陽 火 不 能 熱 , 厚 衣 不 能 溫 , 然不 凍 慄 , 是 為 何 病 ? 岐 伯 曰 : 是 人 者 , 素 腎 氣 勝 , 以 水為 事 , 太 陽 氣 衰 , 腎 脂 枯 木 不 長 , 一 水 不 能 勝 兩 火 。 腎者 水 也 , 而 生 於 骨 , 腎 不 生 , 則 髓 不 能 滿 , 故 寒 甚 至 骨也 。 所 以 不 能 凍 慄 者 , 肝 一 陽 也 , 心 二 陽 也 , 腎 孤 臟 也, 一 水 不 能 勝 二 火 , 故 不 能 凍 慄 , 病 名 曰 骨 痺 , 是 人 當攣 節 也 。

    帝 曰 : 人 之 肉 苛 者 , 雖 近 亦 絮 , 猶 尚 苛 也 , 是 謂何 疾 ? 岐 伯 曰 : 榮 氣 虛 , 衛 氣 實 也 , 榮 氣 虛 則 不 仁 , 衛氣 虛 則 不 用 , 榮 衛 俱 虛 , 則 不 仁 且 不 用 , 肉 如 故 也 。 人與 志 不 相 有 , 曰 死 。

    帝 曰 : 人 有 逆 氣 不 得 臥 而 息 有 音 者 , 有 不 得 臥 而息 無 音 者 , 有 起 居 如 故 息 有 音 者 , 有 得 臥 行 而 喘 者 , 有不 得 得 臥 不 能 行 而 喘 者 , 有 不 得 臥 臥 而 喘 者 , 皆 何 臟 使然 ? 願 聞 其 故 。

    岐 伯 曰 : 不 得 臥 而 息 有 音 者 , 是 陽 明 之 逆 也 , 足三 陽 者 下 行 , 今 逆 而 上 行 , 故 息 有 音 也 。 陽 明 者 , 胃 脈也 , 胃 者 , 六 腑 之 海 , 其 氣 亦 下 行 。 陽 明 逆 , 不 得 從 其道 ? 故 不 得 臥 也 。 下 經 曰 : 胃 不 和 , 則 臥 不 安 , 此 之 謂也 。

    夫 起 居 如 故 而 息 有 音 者 , 此 肺 之 絡 脈 逆 也 , 絡 脈不 得 隨 經 上 下 , 故 留 經 而 不 行 , 絡 脈 之 病 人 也 微 , 故 起居 如 故 而 息 有 音 也 。

    夫 不 得 臥 , 臥 則 喘 者 , 是 水 氣 之 客 也 。 夫 水 者 ,循 津 液 而 流 也 , 腎 者 水 臟 主 津 液 , 主 臥 與 喘 也 。 帝 曰 :善 。




        瘧 論 篇 第 三 十 五

    黃 帝 問 曰 : 夫 痎 瘧 皆 生 於 風 , 其 蓋 作 有 時 者 何 也 ?岐 伯 對 曰 : 瘧 之 始 發 也 , 先 起 於 毫 毛 , 伸 欠 乃 作 , 寒 慄鼓 頷 , 腰 脊 俱 痛 , 寒 去 則 內 外 皆 熱 , 頭 疼 如 破 , 渴 欲 冷飲 。

    帝 曰 : 何 氣 使 然 ? 願 聞 其 道 。 岐 伯 曰 : 陰 陽 上 下交 爭 , 虛 實 更 作 , 陰 陽 相 移 也 。

    陽 並 於 陰 , 則 陰 實 而 陽 虛 , 陽 明 虛 則 寒 慄 鼓 頷 也; 巨 陽 虛 則 腰 背 頭 項 疼 ; 三 陽 俱 虛 則 陰 氣 勝 , 陰 氣 勝 則骨 寒 而 痛 ; 寒 生 於 內 , 故 中 外 皆 寒 ; 陽 盛 則 外 熱 , 陰 虛則 內 熱 , 則 喘 而 渴 , 故 欲 冷 飲 也 。

    此 皆 得 之 夏 傷 於 暑 , 熱 氣 盛 , 藏 於 皮 膚 之 內 , 腸胃 之 外 , 皆 榮 氣 之 所 食 也 。

    此 令 人 汗 空 疏 , 腠 理 開 , 因 得 秋 氣 ; 汗 出 遇 風 ,及 得 之 以 浴 , 水 氣 舍 於 皮 膚 之 內 , 與 衛 氣 並 居 。 衛 氣 者晝 日 行 於 陽 , 夜 行 於 陰 , 此 氣 得 陽 而 外 出 , 得 陰 而 內 薄, 內 外 相 薄 , 是 以 曰 作 。

    帝 曰 : 其 間 日 而 作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其 氣 之 舍 深, 內 薄 於 陰 , 陽 氣 獨 發 , 陰 邪 內 著 , 陰 與 陽 爭 不 得 出 ,是 以 間 日 而 作 也 。

    帝 曰 : 善 。 其 作 日 晏 與 其 日 早 者 何 氣 使 然 ? 岐 伯曰 : 邪 氣 客 於 風 府 , 循 膂 而 下 , 衛 氣 一 日 一 夜 大 會 於 風府 , 其 明 日 日 下 一 節 , 故 其 作 也 晏 。 此 先 客 於 脊 背 也 ,每 至 於 風 府 , 則 腠 理 開 , 腠 理 開 , 則 邪 氣 入 , 邪 氣 入 ,則 病 作 , 以 此 日 作 稍 益 晏 也 ; 其 出 於 風 府 日 下 一 節 , 二十 五 日 下 至 ● 骨 , 二 十 六 日 入 於 脊 內 , 注 於 伏 膂 之 脈 ,其 氣 上 行 , 九 日 出 於 缺 盆 之 中 , 其 氣 日 高 , 故 作 日 益 早也 。

    其 間 日 發 者 , 由 邪 氣 內 薄 於 五 臟 , 橫 連 募 原 也 。其 道 遠 , 其 氣 深 , 其 行 遲 , 不 能 與 衛 氣 俱 行 , 不 得 皆 出。 故 間 日 乃 作 也 。

    帝 曰 : 夫 子 言 衛 氣 每 至 於 風 府 , 腠 理 乃 發 , 發 則邪 氣 入 , 入 則 病 作 , 今 衛 氣 日 下 一 節 , 其 氣 之 發 也 , 不當 風 府 , 其 日 作 者 奈 何 ?

    岐 伯 曰 : 此 邪 氣 客 於 頭 項 , 循 膂 而 下 者 也 。 故 虛實 不 同 , 邪 中 異 所 , 則 不 得 當 其 風 府 也 。 故 邪 中 於 頭 項者 , 氣 至 頭 項 而 病 ; 中 於 背 者 , 氣 至 背 而 病 ; 中 於 腰 脊者 , 氣 至 腰 脊 而 病 ; 中 於 手 足 者 , 氣 至 手 足 而 病 。 衛 氣之 所 在 與 邪 氣 相 合 , 則 病 作 。 故 風 無 常 府 , 衛 氣 之 所 發必 開 其 腠 理 , 邪 氣 之 所 合 , 則 其 府 也 。

    帝 曰 : 善 。 夫 風 之 與 瘧 也 , 相 似 同 類 , 而 風 獨 常在 , 瘧 得 有 時 而 休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風 氣 留 其 處 , 故 常在 , 瘧 氣 隨 經 絡 , 沈 以 內 薄 , 故 衛 氣 應 乃 作 。

    帝 曰 : 瘧 先 寒 而 後 熱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夏 傷 於 大暑 , 其 汗 大 出 , 腠 理 開 發 , 因 遇 夏 氣 淒 滄 之 水 寒 , 藏 於腠 理 皮 膚 之 中 , 秋 傷 於 風 , 則 病 成 矣 。 夫 寒 者 , 陰 氣 也, 風 者 , 陽 氣 也 , 先 傷 於 寒 而 後 傷 於 風 , 故 先 寒 而 後 熱也 。 病 以 時 作 , 名 曰 寒 瘧 。

    帝 曰 : 先 熱 而 後 寒 者 何 也 ? 岐 伯 曰 : 此 先 傷 於 風, 而 後 傷 於 寒 。 故 先 熱 而 後 寒 也 。 亦 以 時 作 , 名 曰 溫 瘧。

    其 但 熱 而 不 寒 者 , 陰 氣 先 絕 , 陽 氣 獨 發 , 則 少 氣煩 冤 , 手 足 熱 而 欲 嘔 , 名 曰 癉 瘧 。

    帝 曰 : 夫 經 言 有 餘 者 瀉 之 , 不 足 者 補 之 , 今 熱 為有 餘 , 寒 為 不 足 。 夫 瘧 者 之 寒 , 湯 火 不 能 溫 也 , 及 其 熱, 冰 水 不 能 寒 也 , 此 皆 有 餘 不 足 之 類 。 當 此 之 時 , 良 工不 能 止 , 必 須 其 自 衰 , 乃 刺 之 , 其 故 何 也 ? 願 聞 其 說 。岐 伯 曰 : 經 言 無 刺 熇 熇 之 熱 , 無 刺 渾 渾 之 脈 , 無 刺 漉 漉之 汗 , 故 為 其 病 逆 未 可 治 也 。

    夫 瘧 之 始 發 也 , 陽 氣 並 於 陰 , 當 是 之 時 , 陽 虛 而陰 盛 , 外 無 氣 故 先 寒 慄 也 。 陰 氣 逆 極 則 復 出 之 陽 , 陽 與陰 復 並 於 外 , 則 陰 虛 而 陽 實 , 故 先 熱 而 渴 。

    夫 瘧 氣 者 , 並 於 陽 則 陽 勝 , 並 於 陰 則 陰 勝 ? 陰 勝則 寒 , 陽 勝 則 熱 。 瘧 者 , 風 寒 之 氣 不 常 也 。 病 極 則 復 。

    至 病 之 發 也 , 如 火 之 熱 , 如 風 雨 不 可 當 也 。 故 經言 曰 : 方 其 盛 時 , 必 毀 , 因 其 衰 也 , 事 必 大 昌 , 此 之 謂也 。

    夫 瘧 之 未 發 也 , 陰 未 並 陽 , 陽 未 並 陰 , 因 而 調 之, 真 氣 得 安 , 邪 氣 乃 亡 。 故 工 不 能 治 其 已 發 為 其 氣 逆 也。

    帝 曰 : 善 。 攻 之 奈 何 ? 早 晏 何 如 ? 岐 伯 曰 : 瘧 之且 發 也 , 陰 陽 之 且 移 也 , 必 從 四 末 始 也 。 陽 已 傷 , 陰 從之 , 故 先 其 時 緊 束 其 處 , 令 邪 氣 不 得 入 , 陰 氣 不 得 出 ,審 候 見 之 在 孫 絡 盛 堅 而 血 者 , 皆 取 之 , 此 真 往 而 未 得 並者 也 。

    帝 曰 : 瘧 不 發 其 應 何 如 ? 岐 伯 曰 : 瘧 氣 者 , 必 更盛 更 虛 , 當 氣 之 所 在 也 。 病 在 陽 則 熱 而 脈 躁 , 在 陰 則 寒而 脈 靜 , 極 則 陰 陽 俱 衰 , 衛 氣 相 離 , 故 病 得 休 , 衛 氣 集則 復 病 也 。

    帝 曰 : 時 有 間 二 日 或 至 數 日 發 , 或 渴 或 不 渴 , 其故 何 也 ? 岐 伯 曰 : 其 間 日 者 邪 氣 與 衛 氣 客 於 六 腑 , 而 有時 相 失 不 能 相 得 , 故 休 數 日 乃 作 也 。 瘧 者 陰 陽 更 勝 也 ,或 甚 或 不 甚 , 故 或 渴 或 不 渴 。

    帝 曰 : 論 言 夏 傷 於 暑 , 秋 必 病 瘧 , 今 瘧 不 必 應 者何 也 ? 岐 伯 曰 : 此 應 四 時 者 也 。 其 病 異 形 者 , 反 四 時 也。 其 以 秋 病 者 寒 甚 , 以 冬 病 者 寒 不 甚 , 以 春 病 者 惡 風 ,以 夏 病 者 多 汗 。

    帝 曰 : 夫 病 溫 瘧 與 寒 瘧 , 而 皆 安 舍 , 舍 於 何 臟 ?

    岐 伯 曰 : 溫 瘧 者 , 得 之 冬 中 於 風 , 寒 氣 藏 於 骨 髓之 中 , 至 春 則 陽 氣 大 發 , 邪 氣 不 能 自 出 , 因 遇 大 暑 , 腦髓 爍 , 肌 肉 消 , 腠 理 發 泄 , 或 有 所 用 力 , 邪 氣 與 汗 皆 出, 此 病 藏 於 腎 , 其 氣 先 從 內 出 之 於 外 也 。 如 是 者 , 陰 虛而 陽 盛 , 陽 盛 則 熱 矣 。 衰 則 氣 復 反 入 , 入 則 陽 虛 , 陽 虛則 寒 矣 。 故 先 熱 而 後 寒 , 名 曰 溫 瘧 。

    帝 曰 : 癉 瘧 何 如 ? 岐 伯 曰 : 癉 瘧 者 肺 素 有 熱 , 氣盛 於 身 , 厥 逆 上 沖 , 中 氣 實 而 不 外 泄 , 因 有 所 用 力 , 腠理 開 , 風 寒 舍 於 皮 膚 之 內 , 分 肉 之 間 而 發 , 發 則 陽 氣 盛, 陽 氣 盛 而 不 衰 則 病 矣 。 其 氣 不 及 於 陰 , 故 但 熱 而 不 寒, 氣 內 藏 於 心 而 外 舍 於 分 肉 之 間 , 令 人 消 爍 脫 肉 , 故 命曰 癉 瘧 。 帝 曰 : 善 。




        刺 瘧 篇 第 三 十 六

    足 太 陽 之 瘧 , 令 人 腰 痛 頭 重 , 寒 從 背 起 , 先 寒 後 熱, 熇 熇 暍 暍 然 , 熱 止 汗 出 難 已 , 刺 ] 中 出 血 。

    足 少 陽 之 瘧 , 令 人 身 體 解 肌 , 寒 不 甚 , 熱 不 甚 ,惡 見 人 , 見 人 心 惕 惕 然 , 熱 多 汗 出 甚 , 刺 足 少 陽 。

    足 陽 明 之 瘧 , 令 人 先 寒 洒 淅 、 洒 淅 寒 甚 , 久 乃 熱, 熱 去 汗 出 , 喜 見 日 月 光 火 氣 , 乃 快 然 。 刺 足 陽 明 趾 上 ● 。

    足 太 陰 之 瘧 , 令 人 不 樂 , 好 太 息 , 不 嗜 食 , 多 寒熱 汗 出 , 病 至 則 善 嘔 , 嘔 已 乃 衰 , 即 取 之 。

    足 太 陰 之 瘧 , 令 人 嘔 吐 甚 , 多 寒 熱 , 熱 多 寒 少 ,欲 閉 戶 牖 而 處 , 其 病 難 已 。

    足 厥 陰 之 瘧 , 令 人 腰 痛 , 少 腹 滿 、 小 便 不 利 、 如癃 狀 , 非 癃 也 。 數 便 , 意 恐 懼 , 氣 不 足 , 腹 中 悒 悒 , 刺足 厥 陰 。

    肺 瘧 者 , 令 人 心 寒 , 寒 甚 熱 , 熱 間 善 驚 , 如 有 所見 者 , 刺 手 太 陰 陽 明 。

    心 瘧 者 , 令 人 煩 心 甚 , 欲 得 清 水 , 反 寒 多 , 不 甚熱 , 刺 手 少 陰 。

    肝 瘧 者 , 令 人 色 蒼 蒼 然 太 息 , 其 狀 若 死 者 , 刺 足厥 陰 見 血 。

    脾 瘧 者 , 令 人 寒 , 腹 中 痛 。 熱 則 腸 中 鳴 , 鳴 已 汗出 , 刺 足 太 陰 。

    腎 瘧 者 , 令 人 洒 洒 然 , 腰 脊 痛 , 婉 轉 大 便 難 , 目眴 眴 然 , 手 足 寒 。 刺 足 太 陽 少 陰 。

    胃 瘧 者 , 令 人 且 病 也 , 善 飢 而 不 能 食 , 食 而 支 滿腹 大 。 刺 足 陽 明 太 陰 橫 脈 出 血 。

    瘧 發 身 方 熱 , 刺 趾 上 動 脈 , 開 其 空 , 出 其 血 , 立寒 。

    瘧 方 欲 寒 , 刺 手 陽 明 太 陰 , 足 陽 明 太 陰 。

    瘧 脈 滿 大 急 , 刺 背 俞 , 用 中 針 傍 五 胠 俞 各 一 , 適肥 瘦 出 其 血 也 。

    瘧 脈 小 實 急 , 灸 脛 少 陰 , 刺 指 井 。

    瘧 脈 滿 大 急 , 刺 背 俞 , 用 五 胠 俞 、 背 俞 各 一 , 適行 至 於 血 也 。

    瘧 脈 緩 大 虛 , 便 宜 用 藥 , 不 宜 用 針 。

    凡 治 瘧 , 先 發 如 食 頃 , 乃 可 以 治 , 過 之 , 則 失 時也 。

    諸 瘧 而 脈 不 見 , 刺 十 指 間 出 血 , 血 去 必 已 。 先 視身 之 赤 如 小 豆 者 , 儘 取 之 。

    十 二 瘧 者 , 其 發 各 不 同 時 , 察 其 病 形 , 以 知 其 何脈 之 病 也 。 先 其 發 時 , 如 食 頃 而 刺 之 , 一 刺 則 衰 , 二 刺則 知 , 三 刺 則 已 , 不 已 刺 舌 下 兩 脈 出 血 , 不 已 刺 ] 中 盛經 出 血 , 又 刺 項 已 下 挾 脊 者 必 已 。 舌 下 兩 脈 者 , 廉 泉 也。

    刺 瘧 者 , 必 先 問 其 病 之 所 先 發 者 , 先 刺 之 , 先 頭痛 及 重 者 , 先 刺 頭 上 及 兩 額 兩 眉 之 間 ; 先 腰 脊 痛 者 , 先刺 ] 中 出 血 ; 先 手 臂 痛 者 , 先 刺 手 少 陰 陽 明 十 指 間 ; 先足 脛 酸 痛 者 , 先 刺 足 陽 明 十 指 間 出 血 。

    風 瘧 、 瘧 發 則 汗 出 惡 風 。 刺 三 陽 經 背 俞 之 血 者 。

    ● 痠 痛 甚 , 按 之 不 可 , 名 曰 胕 髓 病 。 以 鑱 針 , 針絕 骨 出 血 , 立 已 。

    身 體 小 痛 , 刺 至 陰 。

    諸 陰 之 井 無 出 血 , 間 日 一 刺 。

    瘧 不 渴 , 間 日 而 作 , 刺 足 太 陽 。 渴 而 間 日 作 , 刺足 少 陽 。

    濕 瘧 汗 不 出 , 為 五 十 九 刺 。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