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道家養生功-第二章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道家養生功-第二章 Empty 道家養生功-第二章 周四 9月 10, 2009 10:14 pm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第二章 理論依据

  一、人的生命的自然規律

  人的生命的自然規律,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細致點說,人是由父精母卵結成胚胎,開始有了自己的生命。胎兒在母腹時,臍帶連著胎盤,是借母體呼吸以為呼吸,且性命連在一起。十月期滿,瓜熟蒂落,脫離母腹,降生到人間。當臍帶剪斷之后,性命分開,性歸天邊,命沉海底,開始靠自己的口鼻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以及吸吮母乳和從各種食物攝取營養來維護生命,促進發育成長。一般來說,男子到十六歲就到了月圓必缺即破身的年齡(當然也會有早有晚);女子到十四歲則癸水至月信來。此后知識日開,肩負日重。從七八歲到二十歲左右正是童少年求學長知的時期,也正是身體發育成長的時期;隨之而來的便是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以及擺脫不開的七情六欲、名枷利鎖,加之謀求生存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時時刻刻都在消耗著維系人的生命的先天祖炁。尤其是毫無節制的性欲,消耗戕害生命更為嚴重。試想以有限的精炁去對付無限的消耗,焉能不百病來侵、未老先衰呢?從人的生命規律來說,從十六歲到二十四歲,正是人的德、智、體全面發育和成長的時期。此時身體生机旺盛、血氣方剛,全身內外充滿活力。從二十四歲到三十二歲是身體最旺盛的八年,也是風華正茂,學有成就,建功立業的黃金年代,故有三十而立之稱。此時期所吃的五谷食物和攝取的營養收入與消耗支出大致平衡。從三十二歲到四十歲,是人生過程中最成熟的八年。人到這個年齡社會經驗比較丰富,對立身處世、是非曲直有了一定的主見,故有四十而不惑之說。此時期每日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與消耗支出,雖發生入不抵出的“赤字”,但差距不大,故人的感覺也不太明顯。從四十歲至四十八歲,是“赤字’擴大、差距拉長的八年。俗話說,人過四十天過午,這兩年不如那兩年。此時期由于人從每天的食物當中所攝取的營養與消耗支出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因而干一天工作就累得頭暈目脹,腰酸腿疼。最為明顯的是視力減退,四十七八,兩眼己花。尤其是婦女,已面臨天癸盡、月信止、生机斷的絕經時期,上述的感覺更為明顯。從四十八歲至五十六歲,赤字擴大,差距越來越長。這一時期首先感到的是耳聾、眼花、記憶能力減退,強記者變為健忘。隨之而來的是齒落發脫,百病來侵,老將至矣。從五十六歲至六十四歲,已是視茫茫,而發蒼蒼,背駝腰彎,手腳遲鈍,老態龍鐘矣。油干燈滅,氣盡人亡,這就是人的生命由生到死的自然規律。“人活七十古來稀”,這是前人對人們壽命的總結。現代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醫葯衛生飛躍發展,人的壽命也得到大幅度的延長。所以今天有七十不稀奇,六十小弟弟之說。据科學研究,人都應壽過一百,而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享受不到應享的天年呢?根据我個人認識,一方面是人擺脫不了七情六欲、名枷利鎖,故九氣十損。另一方面是客觀存在的外因,即大工業生產,給人們帶來水、空氣的汙染,震耳欲聾的噪聲,以及各種流行性的病菌傳播,都直接影響人的壽命的延長。

  以上所說的是人的生命的自然規律,也是人由生到死的自然法則。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從無到有謂之造,從有到無謂之化,這就是天地造化之本能。寒來暑往,周而復始,春生秋殺,年復一年,是大自然的規律。

  道家養生功,在一定條件下能使弱者轉強,老者返少,推遲生命衰退,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效果。

  二、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養生功的理論基礎可歸結為一個“道”字。道是什麼呢?老子《道德經》云:“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又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大無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极;一生二,即太极。太极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畫,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則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巽西南、震東北、兌東南、艮西北。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畫,即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方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為天為老陽,坤母為地為老陰,震屬木為雷又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坎為水為中男,離為火為中女,艮為山為少男,兌為澤為少女。道家所謂的抽坎填離,使后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陽,填到離中一陰里去。原來后天的離南坎北,就變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這就是道家的所謂抽坎填離,又謂坎離交垢,使后天返還先天。

  具體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無极,又謂先天真一之炁。俗說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說成是先天地之始萬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個小天地,看成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的過程。並且通過運用功法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的過程,甚至做到返老還童。那麼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証的。當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后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炁斷,后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于心,命帶氣下人于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曆三十二個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銖。從一歲至兩歲零八個月生一陽,長元炁六十四銖;至五歲零四個月生二陽,又長元炁六十四銖;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三陽;至十歲零八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四陽,至十三歲零四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五陽;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六陽,體變純陽,共長元炁三百八十四銖合一斤之數(其中包括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缽)。月圓必缺,物极必反;否极泰來,陽极陰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到十六歲(這里是指男子;女子為十四歲)身俱六陽,在卦為乾為天姤,六交皆陽。陽极陰生,月圓必缺,盈滿則溢,即是破身的年齡。當元身已破,元炁下泄,從十六歲起,每曆九十六個月,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從十六歲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如此類推,從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又生一陰,二陰出現;至四十歲又生一陰,三陰出現;至四十八歲又生一陰,四陰出現;至五十六歲又生一陰,五陰出現;至六十四歲又生一陰,六爻皆陰,至此三百八十四銖元炁耗盡。

  按以上原理,人至六十四歲,元炁耗盡,應該是炁盡人死,為什麼人有七十未衰,又有未老先亡的呢?根据八卦陰陽的道理回答:即卦盡炁未盡,或炁盡卦未盡。壽夭不同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受之父母的先天遺傳,另方面在于個人的修持。當然天災人禍例外。明白此理,就可設法補救,身破炁補,精虧精補,就是用哪里丟了哪里補的辦法來補救。三百八十四銖缽元炁,是一點一點丟失的,再用養生功法一點一點補回來。雖然六十四歲年逾花甲,若能立志按著養生功法修持,從靜養功修性入手,待靜极而動,一陽來復,炁發則收炁,精動則煉精,炁虧則炁補,精虧則精補,似胎兒剛落生一樣,以有為法消陰長陽。用功百日長六十四銖元炁生一陽,此時身體的健康狀況好像由原來的六十四歲回到五十六歲。再堅持用功百日,又長六十四銖元炁,又生一陽,而身體健康狀況又好像回到四十八歲。又用功百日,又長六十四銖元炁又生一陽,而身體狀況好像又回到四十歲那樣。再繼續用功百日,又長六十四銖元炁又生一陽,而身體狀況好像回到三十二歲那樣。再繼續堅持用功百日,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又生一陽,身體狀況像是回到二十四歲左右。再繼續用功百日(所謂百日指的是個約數,是因有“百日筑基”這個名詞而來,不是确指一百天)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又生一陽,此時又變成六交皆陽,從身體狀況來說,已經成為十六歲童真之體。這就是道家的所謂返老還童,當然這不是三年五載輕而易舉之事。

  古人將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變化與人從無到有,直到六十四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歲至六十四歲。三百八十四爻的陰陽變化,則成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銖元炁的消長過程。所以說,無极生太极,太极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間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這就是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三、人生三寶精、氣、神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炁、神。當然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這種說法未免不夠全面。不過精、炁、神作為人身之三寶還是不容否認的。何謂精、炁、神?精、炁、神為什麼稱人身之三寶?善養生者應怎樣利用和鍛煉三寶以達到推遲衰老延長壽命的目的?下面依据養生功的傳統說法,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几點膚淺認識。

 1.為什麼說精、炁、神是人身之三寶,三者之間又是什麼關系?

  首先談一談“精”。精在人體內是維護人的生命的高級物質,即精液。精有陰精、陽精、元精之分。人吃食物,入胃后,經消化、吸收營養,先化成胃津。胃津送人心的左下耳房(心分四房:左上、下耳房和右上、下耳房)化成紅血,紅血入任脈化成陰精,陰精入睪丸宮化成陽精,陽精內有精虫。當精撞陽關奔放欲出之際,順出陽關是生人之道;逆回是煉精化炁之時,但必經師傳。人之五臟都各有其精,故有五臟之精華皆聚于二目之說。

  所謂炁,有后天氣(米谷之氣)和先天祖炁即元炁(無火之炁)之分。先天祖炁受之父母,后天氣是口鼻呼吸之氣。故中醫把人的本質虛弱說成是先天不足,把不知調養身體,說成是后天失調。先天祖炁藏于大腦中心,道家稱腦炁胞。解剖學命名前水房、后水房。由于人的一身無不听從大腦指揮,此炁又受之父母,故名先天祖炁。此炁雖然看不見,但能摸得著。這即是寸、關、尺三步脈搏跳動之炁。中醫以三指診切寸、關、尺三步脈的浮、沉、遲,並判斷內里的病變。如果內部腎水上升,心火下降,陰陽和合,人就健康無病。倘若陽盛陰衰或陰盛陽衰,偏陰偏陽都為之病。人的生命是靠先天祖炁而定興衰的。先天祖炁充沛,人身體就強壯,先天炁微,人就多病,先天炁枯,人就死亡。人斷炁就是斷的先天祖炁。俗話說,三寸炁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先天祖炁從何而來呢?以先天而論,其根源來自父母。以后天而論,其根源來自飲食。簡而言之,人吃了食物,吸收營養,化而成津。津化而為精,精化而為炁。這是由后天生理功能自然而來的先天祖炁。道家深知此炁乃養生之寶,以有為之法通過用功,靜中求動,逢動即收,積炁養身,日積月累,達到先天炁足而致益壽延年。所以,先天炁還必須憑后天氣培養,先天炁和后天氣相互依存,不能偏廢。

  神,有元神、識神之分。元神無知無識,渾渾噩噩,又謂之性神。當嬰兒落地時仍是元神執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增長,識神逐打成長,元神逐漸退位。待知識日開,識神掌權之日,即是元神完全退位之時。所謂識神,即思維之神,它決定著人的一生的思想活動。根据道家養生功的說法,靜則為元神,動則為識神。心定念止是元神,心動念馳為識神。元神、識神只有心念動止之分。

  精、炁、神雖然名分為三,實則一體。三者相輔相成,相互為用。精為生炁之源,炁為養神之所。精炁似淵水,神似水中魚。精旺炁足,神魚活躍,可以應萬事。精竭炁枯,神魚無所依存而死亡,則萬事歸空。所以說,精、炁、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精、炁、神是人的生命的根本。故柳華陽祖師說:“精為炁之母,神為炁之子”,“人身有精則生,無精則死”。人身上內而五臟,外而發膚,四肢百骸,五官九竅,以及活動著的思維,無不依賴精、炁、神來履行各自的職能,以達到新陳代謝而衛護軀體的生存。雖然人們都知道精、炁、神是須臾不可離的東西,也知道有之則生,無之則死,但真正知道珍惜者仍是少數。知珍惜而又知如何鍛煉者,則更少。明知是寶,無法能保,任水自流,一了全了。況且人還有擺脫不開的七情六欲,時時刻刻腐蝕和消耗著精、炁、神。而作為神炁之本的精,又是那樣難產而易消,以有限的收入,去對付無限的支出,這可以說是促人早衰的主要原因。駐顏無朮,止流無方,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我們不提倡,也根本做不到斷六欲、絕七情。我們不是為僧為道的絕欲者,但求能夠珍惜三寶,做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既能有收入,又要有開支,用之得當罷了。治身如同治家,要重視勤儉節約,勤能多入,儉可少出,這也算是富家強身之道吧。

  2.怎樣鍛煉精、炁、神?

  道教龍門派性命雙修全部功法,都離不開精、炁、神的鍛煉。其全部功法,不外乎四手,即下手煉精化炁,轉手煉炁化神,了手煉神還虛,撒手煉虛化無(合道)。道家養生法,是以身、心、意為主,以精、炁、神為用,攝三歸一而道成。故心印妙經開始第一句:“上葯三品,神與炁精。”只此一句就道破了丹道之祕,也直截了當地指出精、炁、神三寶是上乘葯品的基本原素。

  有人間,道家所說的精、炁、神與武朮中所說的精、氣、神有無區別?我的回答是:儒、釋、道、醫、武源出一家,對精、炁、神也別無二致。稍不同的是道家專講鍛煉精、炁、神。如下手煉精化炁,精與炁交,炁與神交,炁與炁交,神與神交等等。對于武道皆通者,從古至今不乏人。古代釋家西來的達摩老祖,既得釋家禪功之祕,又是少林在中國的創始人。道有武當張三丰,既是武當太极拳創始者,又是得道高人。他們把武功與道功融為一體而達到高深境界。

  華陽祖師曰:“仙道煉元精為丹(凡煉丹下手之仙机,即腎中之原精。精滿則炁發生,復煉此發生之炁,收回補其真炁,補到炁足,生机不動是謂丹也),則人之根竅不漏。無漏精之路,便成人仙矣。”以上所說,是從煉精化炁,煉炁補炁,進而達到精盡化炁,馬陰藏相,陽關自閉而丹成。再進行大周天采大葯服食過關,煉炁化神,達到煉神還虛的高深境界。

  精炁神三寶,人身不可少。精為生炁源,炁是養神堡。
  三者似鼎足,缺一勢必倒。精采一旦盡,生命隨之了。
  趁有一息存,修持貴在早。會得煉精法,保君推遲老。

  四、龍門派的性命雙修

  性命雙修的功夫,是余師祖千峰老人繼承丘祖師傳下龍門派代代相傳的養生功法。在談性命如何雙修之前,應首先弄清什麼是性命。用現代的話來說,性命即是生命,人有之則生,無之則死。若用道家寫在丹經道書上的傳統說法,其名目繁多,如乾坤、坎離、鉛汞、龍虎、刀圭、心腎、陰陽、金烏玉兔、嬰兒奼女等等。不過千名萬喻,無非是神炁、陰陽而已。故呂祖師云: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邊鍋里煮山江;青龍駕火游蓮室,白虎興波出洞房;此個功夫真是巧,得來平步上天堂。

  若將性命分而言之,性有性根,命有命蒂。性在天邊,命在海底。性者心也,發于二目命者腎也,發于淫根。性為心,心為離,離為火,故離中之炁為火龍,其性宜飛。道家稱離中之炁發為龍,從火里出。命為腎,腎為坎,坎為水,故坎中之炁為水虎,其性宜墜。道家稱坎中之精動為虎,自水中生。這里所說的性為心的心,不是指心臟,而是靈心,又叫元神、靈魂、活動著的思想,是鎖不住的心猿,只有把心猿鎖定,整個乾坤才能安定下來。這個靈猿即性命雙修的真性。儒家稱之為“天命之為性”、“窮理盡性”之性。釋家稱之為“見性成佛”之性,“明心見性”之性。家則稱之為父母未生之前的先天之性,修身養性之性。雖然名目不同,但都是指的這一個性。性神居于大腦,是人身上最高統帥。靜養功的收心求靜,最主要修的就是這個性。只有將這個性修得圓陀陀、光灼灼,明如秋月,才算煉性性圓,完成性命雙修的一半功夫。這就是道家龍門派先從修性入手的漸法。修性又謂煉己。

  命者,腎也,發于淫根。命即是精,在這里指的是元精。柳華陽祖師說過:“人有精則生,無精則死,此自然之理也。”人身有精才能生炁,有炁才能養神,精旺炁足則神活,可以應萬事。精竭炁枯則神滅,萬事皆空。性無命不存,命無性不立,兩者相互依存,是統一體的兩個方面。故古人稱“精炁神”為人之三寶,是人須臾不可離的東西。以前這些養生保命須臾不可離的東西,不但沒有被人們珍惜與重視,反而隨便被人們拋棄。所以說,心動神馳性宜于飛,情動炁發精隨之泄,命宜于墜。若再恣情縱欲,不知所養,上耗其性,下耗其命,以有限的精力收入去對付無限的消耗支出,焉能不未老先衰呢?《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有這樣一段話:“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朮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以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以上這段話,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們養生的座右銘。從古至今,凡是善養生者,無不以留陽鎖命、固精養炁為基礎。

  何為性命雙修呢?古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張三丰祖師參禪歌曰:“初打坐,學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祕祕綿綿調呼吸,一陰一陽鼎內煎。性要悟,命要傳,休將火候當等閑……”歌中也強調性要自悟,命要師傳。那麼到底性命怎樣雙修呢?我的回答是:初步打坐,含目光眼不外視,凝耳韻耳不外听,調鼻息息息歸根,回光返照,心不外馳,神不離舍,至虛极,守靜篤,這即是修性。當靜极而動,一陽來復,也就是在沒有絲毫雜念的情況下,外陽勃然興起。這是靜養功得來的可喜成果。如果不用法收回,任其自生自滅,將靜功得來的養生至寶付之東流,這就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其結果是真性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性命雙修是先從修性人手,當靜极而動一陽炁發時即用收炁法收之。倘龍從火里出,即用降龍法降之。待二候到來,虎自水中生,就要用下手煉精化炁伏虎法,將欲奪關而出的有形之精化成無形的元炁。神動則用收神法收之。將這沿著自然規律而欲去的精炁神三寶用強制的有為法,統統收回,合三為一,使精炁神三寶三家相見,性命合二為一,這就是道家龍門派性命雙修的筑基煉己。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在完成筑基煉己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待陽光三現,用六根震動,五龍捧聖,采大葯過大關,大周天煉炁化神,養道胎出陽神以至道成,如此才算完成性命雙修的全功。以上所說是我對性命雙修的一點淺薄的概論,其具體用法可參看后邊的各步功法。

  性無命不存,命無性不立。陰陽不調和,萬物不生育。
  水無源則竭,魚無水自斃。性命必雙修,單一空勞力。
  性靠自己悟,命要師傳遞。會得坎離配,再求神交炁。
  性命歸一體,得一萬事畢。

五、養生功的功能

  如果說養生功百病皆治,那是過分夸大其作用。但經証明,練好養生功只有百益而無一害。其具體功能有以下個方面:

  1.補腦養神。靜養功的入靜,首先受益的是大腦中樞神經。當心定念止入靜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這樣既能消除疲勞又能得到補養,從而加強和大了中樞机构的指揮功能,起到補腦養神的作用。

  2.固精養炁。養生不固精,結果一場空。只知守死精,不會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為養生忌。養生功法中的固精,是為了精足而下手煉精化炁,炁足而煉炁化神,神足煉神還虛。即使達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養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則神靈。只有具備充沛的精力,能產生超人的聰明才智;也只有具備吃大苦耐大勞的健壯身軀,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鐵漢。固精養炁正是為筑基煉己奠定基礎。

  3.調息理炁,擴大肺活量。中醫學有“肺為百脈之總,位居諸臟之上”之說。肺的一呼一吸,是机體自然的吐故納新。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促使血液循環和新陳謝,是机體本身內部的自然規律。養生功的調理呼吸(息),要求深、細、長、勻。這樣自然會加強和壯大机體內部運動的力量。

  4.調節五臟。養生功的修煉是要使人的机體五行相生,陰陽調和,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內生津。津液多則食欲強,食欲強則腎水足,腎水足則七寶(即涕、唾、津、精、氣、血、液)全,七寶全則五臟和,五臟和則內病除。故養生功對醫治心臟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腎虧腎寒,以及各種慢性病有獨到之處。

  5.清神明日。五臟之精華聚于二目(白眼珠屬肺,黑眼珠屬肝,瞳仁屬腎,大眼角屬心,小眼角屬脾)。二目是心靈的窗戶。古稱二目為日月,又為金公木母、金烏玉兔。又稱人之靈在腦,其机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枚舉。在修煉道家性命雙修功的整個過程中,人的二目肩負著最艱巨最復雜而又最重要的任務。如含眼光、返觀內照、回光返照、久視、運行日月、大小周天、運河車、轉**以神馭氣等,都必須借它的神威來達到預想的效果。功純者不僅耳不聾、眼不花,而且一直到老日光炯炯,神清目明。

  6.舒盤活血,通盤活絡。養生功中的開通奇經八脈、干沐浴等功,不但能使百脈流通,筋舒絡活,而且能保持皮膚潤澤有光,防治脈管炎等病。

  7.久煉養生功,對于神經衰弱、長夜失眠、夢遺滑精、陽瘺腎虛、身體虛弱等症有獨特的療效。

  8.久煉養生功不但能改變身體素質,也能改變人的精神素質,還能開闊人的視野、人的思想境界,培養人的道德情操,增長人的智慧才能,化愚為賢。

  9.修煉養生功而持之以恆,就能運用四步下手煉精化炁,收到推遲衰老、延長壽命的效果。再進一步深造,倘真的達到十三步,就會出現奇跡:白發變黑、齒落重生、藏相、返老還童,並能出現特异現象。

  六、養生功的特點

  道教龍門派的性命雙修養生功,有其獨特之處。其特點如下:

  1.運用的是與人的生理自然規律背道而馳的逆行法。人的生理自然規律,是由小到大,由大到壯,由壯到老,由老到死。可養生功偏要逆天而行,倒轉乾坤,要用功法由老返壯。這是逆著自然規律,走返老還童的道路。這種逆行在用功時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眼睛是往外看的,練功時要求二目垂簾返觀內視;耳是听于外的;練功時則凝耳韻斂神內聽;鼻是嗅外界五味的,又是呼吸器官,練功時要調息理氣,行深呼吸或逆呼吸,以至胎息,至最高境界達到停止呼吸(釋家稱二禪息住);口舌是用來吃飯說話的,練功時要閉口藏舌,舌頂上齶,有話藏在腹里;心(指管思維活的靈心)是往外想的,練功時首先必須把它集中于雙目之間,方算收心求靜。即要求心定念止,神不外馳,把放出去的心收回來。這正是孟子所說的:“人有雞犬放而知求,有放心而不知求”。意思是說,人們早晨把雞犬放出去,到晚上還知道找回來。可是人的心向外跑,則不懂把其收回來。又如,人的精、炁是宜于外泄的。正如孟子說:“食色性也”。這就是說,食與色是人的天性。然而釋家和道家(這里是指出家入廟的和尚、道士)都是畏色如虎。故釋家有“斷淫”(即淫身、淫心、淫根)之說。他們認為淫身好斷(即出家入廟不近女人),淫心難斷。當情動炁發、外陽勃舉之時,必將牽連身心。食與色是人的本性,也是所有的有生命物的本能。不論是鳥獸虫魚,還是草木花卉都離不開雌雄交舍、陰陽交配,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呢?确切地說,沒有陰陽交配就沒有人類,沒有萬物,也就沒有世界。我們不贊成男不婚、女不嫁的絕門戶。我們所提倡的養生之道,是既要生兒育女,又不能脫離家庭的養生之道。不過要想老而不衰,並能享受百年之樂,就必須做到食欲有節,起居有常,對性生活更要有時有節,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一套養生功法:心動收心,炁發收炁,精動收精,神飛收神,把將順自然規律而去的東西,用逆行功法統統收回來,為我所用。用現代話來說,這叫扭虧增盈,變害為利,轉弱為強。人們都習慣于順從自然規律任水東流去。而道家的養生功法,偏要逆著自然規律迫使順去的東西逆著回來。這一點即是异于常人之處。正因為如此,最后的效果也异于常人。所以我說,逆行法,是養生功的主要特點。

  2.謹守的是勤儉治身的原則。這是養生功的第二個特點。勤是練功要勤。凡學一門知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有勤奮好學、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精神方能達到自己所企求的目標,故有業精于勤的格言。勤是事業成功之母。儉是節儉少用的意思。把儉字用在性命雙修養生功法上即是要求:眼從儉少往外看;耳從儉少聽外事;鼻從儉呼吸深、長、細、勻;舌從儉少開口說話;心從儉減少思慮,心靜念止;精炁從儉少用于外而多用于內。這合乎增產不忘節約、開源必須節流的原則。勤能多入,儉可少出,缺能補圓,虧可補足,以德潤身,方是真富。勤儉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以此治國則圖強,以此持家則家富,以此修身則身不衰。養生功稱之為攢炁法:錢多家可富,炁足身必強。故勤儉治身也是性命雙修養生功的一個重要特點。

  3.同于醫學又异于醫學。中醫學曆史悠久,可以說它是我國獨有的一顆明珠。這顆明珠在几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為人類救死扶傷,解除病痛之苦,其功與日月同輝。從造福于人類來說,它要高于釋、道兩家不知多少倍。從《黃帝內經》上可以看出道、醫源于一理,都是本著陰陽五行、生克制化、調理陰陽,以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而道從遠古到當代一直被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其應用于人身上也不如醫學那樣廣泛。故上古之人也不是人人都懂得道。這里的“道”是指養生之道的“道”,也是老子指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道”,又是儒家須臾不可離的“道”。古時醫道一家,知醫者必知“道”,知“道”者也必知醫。隨著時間的推移,日久年深,二者逐漸分開。醫是治已病,道既治已病,又治未病,即現在提倡的以預防為主。后人雖有醫道皆通者,但為數不多。所以說,養生功同于醫學又异于醫學。

  4.同于太极拳又异于太极拳。太极拳與道家養生出于一源,根本不能分開。由無极而生太极,太极生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變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但與道家養生功聯系在一起,而且與太极拳、八卦掌、形意諸拳以及各家拳朮,無不密切關連。從曆史來看,很多武朮名家,又是得道高人。如武當張三丰,達摩老祖,近代余師祖千峰老人,師叔祖自然門社心五等,他們都是將道功與武功融為一體的先例。

  太极本身是負陰而抱陽。太极拳的一招一勢,一舉手一投足都離不開陰陽虛實,剛柔相濟,動靜相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練功時要求精神集中,全身放松,舌頂上齶,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以意行氣,斂神入骨,虛心實腹,是在動中求靜,以達到舒筋活絡,調節臟腑,百脈流暢,養神補腦而健康長壽。這與道家靜養功的要求以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太极拳本身是擊技,以動求靜,是練形為主,從表向里發展。道功則是以靜待動,是練神為主,從內向外發展。兩者同樣要達到形神俱妙的效果。但是太极拳的特點是既能強身,又能防身,還能御敵。而道功只能養身,而不能防身,更不能御敵。不過道家養生功夫一入手就是筑基煉己,修性保命。從收心入靜,靜极而動,炁動收炁,精動煉精,以此增強人的體質,改變人的氣質以及精神面貌,這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而太极拳本身是擊技,它的一招一勢,都有一定的要求,沒有十年八年堅持不懈的苦功夫,很難達到妙處。故有十年太极不出門之說。而道家的養生功法极其簡單,不分老弱病殘,都能適用。它既沒有復雜架子,更沒有繁瑣的要求。其法簡單易行,但易中更有最難處。只是一個收心求靜的“靜”字足可以一生用之不盡。如果道功與武功兼而用之,不但兩者並行不悖,而且更易臻上乘。

  5.簡便易行。養生功法,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功。沒有太多的條件要求。只要在不誤本職工作的情況下,不論行、立、坐、臥,二十四小時之內都可以練功。所以養生功法可以稱為簡便易行法。

  七、養生功法的類別

  這里所說的養生功法的類別,是專指千峰派繼承道教龍門派所傳的性命雙修養生功修煉方法的種類,即有頓法、漸法、男擒白虎、女斬赤龍之分,不涉及其他門派的氣功。因為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生理與身體強弱之不同,在使用功法上當然也必須有所區別。

  童真之體,完整無缺,就沒必要再補。因此,對于童子功僅有其名而已。

  成年人(十六歲以上),盡管身體強弱差距很大,但采取的功法只有一個,即“漸法”,又稱補法:虧損多者多補,虧損少者少補,以破而補圇、缺而補圓為目的。當筑基煉己完成后,漸法的任務也告完成。接著由“漸法”轉入“頓法”。

  什麼叫漸法,什麼是頓法呢?所謂漸是指漸漸的、一點一點的、逐漸的填補,故謂漸法。所謂頓法,從頓字的意義來說,有頓然,忽然之意,如禪宗的頓悟、頓覺,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謂頓法,是捷徑,比漸法進度要快。但倘煉己不純,筑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復失,事物發展的規律往往是其進急者其退速,練功亦然。當然事物的成敗有其各種原因,也不是絕對的。道家正一派的創始人張伯端主張頓法,稱南派。道家全真派創始人工重陽主張漸法,稱北派。故有北漸、南頓之稱。

  老年人(六十歲以上),身體內外的机件磨損殆盡,新陳代謝的功能失靈,生机斷,精已竭,炁將枯,西歸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線希望。此時修持要用武當張三丰祖師所說的“敲竹斗龜”的法子,將睡龜喚醒,使其煥發青春,恢復生机,可再用漸法補而救之。

  人的身體是靈魂住的房屋。倘年久失修,透風漏雨,必經一番修葺方能居住。養生功法的漸法,正像修補房屋似的修補身體。房屋只有經常補修才能久居無患,身體只有經常修補才能健康長壽。一個人只有具備健康的身體,才能建功立業,以應萬事。

  否則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拖著個千孔百瘡、自顧不暇的病軀,焉能談得上造福于人民呢?可以說修好身體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本錢。

  以上我介紹的養生功法的類別,只有頓法、漸法、男擒白虎、女斬赤龍四種。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