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道家養生功-第一章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道家養生功-第一章 Empty 道家養生功-第一章 周四 9月 10, 2009 10:07 pm

寂然

寂然
管理員
管理員

  第一章 源流概述

  一、養生功的濫觴

  養生之道曆史悠久,据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龍馬負圖、伏羲觀象畫卦時代。据傳,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來經周文王將先天八卦演變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說是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遠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在《周易》和《黃帝內經》兩書中對八卦和生命運動及祛病養生的原理有更為詳盡的敘述。我們的祖先運用這些理論,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逐漸形成了一套祛病強身延壽的、行之有效的養生功法。但這套功法在奴隸制社會一直被統治者所占有,成為祕而不傳並為少數人所掌握的東西,根本談不上普及。

  至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兩大派,以孔子為首的儒教繼承和發揚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周公之禮,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入世之法。其門徒曾子所著的《大學》,子思所著的《中庸》,都著重闡述孔門的養生修身心法。曾子謂“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子思則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把握思維,調適性情,使之處于中和、至善之地,這有益于心身的健康。諸如“仁”、“中”、“誠”、“理”、“性”都是孔門正心修身的核心,也是古聖先賢獨覺之處。又如孟子所說的:“人有雞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養生之道無他,就是懂得“收放心”,這樣才能“養吾浩然之氣”。可見儒家的養生之道是與其治世之道合二為一的。
 
 道教以老子為首,其《道德經》已成為道教之祖書。庄子的《南華經》、魏伯陽的《參同契》、張伯端的《悟真篇》,以及后來道教正統的《丹經道書》,無不以《道德經》為依据來闡述發揚個人的養生觀。老子之道其大則無所不包,其細則無所不入。生天地,育萬物。道本無名,強名曰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道又稱“無极”,無极生太极,太极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提倡“虛無”或“無為”,虛中有實,無中生有,認為萬物從虛無中來,在養生上則是虛其心而實其腹,從而強其身而壯其骨。“無為”實是無不為,指存無為之心;而行有為之法,即存無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釋家即佛教,西漢年代傳入中國,至隋唐達到鼎盛時期。佛家也自有一套養生之道。

  自古以來儒、釋、道名為三家,其養生之道則互有傳授,互相吸收。由于多種原因,長期以來這些養生功法被披上神祕色彩,說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測。加上一些江湖朮士的渲染,競成了成仙升天,長生不死的法朮。不過,養生功法雖沒有朮士們說的那樣神祕,但确有其難于理解和神奇之處。如果得到真傳而又按照要求進行研習,持之以恆,定能使身體轉弱為強,甚至返老還童,安度百歲亦非虛言。

二、道家養生功的源流

  道家尊老子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楚國苦縣人,是春秋時代大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道德經》成為道家著書立說的理論根据。相傳老子傳道于金母,金母傳于白云,白云傳于王玄甫。另一說:老子傳于王玄甫。

  王玄甫又名王少陽(另一說是李凝陽,即李鐵拐),東華帝君,后稱北五祖之第一祖。漢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云上真見而愛之曰:天上謫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祕而不傳的功法。遂隱于昆崳山煙霞洞,修養性命。后傳其道于正陽帝君鐘離權。

  鐘離權,復姓鐘離名權,字云房,又名漢鐘離,咸陽人。全真道尊為正陽帝君,是北五祖之一。后將全套道家養生功法祕訣傳于遼進士劉操即劉海蟾、唐進士呂喦即呂洞賓。

  劉海蟾又名劉操,字昭遠,北京宛平縣人,為遼進士。后事燕主劉守光為丞相。遇正陽帝君度化,遂棄官而去,隱于華山、終南山。后將養生功法傳于張伯端。

  張伯端,字平叔,號紫陽真人,浙江天台人。自幼聰慧,少中進士。精通三教經典,及醫卜、戰陣、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師事劉海蟾,並得劉海蟾傳授周天火候、大丹祕訣養生功法。為正一派創始人,南五祖的初祖,著有《悟真篇》流傳于世。后將金丹祕訣傳于石泰。

  石泰,字得之,號杏林,江甦常州人。精于醫理,常以醫葯救人,不受其謝,惟愿植一杏樹,久遂成林,故人稱石杏林。后得張伯端授金丹祕訣,成為南五祖第二代。著有《還元篇》流傳于世。下傳薛道光。

  薛道光,字太源,又名式,四川閬中人。初為僧,法號紫賢,又號毗陵禪師,后轉為道士。喜金丹導養。宋徽宗崇寧五年得石杏林傳授金丹祕訣,成為南五祖第三代。著有《還丹復命篇》、《丹髓歌》流傳于世。下傳陳楠。

  陳楠,字南木,號翠虛,惠州博羅縣人。以盤櫳箍桶為業。后得薛道光傳授金丹祕訣。常捻土療病,故人送外號陳泥丸。后歸隱羅浮山,為南五祖第四代,著有《翠虛篇》流傳于世。下傳白玉蟾。

  白玉蟾,南宋道士,又名葛長庚,字如晦,又字白叟,號海瓊子,海南島瓊山人。12歲舉童子科,諳九經,能詩賦,更長于書畫。因任俠殺人,亡命于武夷,改裝道士,浪游華南各地。著有《海瓊問道集》、《海瓊白真人語錄》、《海瓊玉蟾先生文集》,為南五祖第五代。以上是道家正一派,又稱紫陽派之南五祖。

呂喦,字洞賓,號純陽子,又稱孚佑帝君,自稱回道人,籍貫京兆,一說是河中府永樂縣人。傳說唐懿宗咸通三年64歲進士及第。后游長安遇鐘離權,經過“十試”,乃授予“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祕文”。百余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其理論以慈悲度世為成道路徑,改丹鉛黃白之朮為內功,改劍朮為斷除貪嗔痴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的道教發展影響甚大。全真道奉為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又相傳為人仙之一。傳說其化身將大丹祕訣傳于王重陽。

  王重陽,金代道士,全真派創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應武舉,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子。威陽人。出身豪門,應武舉,中甲科。遇仙人呂洞賓,傳以修煉祕訣,遂通仙朮。于是棄妻離子,云游終南山一帶。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時村穴居,名其穴為“活死人墓”。后往山東昆崳山(在今山東牟平東南)。馬鈺、孫不二夫婦筑庵師事之,題其庵名曰“全真”,凡從其學者都是全真道士。繼在文登、寧海、萊州諸地傳道。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煉炁、出家修真、不煉外丹,並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書傳于世。其弟子馬鈺即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机、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后世稱為北七真,又各立門派。

  馬丹陽(1123-1183),原名仆義,字宜甫,后更名鈺,號丹陽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弱冠能詩。擅針灸療法,有馬丹陽神針八法之稱。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陽到寧海傳道,馬丹陽與妻孫不二師事之。王重陽見其夫婦求道心誠,遂將內丹祕訣傳于二人。馬丹陽立遇仙派,孫不二立清凈派。馬丹陽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孫不二著有《不二元君法語》,流傳于世。二人同為北七真之一。

  劉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山東掖縣人。少為屠戶,金大定九年從王重陽學道,后立隨山派。著有《仙樂集》、《至真語錄》、《道德經注》、《陰符演》、《黃庭述》等流傳于世。

  譚處端,原名玉,號伯玉,后改法名處端,號長真子。山東寧海人。傳說身體癱瘓,針葯無效,聞重陽自終南山來,扶杖往謁,欲求治療之法。重陽閉門不納,乃堅守終夕。其門忽然自開,重陽大悅,以為是“仙緣”所契,乃召之同衾而眠。次日清晨下床,舊疾遂愈。因乞侍左右,終身不退。重陽以仙朮相授。后立南無派,為北七真之一。又傳譚平常愛書“龜蛇”二字,習而不已,妙將入神,有飛騰變化之狀,時人爭相收藏,視為珍品。著有《云水集》傳于世。

  王處一,號玉陽,又號華陽子,山東寧海人。師事王重陽,居昆崳山煙霞洞修煉,為全真道崳山派創始人。金章宗召見,問其何以能前知?答曰:鏡明能鑒物,此自己靈明之妙耳。著有《云光集》、《清真集》傳于世。為北七真之一。

  郝大通,自稱太古道人,號大通,又號廣寧子,寧海人。明周易,善卜筮。后從王重陽學道,為全真華山派創立者。世稱“廣寧真人”。為北七真之一。著有《太古集》、《太易圖》等傳于世。

  三、道教龍門派本支的傳承

  丘處机(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龍門派創始人。山東登州栖霞縣人。19歲在寧海昆崳山出家,拜王重陽為師。后在隴州龍門山隱居修道,創立龍門派。元太祖十四年遭使召之,翌年應召與弟子尹志平、宋德芳、趙抱元、李志常等18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問治世之方,丘祖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太祖深契其言,賜號“神仙”,爵“大宗師”,命其掌管全國道教。常住北京白云觀,坐化后遺體留白云觀處順堂。著有《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玄風慶會錄》、《鳴道集》等傳于世。后將“金丹祕訣”、“周天火符”、“道戒衣缽”等傳于弟子趙抱元。並立40字作為接續龍門后裔的輩序。后又續60字,共為100代。前40字為:“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復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宇高嗣法興。世景榮惟懋,希夷衍自寧”。后60字為:“住修正仁義,超升云會登。大妙中黃貴,聖體全用功。虛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龍虎交,蓮開現實新。行滿丹書詔,月盈祥先生。萬古繼仙號,三界都是親。”

  龍門首代祖師趙抱元,又名虛靜,號道堅。前曾隨師云游,后住白云觀。丘祖親派其當家,白云觀祖先堂留有其大幅畫像。后來趙將“性命雙修全訣全法”、“道戒衣缽”傳于張碧芝。

  二代祖師張碧芝,道號德純。在白云觀當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畫像。后將“道戒衣缽”與“性命雙修功法”傳于陳沖夷。

  三代祖師陳沖夷,道號通微。在白云觀當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畫像。后將“道戒衣缽”與“性命雙修功法”傳于周大拙。

  四代祖師周大拙,道號玄朴。在白云觀當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畫像。周祖將“道戒衣缽”傳于張靜定當家,自己外出云游(据傳說白云觀各代當家都是明傳道戒衣缽,暗傳性命雙修功法。對于周祖傳張靜定一事,實非廟外人所知,更不能妄言)。后入西蜀碧陽洞修煉。有張虎皮者,為當時名醫。一天來洞拜訪,談道數日夜。周祖見其心誠,遂收為弟子,賜號靜虛。數年后周祖對張靜虛說:“廟外我只度爾一人,子速下山度人接續龍門命脈。”從此龍門派性命雙修功法開始傳于廟外,后成廟外教外祕傳。

  五代祖師張靜虛,奉師命下山度道,因常帶虎皮為座,故世人皆稱虎皮坐張真人。張真人走遍數省沒遇見一個真心學道之人。明嘉靖帝聞知張真人有長生之朮,便遣使強請求道。張真人見其非是真心學道,便假稱自己不知“道”是什麼,竟至三請四不傳。嘉靖帝惱羞成怒,將張真人問罪發配邳州。三年后至六安州廬江縣馬神廟,將性命雙修全部功法傳授給以賣水為生的寒儒李虛庵。張真人對李虛庵說:我這一生只傳了汝一人,今后汝要繼續傳人接續龍門命脈。

  六代祖師李虛庵,道號真明,安徽省六安州廬江縣馬神廟人。自幼聰慧過人,父早亡,事母至孝。雖是儒門秀士但無意功名,靠賣水為生。于萬曆己卯年遇師張靜虛,張師授予“性命雙修功法”。后張師至李虛庵家,資助養道費銀五六兩,仍然不足養道。至萬曆丁亥年,南昌縣武陽里曹還陽,將李師請至家內,連同曹家二兄三友皆得性命雙修真功。各友助銀六兩還是不夠過大關之用。曹還陽與二友又助銀三十兩,如此方助道成。由此看來,采大葯、過大關,法、財、侶、地四者缺一不成。

  七代祖師曹還陽,道號常然,南昌縣武陽里人。生于富家,自幼好武,萬曆丁亥年,得李虛庵師“性命雙修祕訣”。傳說曹祖得決后三十余日,火珠奔馳自突三關。其見功之快,古來少見。當時南昌縣令向其求道,曹祖知縣令是貪官,拒而不傳。彼怀恨在心,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曹祖押獄。曹祖用撒手閉氣法假死脫離獄難,同弟子伍沖虛、伍真陽兄弟二人離家出走,並囑咐家人照樣辦理喪事。俟縣令升遷離去,曹祖師徒三人,復回故里。后將“性命雙修全決全法”傳于伍氏兄弟。

  八代祖師伍沖虛,道號守陽。伍真陽,道號守虛。二人是堂兄弟,江西南昌縣辟邪里人。兄弟二人從萬曆癸巳年師事曹祖,至壬子年方得“性命雙修”全部功法。其間20年未聞曹祖一句道話,求師之難可想而知。伍氏二祖自幼好道,曾拜真偽師數十位,賣田舍,破家計,苦心苦行,最后始得曹祖真傳。伍沖虛著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傳于世。清乾隆年間,伍沖虛將道教龍門派“性命雙修功法”傳于在皖水雙蓮寺落發出家的佛門弟子柳華陽。

  九代祖師柳華陽,道號太長,洪都之鄉人氏。幼而聰穎好佛,常怀方外想。后雖翰林及第,卻無意宦途。終于投皖水雙蓮寺落發出家。入廟后始知寺內無性命雙修真訣。出于求道心切,忽發一念,每夕二鼓,五體投地,虔心禱告早遇明師。逾半載,事巧合,幸有龍門第八代祖師來雙蓮寺,傳予性命雙修真功,又遇壺云老師開通周身關竅。伍祖臨行囑曰:“佛家雙修今已失傳,子當繼其命脈,三教一家萬勿分門別戶”。柳祖謹遵師命度了然、豁然、會然等。后于嘉慶四年五月,在北京前門外、天橋西仁壽寺內度了空,授予“性命雙修全訣”,是為龍門第十代。柳祖著有《金仙正論》、《慧命經》流傳于世。

  十代祖師了然,道號清祥,在乾隆年間遇柳祖授予龍門派“性命雙修全訣”,后住瓜州金山寺修煉,是了空祖師的師兄。柳祖著作中有《了然五問》。
  十代祖師了空,道號清凈,北京人。自幼在北京天橋西仁壽寺出家,屬禪宗臨濟派。清嘉慶四年五月,柳華陽祖師來京住仁壽寺,將性命雙修祕訣授予了空師祖。住月余離去。后來了空師祖見仁壽寺不是用大功之地,遂出廟云游,至金山寺挂單與了然師祖一同修煉。二祖師后傳功于趙避塵,是為龍門十一代。

  十一代祖師千峰老人趙避塵,道號一子,又號順一子,北京昌平陽坊鎮人。自幼好武,更酷愛道學。為了追求性命雙修之功,曾跑遍數省,投師36位。這些師傅有的雖知性命雙修而不知全部功法。趙避塵並不滿足所得,繼續追求,終于得遇“了然”、“了空”二位禪師。光緒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趙避塵自淮安關由水路至金山寺。人寺拜謁了然、了空二位禪師。見二位禪師像貌出奇,日光如電,炯炯射人,遂跪地求教。了然、了空見其求道心誠,便收為廟外弟子,賜道號一子。並在靜室內祕授真功三晝夜,指點性命根蒂,訣破周身關竅。臨別時了空禪師再三叮囑避塵:“汝是俗家,一定要生兒育女留下后代再用大功。”避塵歸里后隱于商界。1920年,了空禪師來到避塵家中傳授“性命雙修全訣全法”,並賜“天命”、“法卷”,同意避塵自立千峰派,開門授徒,接續命脈。

  避塵師祖自1928年開門教授至1937年,徒眾有二千余人。師祖收徒的原則是不分貴賤,不勸不拽,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重道德品質,不論職位高低,所以雖說徒眾二千,其中領天命法卷者不過四十余人。師祖在當時是法繼龍門、派衍千峰、龍門派教外祕傳的一代宗師。著有《性命法訣明指》、《性理學》流傳于世。並為千峰派立40字輩序:“玄妙先天道,自然性體空。悟真圓光現,慧命上昆侖。金丹乾坤大,禮義善養功。虛靈清靜意,留名萬古春。”

  家父牛金寶,祖籍河北省清河縣朱唐口村。自幼家貧,八歲喪母,隨父苦度歲月,十四歲赴京做學徒工。十八歲時(1933年秋),由馬洪太師叔引見,在北京宣武門內石駙馬大街88號拜趙避塵為師。年齡雖小,但事師勤懇,故博得趙師祖喜愛。師祖曾說:“我和這小徒弟有緣”,並賜道號玄金子,成為千峰二代。一天晚上,父親把所學到的功夫編成一首長歌,開頭兩句是:“千峰派,無別功,只是教人講衛生……”老師回來一看,非常高興,連聲說:好、好、好。立刻順手拿起自己著的《性命法訣明指》一書送給我父親,並滿面笑容地說:“這算我給你的獎勵吧。”父親受師祖教誨五載,蒙賜“天命”、“法卷”,授予“性命雙修全訣全法”,又賜號普恩居士。並將普及道功弘揚功法以利大眾的希望寄托在我父親身上。父親將功法傳予我兄弟三人,並著有《性命雙修養生延壽法》傳于世。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