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證悟次第
上明下賢法師開示整理稿
上明下賢法師開示整理稿在今天上午我們所做的一點鍛煉,主要是為了讓大家摸清門徑。如果是把路徑摸得對,祖師說的“一日到七日話頭不中斷,就像一顆石子一直沉到潭底,你要不開悟,把老僧的頭砍去。”這是一段真實語,最關鍵的是我們能不能把握住話頭。為了讓大家避免藉著一個念頭到處胡亂地尋思,今天上午我們列舉瞭如何正觀,用正觀的方式來觸類,想旁通,想讓大家理解:所謂疑情提起來,就是這個正觀的感覺,就是這個正觀的狀態。
禪門當然不講究所謂次第不次第,一談到用功,從頭到尾,水乳一味,沒有什麼分別,沒有什麼界限。從理論上講,禪宗這樣的要求客不客觀呢?有沒有漏洞呢?我個人認為沒有漏洞。從法性的根本意義上講,初地菩薩所接觸到的法性,跟十地菩薩與佛陀所證悟的法性是同一個。所以對於法性本身的層面而言,只要是脫離了遍計執著,所謂菩薩和佛,他們在法性領受的那一面,並沒有很大的區別,都在一個大海裡,有的在海心,有的在海邊,但是,感受到的都是鹹水啊!我們去湖邊,就知道青海湖水是鹹的——我們去海心山,海水是鹹的;我們就在湖邊捧一口水,嚐一嘗,也是鹹的。上次李建華去青海湖,打完坐以後問法師:“湖水到底是鹹的還是淡的?”我說:“這不簡單嘛,你已經來了,自己嚐一口不就知道了?”回來的時候他喋喋不休:“哎呀,湖水真是鹹的,好咸啊!”嚐了就知道。
所以,禪門用不立階級斷絕次第的方法,讓我們直接契入,在我看來,在顯教密宗諸家宗派裡面,這個一定還得把它判攝成為最高明的宗派,這是一個最高明的用心法。
當然,假如我們放在第三者的身上,如何來理解一個禪修者的進步呢?這樣來看,我們可以說:第三者就是一個觀察者,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上看,應該有個過程吧——首先,是參話頭的功夫。禪門有一個要求:參話頭首先要找到話頭,怎麼個參法,你得找到。找到了用段時間,破本參。如果還沒有找到,那還不行。你怎麼用功啊?這個路線進不去。怎樣才是找到了話頭呢?疑情提起來以後,是念念相續的、以一念代萬念的,從頭是這個念,往後還是這個念,只有這個疑,沒有其他的念。疑的這一念,它能徹底把我們平日里所延續著的一秒鐘千千萬萬的念頭徹底地停頓下來,就是一個疑情。這個疑情提起來了有把握,真的是一念代萬念了,而且提起來了它是有力的,不是在鬆散的狀態下讓所有的念頭胡亂穿插/任意進出。一旦提起這個話頭,真所謂席捲天地啊!現象界沒有什麼是你所掛礙的,這個狀態就是疑情。我們說大地很堅固,疑情一起,大地就被顛覆了。所謂的堅固就沒有意義了。這是功夫,不是證悟。
這個功夫有了以後,加功進步,時間不長,自然就可謂功夫落堂。禪門的功夫落堂,往後就要破本參了。功夫落堂,也就是行住坐臥、動靜起倒,這個功夫已經不需要再提了,它是自然而然就有得用的。功夫一旦落堂了,這宇宙身心就沒有你我分別了。這件事情很遙遠嗎?在一個從來不用功的人來看,就是很遙遠;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言,絕不是遙遠的事。尤其是禪和子,這個功夫落堂,通常是三五年的光陰就能夠有所碰觸,不會那麼白白地浪費光陰的。
功夫落堂以後,再向前進展,就是進入宗裡所謂“一心不亂”以後,往後面的功夫,登入初地。所謂登入初地,就是在入定狀態當中的時候,所謂現象界徹底泯滅,只有一個巨大的光明藏,自己知道外境,但是外境已經不是我們現在的世界。如果還能夠看到眼前有這個金銀灘,有這個寶塔,有這個青海湖、這片油菜地,那你不是登地的人,你沒有真正見性,沒有登地。登地的人一定是在定境中沒有現象界中我們現在所謂的所存在的這些物質、這些形狀、這些色彩,登入初地以後的這些功夫那就好用了。登入初地,禪門常常把它列成為破本參,破本參在過去禪堂裡面每年打七,凡破本參的人禪堂每年都要掛牌,掛一個破參牌,掛好破參牌後,還要拿一件祖衣給破本參的人搭一搭,意思就是說:從此以後,你就是祖師了。
破本參以後到第八地的過程,在中觀的系列當中,我們學習過,那是一個挺漫長的過程——漫長在哪裡呢?漫長在抉擇第六地的如來藏和不二空性。這個抉擇過程是比較漫長的。其實,當一個菩薩修行到了第十地的時候,準確地說,八地和十地之間的過程,禪門稱為破牢關。禪宗的方丈和尚拿的香板上面畫三條線,分別意味著破三重關。牢關破盡,登入第十地。有人曾問:“虛雲老和尚是大徹大悟,那他的成就是什麼程度?”他的成就在第八地或第十地。當然,我們只是從佛教的常規判斷這個方面來說,來判斷虛雲老和尚所示現的這位老者他當時領受的是八到十地的這種成就。但他本人到底是什麼來歷?他行藏高超到什麼程度?這可就很難判斷了。除非我們有一天跨越到虛雲老和尚的前頭,就知道虛雲老和尚是幾許證悟。當然今天我想在坐的,有這樣根機的人,大菩薩暫時示現成凡夫、示現一點艱苦奮鬥的歷程,教化後學,可敬可佩,未來可以為大家著書立傳:曾經在金銀灘上打了一坐,腿子很痛,後來又放下了,盤起來還是痛。不過還好,到今天為止,我們的功夫用到現在,真是很吉祥、很歡喜。
用功最怕用到死角上、用在冰冷的死角上。自己嘴巴里像嚼蠟,身體像一塊冷的冰體,一點進展都沒有,沒有好的,盡是痛苦,沒有暖意,冰冷得讓自己都不敢相信,一點小的痛苦來了,都覺得是大難;任何大事來了,根本就不敢去承擔。功夫要是那樣用,那就糟糕了。不能這樣。
獲得參話頭往後的第一類進展,是渾身上下暖意生起。通過幾天的用功,大家身體、心理結構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調整。若論暖意,那比以前是增長了很多。這暖意就是化堅冰的,這堅冰就是煩惱和障礙的堅冰,已經有很大進步了。但我還希望,大家能夠很穩定地把話頭抓住,直到功夫落堂。如果哪一位下一回禪修夏令營期間功夫落堂了,打坐時我就幫他多坐一塊墊子,讓他把鞋子掛起來。不過這一年光景,如果你們哪位已經把正觀的法子把住了,能夠把這個參話頭的方法使用牢靠了,這一年不說是功夫落堂,登入初地二地、七八九地也都是正常的。
大家笑什麼呢?笑就是要承擔的。我希望明年的禪修夏令營我們問話的時候有話可問,有話可以答。從我本人這方面來說,也就會覺得好一些。年年辦這活動也就有收穫,撒這麼大的網——從北京撈到青海,我就不相信撈不到一條大魚。如果是你們現在還是小小的混混魚,那回家去了加功進步,趕快長大。古人說:“色身賤,法身肥”,迅速地長成一條大魚,來年讓我一網就打著。到時候說不定享受一點待遇——大紅祖衣讓你們試試。
現在用功的氣候、溫度真是非常好,很適合大家來做正觀。青海湖的風雖然剛猛,但它也容易收盡濕氣,容易散盡煩惱。我常常說:煩惱糾結了,靠什麼推散它?就要靠風。恰巧這邊的風特別好,所以不管你在內地、在家鄉有多少解不開的結,到禪院來,這個結自然而然就輕鬆化解,自然界會幫你,佛菩薩會幫你,我們禪修營的師兄弟們也會互相幫助你。所以,抱住一個信念,爭取到時候能夠大喝一聲:“老賊,我認得你!”也就輕鬆了。
上明下賢法師開示整理稿
上明下賢法師開示整理稿在今天上午我們所做的一點鍛煉,主要是為了讓大家摸清門徑。如果是把路徑摸得對,祖師說的“一日到七日話頭不中斷,就像一顆石子一直沉到潭底,你要不開悟,把老僧的頭砍去。”這是一段真實語,最關鍵的是我們能不能把握住話頭。為了讓大家避免藉著一個念頭到處胡亂地尋思,今天上午我們列舉瞭如何正觀,用正觀的方式來觸類,想旁通,想讓大家理解:所謂疑情提起來,就是這個正觀的感覺,就是這個正觀的狀態。
禪門當然不講究所謂次第不次第,一談到用功,從頭到尾,水乳一味,沒有什麼分別,沒有什麼界限。從理論上講,禪宗這樣的要求客不客觀呢?有沒有漏洞呢?我個人認為沒有漏洞。從法性的根本意義上講,初地菩薩所接觸到的法性,跟十地菩薩與佛陀所證悟的法性是同一個。所以對於法性本身的層面而言,只要是脫離了遍計執著,所謂菩薩和佛,他們在法性領受的那一面,並沒有很大的區別,都在一個大海裡,有的在海心,有的在海邊,但是,感受到的都是鹹水啊!我們去湖邊,就知道青海湖水是鹹的——我們去海心山,海水是鹹的;我們就在湖邊捧一口水,嚐一嘗,也是鹹的。上次李建華去青海湖,打完坐以後問法師:“湖水到底是鹹的還是淡的?”我說:“這不簡單嘛,你已經來了,自己嚐一口不就知道了?”回來的時候他喋喋不休:“哎呀,湖水真是鹹的,好咸啊!”嚐了就知道。
所以,禪門用不立階級斷絕次第的方法,讓我們直接契入,在我看來,在顯教密宗諸家宗派裡面,這個一定還得把它判攝成為最高明的宗派,這是一個最高明的用心法。
當然,假如我們放在第三者的身上,如何來理解一個禪修者的進步呢?這樣來看,我們可以說:第三者就是一個觀察者,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上看,應該有個過程吧——首先,是參話頭的功夫。禪門有一個要求:參話頭首先要找到話頭,怎麼個參法,你得找到。找到了用段時間,破本參。如果還沒有找到,那還不行。你怎麼用功啊?這個路線進不去。怎樣才是找到了話頭呢?疑情提起來以後,是念念相續的、以一念代萬念的,從頭是這個念,往後還是這個念,只有這個疑,沒有其他的念。疑的這一念,它能徹底把我們平日里所延續著的一秒鐘千千萬萬的念頭徹底地停頓下來,就是一個疑情。這個疑情提起來了有把握,真的是一念代萬念了,而且提起來了它是有力的,不是在鬆散的狀態下讓所有的念頭胡亂穿插/任意進出。一旦提起這個話頭,真所謂席捲天地啊!現象界沒有什麼是你所掛礙的,這個狀態就是疑情。我們說大地很堅固,疑情一起,大地就被顛覆了。所謂的堅固就沒有意義了。這是功夫,不是證悟。
這個功夫有了以後,加功進步,時間不長,自然就可謂功夫落堂。禪門的功夫落堂,往後就要破本參了。功夫落堂,也就是行住坐臥、動靜起倒,這個功夫已經不需要再提了,它是自然而然就有得用的。功夫一旦落堂了,這宇宙身心就沒有你我分別了。這件事情很遙遠嗎?在一個從來不用功的人來看,就是很遙遠;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言,絕不是遙遠的事。尤其是禪和子,這個功夫落堂,通常是三五年的光陰就能夠有所碰觸,不會那麼白白地浪費光陰的。
功夫落堂以後,再向前進展,就是進入宗裡所謂“一心不亂”以後,往後面的功夫,登入初地。所謂登入初地,就是在入定狀態當中的時候,所謂現象界徹底泯滅,只有一個巨大的光明藏,自己知道外境,但是外境已經不是我們現在的世界。如果還能夠看到眼前有這個金銀灘,有這個寶塔,有這個青海湖、這片油菜地,那你不是登地的人,你沒有真正見性,沒有登地。登地的人一定是在定境中沒有現象界中我們現在所謂的所存在的這些物質、這些形狀、這些色彩,登入初地以後的這些功夫那就好用了。登入初地,禪門常常把它列成為破本參,破本參在過去禪堂裡面每年打七,凡破本參的人禪堂每年都要掛牌,掛一個破參牌,掛好破參牌後,還要拿一件祖衣給破本參的人搭一搭,意思就是說:從此以後,你就是祖師了。
破本參以後到第八地的過程,在中觀的系列當中,我們學習過,那是一個挺漫長的過程——漫長在哪裡呢?漫長在抉擇第六地的如來藏和不二空性。這個抉擇過程是比較漫長的。其實,當一個菩薩修行到了第十地的時候,準確地說,八地和十地之間的過程,禪門稱為破牢關。禪宗的方丈和尚拿的香板上面畫三條線,分別意味著破三重關。牢關破盡,登入第十地。有人曾問:“虛雲老和尚是大徹大悟,那他的成就是什麼程度?”他的成就在第八地或第十地。當然,我們只是從佛教的常規判斷這個方面來說,來判斷虛雲老和尚所示現的這位老者他當時領受的是八到十地的這種成就。但他本人到底是什麼來歷?他行藏高超到什麼程度?這可就很難判斷了。除非我們有一天跨越到虛雲老和尚的前頭,就知道虛雲老和尚是幾許證悟。當然今天我想在坐的,有這樣根機的人,大菩薩暫時示現成凡夫、示現一點艱苦奮鬥的歷程,教化後學,可敬可佩,未來可以為大家著書立傳:曾經在金銀灘上打了一坐,腿子很痛,後來又放下了,盤起來還是痛。不過還好,到今天為止,我們的功夫用到現在,真是很吉祥、很歡喜。
用功最怕用到死角上、用在冰冷的死角上。自己嘴巴里像嚼蠟,身體像一塊冷的冰體,一點進展都沒有,沒有好的,盡是痛苦,沒有暖意,冰冷得讓自己都不敢相信,一點小的痛苦來了,都覺得是大難;任何大事來了,根本就不敢去承擔。功夫要是那樣用,那就糟糕了。不能這樣。
獲得參話頭往後的第一類進展,是渾身上下暖意生起。通過幾天的用功,大家身體、心理結構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調整。若論暖意,那比以前是增長了很多。這暖意就是化堅冰的,這堅冰就是煩惱和障礙的堅冰,已經有很大進步了。但我還希望,大家能夠很穩定地把話頭抓住,直到功夫落堂。如果哪一位下一回禪修夏令營期間功夫落堂了,打坐時我就幫他多坐一塊墊子,讓他把鞋子掛起來。不過這一年光景,如果你們哪位已經把正觀的法子把住了,能夠把這個參話頭的方法使用牢靠了,這一年不說是功夫落堂,登入初地二地、七八九地也都是正常的。
大家笑什麼呢?笑就是要承擔的。我希望明年的禪修夏令營我們問話的時候有話可問,有話可以答。從我本人這方面來說,也就會覺得好一些。年年辦這活動也就有收穫,撒這麼大的網——從北京撈到青海,我就不相信撈不到一條大魚。如果是你們現在還是小小的混混魚,那回家去了加功進步,趕快長大。古人說:“色身賤,法身肥”,迅速地長成一條大魚,來年讓我一網就打著。到時候說不定享受一點待遇——大紅祖衣讓你們試試。
現在用功的氣候、溫度真是非常好,很適合大家來做正觀。青海湖的風雖然剛猛,但它也容易收盡濕氣,容易散盡煩惱。我常常說:煩惱糾結了,靠什麼推散它?就要靠風。恰巧這邊的風特別好,所以不管你在內地、在家鄉有多少解不開的結,到禪院來,這個結自然而然就輕鬆化解,自然界會幫你,佛菩薩會幫你,我們禪修營的師兄弟們也會互相幫助你。所以,抱住一個信念,爭取到時候能夠大喝一聲:“老賊,我認得你!”也就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