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低頭便見水中天 為什麼要見水中天呢 易經上繫辭傳: 子曰﹕「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陳志玄


版主
版主

低頭便見水中天
2012/8/13

世人最怕的就是向人低頭,尤其是心高氣傲的人,例如:一般大男人心態的為人夫者,也就是所謂的丈夫。丈夫其實是一個非常尊貴的稱呼。這是從何說起呢?

佛,全稱「佛陀」,佛教術語,是指脫離了輪迴、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種智人或正遍知覺者。圓滿成就的佛陀,具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達到無與倫比的境界。「佛」有十個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有時分別作無上士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有五眼、六通、十八不共法,佛身有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大乘佛教稱佛還具有三身、四智、十種大樂、十八大空等。

原來無上尊貴的佛也稱作調御丈夫,佛的三十二好相說的就是大丈夫相。世俗所謂男子漢大丈夫,其實隱藏著男子金貴崇高,七寶之身,並不是一般的女流之輩可以比擬的。另一方面,古時婦女稱呼丈夫為夫君,也正是顯示丈夫的地位崇高如同君王一般。這金貴的身軀、崇高的地位,要與人低頭,談何容易。那麼要見水中天,可能是難上加難了。

可是,為什麼要見水中天呢?若只是穿衣吃飯這麼簡單,有錢人自然不需要見水中天,因為不需要有耕作的過程,用錢即可以買到所需食衣。所以水中天有更深的內容、重要性與禪義,值得我們深思。

水利萬物,水向低處流。水匯集於大海,大海並不會拒絕或選擇水的來處,一般的水也是如此。水本性清靜,善於包容,善於滌除汙穢。水性柔軟非常,卻能滴水石穿。地球上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我們人也一樣,地水火風四大,水佔絕大部分。水分若不夠,人們將脫水而亡。對我們的假體,水是這麼重要,水對我們本自具足的自性又有何關聯呢?

水是五行之ㄧ,水在五常德中代表智慧。佛說般若智慧的時間長達二十二年,總合起來有八部般若:大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讚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天王問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實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實為甚多,不過所指的甚多是福德而非福德性。因為七寶就像我們的身軀一樣,人身難得,但仍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一個假體而已,若執著於七寶的珍貴,執著於男子七寶之軀的珍貴,並無法增長我們的福德性。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重要的是於此經中受持,受可以解釋作接受、感受、授受,但是誰來接受?誰來感受?誰來授受?持是主持、能持、總持,那又是誰來主持?誰來能持?誰來總持?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於此金剛般若經中受持,功德不可思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是金剛般若經的殊勝,這麼殊勝不可思益的功德,當然不是紙上文章而已,紙上尋經枉用功。如同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到處拜師求真道,那時金剛般若經就已然存在了嗎?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也就是成佛作祖所應經由的路徑,一切賢聖、求證實相者,所依循的大道。

回到前面所說的男子七寶之身軀,這假體若無法好好利用,借假修真,有可能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貪嗔癡造就惑業苦,我們可以看見世間受苦得女人很多,其實受苦的男人更多。就好像受苦的小孩很可憐,這可憐的小孩的父母其實才是可憐人。無法保護自己的子女、親人,身為七寶金驅又有何用呢?男人的尊貴也已然蕩然無存。是因為沒有財力,所以沒有尊嚴嗎?所以有貪嗔癡?所以有惑業苦?基於無明、執著假我,我們世人往往倒果為因,顛倒是非。就是因為不明所以,我思、我見,執著見思二惑。無法保護自己的子女、親人,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沒有明確的道路依循,只注重外在的物質條件,追求分外的享受,偏離康莊大道、偏離真道,往歧曲路上而行。我們往往都遠離了佛、聖賢、菩薩教導我們的真經、道路。

孔子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謂道,是生天生地生萬物的大道,周行而不殆、獨立而不改,是為天下母。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此經,乃是生佛的本體,萬法的根源,也就是真常之道。真常就是不變,金剛般若本體。常則歷諸萬世而不變。天下同尊其道、放諸四海而皆準,是謂之法。

般若實相者,即是我們個個本具的真心!也就是真心本體,即般若波羅蜜多心。人人皆具佛性,迷失了真心便為眾生,悟入了真心即是諸佛菩薩。迷則生死無盡,悟則究竟菩提、善常安樂。智論云:「般若者,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有上」。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 ,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有人可能沒有因緣,機緣不足,無法了悟,讀誦經典確實能讓我們解冤釋愆、增長智慧。例如大悲咒、楞嚴咒,都是佛菩薩的心法,為了度眾生苦厄,讓眾生離苦得樂,菩薩所發下的願行。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這重點還是在受持。如同佛陀在成道之前,為求真道,四處追求明師,隨師修學。如同佛在成道之後,行的菩薩道,為了廣度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五年。這其中明示了我們依循的路徑。盡能受持金剛波羅蜜經,即為有佛。

吾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在《華嚴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後的第一句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涅槃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
《梵網經》:「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
《法華經》中敘述常不輕菩薩經常向人禮拜讚歎,並且說道:「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

斌宗法師:無妄曰真,不變名如。此真實常住不變之心,即吾人現前一念靈知之性體,圓明寂照,不生不滅,究竟清淨,平等周遍,俱足一切功德智慧,沒有什麼生死煩惱,離諸迷情妄相,無諸塵勞垢染。非一切法,而能現一切法,非一切相,而不離一切相,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依之而建立。然而,它究竟在那裡?像個什麼?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無來無去,無方無所,沒有蹤跡可尋,不是言語可指(以上答住處之問,以下答形狀之問)。淨裸裸,赤灑灑,無形無相,無聲無臭,非青黃赤白,非長短方圓,不可以大小名,也不可以有無稱。若言其大,微塵不能入,若言其小,虛空不能容(正如儒家所謂捲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若言其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若言其無,靈靈覺覺,應用周全(以上是明無像可取,以下是明無處不是)。所謂「內外中間一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見色聞聲大用現前,穿衣喫飯承渠恩力。古人說:「要見本來人,直下須親薦,日用尋常中,不隔一條線」(本來人是誰?就是現在所講的常住真心,它每日與我們相親相近,須臾不離,可惜大家當面錯過)。雖寂然不動,卻感而遂通,應物隨緣,自在無礙,豎則從古至今,以及將來,橫則四方四隅,以及上下,無時不遍,無處不普,乃諸佛所同證,眾生之本具,諸佛悟之而成三德,眾生迷之而成三道。但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終日迷而終日不離乎此,當日悟而當日亦無所得。生不同生,死不同死。能為迷悟所依,不為迷悟所轉(如水隨寒氣之緣,則結為冰,隨煖氣之緣,復溶為水,即未溶時,何嘗非水,冰水雖是異名,其濕性原是一體,雖有迷悟之殊,真心總是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就是真心的一種奧妙的動態!大家現在有沒有認識到它呢?古人說:「我有一個主人翁,從來不與我見面,問它畢竟是誰,不施一言回答。大家要知道他像個什麼?不長不短,非青非白,大家若要見他,開目也是,閉目也是!乃至語默動靜無不皆是!」

低頭便見水中天。誠如以上諸佛、聖賢、菩薩所言,人人皆具如來智慧本體,只要受持本經,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即是具有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智慧圓滿具足,即是天人師、佛。低頭比喻做恭敬心、能受持;水中天比喻做如來智慧德性、實相般若。

諸佛如來善咐囑諸菩薩、善護念諸眾生。諸仙佛、祖師、宗師、聖賢也同樣以經教行法傳世,為的是諸佛菩薩廣大的願行,行的是濟世救人的大願。以孔子為例,兩千五百多年了,他的遺德仍然守護著子孫後代。更甚者,依據網路上的報導,美國國會以361票對47票通過紀念孔子誕辰的活動。

2009年10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案,紀念孔子誕辰2560週年,並且讚揚儒家思想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這是民主黨德州聯邦眾議員格林9月份提出一項議案,這個格林議員,不是華裔,而是一位黑皮膚的非洲裔議員,奧巴馬的非洲老鄉,他說:“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全球許多國家的社會與政治思想,帶來深遠的影響,包括中國、韓國、日本以及越南等等。孔子的著名思想包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哲學。”一個月後,決議案以361票贊成,47票反對,獲得國會眾議院通過。美國眾議院,這個反華的大本營,終於向孔子看起,也要搞紀念孔子誕辰的活動啦!

孔子思想核心是三個字:“仁”、“禮”與“和”。“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和”的主張是“和為貴”、“和而不同”。2000多年來,孔子作為古老中國的精神領袖與思想聖人,他的思想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與血脈。古人說:“天不生仲尼,萬世如長夜”。微孔子,吾誰與歸?

易經上繫辭傳: 子曰﹕「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常則歷諸萬世而不變。天下同尊其道、放諸四海而皆準,是謂之法。與佛教思想相同,儒家思想也是真常之道的一個實例。佛、聖人以不同的方式示現真經、大道之路。人人皆具有如來智慧德性,只要我們低頭從受持第一做起,便可見到水中天、如來佛性現前,有了般若實相,佛性的光亮自然具足,可以照護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守護子孫後代自然是不言而喻。如是具有佛的無上正等正覺,即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天人師。

陳志玄


版主
版主

斌宗法師:無妄曰真,不變名如。此真實常住不變之心,即吾人現前一念靈知之性體,圓明寂照,不生不滅,究竟清淨,平等周遍,俱足一切功德智慧,沒有什麼生死煩惱,離諸迷情妄相,無諸塵勞垢染。非一切法,而能現一切法,非一切相,而不離一切相,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依之而建立。然而,它究竟在那裡?像個什麼?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無來無去,無方無所,沒有蹤跡可尋,不是言語可指(以上答住處之問,以下答形狀之問)。

淨裸裸,赤灑灑,無形無相,無聲無臭,非青黃赤白,非長短方圓,不可以大小名,也不可以有無稱。若言其大,微塵不能入,若言其小,虛空不能容(正如儒家所謂捲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若言其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若言其無,靈靈覺覺,應用周全(以上是明無像可取,以下是明無處不是)。

所謂「內外中間一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見色聞聲大用現前,穿衣喫飯承渠恩力。

古人說:「要見本來人,直下須親薦,日用尋常中,不隔一條線」

(本來人是誰?就是現在所講的常住真心,它每日與我們相親相近,須臾不離,可惜大家當面錯過)。

雖寂然不動,卻感而遂通,應物隨緣,自在無礙,豎則從古至今,以及將來,橫則四方四隅,以及上下,無時不遍,無處不普,乃諸佛所同證,眾生之本具,諸佛悟之而成三德,眾生迷之而成三道。但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終日迷而終日不離乎此,當日悟而當日亦無所得。生不同生,死不同死。能為迷悟所依,不為迷悟所轉(如水隨寒氣之緣,則結為冰,隨煖氣之緣,復溶為水,即未溶時,何嘗非水,冰水雖是異名,其濕性原是一體,雖有迷悟之殊,真心總是不變)。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就是真心的一種奧妙的動態!大家現在有沒有認識到它呢?

古人說:「我有一個主人翁,從來不與我見面,問它畢竟是誰,不施一言回答。大家要知道他像個什麼?不長不短,非青非白,大家若要見他,開目也是,閉目也是!乃至語默動靜無不皆是!」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