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三諦圓融第一講20120527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三諦圓融第一講20120527 Empty 三諦圓融第一講20120527 周四 9月 06, 2012 9:43 pm

陳志玄


版主
版主

三諦圓融(真諦、俗諦、中諦) 2012/05/27
三諦圓融 般若方便 善常安樂 利益人天

法華經會三乘歸一乘。直說一切人都能成佛。法華經顯明一乘與方便的殊勝,顯揚妙法思想,即凡夫都能成就佛道。為求一佛乘的真理,其路程遙遠而且難行! 因此佛陀以四諦十二因緣法作為安置眾行者的方便休息站,故此四諦(苦、集、滅、道)、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死)、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是佛陀為開示眾生悟入法華一佛乘,彰顯可能之過程與階段性成就的義理。

在南北朝時代多以「華嚴經」「涅盤經」為最高位。隋代天台智者大師號稱為中國小釋迦,傳承佛教思想,同時不離儒家思想的倫理性。智者大師嚴格的尊重法華經為最高位。智者大師八教論,即化儀四教(頓、漸、不定、秘密),和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天台止觀學」內涵觀想與懺悔,即初學者要實現止觀學放下一切,是佛教實踐哲學中的妙法門。相對於別教的樂觀論(一草一木皆具佛性),放下是消極悲觀論。觀苦四(無常、苦、空、無我),觀苦因四(集、因、緣、生),觀苦盡四(盡、滅、妙、出),觀道四(道、正、行、跡)。以上十六行已然從空無進入行證。如此正契合三諦圓融所指的空不離有、有不離空、而肯定現實俗諦為妙行。

三諦圓融是實踐論,不偏空、不偏假、不執兩邊而守中觀,實踐自覺,究竟證悟。因此放下是方便是入門功夫,止觀更深沉的內涵從「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可得之ㄧ二。「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法華經」以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為終品,普賢十大願王的行願正是菩提發展生成的重要資糧。唯識宗所說悟入「唯識真如」的五種修行階位。
一、資糧位(發心菩提)─謂修大乘順解脫分。最淺的資糧位積的是福德資糧,就是可以修慧的技巧部份,資糧位中分為三品:下品資糧位是發願菩提心,就是說我一定要學菩薩;中品資糧位是積福德資糧,就是技術部份;上品資糧位學的是無機心,也就是深觀。
二、加行位(伏心菩提)─謂修大乘順決擇分。在資糧位中,由於二取隨眠未能伏滅,故未能安住於唯識實性。在加行位,以修四觀四智故,印可二取皆空,似乎真如境界已現於前,但此時還有一點障礙,就是現前立有少物,謂此少物即是唯識實性。然唯識實性,非空非有,雖得而無所得。因此,以有所得之故,猶未能實住於唯識也。
三、通達位(明心菩提)─謂諸菩薩所住見道。通達於二空無我之理。
四、修習位(出到菩提)─謂諸菩薩所住修道。修行者在見道以後,達到第十地的滿心佛果之前,重修習妙境以斷餘障,即是修習位,亦稱修道位。
修行菩薩於見道位,雖然證得無分別智,斷除一切心識上的顛倒知見,但微細煩惱尚未斷除,還需要修習。故菩薩於此位修十種勝行——即十波羅蜜,斷十重障,證十真如,捨二種粗重,由此即能證得轉依。即轉煩惱障證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得大菩提。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捨二粗重故,便證得轉依。]
五、究竟位(無上菩提)─謂住無上正等菩提。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究竟位,事實上就是佛位,佛位是諸漏永盡,清淨圓明,故稱無漏。界是藏的意思,謂此中含藏無邊希有大功德,故曰「無漏界」。不思議者,佛之法身,不可執有,不可執無,離諸分別,絕諸戲論,故曰「不思議」。善者微妙之淨法,遠離生死; 常者盡未來際,恒無變易。
節錄自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
「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若有人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疏缺,醜唇、平鼻,手腳繚戾,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恒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具普賢道。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
節錄自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後, 其有聞是經, 若能隨喜者, 為得幾所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閒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裏,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發白、面皺,將死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即集此眾生,宣佈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於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否?」
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若復有人、於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瘖啞,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
「阿逸多,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八解脫分別是:
1. 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看開了)
2. 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完全看開了)
3. 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真正清淨了)
4. 空無邊處解脫(不受限了)
5. 識無邊處解脫(無分別心)
6. 無所有處解脫(不執著了) 我們熟悉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7.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一切放下了)
8. 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不起妄想)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入不思義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禮敬諸佛悉以清淨身語意常行禮敬。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歡喜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般若者何? 悟入五蘊六根十八界以生滅垢淨增減三義括之,言諸法空相、空中無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遠離顛倒夢想,是大神咒,是大明咒。即密即顯。佛為彌勒菩薩等廣說菩薩行,故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復次有菩薩修念佛三昧。佛欲令彼於此三昧得增益,故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自有祖以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本心。曹谿大師是不識字,然亦從般若半偈頓徹心源。而忍祖常勸人誦金剛般若,今是經流傳最廣,智愚咸習。壇經: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世間有種種界,眾生各依己界,堅固守持,不能捨離,謂己為實,餘者為虛,無法「捨彼所戀者,觀欲不淨行」。反之「欲縛不真實,誑惑於世間」。古德誡示「人世間所能擁有的一切都是名相,莫讓名相顛倒了本心。」

慧光(468--537)律師判以「法華經」為「萬善同歸教」。「法華經從地湧出品」佛語彌勒菩薩,佛陀在無量劫中都在沙婆世界不斷說法,以一切眾生成佛為止。
古德云: 「欲証無上佛道,先作眾生牛馬。」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善現。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依甚深波羅蜜多。證一切法真如究竟乃得無上正等菩提。由此故。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能示諸佛世間實相。佛言真如無盡是故甚深。以一切法皆無盡故真如無盡。如來證真如故獲得無上正等菩提。為諸有情顯示分別一切法真如相。由此故名真實說者。」
無上正等菩提。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安樂解脫身。諸漏永盡,清淨圓明。不思議者,佛之法身,不可執有,不可執無,離諸分別,絕諸戲論,故曰「不思議」。善者微妙之淨法,遠離生死; 常者盡未來際,恒無變易。
善常安樂 利益人天
「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即『諸佛圓融無礙溝通的大化流行境界』
『究竟清淨普賢道 盡未來劫常修習
願持諸佛微妙法 光顯一切菩提行』
『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
八難三塗共入毗處性海』
《《八難》》:是指八種難境之下的有情不得遇佛,不聞正法。1、【地獄難】。2、【餓鬼難】。3、【畜生難】。此三難因受苦無間,故不得見佛聞法。
4、【長壽天難】:以其天壽極長,或心想不行,如冰魚蟄蟲,而障於見佛聞法。
5、【生在佛前佛後難】:亦即『不生佛世難』,謂由業重緣薄,生在佛前佛後,就沒有機會見佛聞法。
6、【邊地之鬱單越難】:亦即『不生中國難』,
中國:在一般佛經中所說的中國,是指有佛法的印度國之中,相對佛經中的邊地,即是指印度邊緣,其它沒有佛法的地方。現在佛法流布全世界了,故而中國者:遍指有佛法流布的地方。
邊地者:指沒有佛法文化的地方。
7、【盲聾瘖啞難】:亦即『六根不具難』,此等人雖生中國,雖值佛出世,然以諸根不具,亦不能見佛聞法。
8、【世智辯聰難】:亦即『生邪見難』,謂雖聰利,不信出世正法。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