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了解人体的經脈 ++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1 ++了解人体的經脈 ++  Empty ++了解人体的經脈 ++ 周二 2月 14, 2012 6:56 pm

NAREERAT

NAREERAT
管理員
管理員

Question Arrow Question Arrow Question Arrow bounce bounce Question Arrow Question Arrow Question Arrow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是有關於消化系統非常重要的穴位。是從頭部開始,經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長的經脈。消化系統有障礙時,會出現疲勞、身體倦怠、缺乏元氣等症狀。皮膚沒有光澤,顯黑、黃。嘴唇容易破裂,有縱形皺紋,唇邊容易潰爛。發聲無力,發音模糊。精神不振,遲疑不決,悶悶不樂,經常苦惱,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喜吃甜食的傾向。此外,對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愛吃油膩的食物。若要長久保持同一姿勢,則會坐立難安,無法鎮定下來。因為胃經的異常,經常被原因不明的頭痛所苦惱。出現前頭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嚨痛、腹脹等症狀。腳部覺得虛弱、痲痺。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請刺激位於胃經上的穴位,症狀就會有顯著的改善。胃經是非常長的經脈,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個。

足陽明胃經:從鼻旁開始(會迎香),交會鼻根中,旁邊會足太陽經(會睛明),向下沿鼻外側(承泣、四白),進入上齒槽中(巨髎),回出來夾口旁(地倉)環繞口唇(會人中),向下交會於頦唇溝(會承漿); 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大迎),再沿下頜角(頰車),上耳前(下關),經顴弓上(會上關、懸釐、頷厭)沿發際(頭維),至額顱中部(會神庭)。

它的支脈:從大迎前向下,經頸動脈部(人迎),沿喉嚨(水突、氣舍,一說會大椎),進入缺盆(鎖骨上窩部),通過膈肌,屬於胃(會上脘、中脘),絡於脾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和脾臟相關,中醫醫學裡所謂的脾臟,以現代醫學而言,是指胰臟的功能; 特別和胃有深厚的關係,兩者相互影響,以完成消化機能。其主要的機能是溫暖五臟,並吸收運送胃部消化,完成之養分入五臟六腑,以生成身體需要的細胞。胃和脾兩個臟腑,具有表裡關係,主宰著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經一發生異常,身體各種症狀就會呈現出來。如心窩或胃附近會有重壓感,出現疼痛、噁心、打嗝等現象。容易下痢或便秘,身體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時甚至完全無法排尿。腳部容易冰冷、浮腫、身體有倦怠感。因為經常失眠,故身體感覺不適,不活躍。若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只要刺激經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適的症狀。

脾經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個,列舉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榮、胸鄉、天榖、食賣、腹哀、大橫、腹結等。下肢部份有府舍、衛門、箕門、血海、陰陵泉、地機、漏榖、三陰交、商丘、公孫、太白、大都、隱白等。足太陰脾經:從大趾末端開始(隱白),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大都),經核骨(第一骨小頭後(太白、公孫),上向內踝前邊(商丘),上小腿內側,沿脛骨後(三陰交、漏榖),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地機、陰陵泉),上膝股內側前邊(血海、箕門),進入腹部(衝門、府舍、腹結、大橫; 中極、關元,屬於脾,絡於胃(腹哀; 會下脘、日月、期門),通過膈肌,夾食管旁(食竇、天溪、胸鄉、周榮; 絡大包; 會中府),連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上過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陰心經。本經一側21穴(左右兩側共42穴),其中11穴分佈於下肢內側面的前份, 10穴分佈於側胸腹部。首穴隱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統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手少陰心經

心臟在中醫醫學中是屬於五臟之一:位於肺之下,橫隔膜之上,狀如蓮花一般,且附著於胸椎的第五根肋骨附近。和現代醫學所認為的心臟機能大致相同,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組織。心經是維持心臟功能的經脈,假使有任何損害的話,機能便會降低或亢進,並呈現出各種不適的症狀,如眼睛帶黃並有充血的跡象。喉嚨痛。由手臂開始,經肘部到手掌、小指為止。有疼痛、冰冷及痲痺的感覺。或者是相反地有熱感。臉部發燒,有如上火一般。講話的聲音明朗,比較喜歡說話、笑。精力旺盛、富有同情心,有時也會感情用事。食物則偏好辣味,但體力卻不太好。可以在位於第五胸椎附近的心俞穴位處壓看看,會感覺到似乎有硬塊。心經的穴位包括有極泉、青雲、少海、靈道、進裡、陰刹、神門、少府、少衛等九個穴位。心經發生異常時,身體會有各種不舒服的感覺,此時請刺激心經上的穴位,症狀就能減輕了。

手少陰心經; 從心中開始,出來屬於心臟與它臟相連的繫帶,下過膈肌,絡小腸。

它的支脈:從心臟的繫帶部向上挾咽喉,而與眼球內連於腦的繫帶相聯繫。

•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經 現代醫學而言,是位於胃和大腸之間,長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進入小腸,小腸即分泌腸液並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將食物完全融解為細小的分子,最後由小腸壁吸收。但在中醫醫學中,其所認為的小腸機能則稍有不同。小腸連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態物會進入小腸; 小腸門於肚臍以上附近的一個小洞,水份會由此流入膀胱,固態渣滓則進入大腸,而必要養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腸經在消化機能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小腸經的機能衰退,會使身體不調和,並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如眼睛帶黃。耳朵重聽。臉頰、喉嚨腫痛。上臂至肘部呈現痲痺、壓迫疼痛的症狀。頭重、頭痛的感覺。若小腸經有異常時,壓迫後背腰部的小腸俞穴位,會感覺到似乎有硬塊。壓迫此處真的發現有硬塊時,可以刺激小腸經上的穴道,以減輕不愉快的症狀。

小腸經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個。手太陽小腸經:從小指外側末端開始(少澤),沿手掌尺側(前榖、後溪),上向腕部(腕骨、陽榖),出尺骨小頭部(養老),直上沿尺骨下邊(支正),出於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後側,出肩關節部(肩貞、臑俞),繞肩胛(天宗、秉風、麴垣),交會肩上(肩外俞、肩中俞; 會附分、大杼、大椎),進入缺盆(鎖骨上窩),絡於心,沿食管,通過膈肌,到胃(會上脘、中脘),屬於小腸。 它的支脈:從鎖骨上行沿頸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頰(顴髎),到外眼角(會瞳子髎),彎向後(會和髎),進入耳中(聽宮)。 它的又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上向顴骨,靠鼻旁到內眼角(會睛明),接足太陽膀胱經。 此外,小腸與足陽明胃經的下巨虛脈氣相通。本經一側19穴(左右兩側共38穴),其中8穴分佈於上肢背面的尺側, 11穴在肩、頸、面部。首穴少澤,末穴聽宮。主治腹部小腸與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神經方面病症和頭、面、頸、眼、耳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是十四經絡中最長的一條經脈。膀胱經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現代醫學中,膀胱具有積存腎臟製造出來的尿液的功能,當膀胱充滿尿液時,即經由尿道排出體外。而中醫醫學卻認為,膀胱是當小腸把無用的固態物和水份分開後,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經是通往頭、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幾乎已貫通全身的一條非常長的經脈,故此經脈發生異常時,會影響全身,而呈現各種症狀。如頭痛、頭重、眼睛疲勞、流鼻血、鼻塞等症狀會出現於頭部。又會產生肩、背、腰、臀、脛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發生股關節痛、痔瘡等。臉部皮膚帶黑,失去光澤。容易造成耳鳴,聽力不佳。聲音微弱,不容易聽到。容易疲勞,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愛鹹食。以季節而言,冬天發病的機會較大。若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是由於膀胱經的異常所引起的,請刺激膀胱經上的穴位,即能緩和不舒服感。

膀胱經上有六十三個穴位。

足太陽膀胱經:從內眼角開始(睛明),上行額部(攢竹、眉衝、麴差; 會神庭、頭臨泣),交會於頭頂(五處、承光、通天; 會百會)。它的支脈: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會麴鬢、率榖、浮白、頭竅陰、完骨)。

其直行主幹:從頭頂入內絡於腦(絡卻、玉枕; 會腦戶、風府),復出項部(天柱)分開下行:一支沿肩胛內側,夾脊旁(會大椎、陶道; 經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到達腰中(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進入脊旁筋肉,絡於腎,屬於膀胱(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一支從腰中分出,夾脊旁,通過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進入窩中(殷門、委中)。

足少陰腎經

腎臟依現代醫學而言,是掌管水份的調節,並具有將體內多餘水份和代謝廢物由膀胱排出體外的功能; 但在中醫醫學的領域中,腎臟包含著生命的原動力,是生殖力的源泉。因此,和現代醫學中的副腎機能很相近。副腎是小型的內分泌器官,是控制人體內臟機能的重要組織。因為其所處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此一機能一旦發生異常,便會引發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部皮膚帶黑,失去光澤。口乾舌燥,喉嚨重痛。站起身時頭暈、食欲減退,特別是心窩處有無力感。下痢、容易疲勞。背、腳內側冰冷,腳底、腳尖發熱,有倦怠感,腰痛、精力衰退。精神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腎是健康、生命之源,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衰弱。若出現以上所述症狀,請刺激腎經上的穴位,以謀求症狀的改善。腎經共有二十七個穴位。

足少陰腎經:從腳小趾下邊開始,斜向腳底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然榖、照海、水泉),沿內踝之後(太溪),分支進入腳跟中(大鐘); 上向小腿內(複溜,交信; 會三陰交),出窩內側(築賓、陰榖),上大腿內後側,通過脊柱(會長強)屬於腎、絡於膀胱(肓俞、中注、四滿、氣穴、大赫、橫骨; 會關元、中極)。它直行的脈:從腎向上(商麴、石關、陰都、通榖,幽門),通過肝、膈,進入肺中(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沿著喉嚨,夾舌根旁(通廉泉)。它的支脈:從肺出來,絡於心,流注於胸中,接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

現代醫學並無心包這個名詞。古時候的中國人,視心臟為人體重要的器官,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而此膜即稱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護心臟、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的功能。心包經是通過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陰交三個重要穴位的經脈。通過胸部後,經側腹、手的內側、手掌、中指一直連續下來。心包經包圍心臟,有保護作用,若有受損其所呈現的症狀和心臟受傷害時一樣。如臉部上火、發紅。心悸、目黃。沿著心包經的經脈,由胸到側腹,會產生疼痛、痲痺感。並伴發抽筋、手掌發熱等症狀。心包經有異常時,壓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陰俞穴位感覺有硬塊。心包經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麴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衛等。心包經異常時,請利用以上列舉的穴道加以治療,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手厥陰心包經:從胸中開始,淺出屬於心包,通過膈肌,經歷胸部、上腹和下腹,絡於三焦。

它的支乾脈:沿胸內出脅部,當腋下三寸處(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內側(天泉),於手太陰、手少陰之間,進入肘中(麴澤),下向前臂,走兩筋(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郄門、間使、內關、大陵),進入掌中(勞宮),沿中指橈側出於末端(中衝)。它的支脈: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出於末端,接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

現代醫學並無三焦這個名詞。中醫醫學則言:[司掌後天元氣之源]。腎是人天賦[先天之氣]的發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後,將經由食物而獲得的[後天之氣]吸收體內,並讓其循環內臟的機能。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上焦由脖子根部開始直通心窩處,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中焦由心窩開始至肚臍為止,包含消化系統。下焦由肚臍至恥骨終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統。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機能運轉正常是三焦經的主要任務。三焦經的穴道於心包經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陰交都是調節機能的重要穴位。三焦經的經脈發生異常時,身體會出現各種症狀,如重聽、眼角痛、喉嚨或臉頰痛。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又,中焦部份的心窩至肚臍的肌肉發硬,則是生殖器、泌尿器異常的徵兆。三焦經的主要穴位有二十三個。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末端(關衝),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液門),沿著手背(中渚、陽池),出於前臂伸側兩骨(尺骨、橈骨)之間(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向上通過肘尖(天井),沿上臂外側(清冷淵、消濼),向上通過肩部(臑會、肩髎),交出足少陽經的後面(天髎; 會秉風、肩井、大椎),進入缺盆(鎖骨上窩),分佈於膻中(縱隔中),散絡於心包,通過膈肌,廣泛遍屬於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脈:從膻中上行,出鎖骨上窩,上向後項,連系耳後(天牖、翳風、顱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孫; 會頷厭、懸釐、上關),彎下向面頰,至眼下(顴髎)。

它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門; 會聽會),經過上關前,交面頰,到外眼角(絲竹空; 會瞳子髎)接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

肝膽相照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語,也透露出肝、膽同一體的深厚關係,而膽其實更居於輔助肝機能的重要地位。膽經是由頭部繞往身體側面,並達到腳尖的一條非常長的經脈。膽經發生異常時,會出現眼睛帶青、缺少活力、手腕、腳踝莫名的疼痛等症狀。食物方面比較偏好油膩的食品。感情雖容易興奮,卻比較有耐心,做任何事能長期持續。容易頭痛,並有沿著經脈出現側頭部至脖子、腋下至側腹、足外側等部位疼痛有症狀。臉部皮膚沒有光澤,缺乏元氣。懷疑膽經有異常時,可以壓迫胸部第九肋骨前端的日月穴、或背部第十胸椎的膽俞穴,若出現僵硬、疼痛感,就可以斷定膽經確實有異常。膽經的穴道分佈於頭部、臉、身體側部、下腹側部等,因此,頭部和側部是呈現症狀的主要地帶。膽經發生異常時,會對肝經有不良的影響,故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時,請早期治療膽經的穴位,以便謀求症狀的改善。屬於膽經的穴位有四十三個。

足少陽膽經:從外眼角開始(瞳子髎),上行到額角(頷厭、懸顱、懸釐、麴鬢; 會頭維、和髎、角孫),下耳後(率榖、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沿頸旁,行手少陽三焦經(經天容),至肩上退後,交出手少陽三焦經之後(會大椎,經肩井,會秉風),進入缺盆(鎖骨上窩)。

它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會翳風),走耳前(聽會、上關; 會聽宮、下關),至外眼角後; 另一支脈:從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會合手少陽三焦經至眼下; 下邊蓋過頰車(下頜角),下行頸部,會合於缺盆(鎖骨上窩)。由此下向胸中,通過膈肌,絡於肝,屬於膽; 沿脅裡,出於氣街(腹股溝動脈處)繞陰部毛際,橫向進入髖關節部。

它的主幹(直行脈) :從缺盆(鎖骨上窩)下向腋下(淵液、輒筋; 會天池),沿胸側,過季脅(日月、京門; 會章門),向下會合於髖關節部(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由此向下,沿大腿外側(風市、中瀆),出膝外側(膝陽關),下向腓骨頭前(陽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陽交、外丘、光明、陽輔、懸鐘),下出外踝之前(丘墟),沿足背進入第四趾外側(足臨泣、地五會、俠溪、足竅陰)。

足厥陰肝經

肝臟從現代醫學而言,具有解毒和儲藏養份的作用,並且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臟器之一。然而,在中醫醫學的領域中,肝和腎一樣,擔負著維持人的生命機能的重要任務。肝屬木,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將軍率領著抵御外敵的軍隊,肩負排除體內、體外不斷攏擊的毒素的任務,是一個專司解毒的臟器。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煞費苦色不佳、喉乾、噁心等。下痢。陰部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肝經的經脈是由拇趾開始,和腎經、脾經交叉後往上行,經過性器而來到臍下約三寸之處。然後再由此地經過第九肘骨的前端,通過肝、膽等內臟。肝經由此繼續往上行,並在眼下分為左右兩條,一條直通頭上的腎脈,一條繞往唇部終止。肝經在第九肋骨處雖然有一個分叉,但是和十二經脈的起始肺經相銜接。因此,又因到十二經脈的最初經脈,形成生命永遠的循環通道。

足厥陰肝經:從大趾背毫毛部開始(大敦),向上沿著足背內側(行間、太衝),離內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內側(會三陰交; 經蠡溝、中都、膝關),離內踝八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上膝腘內側(麴泉),沿著大腿內側(陰包、足五裡、陰廉),進入陰毛中,環繞部,至小腹(急脈; 會衝門、府舍、麴骨、中極、關元),夾胃旁邊,屬於肝,絡於膽(章門、期門); 向上通過膈肌,分佈脅肋部,沿氣管之後,向上進入頏顙(喉頭部),連接目系(眼球後的脈絡聯繫),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會於頭頂。它的支脈:從「目系」下向頰裡,環繞唇內。它的支脈:從肝分出,通過膈肌,向上流注於肺(接手太陰肺經)。

本經一側14穴(左右兩側共28穴),其中12穴分佈於下肢內側,其餘2穴位於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門。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病症、神經系統病症、肝膽病症、眼病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本經穴位:大敦行間太衝中封蠡溝中都膝關麴泉陰包足五裡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任脉--阴经主脉。疏通此经脉可以缓解乳腺增生,肠胃不适,月经不调、白带不适、可延缓更年期、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編輯本段打通任督二脈的作用
  
至於「打通任督二脈」,可從中醫與道家導引養生的角度分別探討。中醫的觀點可從《靈樞.營氣篇》的敘述,了解十二經脈與任督兩脈的循環次第。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開始,依次循環到肝經;再由肝經入胸,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經。《營氣篇》說︰「此營氣之所行,逆順之常也。」這是醫經所述,任督之氣在人體營運的自然規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兩脈本來就是通的,何須打通任督二脈? 以道家導引養生的觀點,所謂「通任督」也就是通三關(尾閭、夾脊、玉枕)、行「周天」運轉之意。道書《太平經》認為,人的壽命極限為上壽一百二十歲,只要以導引內丹的訓練,從「逆」的方向上奪天地之造化,凝練精、氣、神,提升生命品性,就可挑戰年壽極限。

  
所谓「逆」,是指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周天,正好与上述医家所提的经脉循行途径相反。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气锻赞,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水榖精微)结合凝练成「」,而称为「药」,此即练精化,又为「初关」;尔后再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其中周天的營運以任督兩脈為主,這種后升前降的機製,稱為升陽火而降陰符,即為打通任督二脈。初關為九月關、中關為十月關、上關為九年關,可見修練之不易。不過,這個修練脈絡,卻清楚標示從身體到心靈、從有形到無形、從物質到靈性的質變過程,是具體可循的。至於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脈」的可能性,經典中雖確實可見內功深濃的道士「布氣」之說,即發放外氣為人治病,但除了武俠小說,正典中未曾見到以外氣打通任督二脈之說。布氣治病,是在當時醫學環境條件下,面對疾病的無奈對策;當今醫療科技已百倍于布氣之功效,若說藉由外力就能輕易打通任督二脈,應屬誇張之詞。醫家與道家對任督兩脈行徑的說法,就我個人練功的心得,其差異可從順腹式呼吸與逆腹式呼吸的鍛贊區隔。經書說「順成人,逆成仙」,即督脈上行而任脈下行。只要練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體原氣,女子以練任脈為主,盈其血,男子以練督脈為主,盈其氣;並從「調心」、「入靜」著手,河車倒轉,而使身形固養,任督兩脈氣機通暢,所謂性命雙修,即此是也。
  

5555555555555 文章極處無奇巧 人品極處只本然 55555555555


Arrow Exclamation Arrow Exclamation Arrow Exclamation Exclamation Exclamation Arrow Exclamation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